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秀珍菇,又名袖珍菇、黄白侧耳、环柄斗菇、姬平菇、小平菇等。其子实体单生或丛生,朵小形美,菇盖直径1~3厘米,有浅灰色和乳白色两种,菇柄粗壮,长2~3厘米,中实、色白。秀珍菇质地脆嫩,清甜爽口,营养丰富。是菌中新秀,颇受市场欢迎。秀珍菇属中湿型菌类,菌丝生长最适湿为20℃~25℃,长菇最适温度为18℃~22℃,8℃以上的温差刺激有利于原基分化。培养基含水量60%~65%时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2.
周河 《致富之友》2000,(10):23-23
白灵菇又名白阿魏菇(阿魏侧耳) ,因产自新疆 ,又叫天山神菇 ,是一种栽培技术简单、周期短、适应性强、质嫩、味鲜、色泽洁白、营养价值高的珍稀食用菌 ,很受人们欢迎。白灵菇菌丝较一般侧耳品种更浓密洁白 ,抗杂力强 ;子实体丛生或单生 ,菇体洁白 ,肉质肥厚 ,菌柄粗长 ,一般菌柄粗3 -7厘米 ,长6 -10厘米 ,柄实心 ,偏心生或近中生 ;菇盖质地脆嫩 ,延长稍密 ,白色褶纹 ,条顺直 ;成熟时菌盖顶呈内卷状 ,一般盖大8 -15厘米 ,菇体不易碎 ,耐远距离运输 ,单朵鲜重50 -160克 ,最大可达400克。白灵菇属于中温型菇菌类 ,菌丝体在3…  相似文献   

3.
范学凤 《农家之友》2003,(15):44-44
香菇加工过程中,因出口或档次的需要,常有大量的残碎菇柄被剔除出来。这些菇柄的蛋白质、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 B、D、C 的含量与菇盖、菇褶持平,弃之十分可惜。为此,现介绍一种以其为原料制作多味香菇丝的方法。1.浸泡:去除残碎菇柄中的杂质及染  相似文献   

4.
一、采收。及时采收,清除杂质,要求菌盖直径为1.5厘米,柄长15厘米,菇体洁白完整。 二、预煮。预煮液采用5%~7%的盐水,用柠檬酸将pH值调至4.5。煮沸后将菇体倒入并翻动,菇水比例为1:2,4分钟后将金针菇捞出,用流动水快速冷却,待温度降至15℃以下时,捞出沥干水分。  相似文献   

5.
金针菇转潮是指从一潮菇采摘结束到下一潮菇形成的全过程。转潮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金针菇的总产量。以下措施可加快金针菇的转潮。及时清理料面子实体菌盖直径达1~1.5厘米、菌柄长14~15厘米时采收,采收后及时清除料面上残留的菇脚及小菇,剔除个别料面上板结的老菌丝,尽量减少机械损伤,保护好原有菇原基。适当通风降温在出菇阶段,为了采收到盖小、柄长、色浅、肥嫩的  相似文献   

6.
《农家致富顾问》2014,(9):20-21
秀珍菇又名环柄侧耳,是近年国际市场上的食用菌新品种.该菇子实体单生或丛生,柄白色,盖淡褐色,口感脆嫩清爽,营养丰富,富含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颇受人们青睐,具有广阔的前景.袋栽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7.
香菇加工过程中,因出口或档次的需要,常有大量的残碎菇柄被剔除出来。这些菇柄的蛋白质、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B、D、C的含量与菇盖、菇褶持平,弃之十分可惜。为此,现介绍一种以其为原料制作多味香菇丝的方法。 1、浸泡:去除残碎菇柄中的杂质及染病、腐烂等部分,放进重量为其两倍的清水内,添加适量醋,浸泡24小时后捞起撕成丝状,放水槽中以流动的水洗涤,再取竹筛过滤,沥干。  相似文献   

8.
范学凤 《农家之友》2003,(11):42-42
1.原料处理。将鲜菇剪柄(即剪脚)。剪柄长短应根据菇形、菇肉,菇质、菇面来确定,并可分为去糠、剪半脚、剪平脚三个等级。一般而言,菇面小、菇肉薄、菇脚长的香菇,以去糠为宜(保持全脚);菇面大而圆、菇肉薄,菇质松软的菇,可取其半脚(即剪去菇脚的一半),取值范围为1~1.5厘米左右;菇面大而圆,菇肉厚而坚硬的,以取平脚为宜,即剪去脚,剩下0.5厘米左右。根据菇面大小、菇肉厚薄、菇面圆度、菇质好坏,分长短剪留菇脚,对成品菇干的价格和菇干的所得率影响甚大。  相似文献   

9.
在香菇加工过程中,通常有大量的残碎菇柄被剔除出来。这些菇柄的蛋白质、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B、D、C的含量与菇盖、菇褶持平,弃之十分可惜。现介绍用这些丢弃原料制作多味香菇丝的方法,不失为一条致富之路。  相似文献   

10.
蘑菇加工     
《农民科技培训》2004,(2):32-32
在香菇加工过程中,通常有大量的残碎菇柄被剔除出来。这些菇柄的蛋白质、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B、D、C的含量与菇盖、菇褶持平,弃之十分可惜。现介绍用这些丢弃原料制作多味香菇丝的方法,不失为一条致富之路。  相似文献   

11.
在植物油中加入菌类制成的高档菌香油,保持了原食用菌所特有的风味和香气,不仅可用来炒菜、烧菜、炖菜,还可作凉菜、小菜、咸菜的调味油和面条、水饺、汤料的佐料油。一、原料要求1油类以菜籽油、棉籽油、玉米油、大豆油、棕榈油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油最好。这些油脂单独或混合使用均可。2菌类香菇、平菇、蘑菇、金针菇、松乳菇等均可。要求无病斑、虫蛀,采收前2-3小时不得喷水。二、清洗、切分用清水洗净菇表面的泥土、草屑等杂物,再用风机快速风干表面水分。将菇柄、菇盖分切,菇柄纵切一刀另放;菇盖最好用手掰成2-4片(视其大小…  相似文献   

12.
大球盖菇,又名皱环球盖菇、酒红色球盖菇,是我国1992年从欧美国家引进开发的大宗珍稀食用菌,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向发展中国家推荐发展的菇种,国际菇类交易市场上十大菇类品种之一。大球盖菇鲜菇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含野生菇的清香味,口感好。干菇味香浓,可与香菇相媲美,有“山林珍品”之美誉。因其菇体色泽艳丽,滑嫩爽脆,人见人爱,颇受消费者欢迎。一、生物学特性1形态特征菌盖圆形,中实,红褐色,初时淡黄色、棕色,成熟后变深,直径3-12厘米,菌柄圆柱形,灰白色,中实,菌柄与菌盖为中生,菌褶与菌柄着生形式为直…  相似文献   

13.
白环柄茹     
张欣 《致富之友》2005,(11):21-22
白环柄菇在真菌分类地位属担子菌亚门.子实体的菌盖和菌柄洁白无瑕.菌肉浓香味美可口。  相似文献   

14.
<正>问:香菇畸形如何防治?有什么病害特点?如何防治?答:香菇的子实体在生长过程中常常出现蜡烛菇(有柄无盖)、松果菇、荔枝菇(菌盖结团无菌柄或不开伞)等畸形变异情况,这属于香菇生理性病害。预防办法:一、正确引种:栽培前必须先弄清菌种特性,因地制宜选用合适的品种,合理安排接种季节,推算好预定的接种时间。二、熟悉特性:脱袋过早,菌丝未达到生理成熟,变异菇就多。菌丝生理成熟应掌握"一个  相似文献   

15.
白环柄菇     
白环柄菇在真菌分类地位属担子菌亚门,子实体的菌盖和菌柄洁白无瑕,菌肉浓香味美可口。一、白环柄菇生物学特性1、温度:菌丝生长适宜温度范围10℃-40℃,其中以25℃-26℃最为适,18℃-38℃原基都能分化,菇体发育温度以20℃-28℃最适,温度高子实体形成  相似文献   

16.
用新鲜平菇作原料 ,经油炸工艺得到风味平菇干及平菇营养油。产品具有特殊风味及香气 ,可直接食用或作为营养型调味品烹饪菜肴或加工多种食品。一、原料选择 :选成熟度适宜 ,菇形正常 ,无病斑、虫蛀、孢子未散发的新鲜平菇作原料。二、原料处理 :剪去菇柄 ,用清水快速冲洗去杂 ,沥水后用风机吹干表面水。清洗时浸水不能过久 ,若菇体吸附水较多 ,可用离心甩干机除去大部分水。洗净后将原料分成2厘米宽的菇条。三、油炸 :选用精炼菜籽油 ,平菇添加量为油脂重的40 %为宜。在电炸锅内 ,将油温加热至120 -130℃。此时用金属网筐盛装菇条…  相似文献   

17.
盐水蘑菇,营养丰富,风味独特。现将其腌制技术介绍如下: 1 采摘。当菇体颜色由深变浅,菇盖边缘由平变曲,伞面直径达到3.5~12cm时便可采收。采收要做到轻摘轻放,捡出杂质,剔除破损、污染变色菇,菇柄长度按收购要求而定,运输中勿重压。  相似文献   

18.
食用菌子实体受到疣孢霉感染时,子实体分化碰壁,形成畸形菇.如果菇柄和菇盖分化后感病,菇柄就会变为褐色.在子实体发育末期被感染,子实体涌现角状淡褐色雀斑而看不到病菌菌丝.若病菇组织留在菇床上,会逐步变为褐色,并渗出褐色液体.其防治技术如下: 食用菌覆土宜用距地表15cm以下的土,以避免地表层的病虫害带入菇房.覆土取回后,在烈日下暴晒稍干,并用0.1%的甲醛溶液将土粒调至湿润,此后用薄膜覆盖密闭1天,再摊开晾1天,让甲醛挥发后再使用.若用蒸汽消毒覆土,可在65℃条件下维持1小时.  相似文献   

19.
菌蚊(又称瘿蚊)幼虫为白色,近似透明,头黑色发亮;成虫黑色栖息在杂菌和腐烂的材料上,在未播种的堆肥上产卵,当蘑菇菌丝长满培养料前,幼虫就开始孵化,出第一批菇前钻进菇柄和菇盖为害。其防治方法是:1、注意搞好菇房的环境卫生,防止菌蚊就近孳生。同时,栽培过程中产生的废料、死菇和老根等腐烂废弃物需及时清理。2、培养料尽可能采用二次发酵,菇房和覆土材料必须进行药物薰蒸,以控制菌蚊的卵、蛹和幼虫过早侵入菌床。3、菇房的门窗、拨气筒等要用塑料纱网或遮阳网封牢,网上最好刷上驱蚊杀蚊蝇的长效药物涂剂,以阻隔成虫迁飞入室。阻挡物需经…  相似文献   

20.
一、大球盖菇的发展史大球盖菇,又称邹环球盖菇,酒红球盖菇,褐色球盖菇、斐氏球盖菇,在食用菌分类学中隶属担子菌亚门、层菌钢、伞菌目、球盖菇科、球盖菇属。这种菇在自然界中野生较少,1922年由美国人发现和命名,30年代在德国、日本等也都发现了野生的大球盖菇。到60年代在德国柏林(当时为东柏林)的一个地方,当地农民在存放土豆窖的农作物秸杆和土的复盖层中发现长出了许多小蘑菇,刚开始时人们误认为是双孢菇,后经专家鉴定确认是大球盖菇。1969年德国的Joachim Puxchel最早对大球盖菇进行了人工驯化栽培并取得成功。70年代人工种植大球盖菇发展到当时的联邦德国、东德、波兰、捷克斯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