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不对称理论与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非持续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治·阿克洛夫、迈克尔·斯彭斯和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以其独创的信息不对称理论获得了200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信息不对称理论的主体为道德风险问题和逆向选择问题。在此理论中,拥有私人信息的参与人被称为“代理人”,不拥有私人信息的参与人被称为“委托人”。若双方签约前的信息是对称的,而签约后出现了信息不对称,则此问题属于“道德风险”讨论的范畴。若双方在签约之前就出现了信息不对称现象,则我们说双方面临“逆向选择”问题。本文将主要探  相似文献   

2.
2001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给了3位美国教授乔治·阿克尔洛夫、迈克尔·斯彭斯和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他们是因在“对充满不对称信息市场进行分析”领域作出重要贡献而分享这一荣誉的。瑞典皇家科学院认为,这3名获奖者在20世纪70年代奠定了对充满不对称信息市场进行分析的理论基础,这种理论用途广泛,既适用于对传统的农业市场的分析研究,也适用于对现代金融市场的分析研究,同时还构成了现代信息经济的核心。将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不对称理论”,是经济学研究出现理论复苏的重要信号。  相似文献   

3.
2001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了无新意。早在5年前,诺贝尔经济学奖就已经颁发给了两位研究信息不对称问题的经济学家,所以,当斯蒂格利茨、阿克洛夫和斯宾塞获奖的消息传出时,人们并不感到惊讶。 奇特的是,很多国内的报道把诺贝尔委员会所说的获奖理由(“三位获奖者的贡献构成了现代信息经济学的核心”)转述为“三位获奖者解释了现代信息经济的核心”。信息经济学真的解释了现代信息经济的核心吗?这又和国  相似文献   

4.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曾因对不对称信息经济学的贡献而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其实,他对新发展经济学的发展也做出了巨大贡献。斯蒂格利茨提出,发展应是作为社会转型的发展,发展战略的制定要基于更广泛的发展定义和更宽的视野;并详尽地阐明了新发展战略的基本原则及其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5.
信息不对称问题与现代公司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克尔洛夫、斯彭斯和斯蒂格利茨分别从产品市场、劳动力市场、保险及资金市场等领域探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对现代公司治理的改革与实践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Jeffret J.Trester关于风险投资的“不对称信息下合约理论”提出,不对称信息环境引发的监控困难是最佳契约选择的驱动力。通过对HD公司成功运用国外风险基金的案例,对该理论的“不对称信息定义”和“合约形式选择”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信贷管理中的信息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青 《经济论坛》2001,(19):44-45
一、信贷管理中信息风险的经济涵义信息不对称是指在经济活动中,签订契约的交易双方所占有的信息量有多寡之分,都拥有对方所不知道的私人信息,他们可以利用这些信息为自己谋得交易收益。在市场经济活动中,这种现象是非常普遍的。信息不对称在经济活动中可引发两种后果当事人进行“逆向选择”和当事人产生“道德风险”。“逆向选择”会导致市场成交量少于市场主体的真实愿望“道德风险”使交易无效率,从而减少交易的发生,增加交易的风险。同样,在信贷交易主体中,银行、企业也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经济现象借款企业清楚地知道自己的…  相似文献   

8.
信息不对称下的税收征管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信息经济学的创始人,美国的三位经济学家阿克洛夫、斯蒂格利茨和斯宾塞获得了2001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信息经济学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创立,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得到了验证和完善,其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在我们的经济生活中随处可见。本文拟讨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在税收政策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现代制度经济学认为,由于存在委托与代理关系,受到信息不对称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内部人”控制问题。开放式基金的投资者将资金委托给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用之后,投资者所希望管理人具有的“专业管理水平”与“诚实信用品德”都属于基金管理公司的内部信息,投资者并不能直接了解和完全把握。如  相似文献   

10.
吕秀萍 《现代财经》2006,26(11):29-32
信息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市场往往出现“失灵”,从而不能达到最优资源配置和市场高效率运行。保险市场是典型的信息不对称市场,保险合同主体任何一方为一己之利利用这种信息不对称,都会给保险业带来运行风险,降低保险市场运行效率。应对这些风险予以分析并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以期促进保险业健康、快速、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11.
非对称信息与商业银行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对称信息是指某些参与人拥有但另一些参与人不拥有的信息。由信息不对称而引发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在信贷市场上,“逆向选择”主要是由于银行难以完全了解借款人的资信状况,因而只能根据市场的平均利率发放贷款。这种定价并不能完全反映借款人的全部信息,最终使低风险和预期收益低的借款人退出信贷市场,留下来的全部是高风险的借款人。  相似文献   

12.
入世后信息经济学在我国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市场机制顺利运转的一个重要前提是信息完善。如果信息不完善或不对称,市场机制就不能有效地运转,资源就得不到合理的配置。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就无法将资本主义经济自动调整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去年三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对信息经济学的贡献就是探讨了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市场是如何运转、失灵或消失的。他们分别考察了旧车市场、金融保险市场和就业市场上由信息不对称触发的价格质量螺旋下降造成的社会浪费。信息经济学探讨的这些问题遍  相似文献   

13.
施工招投标领域的信息不对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工招投标领域的信息不对称主要表现在业主与承包商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工程交易环节的信息不对称二个方面。其中,前者是由于政策、环境、条件等方面的限制造成在招投标过程中,一方对另一方的信息无法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后者是由于法律法规的不健全、科技手段的隐蔽性、招投标程序的随意化、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等因素造成信息的不对称。通过采用规范评标程序、合理确定评标价格的手段化解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弊端,强调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管是消除和预防招投标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JeffretJ.Trester关于风险投资的“不对称信息下合约理论”提出,不对称信息环境引发的监控困难是最佳契约选择的驱动力。通过对HD公司成功运用国外风险基金的案例,对该理论的“不对称信息定义”和“合约形式选择”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信息不对称下的商业秘密交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消除商业秘密交易中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逆选择”、“道德风险”等问题 ,关系到交易能否实现及其效率。本文分析了商业秘密交易的信息不对称性及其表现形式 ,提出了降低信息不对称对交易负面影响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16.
保险业中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父海英 《经济师》2005,(1):227-227,289
现实中的市场往往是一种信息不对称的市场,买方和卖方在许多重要信息的掌握上是不对称的,因此导致资源配置的无效率,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文章对保险业信息不对称情况、由此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结果以及应该采取的相应对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陈耿  范运 《经济师》2006,(3):274-275
房地产市场是一个典型的信息不对称市场。房地产商对商品房的定价选择与消费者的决策构成信息不完全的动态博弈。房地产商可以利用自己相对于消费者的信息优势,对商品房需求、成本等因素进行“包装”,改变消费者的判断,诱导消费者做出接受涨价的决策,从而实现超额利润。抑制房地产价格“非正常上涨”的关键在于降低信息不对称。  相似文献   

18.
信息不对称理论和信息经济学的发展对经济学及经济实践贡献巨大.进入互联网时代,似乎互联网+已然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互联网+颠覆了信息不对称理论;互联网+的本质是打破信息不对称;互联网+促进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互联网+颠覆了基于信息不对称的商业模式,等等.的确,互联网+在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上有着积极的作用,但在信息生产、传递、接收诸多环节,信息不对称问题具有深刻的复杂性.海量信息让人无所适从;信息生产、传递、接收中大量充斥着虚假信息;信息主体之间具有差异性;电子商务中存在信息不对称.信息对称和市场理想状态不会出现.  相似文献   

19.
刘霞  徐向阳 《经济师》2005,(6):79-80
在风险投资中,信息不对称不但客观存在,而且是风险投资存在的前提条件。信息不对称导致了在风险投资中的“逆向选择”问题和“道德风险”问题,因此,文章在对于解决这两个问题须从治理信息不对称方面入手谈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国家也出台了相关的扶持政策,但中小企业融资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导致此问题的原因之一是企业与投资方的信息不对称。针对信息不对称,企业应从企业、金融结构、政府三方面寻求对策,加大信息共享与信息披露,减少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隐蔽信息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