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构建以剩余产品稳定循环和增长的分配系统,按照剩余产品的分配和产出功能、分配功能的任务和剩余产出价值形态的分解确立系统要素构成。假设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基本特征在系统目标和剂益上的体现是实现系统剩余产出的稳定循环、增长和系统环境的改善,以此为前提探讨系统要素相互作用,对其结构和循环运行研究可以深入认识系统循环中剩余产品的分配、产出之间功能关系、组织科层化的任务分化关系、产出价值形态多样化关系。  相似文献   

2.
按照剩余产品的分配和产出功能、分配任务和剩余产出价值形态分解,确立系统要素构成,分析剩余产出分配问题;通过对系统实现剩余产出的循环、增长和系统环境改善等目标的阐述,解析社会分配结构的基本特征。系统要素及其相互作用深刻反映出剩余产品在系统循环中分配与产出之间功能关系、分配中组织任务层次关系、剩余产出中价值形态分化关系。  相似文献   

3.
企业产权组织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公司制不可能成为我国企业改革的终极模式,产权的实质是剩余归谁,人力资本应该与物质资本一样享有剩余产品的索取权,国有企业的初始投资者,经营者和劳动者在剩余产品的分配上应该共享。  相似文献   

4.
自李嘉图(Ricardo)把经济学研究的核心转向收入分配以来,分配理论便成为经济学关注的重点和众多思想派别争论的焦点。在古典经济学中,分配理论是研究国民产品在社会不同阶层间的分配比例,所使用的是剩余的分析方法。1870年前后,“边际革命”爆发,经济学的研究由强调剩余产品的产生和分配的古典经济学转向了侧重市场分配既定资源的新古典经济学,收入分配理论便成为资源配置的定价理论。  相似文献   

5.
企业性质的合作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本质上是一个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基于“合作剩余”的合作博弈。合作剩余是企业产生和存在的根本原因 :合作剩余的分配 ,取决于要素所有者的谈判力以及选择的博弈策略。要素所有者的谈判力取决于资产专有性、产权特性、市场竞争状况和技术条件等因素。在合作剩余分配中 ,非合作博弈将导致企业难以久存 ;现实企业 (特别是绩优企业 )的合作剩余分配应是一种合作博弈的局面。  相似文献   

6.
论西方经济学的收入分配研究范式的演变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方经济学的收入分配理论研究范式经历了三次演变:劳动剩余分配研究向要素分配研究转变,定量化、技术化研究向制度化研究转变,纯经济学研究向全部社会科学研究转变。系统考察这三次演变对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劳动力市场非均衡状态下生产资料所有者能够获得消费者剩余,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形式导致贫富差距。在劳动力市场均衡状态下生产资料所有者的消费者剩余消失,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形式并不必然导致生产资料所有者占有劳动剩余产品。劳动产品在劳动者之间分配的合理性和生产资料计划配置的合理性是生产资料公有制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两个假设前提。  相似文献   

8.
按贡献分配是企业和政府对劳动者劳动创造的新价值中剩余产品部分及由其它生产要素为社会财富的创造所形成的社会产品部分,以奖励形式进行合理分配;构建按贡献分配机制的关键,是建立科学的要素贡献评价体系并确立规范的运行规则;有效实施按贡献分配机制,必须掌握好科学的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9.
赵晓琳 《当代经济》2016,(35):88-90
城镇化战略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原始社会,由于基本没有剩余产品,所以没有城镇.到了阶级社会,出现了剩余产品以及剩余产品的流通,出现了国家和国家机器,城镇也就应运而生了.只有当乡村经济能够产生剩余劳动力、剩余农副产品和提供富余的土地的时候,城镇经济才具有可靠的基础,城镇经济的发展一定是离不开乡村经济的发展,而且大部分的城镇都是乡村经济在转型过程中内生出来的.  相似文献   

10.
企业的性质:要素使用权交易合约之履行过程   总被引:59,自引:0,他引:59  
本文对企业的性质进行了分析 ,发现企业的性质在于 ,企业是市场中由要素所有者签订的一组不完备的要素使用权交易合约的履行过程。要素使用权交易合约的履行过程包括要素投入、要素使用权 (核心是剩余控制权 )的行使以及要素增值的分配 (核心是剩余索取权的行使 )以及企业组织资本与组织资产的创造和使用等 ,这一过程融交易功能与生产功能于一体。该组合约的关键内容就在于企业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的安排。作为要素使用权交易合约的履行过程 ,企业与市场是不能截然对立分离的 ,即要素市场、资产及服务市场等与要素使用权交易合约的签订与履行是互为基础 ,互相促进的。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绿色发展理念得到贯彻落实,科学测算与解析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为直接完整测度区域层面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构成,本文构造聚合环境广义Luenberger-Hicks-Moorsteen生产率指标及分解子项,利用蒙特卡洛模拟检验该指标测算结果的有效性,发现其相对于聚合L指标更具优势。本文根据2003—2019年地级以上城市的投入产出指标数据,测算八大综合经济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动力来源。结果表明,八大经济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实现增长,但增速呈现分化特征。八大综合经济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在技术层面的动力主要源于技术进步与规模效率增长,在要素层面主要源于期望产出效率增长与非期望产出治理效率增长。技术进步和期望产出效率增长是八大经济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差异的主要成因。本文结论对于有针对性地提升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利用绿色经济增长核算模型,将河南省各辖市2008—2014年的工业产出分解为环境技术进步、环境技术效率、环境管制效应、产业环境结构效应和要素投入五个部分,并分析了它们对地区工业增长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要素投入是拉动河南省工业增长的主要力量,其次是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河南省工业增长的环境约束性不强,产业环境结构的恶化阻碍了工业增长。最后,在河南省工业绿色增长源泉影响因素计量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河南省工业绿色化发展绩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我国23个省份1998-2007年工业为研究对象,采用环境和能源约束下的前沿生产模型分析了我国工业增长模式及转型机制,结果表明:(1)省级人均产出的增长差异导致区域工业产出水平差距扩大,并使省级人均产出分布函数由1998年的单峰分布演进为2007年的双峰分布。相比于1998年,省级人均产出变异系数由0.3356上升至0.3487,技术效率变异系数由0.2961下降至0.2862。(2)13个省份技术进步对产出增长的贡献最大,9个省份要素投入深化对产出增长的贡献最大。(3)资本投入和能源消耗显著促进了产出增长,而二氧化硫排放显著阻碍了产出增长。资本投入、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硫排放均显著阻碍了技术效率水平的提高。资本投入、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硫排放均对要素投入深化效应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界定了分配公平、经济效率与社会稳定协调性的内涵,构建了分配公平、经济效率与社会稳定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分配公平、经济效率与社会稳定协调性的测度方法,对1990—2012年中国分配公平、经济效率与社会稳定之间的静态协调性和动态协调性进行统计测度。研究结论表明:中国收入分配公平程度得到改善,经济效率持续提升,社会稳定程度缓慢下降,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态势良好;从静态协调度来看,中国分配公平、经济效率与社会稳定三系统之间总体上处于基本协调状态,分配公平与经济效率之间处于非常协调状态,分配公平与社会稳定之间处于比较协调状态,经济效率与社会稳定之间处于基本协调状态;从动态协调度看,中国分配公平、经济效率与社会稳定三系统之间总体上处于基本协调状态,从发展趋势看,各系统动态协调度均表现出稳步上升的态势。  相似文献   

15.
基于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建立多维投入—产出指标体系研究能源绿色效率,包括从静态方面构建MetaSBM-DDF模型测算能源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从动态方面构建Luenberger模型测算能源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数(GLTFP),并分解其要素贡献和地区差异性。结果表明:产出要素的无效率是整体无效率的主要推动力,且期望产出要素的相对贡献呈下降趋势,非期望产出要素的相对贡献呈上升趋势。能源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区域差异明显,东部沿海能源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代表最佳技术前沿,而东北地区、长江中游和西南地区是三大低值区。GLTFP年均增长率为4.5%,其中技术进步是GLTFP增长的核心动力且贡献度达121.06%,而技术效率对GLTFP增长有制约作用且贡献度年均下降0.9%,产出要素生产率变动是推动GLTFP增长的核心要素,且非期望产出要素、投入要素、期望产出要素对GLTFP增长的贡献率依次递减。  相似文献   

16.
《经济师》1995,(9)
中国会发生经济危机吗引发西方经济危机的光环市场是指由超过实际需要的产品即剩余产品构成的市场。这些产品在工厂里以积压、在商店里以滞留的形式表现出来,造成虚幻的繁荣。环上市场是建立在光环市场上的市场。如果第一市场因剩余产品的压力过大而崩溃,上面的那些剩余...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一个测度要素错配对总生产率效应的核算框架,使用中国工业1994~2011年两位数行业的数据,在行业层面上研究了要素错配对产出、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行业间的生产率增长和要素配置扭曲程度均存在很大差异,2009~2011年要素错配引起的产出缺口约为29%,通过优化要素配置提升中国工业增长效率的潜力很大。分行业来看,资源垄断性行业存在严重的资本和劳动错配;劳动配置效应比较大的行业主要是劳动力不足的技术密集型行业和劳动力过剩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分要素来看,资本错配程度更高,资本投入和资本配置效应对产出增长的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8.
对剩余价值与剩余价值规律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小毛 《经济师》2005,(9):36-37
剩余劳动和剩余产品是一切社会共有的范畴,不论任何社会制度,只要存在商品货币关系,剩余劳动必然物化为剩余价值,因此剩余价值不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经济范畴,剩余价值规律也不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经济规律,认识和把握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规律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碳税政策、能源要素、碳排放和产出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在引入环境公共支出与政府减排偏好的基础上重构政府目标函数,探讨最优碳税的决定机制与碳排放的动态变化。研究表明,实施动态碳税能够带来消费产出比的增长和碳排放总量的下降,有助于经济向消费驱动及绿色低碳转型。此外,本文还对两种不同减排关注度下的动态碳税情形进行了模拟,结果发现在应对碳减排问题上,政府最合理的态度是保持适度关注,此时实施动态碳税政策有助于经济发展向更高层次的均衡迈进;倘若对碳减排持过度关注态度,那么实施动态碳税政策则会产生“双刃剑”效应,在实现更高减排效率的同时也会对产出和消费产生强烈的“挤出效应”,令二者陷入“双重底部循环”。因此,政府保持适度的减排关注才是适应当下经济发展需要的占优选择,这不仅能够为实现“双碳”目标托底,更有助于经济系统向更高的消费、更高的产出以及更加合理的结构转型。  相似文献   

20.
人力资本价值分享企业剩余能否给企业带来高产出的假设值得质疑,这种剩余分配方法能否维持稳定状态;人力资本投入计量价值和以人力资本产出计量价值遇到众多困难,但是,企业人力资本价值计量并非其目的所在,其真实目的应该是参与企业剩余分配的份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