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余峰 《时代经贸》2009,(5):130-132
90年代以来,美国部分大银行在宽松的反垄断政策和金融自由化的政策大背景下,为了追逐规模经济效益、提升国际竞争力、实现获取互补协同优势,掀起了美国银行业并购的又一浪潮。而美联储对现阶段银行业的并购的监管进行了适度调整,制定了竞争性、安全性和cRA标准。我国经济融入全球经济的深度和广度因加入WTO而日益提升的背景下,国际银行业并购的冲击为我国银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挑战,同时对并购过程和并购后形成的大而复杂的银行机构的监管更是我国必须考虑的难题。  相似文献   

2.
刘梅生 《经济师》2002,(4):211-212
面对信息技术的发展、WTO的挑战 ,我国银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提升 ,而目前管理界流行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则是提升竞争力的最好的手段之一。文章在对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进行阐述的基础上 ,分析和论述了我国银行业为什么要推行CRM系统以及该系统是如何提升银行业的竞争力的  相似文献   

3.
历经近15个春秋的艰辛努力,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已为期不远了,但如果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的各行业将引入全面的竞争,我国的银行业也是如此,银行业的开放应服从于《服务贸易总协定》的六项基本原则和金融服务协议,而目前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是有限的,与服务贸易总协定及新的金融服务协议的要求相距甚远。为此,我们必须深刻分析我国银行业的现状和问题,明确我们将承负的义务和将付出的代价,研究出我国银行业创新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肖元真 《经济前沿》2001,(11):66-68
历经近15个春秋的艰辛努力,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已为期不远了.但如果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的各行业将引入全面的竞争,我国的银行业也是如此,银行业的开放应服从于&;lt;服务贸易总协定&;gt;的6项基本原则和金融服务协议,而目前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是有限的,与服务贸易总协定及新的金融服务协议的要求相距甚远.为此,我们必须深刻分析我国银行业的现状和问题,明确我们将承担的义务和将付出的代价,研究出我国银行业创新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论国有商业银行混业经营战略性改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韩强 《现代财经》2002,22(6):22-25
国际银行业从分业经营到混业经营反映了国际银行业防范风险能力的增强和逐利,适应了增强竞争力的内在需要,而我国的银行业则处于防范风险能力不强但却迫切需要增强盈利能力的两难困境。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必须进行战略性改革,为我国银证业将来不可避免的混业经营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6.
郭方  李新彩  张洪涛 《经济师》2001,(11):255-256
一、我国银行业面临的国际竞争1.资产营运方面的竞争。随着我国银行业加入WTO ,国际金融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很大。国际金融资产的科技含量高 ,适应市场能力强 ,改善的渠道和手段比我国先进 ,在资产营运上 ,对我国银行业造成较大的威胁 ,存在较强的竞争优势。2 .管理体制、管理水平的竞争。我国的银行机构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 ,担负着部分政策性业务 ,国有商业银行在贷款规模、投资、结构等方面都受到限制 ,而外资银行在经营中能坚持“三性”原则 ,完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我国的银行业组织体系大 ,分支机构按行政区域设置 ,层次多 ,部门…  相似文献   

7.
韩蕙 《资本市场》2010,(8):48-50
资本稀缺问题已经成为我国银行业享受经济增长红利以及规模快速扩张的一大障碍,而这也将进一步扩大银行业的资本补充压力。  相似文献   

8.
俞敏 《发展研究》2009,(6):77-79
近两年来,围绕银行网点“排长队”、银行业支持经济发展、银行业高管薪酬等现象,社会上对银行业履行公司社会责任进行了一系列争论。本文希望通过对公司社会责任理论的回顾,从银行业的特殊性质、我国银行业历史形成的社会定位和利益相关者等方面出发,对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履行公司社会责任的边界进行分析和厘定,提出我国银行业强化和推进公司社会责任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9.
肖元真 《经济前沿》2001,(10):66-68
历经近15个春秋的艰辛努力,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已为期不远了。但如果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的各行业将引入全面的竞争,我国的银行业也是如此,银行业的开放应服从于《服务贸易总协定》的6项基本原则和金融服务协议,而目前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是有限的,与服务贸易总协定及新的金融服务协议的要求相距甚远。为此,我们必须深刻分析我国银行业的现状和问题,明确我们将承担的义务和将付出的代价,研究出我国银行业创新发展的道路。1、中国银行商业化发展的沿革中国银行业商业化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逐步发展起来的,1979年,中国银行和农业银…  相似文献   

10.
利率是资金的价格,是反映资金稀缺程度的重要信号,是金融市场的核心。通过其变动反映宏观经济状况,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宏观经济的调控。目前我国经济增长和市场改革已经进入新阶段,利率市场化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客观需要,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而存贷利差则是银行业获取利润的重要手段。本文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谈我国银行业的改革问题,通过对我国目前银行业面临的挑战的分析入手提出一些政策建议。使我国银行业能够看准机遇,迎接挑战,在国际金融领域中站稳脚跟,继续引领中国的经济腾飞。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的海外扩张虽有一定进展,但扩张模式单一,扩张进程缓慢,直接影响了我国银行业国际化经营的进程。因此,通过并购境外银行的方式实现我国银行业的海外扩张,对加速我国银行业的国际化经营进程、提高我国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银行业三十年改革变迁与未来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和发展在整个金融体系,乃至整个经济体系的改革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经过长期、渐进的改革历程,我国银行业成就斐然,在支持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在我国银行业改革取得阶段性进展的时候,对我国银行业发展和改革的历史脉络进行梳理,总结我国银行业30年改革取得的巨大成就,深入剖析改革演进的路径选择与宝贵经验,展望我国银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希望对指导我国银行业进一步改革和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保护期限的结束,我国银行业已经全面开放,外资银行将和中资银行在同一市场规则下直接参与市场竞争,促使我国银行业的竞争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本文对当前我国银行业的行业竞争环境进行分析,为银行业战略制定者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14.
宁宇 《资本市场》2012,(4):94-97
<正>我国银行业的功能和定位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背景下,由于对我国银行业在经济发展和宏观调控中的地位和功能认识不清,目前市场对银行业的政策环境和发展前途产生许多疑惑。因此,有必要认清我国银行业在目前政策环境下所处的地位和所承担的职能。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我国银行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是必然的趋势,这既是我国银行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发展外向型经济和人民币进一步国际化的需要.基于此,本文建立了银行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构建了改进的DEA模型作为我国银行业国际竞争力的比较方法,以便为我国银行业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金融业全面开放的今天,银行业服务贸易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从银行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来看,近年来,银行业服务贸易发展迅速,但是一直处于逆差状态。而中间业务的发展势头强劲,但是中间业务的比重与外国银行还有一定的差距。银行业内部有利因素的驱使,外部因素的推动,可以加快银行服务贸易的发展。我国银行业应该与时俱进,集中发展银行业中间业务,加大海外拓展的力度与速度,通过设立更多的分支机构、建立投资银行等途径帮助企业的海外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保护期限的结束,我国银行业已经全面开放,外资银行将和中资银行在同一市场规则下直接参与市场竞争,促使我国银行业的竞争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本文对当前我国银行业的行业竞争环境进行分析,为银行业战略制定者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18.
我国银行业如何面对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美国银行业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对我国银行业也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从金融监管制度、超前消费和自由经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了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结合国内金融业的实际情况,探讨了金融危机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并提出我国银行业应对此次金融危机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的海外扩张虽有一定进展,但扩张模式单一,扩张进程缓慢,直接影响了我国银行业国际化经营的进程.因此,通过并购境外银行的方式实现我国银行业的海外扩张,对加速我国银行业的国际化经营进程、提高我国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西方金融业出现了金融创新与金融自由化的浪潮,各国银行业纷纷由分业经营体制向混业经营体制转化,金融领域出现了证券化、自由化和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眼下这场走向纵深的金融危机让我们重新对商业银行经营模式进行思考.本文以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我国银行业现实情况的基础上,指出未来我国银行业仍将呈现混业经营的局面,而合理的模式倾向于金融控股公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