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经济增速出现下滑后,股市常会大幅上涨,因为中国政府会改变政策以刺激增长。但这次的情况就不会那么简单了。  相似文献   

2.
2010年。中国经济会不会发生通货膨胀备受关注。因为。这个问题对2010年的中国经济至关重要,其重要的程度位列所有议题第一。更是2010年中国经济所有经济政策的基石。  相似文献   

3.
2008年是中国经济运行由升转降的一年。这种经济增长的转折性变化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过,由于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巨大,只要政策调整适度,经济增长就不会发生深度下调。  相似文献   

4.
陈勇 《证券导刊》2012,(36):15-18
8月份主要经济数据上周出炉。CPI涨幅重新回到“2时代”;PPI超预期下滑,创出34个月新低。从需求角度看,我们可以认为经济处于底部区域。从长期看,当前经济增速很可能已经低于潜在增速,否则通胀在上半年不会下行。我们现在更需关注的,是经济转型和政策松动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5.
澳行加息虽然向外界释放出了该国货币政策收缩的信号,但一国的政策收敛并不会导致全球刺激性经济政策的变动。  相似文献   

6.
《证券导刊》2013,(17):28-28
目前,部分投资者看多市场的主要逻辑是预期政策放松,而前期市场传闻的将A股纳入MSCI成分股也让许多投资者兴奋了一把。但我们认为,在三大约束之下,转型刻不容缓,而新一届政府转型之心十分坚决,对于经济下滑的容忍度在增加,不会因为GDP低干市场预期就放松。只要就业不出大问题,政策就不会出手,市场部分投资者预期政策放松很可能会落空。  相似文献   

7.
声音     
《时代金融》2014,(5):13-13
我们不会为经济一时波动而采取短期的强刺激政策,而是更加注重中长期的健康发展,努力实现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我们已经确定的方针和所拥有的政策储备,能够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挑战,中国的发展有着很强的韧性。我们有能力、有信心保持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  相似文献   

8.
7月5日,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与多位顶尖经济学者和美国官员大唱反调,指欧洲多国实施的紧缩经济政策,将不会损害经济复苏步伐,认为减赤措施有利重建投资者和消费者的信心,反而有助经济增长。他说:“似全球水平而言,可清楚看到我们正经历复苏。”  相似文献   

9.
经济增长趋势、物价回升、盈利改善这三个支持市场的基本因素不会因政策的微调而改变,对市场的冲击更多来自于政策层面。  相似文献   

10.
在许多人看来,由于美国经济目前仍处于脆弱的复苏阶段,白宫不会冒然出台增加税收的政策,而实际却并非如此。因为,结构性增税不仅不会对经济复苏的步伐形成掣肘,而且可以帮助政府尽快地从财政赤字阴影中走出来。  相似文献   

11.
陈予燕 《理财》2014,(5):52-52
BaupostGroup集团已画出了清晰的警戒线,并告诫:在复杂的经济数据面前,美联储的政策处在重要的拐点。美股泡沫仍在继续,目前还不会破裂,这就像一个“楚门的世界”。  相似文献   

12.
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的转折性变化,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巨大,因此只要政策调整适度,经济增长就不会发生深度下调  相似文献   

13.
刘莹 《证券导刊》2009,(22):15-15
现在的经济环境让美联储的决策者们感到骑虎难下。对美联储而言,目前政策能够起到的最佳效果是,一方面经济恢复不会受到冲击,另一方面,也不会加剧高通胀的产生。因此,短期内美不会回收流动性。  相似文献   

14.
高谦 《证券导刊》2014,(17):16-16
整体上看,本月汇丰PMI预览值虽有回升但幅度较弱,但并不能代表经济已经触底反弹,需求不足的状况依然持续,经济下行趋势并无变化。同时。近期决策层多次重申,不会出台刺激政策。鉴于需求不足持续,结构调整政策取向不变,我们维持此前的判断:经济增速将再度经历探底过程。二季度经济增速大概率较一季度继续下行。  相似文献   

15.
人物     
《证券导刊》2009,(34):8-8
温家宝:经济处在企稳回升关键期不会改变方向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日说,当前世界经济出现企稳迹象,但全面复苏将是缓慢、曲折和复杂的过程,各国需要加强对话,协调政策,深化合作,作出长期不懈的努力。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宏观经济政策和措施是符合实际的,也是及时、有力、有效的。中国经济正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我们不会改变政策方向。  相似文献   

16.
大势     
《新理财》2010,(9)
宏观夏斌:经济增长将放缓宏调方向不会变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日前在上海表示,虽然中国经济增长出现了放缓,但调控方向不会变。中国今年在三项政策上发生了政策变量,分别是房地产新政、产能过剩和耗能的限制政策、地方融资平台的整  相似文献   

17.
高谦 《证券导刊》2014,(16):16-19
合理区间论的提出,意味着在政府经济目标的排序中,就业和通胀目标已经置于经济增长之前。鉴于目前就业尚属平稳、通胀温和,政府推出刺激政策的可能性不大,更多的是利用需求管理政策进行“托底”。在结构调整政策导向不变的情况下,二季度经济增速可能继续下行。我们认为,二季度货币政策不会收紧,但也不可能明显放松,将维持相机抉择。  相似文献   

18.
观点报道     
>>周小川:中国退出政策需确定经济不会出现W形复苏。中国人民银行行行长周小川在出席美洲开发银行年会时称,如果能确信经济复苏,那么部分特别的刺激措施可以逐步淡出。而退出政策可以实施的必要条件同时还包括  相似文献   

19.
《中国金融家》2010,(2):160-160
滞泡 按照字面理解就是经济停滞与资本产品的泡沫,解释为政府的扩张性宏调政策,对振兴经济的效果未达到预期,另一方面,经济泡沫化的情况却急速恶化,形成了实体经济持续呆滞而资产泡沫上涨的背驰现象,所以称之为“滞泡”。  相似文献   

20.
《中国政府采购》2009,(8):15-16
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前召开会议,为下半年中国经济政策“定调”。会议传递的消息显示,中国经济正处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将不会改变。会议指出,要继续把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落实和充实完善刺激经济的一揽子计划和相关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