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粮价形成机制改革背景下的"保险+期货"模式通过农产品价格保险以及承保风险在衍生品市场进行二次对冲,降低了各参与方尤其是农户的风险。从微观层面而言,为农业生产者提供收入保障的同时,也实现了承保风险的转移和分散;从宏观层面而言,对于服务"三农",落实农业领域改革开放要求,促进金融业发挥服务实体经济功能有着重要意义。论文在分析辽宁省试点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保险+期货"的优势、潜力及问题,最后提出了进一步推广试点范围,建立农产品价格风险管理机制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Copula方法的河北省玉米收入保险费率测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米收入保险可以为农户提供更全面的风险保障,对稳定农民种粮收益、玉米价格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改革和国家粮食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国际农业保险和农业支持政策的发展趋势,近两年受到了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本文利用Copula方法、河北省的玉米单产和价格数据对玉米收入保险进行了定价研究,确定了河北省玉米单产和价格的最优边缘分布形式和联合分布形式,在此基础上通过蒙特卡罗模拟方法,计算出了不同保障水平下玉米收入保险的纯费率值。最后,对河北省开展玉米收入保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业保险对农户生产行为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保险能否引发农户生产行为转移,是一个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政策意义的课题。本文通过采用实证方法和经济计量工具,对农业保险与农户生产行为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主要结论是:农业保险通过同一生产行为内部和不同生产行为之间的收入替代水平和农业保险补偿程度,从而影响农户生产行为。当前的农业保险收入补偿水平满足了大多数农户的收入风险分散预期,从而对农户的主要农作物的生产行为产生固化作用。基于吉林省616户参保农户的面板数据,若以政策性补贴保险政策引导农户生产行为转变,可以考虑采取多种补贴模式:一是高保障、低补贴模式;二是低保障、低补贴等模式;三是高保障、高补贴模式。若保障农民的收入稳定增长,则宜采用高保障、适度补贴模式。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农产品成本收益统计数据为基础,采用FLIPSIM模型对农户经济行为进行模拟。通过分析发现:农业保险对农户收入和小额信贷风险的影响与保险保障水平直接相关,保障水平较低的农业保险产品对提高农户收入和降低小额信贷风险影响不显著,保障水平较高的农业产品可明显降低农户小额信贷的风险。与成本保险、产量保险相比,收入保险对提高农户收入和降低小额信贷风险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5.
农业经济现实的“弱质”状况,加之超小规模的农户分散经营,造成了农业风险机制的脆弱性,农民的收益和农业经济处在一种极度的不确定性状态,客观需要创建一种转移分散风险、分摊经济损失的风险管理机制,政策性农业保险具有这一功能,对保障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赤峰市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效应分析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的时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高保险保障水平的农业保险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工具,为土地流转市场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提供了风险保障。基于2005—2020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参与农作物保险对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农作物保险对引导土地流转市场具有正向激励作用,参与农作物保险会显著扩大土地流转面积19.296万公顷,提升土地流转率1.427%;异质性分析表明,高保险密度、高保险深度的地区参与农作物保险对其增加土地流转面积的正向作用更为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政策性农业保险通过促进土地规模经营,进而对土地流转面积产生积极影响。据此,应进一步扩大最新农业保险政策试点的覆盖广度和深度,实现高保险密度、保险深度地区土地流转市场的环境优化及农业保险产品高质量供给。  相似文献   

7.
“保险+期货”模式基于保险公司和期货公司各自专业优势,帮助农户和涉农企业通过金融工具规避农产品价格风险。从运行机制看,“保险+期货”模式下农产品价格风险转化为保险赔付风险,并通过场外期权交易转移给期货公司,由期货公司通过期货交易进行风险对冲,从而降低农业生产经营风险。本文以海南橡胶“保险+期货”试点和广东林业“保险+期货”试点为例,介绍“保险+期货”模式落地实施情况,从丰富农产品期货期权品种、优化“保险+期货”模式保费补贴机制两方面提出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8.
柴智慧 《保险研究》2021,(12):39-54
推进农业现代化既需要高质量的农业保险产品提供风险保障,也需要高效率的农地流转市场促进农地规模化经营.本文基于内蒙古609户农户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了参与农作物保险是否会对农户农地转入行为产生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参与农作物保险会使农户农地转入的概率显著提高,使用工具变量解决内生性问题后仍然得到一致的结论,具体的边际效应约为...  相似文献   

9.
系统性风险削弱了传统农业保险分散风险的能力,是农业保险经营中的最大障碍之一。本文利用小波多分辨分析和系统聚类法对河南省小麦、玉米、棉花和花生系统性风险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发现,河南省大部分县级区域的农作物系统性风险处于高和较高的等级水平内,四种主要农作物的系统性风险大小依次为棉花>小麦>花生>玉米。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加大政府财政补贴、创新指数化农作物保险、建立有效的巨灾风险准备金机制,在创新指数化农作物保险的同时,政府的财政补贴、巨灾风险准备金机制也应根据省域内作物种类、风险水平的地区差异而有所不同,以有效应对农作物系统性风险给农业保险经营带来的潜在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分析了农产品价格与农户生产行为以及保险行为的关系,重点考察了农产品价格对农业保险投保及道德风险的影响,结论认为:农产品价格对农业保险投保和道德风险具有一定影响,农产品价格越高,在保险费率高于公平费率的情况下,农户投保积极性越高;农产品价格越高,正常生产行为获得的利润越高,道德风险发生的概率越小。根据该结论并结合我国农业保险经营中的实际问题,本文认为:应当充分关注农产品价格剧烈波动对农业保险稳定经营造成的不利影响,防止其所引致的逆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扭曲传统农业保险经营。建议采取价格保险的形式合理转嫁农户面临的农产品价格波动风险,同时,应在加强风险控制的前提下,适度提高发达地区农业保险的保障程度。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种粮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和满足优质小麦的市场需求,河南省近年来重点发展优质小麦等高品质农产品。在优质小麦的生产经营中,产量风险和价格风险是影响农民收入的重要因素,农业收入保险因其能够实现对产量风险和价格风险双重覆盖,未来将成为农业保险发展的重要险种。选取河南省优质小麦主产区2003-2018年的单产和强麦期货价格数据,确定优质小麦的产量和价格的边缘分布,并通过Copula函数确立产量和价格的联合分布,然后利用蒙特卡罗模拟法模拟收入数据,最后依据费率公式厘定出优质小麦收入保险在保障水平从70%提升到100%的过程中,纯费率从0.51%增加到5.76%,如将管理成本考虑在内,毛费率从0.64%变动到7.2%,费率的变动幅度大于保障水平的变化。进一步按照现行收入保险试点的政策要求,在85%的保障水平下,优质小麦收入保险的毛费率为2.31%,比传统小麦种植保险费率低3.69%,但保障水平反而提升50%,既能完全覆盖生产成本,又能保证收益。如果将优质小麦最低限价补贴转化为收入保险保费补贴,不仅有利于降低财政负担,保障农户收入的稳定,而且有助于促进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形成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充分发挥保险机制推动社会管理创新 提案一:充分俊挥保险机制的作用进一步拒动社会管理创新保险作为市场化的风险转移机制、牡会互助机制和社会管理机制,在辅助社会管理、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具有独到优势,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农业保险及其风险分散机制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前,新一轮农业保险试点在全国各地开展,虽发展势头良好,但同时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发展农业保险,其关键环节在于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农业风险分散机制,以保障农业保险经营的稳定性,从而发挥保险的经济补偿职能,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风险管理的视角看,我国应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政府与市场共同参与的农业保险及其风险分散机制,即由商业保险公司与保险合作社等经营原保险;国家经营再保险和巨灾风险基金;研究并推动农业巨灾风险证券化,将风险从保险市场转移至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14.
在高度分散的小农经济基础上构建保险机制,加大了农业巨灾保险的交易成本与运行风险。本文引入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构建包括政府、保险公司、合作组织和农户在内的保险主体参与的合作机制,运用Shapley value法分析了农业巨灾保险主体的联盟博弈。研究发现:引进农业巨灾保险专业合作服务组织参与运营农业巨灾保险,可有效提高保险的合作收益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谢晟 《保险研究》2016,(5):10-10
生猪价格风险较大,本文提出发展生猪价格保险产品,以此来稳定生猪价格及市场供应。首先分析了生猪价格保险的社会福利效应,投保生猪价格保险后可以获得保险保障,同时将产生提高农民收入、稳定物价水平以及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等正外部效应;其次,从传统可保风险理论的局限性入手,提出可保风险的实质是风险可控、价格可厘定,进而分析生猪价格风险的可保性,系统提出生猪价格保险的风险转移体系,包括再保险、财政补贴的巨灾保障、期货及债券等工具;最后,提出发展生猪价格保险的相关政策建议,建议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财政补贴支持、建立再保险体系、发展相应的期货及债券产品等。  相似文献   

16.
农户面临的主要风险由自然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道德风险等组成,风险状况影响农户对风险管理必要性的认识以及决策,需求状况。影响农业保险需求的因素是多元的,主要来自投保人的年龄、文化程度等主观方面的影响,以及收入等经营因素和政策、市场等客观环境的影响。总的来说,农户选择是否投保,来自于预期保险收益与成本的衡量。  相似文献   

17.
国际地缘政治、贸易保护主义和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对我国农产品价格形成了一定威胁“,保险+期货”作为分散价格风险,保障农民收益的金融手段受到高度重视。为完善我国农产品风险管理体系,优化“保险+期货”发展模式,本文总结借鉴美国使用期货的经验,分析了我国“保险+期货”阶段性发展成效以及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难题,并提出将该模式作为保障农民基本收益的工具手段,纳入以农业保险为基础的农业风险的管理体系当中,促进保险和期货的结合,提升金融赋能我国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效能。  相似文献   

18.
农作物保险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政策工具。学术研究领域对农作物保险影响作物产出的相关探讨由来已久,在不少问题上存有争论,而关于这一主题,近年来的总结性研究并不多见。本文基于1980年至2019年国内外相关文献检索的结果,提炼出农作物保险作用于产出的基本理论框架,提出保险通过“长期机制”和“短期机制”的共同作用对农作物产出带来影响。据此框架,论文从农作物保险对生产行为、对农业生产者收益和对产量三个方面对国内外研究做了系统的梳理,并总结了实证研究的方法,最后立足国内对今后这一主题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的可行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被视为是一种重要的农业保险创新,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本文从价格风险管理和分散的视角出发,对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的可行性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和探讨,首先对农产品价格风险的可保性进行了分析,随后指出了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6种可能的风险分散途径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具体分析,最后对国外发达国家承保农产品价格风险的经验进行了介绍。研究认为,开展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要特别关注其可能的巨灾赔付风险;同质性很强的农产品(如粮棉油)可能并不适宜采用价格指数保险;对大部分农产品来说,收入保险或收益保险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李建华 《时代金融》2014,(7Z):244-244
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要求保险公司要"立足保障和服务民生",稳步发展"三农"保险,尤其要稳步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探索多种形式的涉农保险。不仅从承保环节要求各级财政对参保农户给予保费补贴,扶持广大农民买得起保险,而且从风险转移分摊环节要求建立中央、地方财政支持的农业保险体系,用市场化手段抵御和化解农业大灾风险,增强农民抗风险能力。本文就人保财险内江分公司探索三农保险之体会进行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