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益旅游是公益慈善和旅游两个不同的领域,在实践中出现的两者结合的一种新形式。本文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引入新的理论——合作剩余,探讨在合作剩余理论的指导下如何使公益旅游良好循环发展,使公益旅游供需有效衔接。本文主要从合作剩余产生的原理及表现形式进行分析,分析西藏发展公益旅游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公益旅游是一种新型非大众旅游的形式,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为了表达参与者自身和目的地社区相互交织的关联性,提出了公益旅游的交互影响的概念。并创新地提出公益旅游的双重属性,且将其分为自控型和他控型两类:具有净化特点的自控属性是公益旅游的主观前提,具有扶贫特点的他控属性是公益旅游的客观本质。进而提出"公益旅游的功能之一,是以渐进的方式使自控型过渡到他控型的经济和文化的表现倾向"的观点,旨在进一步促进我国公益旅游事业的研究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商》2015,(12)
"多背一公斤"活动的发起,使得公益旅游逐渐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它倡导的"边旅游,边行善"也正在被人们所认可。四川作为很多公益旅游者的目的地,大力发展四川省的公益旅游业能带来积极的作用。本文通过文章分析了四川省公益旅游发展的现状,归纳出四川省公益旅游发展的优势和不足,进而发表了对公益旅游前景的展望也提出我国发展公益旅游的对策,以促进四川公益旅游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公益旅游源于美国,目前在国外的发展十分迅速,但在国内还未受到广泛关注,旅游者缺乏对公益旅游的认识和参与热情。公益旅游是一种能为旅游者提供奉献社会、履行公民责任义务机会的旅游形式,极具发展潜力。根据国外的发展经验,大学生是参与公益活动的重要力量,公益旅游将公益活动与旅游产品相结合,随着其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也必将成为大学生群体旅游的主导方式。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大学生公益旅游参与意愿,对国内发展公益旅游的策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国际上,公益旅游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而在我国也有近二十年的历史,我国公益旅游市场正处于未开发的初级阶段,其市场潜力很大。作为一种新兴的非大众型的旅游方式,其在国际的理论研究上都尚未有较为统一的定义。目前,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的一些文献进行梳理,并对将公益旅游定义归为两种类型:方式型定义和体验型定义。公益旅游的定义研究有助于弥补我国公益旅游理论不足的现状,对我国公益旅游市场的开发和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科教旅游是现代旅游领域的一种新生项目,在发展过程中尚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是大多的科教旅游是公益化的,存在科教旅游市场化的案例很少;在市场机制中没有形成一个固定的盈利模式;经营范围和规章制度及管理方式还不成熟;市场营销和拓展不够,政府关注度和引导不够等。科教旅游盈利模式的核心是参与,而关键点在于它是否会给企业带来超额利润和可持续发展。构建一个"新产品+参与+互联网"的科教旅游盈利模式,该产品不同以往的"景区特产"产品,而是以科学技术为支撑的新颖产品;参与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体验需求,已达到发展成为长期老顾客的目的;而互联网是一个连接手段是为消费者提供预约和反馈的平台同时达到宣传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石景秀  侯忠坤 《商》2012,(4):94-95
国内人文关怀精神缺失现象明显,公益旅游作为社会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将能成为弥补人文关怀精神缺失的一种有效途径。本文从公益旅游的内涵和意义出发,阐述了公益旅游对于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并针对目前国内公益旅游的现状,提出了若干建议,旨在促进公益旅游健康持续的发展和壮大。  相似文献   

8.
公益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非大众型旅游方式,其在国际的理论研究未有统一的定义。鉴于此,从定义理论角度,本文以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的方式,将目前较为流行的公益旅游定义归为三种类型:方式型、体验型和要素-特点型。并在国际化的背景下,对公益旅游的性质、动机、分类、体验等特点进行综述,弥补了公益旅游理论不足的现状,对国际公益旅游市场的开发和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公益旅游的不断发展和影响力的进一步扩大,公益旅游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重要旅游方式。为推动大学生公益旅游持续健康发展,提出应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对公益旅游的认知度和参与度,开发丰富多彩的公益旅游产品,拓宽大学生参与公益旅游的渠道,以及合理利用节假日和寒暑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沈云云  陈利会  王亚南  王林生 《商》2014,(36):23-23
随着旅游市场需求和旅游活动类型的多样化,一种兼具旅游属性与公益属性的特殊旅游活动类型即公益旅游成为时尚,且日渐得到旅游市场的认可与青睐。公益旅游的形式也开始多样化。本文通过对四川乡村益栈的研究来探讨一种新型的公益旅游的经营模式——公益旅游客栈经营模式,并从中得出经验,展望未来。  相似文献   

11.
当今博物馆在旅游业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也是其功能性的体现。对于博物馆来说,我们一直把它定位在"文化高墙中"、"不追求赢利的文化机构",一般观点都认为博物馆这种非营利单位是不允许从事经营性行为的,如果博物馆发展旅游,它的社会公益效应将会大大折扣,影响博物馆的正常发展。而博物馆旅游是一项公益文化的体验活动,从观众的角度出发,发展博物馆旅游符合博物馆公益性的要求。对此,本文立足于当今观众主体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重新定义了公益旅游的概念,主要从公益旅游主体的角度考察我国公益旅游发展的脉络,并分析其发展特点、存在问题与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3.
微旅游的出现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迎合了"短时、平稳、快速"的社会发展形态,但学术界和业界对微旅游的认知都还处在初级阶段。本文通过文献阅读,首先明确了微旅游的概念,认为微旅游不仅表现为形式上的"短小",也应表现为精神内涵上的"生活态度"、"公益属性"和"个人属性"的特点。其次从微旅游的市场认知、消费者导向认知、创新传播认知三个角度分析了微旅游的发展现状,并据此总结和展望了微旅游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我国公益旅游发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公益旅游发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在美国和欧洲已有长足发展并取得一定成绩,在我国虽然还属于起步阶段,但近年来发展迅速,广受媒体关注,参与群体也越来越广泛。本文旨在阐述公益旅游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形式和分析我国公益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以及展望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运动休闲旅游是运动与旅游交叉渗透产生的一个新领域。"全民健身日"、"国民休闲计划"的提出,使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运动休闲旅游的队伍,运动休闲旅游成为一种时尚。在对汕头市运动休闲旅游发展优势及存在问题分析基础上,提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旅游资源价值链及其基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资源具有观赏价值、经济价值、公益价值、科考价值、史学价值和艺术价值等,并形成相互依存的价值体系.这些价值不仅在旅游营销作用下形成价值链,而且各种价值自身又具有多种基因组合系列.本文主要研究观赏价值及其基因组合,经济价值及其基因作用力、公益价值及其基因效应.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全国各地旅游景区门票价格不断上涨,而游客对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的变动比较敏感,这也频频成为供需双方共同关注的焦点,在引发了景区经营管理者与旅游消费者之间争论的同时,也引起了旅游领域学者们的探讨。因此,研究景区公益化的发展、对如何促进景区公益化发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对景区公益化发展历程的梳理,探索目前景区公益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分析,以期帮助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在景区公益化的发展过程中更好地做出决策,并且对实现景区公益化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够促进我国景区公益化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旅游是一种经济事业,同时也是一种社会文化事业。它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虽然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但归根结底是在生产发展、经济繁荣、人民生活不断得到改善的情况下发生的。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是发展旅游事业的基础。关于国际旅游与国内旅游的关系,从世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代表着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它是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联合,以优化各产业要素、更新业务体系、重新构建新的商务模式来完成经济转型和升级。全域旅游突破了以景区为核心的"景点旅游"制约,把旅游目的地城市变成一个不收门票的大景区,丰富了旅游的内涵,打通了旅游产业发展瓶颈,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模式。"互联网+全域旅游"则是利用互联网、移动电子商务等高新技术,应用于旅游产业而形成的一种崭新的产业经济融合模式,已成为一种全新的旅游业态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互联网+全域旅游"融合模式是我国新阶段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的再定位,对"互联网+全域旅游"融合模式的研究更是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20.
针对我国大学生公益旅游的研究滞后的现象,本文从感知、态度、动机三个层面,对我国大学生公益旅游的特点进行了研究。在感知层面上,区分了公益旅游与志愿者服务的异同;在态度层面上,提出大学生对公益旅游的态度转变的限定因素;在动机层面上,利用行为科学和推—拉因素理论进行动机分析,以期弥补国内对大学生公益旅游现状研究的不足,进一步拓展我国大学生公益旅游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