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认识草原、治理草原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我国主要采用苏联的发展模式,而当时苏联理论界正在盛行社会进化论的风潮,社会进化论是以美国路易斯·亨利·摩尔根的<古代社会>为基础的论述.路易斯.亨利·摩尔根以发明和发现所体现的智力发展为标志,把人类社会划为由蒙昧时代经过野蛮时代达到文明时代的三个历史分期,并把蒙昧和野蛮时代分别划分为低级、中级、高级三个阶级.其理论模式逐渐变为"单线进化论"的研究模式.并指导其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民族理论和民族发展研究领域更是首当其冲,特别是斯大林的民族理论定义和概念成为主导性的理论模式.这种单线进化论把民族的发展与社会形态联系起来进行研究,把人类社会历史文化的发展界定为以狩猎--游猎--游牧--游耕--农耕--工业渐次递进的进化发展系列,氏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对应于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渐次递进的民族发展预设框架,然后把表现为极不相同的,甚至经常是相悖的各民族的特征和社会形态纳入了他们理论预设的硬性框架之中.  相似文献   

2.
勤劳智慧的蒙古民族,在蒙古高原上世世代代繁衍生息,与草原环境和谐依存。通过草原生态系统与其游牧民族特有的文化、信仰、心理特征的融合,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创造和发展了光辉灿烂的草原文化,形成了绵延千年的游牧文明。  相似文献   

3.
一、正确认识呼伦贝尔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的基础条件 (一)呼伦贝尔市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的有利条件 一是呼伦贝尔牧区草地资源极为丰富,是我国目前为止保存较好的天然牧场之一,呼伦贝尔牧区四季分明的自然气候条件和草地资源的多样性及营养性,为当地草原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最为优越的发展环境。二是呼伦贝尔牧区是游牧文化的发祥地,这里居住着巴尔虎、布里亚特、斡鲁特蒙古人和鄂温克、达斡尔等祖辈游牧的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积累了草原畜牧业丰富的经验和生产技术,他们具有最珍贵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意识和文化修养。  相似文献   

4.
一、对“草原文化”的界定 关于“草原文化”的定义及其界定,专家和学者们的解释各有不同。但趋于基本一致的看法和说法,认为我们今天所说的“草原文化”,是指中国北方温带半干旱区域,旱生或半旱生草本植物群落生长的草原上活动生息的、阿尔泰语系的游牧或半游牧族群在数千年以来共同创造而成、并不断传承和发展的一种地域的、民族的特有文化。她同黄河文化、长江文化一样,是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的、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草原"特色品牌是我区发展产业化畜牧业的巨大无形财富.过去大家形成一个不成文的印象,认为草原畜牧业就是指牧区畜牧业,或者把草原畜牧业等同于放牧畜牧业.其实,草原畜牧业是泛指以天然草原为基础的畜牧业.在我区,草原虽然大部分在牧区,但水热条件最好的部分却是在农区.农区、半农半牧区分布着约2亿亩草原,甚至在城镇郊区和矿区、林区,也有大片草滩草坡.从草原的分布范围来讲,草原畜牧业可以涵盖全区,不能把它简单地认为只是指牧区放牧畜牧业.加深对草原畜牧业概念和定位的认识,其重要意义就在于它是我区的一种特色品牌,一种纯天然、无污染的象征.  相似文献   

6.
"草原"特色品牌是我区发展产业化畜牧业的巨大无形财富.过去大家形成一个不成文的印象,认为草原畜牧业就是指牧区畜牧业,或者把草原畜牧业等同于放牧畜牧业.其实,草原畜牧业是泛指以天然草原为基础的畜牧业.在我区,草原虽然大部分在牧区,但水热条件最好的部分却是在农区.农区、半农半牧区分布着约2亿亩草原,甚至在城镇郊区和矿区、林区,也有大片草滩草坡.从草原的分布范围来讲,草原畜牧业可以涵盖全区,不能把它简单地认为只是指牧区放牧畜牧业.加深对草原畜牧业概念和定位的认识,其重要意义就在于它是我区的一种特色品牌,一种纯天然、无污染的象征.  相似文献   

7.
牧区,一般来说在地区产业结构中畜牧业比重大.改革开放以来,农区畜牧业比重提升,单从比重讲,农区牧区差别不大,有人就统称为农牧区、农牧民.这种称呼,实际上混淆了牧区的地区特点和民族特点,也妨碍了人民政府对牧区实行特殊政策.从草原学、经济学、民族文化学角度,草原牧区具有生态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因此,有必要对草原牧区重新界定.我认为,草原牧区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轮牧畜牧业专业区、草原生态的保护区、蒙古族传统文化的保留区.三区,也是三元,复合构成草原牧区这个整体,叫做"三元一体".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自治区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高度涵盖了内蒙古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方面的任务和行动方向.保护好草原是传承以蒙古族为主体的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和构建稳定边疆的根本;健康的草原森林等天然生态系统是祖国北疆万里绿色长城的基本组分;发挥生态系统的多功能性,权衡其生产、生态和文化价值、是生态富民,振兴牧区经济的重要途径;加强污染防治、推进绿色产业发展是振兴牧区社会的需要.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脱贫攻坚、推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固的基础,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管理制度,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是依靠制度和法制,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途径.  相似文献   

9.
呼伦贝尔文化旅游开发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旅游作为近年来增长最快的一个全新旅游分支,必将成为21世纪旅游主体项目.呼伦贝尔地区的文化旅游开发首先要遵循综合性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开发草原游牧文化游、森林游猎文化游、边境文化游和农耕文化游.  相似文献   

10.
草原资源既是经济资源,更是生态资源,草原生态系统是我国第二大生态屏障;然而由于盲目开垦、载超过牧等原因,使得现实的草原严重退化沙化,其生态防护功能和经济产出功能不断下降,特别是我国北方草原生态经济系统已出现恶性循环、逆行演替的态势。探讨草原生态经济系统恶性循环的原因。从而推进草原生态经济系统由恶性循环向良性循环转变。实现草原牧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西乌旗位于北京正北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的腹地,是唯一汇集内蒙古九大类草原风貌的旗县。这里草原风光秀丽,民族风情浓郁,地域文化特色非常鲜明,被世人誉为摔跤健将摇篮,民族服饰之都,蒙古长调长乡,游牧文化之源,北方华丽草原。  相似文献   

12.
单平 《北方经济》2008,(9):14-17
一直以来,“三牧”问题得到政府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实施“双权一制”的牧区改革.加强牧区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建设.推进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在切实加强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牧区发展方面都做了许多努力、牧区草场双承包在特定时期调动了牧民生产积极性.但传承生态文明的草原游牧文化载体电同时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3.
届虹  刘红云 《北方经济》2011,(19):71-73
一、草原生态文化传承的内涵文化传承,是指文化在民族共同体内的社会成员中纵向交接的过程。在历史过程中,文化传承就是文化与主体的有机结合。草原生态文化是指草原上生活的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形成的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类社会与草原生态系统相互关系的理念、态度及生产生活方式,以实现人与草原的相互和谐,以及为达到这种和谐做出的所有努力和取得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草原文化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4.
哈斯  周娜 《北方经济》2012,(13):39-40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是继退牧还草和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后,国家做出的又一保护草原生态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广大牧民期盼已久的惠民工程。对于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促进牧区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实现草原可持续利用和牧区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近期,自治区发展中心参加了由自治区政府研究室组织的调研组,  相似文献   

15.
草原畜牧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包玉山 《北方经济》2003,(11):14-16
1.内蒙古高原的自然地理环境虽不适合于农耕但却适合于畜牧,尤其适合游牧。而游牧生活又不允许人们聚落而居,更不允许将草场分割为大小不同的条块占为己有。随着移民的大量流入和农田范围的不断扩大,内蒙古自治区的许多地区社会经济活动经历了游牧→牧农并存→半农半牧→农业的变迁过程。这种变化,用费孝通先生的话来讲,“在经济上……走了下坡路”。他说;“移入的汉人越多,农田越多,日子越难过。”这是“引起民族矛盾的经济基础。”“靠天种地的粗放农业对牧场草地来说是一种破坏力量。而且凡是丢荒之地,在天旱地区植被破坏后,很快就会沙化,农耕所及,草场荒废。”现在,内蒙古草原  相似文献   

16.
如果说草原是艺术的摇篮,艺术就是草原人飞动的魂魄。辽阔的草原为艺术的历史所充盈,艺术的内涵由草原的多彩所蕴籍。作为中华民族三大文化主源之一的草原文化,因思维方式、民族特征和人文追求、价值取向而显示了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有别又互补的艺术活力。  相似文献   

17.
屈虹 《北方经济》2012,(15):42-44
正当今世界正经历着由传统的工业文明向现代生态文明的历史转变。面对这一深刻的变革,人类需要团结起来,超越工业文明时代的狭隘观念,一致行动。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建设生态文明,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草原生态文化以其生态性为突出特点,凝结着草原上生活的人们的智慧光芒,生动地体现了人与生态系统和谐共处的生态文明思想,具有巨大的价值。传承草原生态文化,必将对建设现代生态文明发挥重要作用。一、草原生态文化的内涵文化在汉语中实际是"人文教化"的简称。  相似文献   

18.
《北方经济》2011,(23):44-48
天然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草原畜牧业不仅是牧民的重要生产活动和主要生活来源,也是草原文化传承、发展、繁荣的主要动力和源泉。近年来,随着以超载过牧为主的传统草原畜牧业的加速扩张和气候变化导致的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造成草原生态功能逐渐减弱、畜牧业生产经营效益日益下降、牧民收入增长减缓,进一步加剧了草原生态、牧区生产、牧民生活的“三生”矛盾。虽然国家和自治区十分重视对草原生态的保护,推行了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19.
优秀的草原文化,是长期历史积淀的产物,它像血脉一样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鼓舞我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巨大力量。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发掘和弘扬草原文化,努力把各族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到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伟大事业上来,凝聚到加快内蒙古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来。  相似文献   

20.
本文解读了作家王新军的中篇小说《八个家》和作家张承志小说《绿夜》,认为两个作家用诗化语言描写了富有诗意的草原生活。通过对两人在创作中语言、作家情怀及草原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达到感知作家创作的审美标准和博大情怀的目的。就八个家草原而言,它是作家创作的原动力,精神的栖息地,也是给予其对游牧文明感情的家。从反面看,则是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