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按财务制度的制定:“企业生产过程中实际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其他直接支出和制造费用计入产品的制造成本,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营业费用,作为期间费用不计入产品成本,直接体现为损益。”这一重大改革,不仅简化了成本核算工作,减少了生产资金和成本资金的占用,更的是划清了成本和损益的边界也是改变企业虚增利润或潜亏的措施,但是,将期间费用直接体现为当期损益,作为利润的低减项目,也存在明显的弊端,这就使企业可以利用制造费用、期间费用调节成本和利润。这种调节一般可分为无意识调节,不违纪调节和人为调节三种性质及形式。  相似文献   

2.
应注意“递延资产”帐户的虚假现象陈兰纪企业实行新的会计制度,增加了“递延资产”科目。这个科目的设置主要是用来核算企业发生的不能全部计入当年损益,应在以后年度内分期摊销的各项费用。但我们在一年多的企业审计中发现,一些企业把“递延资产”帐户作为企业当年利...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笔者在对农林企业审计中发现,一些单位假损益现象日益突出,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有的企业为达到隐瞒利润、偷逃国家税收或完成主营部门下达的利税指标为目的,违反财务会计制度,随意调节盈亏。一是多提或少提预提费用,二是截留经营利润,三是投资收益不纳入损益核算,四是虚列费用支出,五是当期费用暗挂不甩。企业假损益现象应引起重视@张进芳 @张瑞峰  相似文献   

4.
企业利用递延资产帐户隐匿亏损应引起重视陈振作莱州市审计局在对企业审计中发现,部分企业利用递延资产帐户隐匿经营亏损。主要表现是,将应属于当期损益的成本费用计入递延资产帐户。一是将应由当期摊销的费用挂递延资产帐户。如某企业将1995年应摊销的职工工资费用...  相似文献   

5.
特派办消息     
上市公司审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沈阳特派办近年对上市公司的审计和调查发现,上市公司虚假核算经营成果,人为调节损益的做法比较普遍,主要表现在:一是通过关联交易转移利润;二是账外“开户”,违规掩盖经营业务的真实性;三是少提固定资产折旧;四是虚计销售收入;五是集中核算应跨期转销的收入;六是人为调整产品损失摊销期;七是挤占募集资金。 上市公司的上述做法,对国家、企业都存在十分严重的危害。一是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二是加大了企业的税收负担。三是降低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四是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 针对上市…  相似文献   

6.
预提费用是企业按照规定从成本中预先均衡提出但尚未实际支付数额的各项费用帐户,属于跨期摊销类帐户,如分摊不合理,就会影响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因此,“预提费用”在会计核算中最易发生错误和作弊行为,成为企业盈亏“调节器”。 一、利用预提费用帐户调节利润 当前,企业在预提费用核算中,一般发生的错弊有:一是多提或虚列预提费用,有意加大生产费用,挤占成本;二是少提预提费用,以此降低成本,虚增利润;三是随意扩大范围增加预提费用项目;四是重复列支实际发生的费用;五是预提费用与实际支出差异,年末不调整冲减成本,而是挂帐结转下年,加  相似文献   

7.
企业盈亏是生产经营成果的最终体现,如实反映企业损益是会计核算的基本职责。但目前一些企业会计核算不规范,企业损益不实,人为调节企业经营。情况、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较为普遍。其主要表现为; 一、虚列利润。有的企业未按会计准则的规定正确结转当期成本。一是该提的不提。少提固定资产折旧或贷款利息。二是少摊费用。当期应分摊的成本费用不作处理而是长期挂账。三是该转的不转。应在本期结转的成本不转或者少转。四是损失、坏账不核销。对企业固定资产、材料报废损失和三年以上坏账、呆账,不按规定列销。 二、隐瞒利润。一些企业在…  相似文献   

8.
长白县审计局对国有企业审计时,发现偷税问题比较普遍。仅对6户企业审计中,就查出偷税金额多达100余万元。这些企业偷税的主要方法: 一是乱挤乱摊成本费用。某企业“预提费用——大修理基金”帐户余额100余万元,而该企业将当年发生大修理费用20万元直接计入当期费用,造成漏交所得税6万余元。 二是隐瞒截留产品销售收入。某企业加工销售红参业务在“应收帐款”帐户核算,隐瞒红参销售收  相似文献   

9.
制造成本法对企业利润效益的有关问题姜惠民《企业会计准则》第四十九条规定: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应当作为期间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也就是说在对产品成本的核算上由过去的“完全成本法”改为国际上通用的“制造成本...  相似文献   

10.
在审计过程中 ,我们发现当前乡镇企业会计实务中 ,对“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帐户的运用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对“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帐户认识上的错误 ,把不影响以前年度会计利润的以前年度超税前列支标准的费用也作为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处理。二是有些人只注意到所得税汇算中发现的影响以前年度损益事项的调整 ,忽略了企业自身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影响以前年度损益的差错的调整 ,不符合收入费用配比的原则 ,虚增或虚减本期损益。由于理解上存在很大偏差 ,给企业的纳税申报和所得税汇算产生不少错误。针对上述问题 ,对“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帐户的审计…  相似文献   

11.
<正> 作为会计专业的入门学科《会计学基础》,很多教材和书本在介绍财务成果及利润分配核算内容时,损益类帐户的结转以帐结法为前提条件的,即于每月终了将各损益类帐户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帐户,通过“本年利润”帐户结出各月损益以及本年累计损益;对利润分配的核算是建立在平时各月“本年利润”帐户出现贷方发生额大于借方发生额的基础上.本文也是建立在这两个前提下展开讨论的.  相似文献   

12.
笔者在审计中发现不少企业会计核算任意扩大"待摊费用"帐户的核算内容和范围,将本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各项费用开支转入"待摊费用"帐户,长期挂帐。例如:少数企业把开支过大的业务招待费和短期借款利息转入"待摊"户挂帐,有的企业把商品销售成本、营业税及营业外开支转入"待摊"户挂帐,更有甚者把年近百万元的商品损耗,不问清红皂白,不经任何人批准,便随意挂入"待摊费用"帐户,一年后未能摊销的又转入"递延资  相似文献   

13.
在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审计实践中,笔者多次发现一些由于种种原因而存在着的人为操纵损益水平、掩盖真实财务状况的现象。经过“包装”手段的掩饰,这些财务经营状况似乎基本正常的企业,实际上隐藏着不少潜亏的因素。现对审计实践中常见的房地产企业潜亏因素评析如下:一、期间费用违规资产化的现象比较普遍《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行业会计制度都明确规定了经营中企业各会计期间所发生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均属期间费用,应“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全部参加当期损益构成而无期末余额。期间费用是不会被产品(在产…  相似文献   

14.
李琳  曹平 《山东审计》2001,(7):32-32
在我国一些企业出于对利益的需求,常采用一些方法来调节利润,以期达到各种目的。 企业常见的调节利润的手段有以下五种: 1.将费用或者资产亏损挂账处理。企业当期发生的费用或者资产损耗,应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在当期进行处理,将其计入损益核算。但有些企业为了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将费用计入资产类科目,或者对资产的价值折损部分不做处理;继续在资产中挂账。常见的方式有:(1)虚拟资产项目;(2)利用在建工程科目,将利息费用资本化;(3)对应收账款中已形成的坏账不进行确认和相应的会计账务处理;(4)对霉烂、积压的存…  相似文献   

15.
1998年初,我们对市属某建筑工程总承包公司进行了年度财务收支审计。发现普遍存在偷漏所得税的问题。主要表现以下几种形式:(l)工程承包公司本级财务收支核算不明晰,无工程项目成本费用单项核算总帐,掩盖项目经理部的利润,以达到偷漏所得税的目的。(2)公司会计帐户设置不规范,工程预收款在未办理结算以前应计人“预收工程帐款”帐户,而在审计中发现该公司将预收款记人“应收帐款”贷方,工程形象进度计划记人该帐户借方,造成“应收帐款”帐户借方余额加大,而公司级会计核算用以多提“坏帐准备金”增大管理费用支出,减少当期收…  相似文献   

16.
利润总额与利润分配的审计(七)孟亚清利润总额的审计利润总额的审计是对企业的营业利润、投资损益和营业收支净额的审计,也是对企业利润计算期的损益项目的一项综合性的审计。审查一定的会计期内的收入、费用、成本等项目是否合法合规、是否真实正确。通过审计,为关心...  相似文献   

17.
“递延资产”违纪种种杨亚梅,张旭审计中发现,有些企业将递延资产帐户,变成了成本、费用的避风港,调节利润的蓄水池,危害较大,违纪类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将应计人固定资产的项目计人递延资产,在较短期限内摊销,虚减利润,逃避税款。1、基建工程款转递延资...  相似文献   

18.
按照会计制度规定,企业所发生的该处理的费用,应在当期立即处理并计入损益.审计中发现有些企业为了达到利润操纵的目的尤其是为了使当期盈利,而故意不遵守规则,通过挂账方式降低当期费用,以达到虚增利润之目的.  相似文献   

19.
商品流通企业的经营费用是企业总费用的主要组成内容,搞好经营费用的核算,对于企业节约开支,降低费用,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经营费用是指企业在商品流转的整个经营环节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具体包括运杂费、装卸费、整理费、包装费、保险费、展览费、仓储保管费、检验费、广告费、商品损耗、进出口商品累计佣金、经营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差旅费等进货费用。根据《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在购、销、存环节所发生的各项费用,通过“经营费用”帐户进行核算。该帐户属于损益类帐户,企业发生上述费用时,借记“经营费用…  相似文献   

20.
杜燕 《财会通讯》2008,(6):67-68
《企业会计准则——存货》规定,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进货费用应计入存货采购成本,也可先进行归集,期末根据所购商品的存销情况进行分摊,将已销商品的进货费用记入当期损益(主营业务成本),将未销售商品的进货费用记入期末存货成本,企业采购商品的进货费用金额较小的,可以直接记入当期损益(销售费用)。商品流通企业相对其他行业,存货数量巨大、种类繁多,若将进货费用在不同的商品之间进行分摊,势必会加大核算工作量。商品流通企业存货发出可以采用实际成本法、计划成本法,如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等进行存货成本的核算。在会计实务中也可采用零售价法、毛利率法进行核算。在进行进货费用处理时应根据各类存货实物流转方式(假设)、企业管理要求、存货性质等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