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尊敬的各位领导,朋友们:根据这次会议的议程安排,我向大会汇报一下郑州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的运行概况,以及我们在探索有形建筑市场星级化服务运作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一、我市交易中心的运行概况我市交易中心成立于1996年5月,2002年4月实现了与招标办的机构分设、人员和职能分离,现有人员编制15人,副县级财政全供事业单位,内设综合、交易、信息三个科室。另外,下设一企业性质的服务实体———建筑市场交易服务中心,以加强有形建筑市场的场所设施建设和物业化管理,有效满足日常交易服务的需要,促进了交易管理与交易服务的工作互动和良性运作…  相似文献   

2.
为培育和完善建筑市场体系,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建立公开、公正、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提高建设工程交易活动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加强政府部门对建筑市场的监管,北京市有形建筑市场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突出以工程交易为本,以提高市场整体效能和服务水平为中心,以完善市场服务功能、规范设施建设、强化内部管理、推进有形市场建设为目标,致力于思想创新、工作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特征的管理体系,有形建筑市场建设和管理取得了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3.
有形建筑市场(即建设工程交易中心)是为建设工程交易活动提供服务的场所,它的设立是我国建设工程领域的一项有益尝试。建设部、国家计委、监察部于2002年3月8日以国办发[2002]21号文件下发了《关于健全和规范有形建筑市场的若干意见》,对各地设立有形建筑市场做出具体规定,截止到目前,  相似文献   

4.
有形建筑市场作为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维护建筑市场秩序,强化建筑市场和承发包交易管理,提高建设工程交易透明度,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遏制建设领域不正之风的有效措施,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现已在全国各地普遍建立,并形成自我运行、闭合管理的体系。但如何充分履行有形建筑市场工作职责;如何满足有形建筑市场快捷高效办公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我国有形建筑市场自成立以来,由于自身固有的某些缺憾,在已走过的十几年历程中,一直是表现出相当的困惑与艰难。交易中心作为有形建筑市场的载体,其发展也因此受到很大的挑战与制约。随着我国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目前,各省市的建设工程交易中心普遍进入了二次建设和调整的高峰期,这对交易中心的发展又将是难得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6.
南方十城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主任联席会由武汉、广州、重庆、长沙等十城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发起,并先后在重庆、广州成功举办了两次会议。如今,我们正处在建筑市场迅速发展和管理体制深化改革的浪潮之中,建设工程交易中心的新一轮发展机遇和挑战已经来临。在这种情况下,长沙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长沙建设工程交易中心)承办的南方十城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主任联席会第三次会议于2009年4月在长沙召开。  相似文献   

7.
服务是有形建筑市场一个永恒的定位和主题。作为一个为市场各方交易主体提供工程承发包交易活动的场所,我市有形建筑市场作为政府监管部门整顿、规范建筑市场的一个重要载体,建设与发展始终离不开为政府监管和交易主体提供服务这个中心任务。中心在搞好一流服务工作上全面创新,狠抓窗口建设和员工职业道德规范,有步骤地在有形建筑市场领域拓展服务空间,全面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为建设事业的赶超发展提供强大的环境支撑。一、完善“一站式”办公和“一条龙”服务,形成功能齐全、设备完善、服务先进的承发包交易环境(一)交易中心针对市场…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在全国建设领域应运而生了一个新生事物,即有形建筑市场(也称建设工程交易中心)。有形建筑市场的建立增强了建设工程交易活动的透明度,切实解决了规避招标、暗箱操作、弄虚作假等问题。下面结合本市实际,来谈一谈我市是如何加强有形建筑市场建设与管理的。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有形建筑市场(具体表现形式是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在全国各地获得了广泛、蓬勃的发展。其在提高建设工程招投标工作水平、规范建筑市场交易行为和确保工程质量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成效。  相似文献   

10.
四平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即有形建筑市场),是按照国办发[2002]第21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国家计委、监察部关于健全和规范有形建筑市场若干意见的通知》文件精神,于二OO二年七月正式挂牌成立的,隶属于四平市建设局,是我市工程施工招投标、监理招投标、设计招投标唯一指定的交易场所。四平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建立之初,中心还分别去北京、天津、大连、沈阳等交易中心考察调研,在学习借鉴他们的招标投标管理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经过几年的运作,现中心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作流程,现在谈一谈,以便同各界同仁共同商榷,促进我市有形建筑…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多数省市自治区建立了省一级的建设工程交易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建交中心”),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建筑有形市场的建设。建交中心是有形建筑市场的载体,是进行建设工程交易的场所,是建设工程履行法定程序的地方,是建设信息发布的部门。在建交中心每天都进行着建设工程的招投标活动,有大量与建筑业相关的(政策法规、企业、建设开发、勘察、设计、施工、招投标、建材、设备、许可、表彰、处罚、公告、公示)数据不断地产生,  相似文献   

12.
有形建筑市场(即建设工程交易中心),是经各地政府主管部门批准成立、为建设工程交易活动提供服务的特殊场所,是我国为开展工程建设专项治理、预防和惩治工程建设领域腐败行为的一项有益尝试。有形建筑市场成立以来,增进了建设工程承发包交易的透明度,实现了工程交易活动由隐蔽到公开、由分散到集中、由无序到有序的转变,从源头上发挥了预防工程建设领域腐败行为的重要作用。在当前,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工作实际,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2007,(2):F0002-F0002
临沂市有形建筑市场成立于1997年,1998年易址建设临沂市有形建筑市场办公大楼.并于同年10月破土动工,2000年3月投入使用,总建筑面积11088m^2,总造价3000多万元。2002年4月,经临沂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临沂市有形建筑市场(又称临沂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为科级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编制30人。2002年8月1日,临沂市有形建筑市场通过了省建设厅、监察厅和物价局联合收费认证。2004年5月又投资150多万元对临沂市有形建筑市场交易大厅进行了全面装修改造。临沂市有形建筑市场本着“公开、公平、公正”和“以人为本、诚信服务”的理念,努力建设一流的场所。配备一流的设施。提供一流的服务,创造一流的效率,大力拓展四大功能。  相似文献   

14.
广州建设工程交易中心自成立以来,始终以打造阳光交易平台为核心,以规范市场运作为基础,以制约权力运行为重点,以三公和诚实信用为原则,坚持服务与管理、建设与治理、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着力制度建设,狠抓有形建设市场的建设和规范,使有形建设市场在依法运行、科学规范、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海口市建设工程招标投标服务中心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加大服务设施的投入和信息化建设,建立功能完善、设施先进的建设工程交易场地,为规范有形建筑市场、创建政府依法监管建设工程交易提供了有效的平台。在政府行为日益规范的社会大环境下,笔者就海口市建设工程招标投标服务中心的一些成功经验、存在问题及有形建筑市场未来的发展谈一下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自1993年实施移民规划以来,兴山县50万元以上或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的工程,全部实行了公开招标投标制。为预防和遏制建设领域腐败现象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确保移民工程质量和建设资金有效使用,他们根据《建设部关于加快有形建筑市场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不失时机地建立有形建筑市场,强化工程招标管理,规范市场交易行为,从根本上实现了建筑工程从无形市场向有形市场,隐蔽交易向公开交易竞争,分散管理向集中管理的根本转变,特别是建设工程招投标工作中施工企业“四跟”行为得到有效遏制。1998年至2006年6月完成工程招标投标252项,建筑面积101.06万平方米,投资8.6亿元。全县工程项目报建率、公开招投标率、质量监督覆盖率、工程监理覆盖率和施工许可证办证率均达到100%,建设领域源头治腐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7.
由广东省建设工程交易协会主办、广州建设工程交易中心承办的广东省建设工程交易协会成立暨协会第一次全体会员代表大会于2008年3月14日在广州胜利召开。协会的成立,标志着广东省在有形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领域的第一个社会团体组织正式诞生。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与有形建筑市场相衔接的角度,提出现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展中存在着法律制度不健全、监督管理被削弱、职能发挥受限、资源浪费等问题,并表明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完善体制机制、法律制度建设,加大信息沟通交流,简化程序,稳扎稳打,增强各行业监督管理,建立管理与协调机制,切实发挥交易中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有形建筑市场是1994年前后一些地方在建筑市场综合执法和深化建设体制改革的实践中摸索创造出来的,有形建筑市场在建立和完善中,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目前,全国33.8个地级以上城市(包括地、州、盟)已大部分建立了有形建筑市场。实践证明,通过建立和完善有形建筑市场,大大提高了工程交易活动的透明度,增强了政府监督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有形建筑市场建设作为我国建设领域的有益尝试,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的改革大潮中应运而生,经过十多年的培育和发展,这株幼苗在全国各地落地生根,如今已枝繁叶茂,开花结果。全国336个地级以上城市(包括地、州、盟)中,已有328个建立了有形建筑市场。总体上说,全国各地有形建筑市场场所建设形势喜人,服务功能不断提升,交易程序逐步规范,信息化监管水平不断提高,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交易主体的好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