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此次金融改革,是自下而上的要求,全方位的顶层设计,着力破解温州经济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两多两难"等突出问题,引导民间金融规范化和阳光化温州作为浙江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地处长三角经济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连接点,与上海国际金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金融改革路径探索大致可分为两个维度:一是涉及全局性的金融改革,通过统揽全局的顶层制度设计,"自上而下"统一部署和行动,在全国范围内贯彻实施。如利率、汇率和资本项目可兑换等事关总量和调控机制的改革,就是充分把握资金易流动、资金价格具宏观效应的特点而统一推出的。还有一些全国性金融机构改革,如国有银行改革先从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取得股份制试点经验,然后扩大到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相关经验进而推广至各类中小型商业银行、  相似文献   

3.
黄益平 《新金融》2020,(5):4-10
作为对中国40年金融改革的思考,本文旨在提出并分析下述问题:为什么中国政府在改革期间保持了对金融体系的高度干预?抑制性金融政策为什么没有阻碍经济实现高速增长?为什么近几年关于"金融不支持实体经济"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的抱怨越来越多?我们国家的数字金融是如何领先全球的?中国这几年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是怎么积聚起来的?未来的金融体系可能会是什么样子?  相似文献   

4.
<正>当前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重要。金融体系是资金配置的枢纽。银行业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其改革效果与我国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休戚相关。十八届三中全会已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明确部署,下一步关键要做好银行业改革的顶层设计,抓好落实,发挥好银行业改革与其他领域改革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5.
本文回顾了澳大利亚于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进行的金融自由化和监管体制改革,分析了澳大利亚金融体系安然度过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及在面临当前次贷危机时其金融体系也富有弹性的重要原因,并对中国应该如何借鉴澳大利亚金融领域改革与发展的经验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分离,曾经是中国金融体系改革中的重大制度突破。我国三家政策性银行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分别于1994年和1999年成立。这些政策性金融机构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随着金融问题逐渐成为决定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环节,金融体系中各个层面的制度优化问题再次摆到了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7.
金融改革不仅需要顶层设计,也离不开自下而上的基层创新。本文以浙江省正在推进的几项区域金融改革为例,分析基层创新对顶层设计的推动作用及相互关系。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标志着我国金融改革与发展的'顶层设计图'基本形成。在中国由于金融是垂直管理行业,加上资金流动不受地域限制。  相似文献   

8.
我国经济金融改革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前一个改革时期所形成的结果自然成为后一个改革时期的逻辑起点和约束条件。因此,对我国金融体系的改革和演变历程进行大历史和长周期考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其中的内在逻辑。本文试图建立统一的制度分析框架,梳理建国以来至今整个中国金融体系形成、改革和发展的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下一步中国金融改革动向。分析表明,我国二重性质的社会结构和赶超式经济发展战略是最初形成垄断均衡金融制度的根源;而地方间经济竞争与抢夺金融资源、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化改革、民营经济的崛起与内生性金融的成长等因素,则正在推动我国金融体系由垄断走向垄断竞争。展望未来,市场化改革仍然是我国金融改革的主基调;金融机构准入的市场化以及金融要素价格的市场化,将成为未来我国金融改革的两条主线。  相似文献   

9.
杨仕平 《西南金融》2006,(12):40-41
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政策性金融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在金融体系整体框架中改革完善政策性金融,成为推进我国金融改革与提高金融效率的关键环节之一。本文对政策性金融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以期对我国政策性金融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中国金融》2012,(6):6
经过多年来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经济环境已经发生深刻的历史性变化,改革进入深水区,其复杂性、难度明显加大,许多难题有待破解,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柴洪峰 《上海金融》2012,(11):14-16,116
本文在分析现代金融服务业发展基本特征基础上,结合IT产业发展定律和技术革命发展规律,提出了金融信息化顶层设计理念,并分析了在基础设施、开发平台和应用服务三个层面由上而下进行顶层设计的基本思路以及由此带来的益处。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作为发展中国家,如何更好的与国际接轨是我国当前所面临的重大课题。而金融的自由化改革是其中紧要的一环。在深入研究金融自由化理论的基础上,借鉴别国经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改革的经验,并结合本国实际情况,才能探索出一条金融改革成功的路径。本文从金融自由化理论出发,回顾和分析了以拉美和东南亚国家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自由化改革及其对中国金融改革的启发,认为融自由化的过程应与市场发展的进程相适应,应与我国金融体系抵御风险的能力相适应。国内金融自由化必须在金融约束之后,外部自由化必须在外贸自由化和国内金融自由化之后。金融市场的发展应规范化与自由化并举,各类金融机构的改革应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作为发展中国家,如何更好的与国际接轨是我国当前所面临的重大课题。而金融的自由化改革是其中紧要的一环。在深入研究金融自由化理论的基础上,借鉴别国经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改革的经验,并结合本国实际情况,才能探索出一条金融改革成功的路径。本文从金融自由化理论出发,回顾和分析了以拉美和东南亚国家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自由化改革及其对中国金融改革的启发,认为融自由化的过程应与市场发展的进程相适应,应与我国金融体系抵御风险的能力相适应。国内金融自由化必须在金融约束之后,外部自由化必须在外贸自由化和国内金融自由化之后。金融市场的发展应规范化与自由化并举,各类金融机构的改革应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14.
《证券导刊》2012,(19):24-28
温州金融改革的目标是为了解决金融体系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引导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我们认为温州金融改革若要取得成功,最终离不开全国范围内金融改革中的一系列工程,例如金融法律的基础建设、实质上的利率市场化和机构市场化。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中国金融运行的实证检验和分析发现,以银行中介和金融市场划分的两种金融结构各有优势,只要能够满足金融资源高效配置的金融结构都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必对金融结构进行人为的割裂。中国的金融体系存在着转化投资的高效率和资源配置的低效率这样一对突出矛盾,其主要原因是金融资源的配置失当,这是当前中国金融稳定的潜在威胁,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对金融体系进行市场化改革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6.
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促成了以金融自由化为主轴的金融改革和公司改革。伴随着这场全球范围内的金融革命,中国经济将更快地融入到开放的世界金融体系中。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必将推动我国会计改革的国际化进程。为了应对金融改革和会计改革的全球化趋势,金融会计教育也应进行以全球化为导向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7.
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中国政府实施金融体系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金融改革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国的金融基础设施还处于不完整和系统性,一定程度上将决定性地影响我国的金融改革效率。深入研究其影响中国金融改革效率的体制障碍与政策误区,对于如何提高金融效率,破解在新常态下,金融服务的实体经济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升级难题,有力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能够使金融体系为生产要素的重组提供便利,使金融推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与核心。笔者从体制障碍与政策误区为切入点,研究如何提升中国金融改革效率方法入手,分析金融改革的状态,提出了破解体制障碍与政策误区的研究方法,进而致力于推动我国金融改革科学遵循"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的基本原则,从而建立多样化金融机构体系,更好地提升金融效率,有效服务保障我国的金融安全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决定,为中国金融改革指引了新的方向。《决定》绘蓝图——目标、原则、改革开放路线图改革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有了新蓝图,改革才能着手逐项展开。新目标:《决定》对党的十八大所做的金融改革顶层设计进行具体落  相似文献   

19.
李诗洋 《国际融资》2013,(11):26-28
当前,中国正处于全世界创新与改革的中心,其金融体系的改革更成为全球瞩目的大事,而全球主要经济体每一次重要的体制变革,往往伴随着重大的金融创新,尤其随着互联网金融潮流的兴起,中国的金融体系势必要经历改头换面的洗礼。在互联网金融时代,中国的金融效率、交易结构、甚至整体金融架构都将发生深刻变革.对此,面临严峻挑战的传统金融机构应该作出何种应对7中国的金融体系改革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20.
我国民间金融的发展与金融深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曹红辉 《中国金融》2005,(17):39-41
民间金融是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其存在将是长期的。如何将其纳入现代金融体系之中,使之服务于其相对应的社会需求是金融深化的需要,也是金融改革的应有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