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国际产业转移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也进一步加深。面对国际产业转移的新形势,我国在引资政策上也要顺应变化,积极调整思路,重视服务业利用外资,促进地方产业集群的培育,改善外商投资软环境,提高我国企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国际产业转移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也进一步加深.面对国际产业转移的新形势,我国在引资政策上也要顺应变化,积极调整思路,重视服务业利用外资,促进地方产业集群的培育,改善外商投资软环境,提高我国企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运用超效率SBM模型测度中国省际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并运用系统GMM方法实证检验本土技术转移对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本土技术转移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国外技术引进对创新效率具有抑制作用,FDI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外溢效应;本土技术转移与国外技术引进存在互补效应,促进本土技术转移将有助于增强国外技术溢出效应。本土技术转移与FDI存在替代效应,对创新效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4.
国际产业转移对我国产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尚永胜 《经济纵横》2006,(10):18-21
国际产业转移对中国产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但也对产业结构升级、产业体系发展、市场竞争和产业技术进步产生了负面影响。应进一步完善市场竞争法律体系,扩大第三产业承接产业转移的规模,鼓励中国企业跨国经营,通过增强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来促进我国产业的发展和升级。  相似文献   

5.
在世界第三次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产业的集聚发展、相互间渗透发展以及产业持续发展构成了新世纪国际产业发展的主旋律;在这种新的形势下,国际产业转移也呈现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高度化、区域内部化、转移方式多样化、跨国公司投资主导、组团式和产业链整体转移以及全球价值链增殖环节的梯度转移等等。  相似文献   

6.
在新一轮国内产业转移浪潮下,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省份如何利用产业转移的正外部性优势实现创新驱动绿色发展至关重要。论文采用Super-SBM模型测算出2006—2017年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绿色创新效率,进一步以人力资本作为门槛变量,运用面板门槛模型实证考察了产业转移与绿色创新效率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研究发现: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绿色创新效率整体提升较为缓慢,各省份差距呈扩大趋势;产业转移对绿色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的人力资本门槛效应,二者存在双重门槛,在人力资本约束下,产业转移与绿色创新效率之间呈“先促进后减弱”的规律,“人才悖论”问题凸显。该研究对加快提升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绿色创新效率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最发达、最活跃的核心区域之一,其对我国经济的带动作用有目共睹.然而目前其内部各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一个比较现实、合理的解决方法是推动长三角发达地区的部分产业向长三角欠发达地区转移.本文在总结最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新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其对长三角域内产业转移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产业转移与产业创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当前中国能否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怎样建设世界制造业基地已成为人们关注的主要课题。对我国来说,能否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关键是我们能否在承接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中实现产业创新,以产业创新推动世界制造业基地建设。  相似文献   

9.
国际产业转移的演变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战后发生的四次大规模的全球产业转移,极大地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使得全球经济格局发生了重要的改变。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蓬勃兴起,引发了新一轮的国际产业转移,必将对世界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劳动力正在由供给过剩进入短缺时代,劳动力价格也出现了持续上涨的势头,劳动力要素禀赋优势开始减弱,对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带来了较为不利的影响,需要对其深入研究,采取积极措施,加以应对,如延长退休年龄,增加劳动力供给;实施城镇化战略,继续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推动产业区域转移,形成国内雁阵模式等,通过这些政策继续保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技术创新能力差异对产业转移迟滞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转移是区域间各种生产要素的流动。随着经济发展,东部地区在成本和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压力下,产生了向中西部地区进行产业转移的需要。但这种大规模产业转移现象未明显出现,主要原因之一是东部地区的劳动力成本上升,产生资本技术替代劳动力的需要,而这种替代性受技术创新环境和能力的影响。通过对东部和中部技术创新能力的比较,测度技术创新对产业转移的影响,提出东部和中部地区的技术创新能力差异对产业转移具有迟滞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原始创新的技术转移中,需要保障和提高技术转移效率,其前提是把握影响转移效率的各种因素。在分析原始创新实现模式和技术转移环境的基础上,探讨了一般意义下的技术转移效率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在原始创新背景下将发生怎样的变化。结果表明,源于原始创新变革性导致的技术需求的不确定性和多样性,变化主要发生在客观因素的静态因素中。  相似文献   

13.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新在企业经营中的地位越来越高,董事、监事及高管团队对企业创新战略的方向、组织和实施具有重要影响,研究他们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变得必要和迫切。以2012-2017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DEA-Tobit两阶段模型,分析企业技术董事比例和股权激励(分为高管股权激励和核心员工股权激励两个维度)对中国上市公司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公司技术董事的比例越大,上市公司技术创新效率越高;对核心员工的股权激励授予比例越高,上市公司技术创新效率越高;然而,高管股权激励授予比例与上市公司技术创新效率并无显著联系。  相似文献   

14.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新在企业经营中的地位越来越高,董事、监事及高管团队对企业创新战略的方向、组织和实施具有重要影响,研究他们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变得必要和迫切。以2012-2017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DEA-Tobit两阶段模型,分析企业技术董事比例和股权激励(分为高管股权激励和核心员工股权激励两个维度)对中国上市公司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公司技术董事的比例越大,上市公司技术创新效率越高;对核心员工的股权激励授予比例越高,上市公司技术创新效率越高;然而,高管股权激励授予比例与上市公司技术创新效率并无显著联系。  相似文献   

15.
构建随机前沿模型,基于2000-2015年中国内地30个省市(除西藏外)数据,分析国际人才流入、社会资本对中间产出及最终产出两类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①相比资本投入,劳动投入对两类创新效率的影响更大;②国际人才流入对两类创新效率均具有正向影响,且对中部(最终产出)、西部(中间产出)影响更大;③认知型社会资本对两类创新效率均呈显著负向影响,东中西部存在差异性,结构型社会资本对最终产出创新效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东部则相反;④国际人才流入对两类创新效率的影响均与认知型社会资本和结构型社会资本有关;⑤最终产出创新效率远低于中间产出创新效率,两者均呈东-中-西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6.
技术标准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成为产业技术发展的创新平台、技术锁定和控制市场的工具以及实施贸易保护的重要手段。作为产业技术政策工具,技术标准的优点在于可灵活掌握对产业(产品)的干预方式、精确作用于特定产品以及在研发和市场准入方面具有较好的操作性。建议以自主创新为基础、标准联盟为依托、高新技术为重点、统筹协调为保障,充分发挥技术标准在我国产业技术政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运用两阶段网络DEA模型测度中国省际高技术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建立Tobit回归模型分析国内技术转移、国外技术引进和外商直接投资3种技术转移方式在中国高技术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提升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国内技术转移对高技术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国外技术引进会阻碍高技术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提升,而外商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不显著;国外技术引进与外商直接投资之间存在显著互补效应,国外技术引进和外商直接投资都对国内技术转移具有显著替代效应。从价值链视角分析不同技术转移方式作用差异的深层原因,并为促进各种技术转移方式协同互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2012-2014年“中国制造2025”上市公司相关数据为样本,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从创新效率分析、规模收益分析、有效性分析、行业分析及投影分析5个角度评价了上市公司的技术创新效率。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制造2025”上市公司技术创新效率整体波动较大且水平偏低;上市公司研发资源配置不合理;不同行业、不同公司之间的创新效率差异较为明显。最后,就提高“中国制造2025”上市公司技术创新效率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技术转移担负着技术引进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重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中间环节,也是我国科技与国际前沿接轨的重要路径。当前,随着经济与科技的结合日益紧密,以及科技自身形态的演变,针对专利、发明等智力产品的战略投资和经营市场正在形成,并呈现出规模化、体系化和产业化趋势。技术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态势进一步加剧,并以此构筑贸易壁垒,对其它国家技术安全和经济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在此情况下,我国必须针对技术转移现存问题制定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关注中国各行业全球价值链位置对创新性效率的影响,基于新古典经济理论提出假设,采用非竞争性投入产出法计算中国19个代表性行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及变化趋势,测算其整体创新效率。进一步将创新效率分解为技术进步指数、规模效率指数、纯技术效率指数,通过观察分解变量值揭示行业差异。结果表明:研发阶段,处于全球价值链上游的行业,行业技术前沿水平上升,行业整体向前沿靠近的程度降低;生产阶段,处于全球价值链上游的行业,行业技术前沿水平下降,行业整体向前沿靠近的程度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