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维持农地产权集体所有是当前中国的现实选择。但是.到21世纪中叶中华民族如果能够实现伟大复兴,而且在意识形态领域突破“农地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这一偏好或认识,那时,中国并非没有实行土地私有制或者是类似于英国那种“保守”的土地私有制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中国老区建设》2008,(11):17-17
河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研究中心主任李昌平认为,随着劳动力价格不断上升,一般而言,农地经营的比较效益是相对下降的。解决中国的农民问题,寄托于农地“私有化”是不现实的。土地制度无论怎么“化”,都无法在农地上创造增量了。相反,如果农地“私有化”了,一旦城市化和工业化遇到挫折或危机,数亿人的吃喝拉撒睡等“麻烦事”就不得不集中在城市里解决,这是很危险的。维持土地农民集体所有制,既有利农业规模经营和合作经济、新集体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2008年10月4日-13日,我开始了第三次越南之行。很多人告诉我,越南的土地是“私有化”的,是可以自由买卖的。这是我这次去越南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推进农地流转是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繁荣的必由之路。本文以陕西省合阳县为例,对当地农村土地流转的现实问题和各种障碍进行了如实的调查和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实现农地合理流转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我们在制定农村土地政策的时候,首先应该回答的问题是,应不应该把提高生产效率作为最重要的目标?笔者认为,制定农村土地政策时要追求的首要目标,绝不应该是单纯追求提高生产效率,而是要有利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劳动效率固然重要,但当提高效率与可持续发展这一目标发生冲突时,效率必须让位于可持续发展这样一个更为重要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农地制度是我国"三农"问题的核心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要素。新中国成立以来农地制度经历了先农民私有、后集体公有的变迁历程。根据农地产权性质、生产组织方式和收益分配方式,把农地制度变迁轨迹划分为私有私营、私有公营、公有公营和公有私营四个阶段。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分析法,结合农地制度改革的实践,系统考察我国当代农地制度的历史演变,为推进农地制度的改革和创新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7.
实践中,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物权的功能和效力还不够强大,由此造成我国农地产权的不稳定,从而影响了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稳定农民对于土地的权利势在必行.稳定地权的两种主要方式--土地私有化和永佃制都存在较大的缺陷.而在对土地承包权改造基础上建立的农地持有权是稳定地权的可行路径.农地持有权是一种独立的物权.农地持有权可以从根本上稳定农民对土地的权利,解决当前在农村土地利用中公权力对私权利的侵犯问题.  相似文献   

8.
“小产权房”拷问土地集体所有制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北京通州、顺义、怀柔、密云出现了房价每平方米2500元到4000元之间的“小产权房”,不少外地人乃至部分北京市民纷纷抢购,为的是能在北京这个寸土寸金之地,拥有自己的住房。所谓小产权房,是指北京郊区部分农村集体土地所有人,将集体土地用于修建房屋,并且出售给购买者,但双方约定没有国家的土地使用权证和房屋所有权证,只有村集体发放的房屋所有证明,而且规定“转让或者继承时,必须到发证机关办理产权变更手续”。  相似文献   

9.
张莉 《中国经贸》2010,(10):167-168
本文首先通过对土地资源的现状及其制度现状的具体分析,然后提出农村土地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土地制度和经济角度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方案,也即在中国实现土地流转。  相似文献   

10.
于朝印 《山东经济》2011,27(1):74-79
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日益成为解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土地经营规模化、追求利润最大化之间矛盾的主要手段。承包经营权是农地股权产生的基础和依据,要构建更加符合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农地股权制度,必须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为切入点,针对实践中农地股权配置中的缺陷,对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和流转制度进行完善,建立相应的法律保障机制,使农地股权成为农民在获得承包经营权后基于土地所获得的另一项法律上所确认的权利形态。  相似文献   

11.
农地股份合作制:农民增收的理想选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蒋占峰 《改革》2004,(5):75-79
农民增收的关键是农地制度改革。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是为了解决温饱问题而设计的,虽然产生了巨大绩效,但蕴含着的制度缺陷,目前已难以有效提高农民收入。农地股份合作制模式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一次突破性重大改革,是增加农民收入的理想土地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12.
何流  何晶 《中国报道》2009,(4):24-26
成员权不明确,遇到农民调整土地的诉求,就很难处理。因此,保护农民作为土地承包人的利益,是要在“确权”基础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第二研究室主任张云华近期撰文指出,农村改革解决了土地经营制度问题,但一直没有深入触碰农村三级集体所有制关系问题,以致存在集体产权边界模糊、大集体侵犯小集体权益、村组集体和农民享受不到镇集体资产财产权利、村民小组"去功能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发达国家农业发展的历程表明,农地规模经营能够加快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增加农民收入和农业产出。中国目前亦处在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时刻,因此,适度推进规模经营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值得注意的是,在推动规模经营的过程中必须切实保护好农民的权益,做到在尊重农民土地权益的基础上,适度推动农地的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15.
一些专家担心.频繁对土地进行调整会影响到农民种田积极性。从宜万岭村二组的实践来看.这种担心似乎是多余的。恰恰相反.倒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才让村民不至于担心人口变化而无田可种。  相似文献   

16.
<正>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农业大国。千百年来,大量的农民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他们和土地有着难以割舍的关系。然而,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相比较,固守在土地上的农民越来越感到难以分享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好处,事实上,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甚至负增长在近几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也是困扰农村发展的一大难题。要破解这一难题,需要我们从多方面来考虑,其中,土地制度创新是不容我们忽视的一个方面,也是最为关键的方面,这是因为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农民最为强烈的愿望就是获得土地及其收益,可以说中国的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的问题是土地问题。  相似文献   

17.
六省市农地流转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改革始于农业、农村、农民。三农的核心是土地。土地见证了中华五千年的勃兴,每一次发生在土地上的变革,都是中华民族的一件大事。30年前,一次被称为大包干的壮烈之举在中国南方的一个小村庄悄然发生,一场旨在把土地的使用权还给农民的变革由此从中国的农村兴起。  相似文献   

18.
所谓“农地半私有化”制度,就是说这种制度名义上规定农地公有,实际上已经私有或近于私有。根本不存在是否或者怎样扩大农民地权的问题,农民的地权已经相当大了。从法规上看,虽然《宪法》规定农地集体所有,但是,《农村土地承包法》和《物权法》已经把农民的农地承包经营权物权化,农地的承包经营权被赋予农民财产权的性质,“公民财产权不可侵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农地的所有权已经被掏空了。从实践中看,农民已经基本上不买集体经济组织的账,且在中国农村的绝大多数地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名存实亡;  相似文献   

19.
汤平 《首都经济》2009,(3):33-34
“民以食为天.食以地为母”.土地是农民的生产资料.是农民生活的来源。但是,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一家一户分散型.小面积的经营与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矛盾日益显现出来。如何提高土地的产出.发展高端.高效、安全的农业.土地流转显得尤其重要和必要。  相似文献   

20.
白雪梅  刘东 《东北之窗》2011,(10):26-27
气温回暖,田里到处可以看见农民耕作的身影。可在建昌县,很多农民却被告知不得在自家田里翻地、播种,政府甚至出动大型机械,在农民的田里犁出来一道道深沟,强行要求农民种葡萄。此前,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王府站镇与企业签约建农业示范区,强迫农民流转承包土地,干部进村强行送钱,村民拒收,"现场100元钱满地飞"。看似不相干的两件事,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政府强迫农民进行土地流转。那么,农民的土地买卖到底应该谁说了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