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究其本质是由于“人职不匹配”造成的,因为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一方面大学生毕业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另一方面企业招聘招不到适合自己的人才。因此“人职匹配”理论在大学毕业生中的应用,能够帮助大学毕业生进行职业定位,引导大学毕业生在认真地了解自我、了解工作之后,寻求人职最佳匹配方法。  相似文献   

2.
姚学敏 《中国就业》2010,(10):12-13
近年来,毕业大学生就业的问题日益凸显,毕业生就业工作也因此摆上了高校工作的重要位置。随着高校扩招,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上涨,大学生就业压力与日俱增,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的呼声越来越高。与此同时,用人单位也在嗟叹现今的大学生缺乏职业化素质,难以寻找到合适的人选,彼此都有高不成低不就之感。此时此况,  相似文献   

3.
当前各保险公司天天都在增员,而有相当部分的大学毕业生也天天在找工作,这种供需矛盾表明,不是所有的大学毕业生都适合做保险销售工作。但不是有句老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吗?学生兵做保险是否也能成为精英呢?作为主管应该如何去帮助他们呢?[编按]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大学生找工作难是社会关注的问题.但同时,进入企业不久的年轻大学毕业生跳槽却非常频繁.如何采取相应措施降低企业中的这些年轻大学毕业生离职率,是本文要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经济在突飞猛进地发展,人才是发展的动力。同时各个大学也在扩招,大学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一方面企业招不到理想的大学毕业生;一方面大学毕业生找工作很难。本文从高职院校的角度,分析这个问题,试图利用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与全过程化就业指导的教育培训,使大学生树立职业规划的概念,有利于解决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  相似文献   

6.
马远 《现代企业》2014,(10):55-56
大学生从大学毕业到就业工作是从学业生涯到职业生涯、由理论向实践发展的重要过程。特别是毕业后的第一年,大学生能否很好地适应职业,是否会存在职业适应困难?这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对今后工作的满意度和职业的认可度。那么,作为用人单位的主体――企业,如何帮助新入职大学毕业生更好地适应职业?目前,企业都为新员工开展了哪些上岗培训?这些培训真正起到什么作用?新入职大学毕业生又是如何看待的?为此,我们对100位来自广州民营企业的大学生进行了调查。这些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学着不同的专业,但绝大多数都是从事普通的文职、行政管理、一线技术工作。  相似文献   

7.
强国民 《中国就业》2006,(12):27-28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就业压力明显增大,竞争激烈,大学生就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一方面,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的呼声越来越高;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在感叹招不到合适的人员。究其原因,其中之一是招聘信息未能被充分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8.
朱旭东  南婷 《乡镇论坛》2010,(11):22-23
2005年以来,为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中央和地方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许多大学毕业生担任村干部以后如鱼得水干得很欢,但也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村官“水土不服”:工作推不开,干群关系处不好,挨日子混资历,有强烈的被抛弃感和失落感。当前,大学生村官群体到底在想什么盼什么?  相似文献   

9.
曾兰 《中国企业家》2009,333(3):88-89
美国“次贷危机”席卷全球,中国经济增长开始变缓,大量民工返乡,众多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所有这些,对于身居二三线城市的居民而言,有何影响?他们的工作、生活是否有所改变,他们的消费信心是否受到影响?本刊希望借助本次调查,通过沈阳、包头、沧州、上饶、南通、荆州、柳州7个城市的消费者样本,对二三线城市的居民消费信心与偏好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10.
解烁 《中国就业》2012,(2):53-54
近年来,随着大学生数量的激增,社会所提供的岗位数量与之存在巨大的缺口,不少大学生面临就业难的问题。在此背景下,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呼声此起彼伏。与其1000个人抢一把椅子,为什么不干脆给自己造一把椅子?其实多数大学毕业生有创业的想法,但实际走上创业之路的却很少,而真正能够创业成功的更是寥寥无几。调查显示,我国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也很低,仅为2%一3%,远低于一般企业的创业成功率。因此,有人将大学生创业比作是一朵“好看难摘”的刺玫瑰。  相似文献   

11.
张晓峰 《会计之友》2001,(12):10-10
目前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越来越困难,这是有目共睹的。会计毕业生抱怨学错了专业,找不到好单位,学校也想办法帮助毕业生就业,但有些单位(如会计师事务所、公司等)又抱怨现在的学生素质太差,招不到高素质、能够胜任岗位的毕业生,为什么会这样?“这引起了笔的思考,在此就会计职业对会计毕业生的新要求谈谈个人的看法,以便引起会计教育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回炉” 折射就业市场供求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回炉”与就业难近年来,大学毕业生由于找不到合适工作,重新走进技术学校学习一技之长,以增强自己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这一现象被称为大学生“回炉”。早在2000年,全国一些技术学校就已出现此类情况,最近几年更为多  相似文献   

13.
随着CET考试在大学毕业生找工作的过程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们也越来越重视英语学习。这对我们老师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提高他们英语能力的机会。也就是要把英语教学同CET考试相结合。并且利用现代化手段比如计算机,教学软件,因特网等来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4.
刘珊 《中外企业家》2009,(20):213-214
当前,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的就业环境依然不容乐观,在这其中,每年的大学毕业生有很多都没有实现完全就业,特别是女大学生,她们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受到很多的歧视和不公平待遇。分析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并给出一些对策,以期能帮助促进女大学生的就业。  相似文献   

15.
张晋 《民营科技》2013,(3):164-164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普通高等院校和各类高职高专院校的扩招,大学生找工作难的矛盾日显突出,特别是会计类专业的毕业生。现从会计类人才的特征、会计专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对未来几年内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未来几年内我国大学毕业生需求大于供给,从而为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1999年开始的各高校对大学生的扩招,从21世纪初大学毕业生的数量每年都呈现上升的趋势,这就使得大学生对就业岗位的需求不断增大,而当今经济发展阶段,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呈现稳定的状态。另外有些岗位存在着招不到人,而另外一面的毕业生又面临找不到工作的矛盾的现象。这就需要大学生个人以及教育部门方面积极的针对市场经济形式变化做一些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17.
谈资     
找工作又来了进入3月,高校毕业生们一门心思全放在找工作上了。去年,全国共有410万大学毕业生,其中约1/3没找到工作。今年夏天,将有创纪录的495万毕业生离开校园,而外界需求却又下降到新低。  相似文献   

18.
山东     
《黑龙江劳动》2003,(11):18-18
大学毕业,一时找不到工作怎么办?山东的大学毕业生如今多了一条路:去企业当“学士后”。  相似文献   

19.
人才过剩乎     
一远房亲戚,今年大学毕业,前一段时间参加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供需见面会,意在谋得一好单位,但事后颇感失望,慰慨找工作单位不易。他说、就算很一般的用人单位,不知有多少大学生把自己的简历递过去,也很难被录用。外省要求到厂东工作的大学生多如牛毛,门票被炒到几十元一张……于是他发出"人才过剩"的感叹.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并不是近年来才有所听闻的,好些年前就听到过这类事了。即便如此,我仍然以为,中国人才并不过剩,而且是少之又少,按人均比例远远落后于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水平。造成这种表面过剩现象,原因恐怕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人才素质有待提高、按照传统观念,大学毕业生即可称为人才,事实  相似文献   

20.
正本科大学生回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培训后参加考试,获得各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以应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这一有趣的现象出现在广西南宁市的一些职业技术学校中,成为眼下广西大学应届毕业生的一种潮流。(5月25日中国新闻网)应届大学毕业生回炉技校培训考证,要说脸红的,那应该是教育部,还应该是高校,人家初中毕业生学一门手艺都能谋得一个饭碗,而院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竟然找不到工作,这是什么逻辑?前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