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会计通过帐户对会计的对象作相互联系地双重平衡记录为复式记帐。复式记帐是会计处理日常核算资料的重要手段,也是会计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复式记帐法在我国当前有借贷记帐法,增减记帐法和收付记帐法等。收付记帐法在我国使用较早,从单式发展到复式,通过实践的发展,在收付记帐法中又有了现金收付记帐法、资金收付记帐法和财产收付记帐法,这些收付记帐法必然促使复式记帐理论的新发展。收付记帐法与借贷记帐法、增减记帐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在会计学理论上不仅长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而且至今还存在这样或那样不确切  相似文献   

2.
<正>长期以来,预算会计的记帐方法一直采用资金收付记帐法。为了适应经济改革,统一记帐方法,并与国际通用的记帐方法接轨,更好地为我国财政资金服务,应尽快采用借贷记帐法。 资金收付记帐法转化为借贷记帐法,是会计的一个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问题。这两种记帐方法各有其特点。 资金收付记帐法的特点是: (1)以“收”和“付”为记帐符号,帐户的基本结构是“收方”、“付方”、“余额”。  相似文献   

3.
十几年以来,不少会计工作同志,一方面认为借贷记帐法能够做到借贷平衡,因而有很多优点,应该继续沿用;另一方面认为“借贷”这一对记帐符号不通俗、不易懂,甚至认为这是资本主义的概念,必须废除。因此,他们在保留借贷记帐法特点(即从记帐符号上做到帐目平衡)的前提下,用各种各样新的记帐符号来代替“借贷”这一对记帐符号,对借贷记帐法的记帐符号进行了种种改革。他们已经采用和建议采用的新的记帐符号,主要有:“来去”、“增减”、“收付”(不是指一般  相似文献   

4.
(一) 当前在我国一些《会计学原理》教材和已发表的论文中,关于复式记帐究竟应该如何理解,它的原理是指什么而言,在看法上存在分歧。复式记帐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帐户来记录每一项经济业务,这是复式记帐的形式,而复式记帐的本质,是指复式记帐为什么能够全面反映客观经济事物的相互联系和变化的原因,即复式记帐本身的科学性在哪里?这是复式记帐的核心,也才是阐述复式记帐原理的基本内容,同时,要说明复式记帐能够反映客观事物相互联系的事实和道理,只有从复式记帐的本身去分析和探讨,找出其内在的科学性。资金运动的矛盾的两方面,“资金从何处来”和“资金到何处去”,只说明经济事物的相互联系,根本说明不了复式记帐本身能够如实反映客观的相互联系的道理,从中引不出正确的结论,也是否定了复式记帐本身的科学性。我国目前使用有借贷、增减、收付等几种复式记帐法,作为原理必然是它们的共同基础,共有的规律,它要能够概括和解释一切复式记帐法的基本道理,否则,也就不成其为复式记帐原理了。  相似文献   

5.
张贵吉 《经济师》1995,(11):32-33
建议单位预算会计恢复使用借贷记帐法张贵吉资金收付记帐法是单位预算会计自1966年起使用的一种记帐方法。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记帐法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恢复使用借贷记帐法已是大势所趋。任何一种复式记帐方法都由记帐原理、...  相似文献   

6.
借贷记帐法是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中的一种专门方法,它产生于十二世纪末十三世纪初意大利佛罗伦萨银行业。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这种记帐方法日益完备。相继传入其它资本主义国家,经过广泛应用,成为资产阶级榨取剩余价值的工具。十九世纪中叶开始,外国资本主义侵入我国,借贷记帐法随同西式会计理论与方法传来,在我国传播应用,成为  相似文献   

7.
复式记帐是会计核算的基础。关于复式记帐原理问题,会计学界已经进行了各种有益的探讨和解释。然而,复式记帐的逻辑关系是什么?如何认识和理解复式记帐的逻辑关系,并从逻辑角度来评价复式记帐法?等等,却很少有过讨论。本文是受美国井尻雄士(Yuji Ijiri)教授关于三式簿记研究的启示,试图通过复式记帐逻辑关系的论述来解释和评价复式记帐法,求教于会计学界。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分析我国金融业由于记帐方法不统一造成的诸多矛盾的同时,阐明了借贷记账法的优点,论述了银行改革记帐方法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9.
P2P网络借贷的迅猛发展给监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美国,P2P网络借贷实行由证券监管部门、银行监管部门、金融消费者保护局等多个部门共同监管的分散监管体制,对投资者的保护主要是通过证券监管实现的。英国自2014年4月起将P2P网络借贷纳入金融行为局(FCA)的监管范畴。我国尚未对P2P网络借贷予以监管,但P2P行业因涉及公众利益,出于风险防范和其健康发展的需要,监管问题必须尽快予以解决。由于P2P借贷公司从事的是类金融业务,故应由监管金融业务的机构予以监管。在我国现行的金融监管体制下,对P2P网络借贷实行统一监管的机构应为银监会。  相似文献   

10.
《经济纵横》2008,(10):38-42
2008年,新《劳动合同法》实施,《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出台,通货膨胀引发工资普涨……一系列的外部环境变化给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带来巨大冲击。一方面,企业用工成本飙升,风险加大,对企业现行人力资源管理提出极大的挑战;另一方面,新的环境也给企业带来了科学构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变革机遇。  相似文献   

11.
近年我国居民储蓄连年巨增,给经济运行带来一定的负效应,制约了经济的良性循环。针对这一状况,作者就如何引导居民储蓄转化为投资,提出了自己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的内外均衡与财税改革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我国经常项目持续的大规模顺差,给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一系列的不利影响。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分类拆解,本文试图从理论和实证角度说明长期的储蓄-消费失衡是造成我国贸易顺差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其背后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企业可支配收入相对于劳动者报酬不断提高带来的收入结构和储蓄结构失衡。我国当前企业未分配收入大幅增长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企业利润率"虚高"和国企"不分红"问题。只有从体制上解决这个问题,才能使储蓄降低到适当的水平,通过拉动内需消除我国过大的贸易顺差,从根本上解决内外经济比例失衡问题。  相似文献   

13.
我国居民储蓄影响因素的计量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让美国人躺在虚拟经济泡沫上做着不劳而获的美梦的时代结束了.美国人将其巨额的贸易赤字归罪于其最大的贸易顺差国--中国,在人民币汇率上施压.但笔者认为这是不客观的,美国的低储蓄率要为其逆差承担更多的责任.美国人向全世界借贷以支撑其奢侈的消费,个人储蓄率甚至降到了负值,储蓄投资的缺口必然带来进出口的缺口.因此两者是相互联系的,同消同涨的.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储蓄投资的失衡会带来贸易的失衡(以美国为例),再建立模型从反面证明贸易及投资的变动同样对储蓄有着很深的影响,最后结合我国高额的外汇储备以及高居民储蓄率谈谈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李维清 《经济师》2002,(4):187-187
借贷记账法是世界通用的一种科学的记账方法。但借贷记账法在我国的应用有一定的缺陷 ,建议改为“权责记账法”。  相似文献   

15.
风险社会下西部贫困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转型,西部贫困地区农民面临着比农业社会更为复杂的社会风险,其中疾病风险成了农民最为严重的生存风险。在处理风险的方式上,我国西部贫困地区农户往往遵循"减少消费——动用储蓄——储蓄不足时,向亲朋好友借贷——求贷无门时,则求助于高利贷"的路径。实践证明,在风险社会下,仅仅依靠个人力量是远远不能化解农民的疾病风险的。作为正式制度安排,建立西部贫困地区的新型制度可以将疾病风险从个人转嫁给社会,以减轻疾病对农民带来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我国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新会计准则给我国保险行业带来了一些新的影响。针对新会计准则给保险行业带来的新变化,保险行业应当怎样应对已成为当前保险行业财务会计工作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基于此,本文就新会计准则对我国保险行业的影响与应对措施问题展开分析论述。文章首先阐述了新会计准则的实施背景,继而分析了新会计准则给我国保险行业带来的影响,最后提出了保险行业应对新会计准则影响的对策措施,以期能够对我国当前保险行业在新会计准则环境下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一点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不断的高速增长,在满足居民各种预防性需求的同时,也为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其贡献毋庸置疑。但其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居民储蓄大幅度的增长导致了消费需求不足,加剧了融资比例的失衡,从而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给国民经济的平稳行带来了隐患。通过分析我国居民储蓄的影响因素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居民储蓄的影响因素分析的具体内容,规避我国居民储蓄影响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骆立云 《金融评论》2013,(4):101-111
本文就人口老龄化对储蓄、投资和国际资本流动影响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根据生命周期假说和永久收入假说,人口老龄化将带来储蓄的下降,并依据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导致投资的减少。然而在人口老龄化对储蓄和投资影响的实证研究方面存在混合结论。由于人口老龄化对储蓄和投资的相对影响程度不同,将引发储蓄一投资失衡,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及老龄化不平衡的背景下。造成国际收支失衡,由此推动资本进行跨界流动。不过,国际资本的流动也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人口老龄化给一国经济和金融带来的冲击。  相似文献   

19.
民间借贷作为一种非正规的融资方式,虽然弥补了正规金融机构融资的不足,缓解了资金供需矛盾,但同时也影响了金融秩序,对社会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当前我国中小企业与民间借贷关系紧密,借贷规模已影响到国家经济运行状况,在我国金融体系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存在不少问题和隐患。本文对广州民间借贷的现状、成因、风险规避措施、可持续发展模式等方面进行研究,揭示民间借贷的社会价值和风险,提出健全体制、完善法规等规避性措施;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创新和完善民间借贷现行模式,揭示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自互联网以及移动网络越来越普及以来,互联网经融也日趋繁荣,但是在繁荣的背后往往隐藏着祸患.据统计自2007年我国引进互联网借贷以来,至今已有6000余家借贷平台,而其中将近一半的借贷平台都有着各自的问题缠身,不仅暴露出多家借贷平台卷钱跑路,而且在2016年有发生裸贷事件,这给社会带来着极大的危害,同时也暴露着我国网络监管力度的欠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