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文章基于容量耦合系数模型,构建了科技创新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常州市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2003年到2014年,常州市科技创新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2003~2005年的耦合协调度为初级耦合协调,2006~2010年为中级耦合协调,2011年后达到了良好耦合协调,但耦合度始终低于耦合协调度。可见,科技创新在支撑常州市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但仍存在进一步改善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魏巍  周海球  姚婷  郭阳 《科技和产业》2023,23(14):140-146
《“十四五”国家科学技术普及发展规划》提出将推动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持续提升公民科学素质作为科普工作面临的新需求,开展两者之间协同发展探讨符合国家政策要求。选取2015—2019年31个省份(因数据缺失,未包含港澳台地区)区域统计数据,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科技创新与科普资源配置耦合协调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时间上,31个省份耦合协调度呈现上升趋势;在空间上,各省份耦合协调度差距存在不平衡的现象,总体上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部地区,大多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良好协调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前,创新已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文章通过探讨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从创新投入、产出和环境3个维度建立科技创新指标体系,从经济规模、质量和结构3个维度建立经济发展指标体系,利用全局熵值法赋权,测算了京津冀三个地区2009~2018年科技创新能力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结果显示:一是京津冀区域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但区域差距较大;二是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稳步增长。  相似文献   

4.
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互动协调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2010—2020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单元的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马尔科夫链法及障碍度模型测算了科技创新指数、绿色发展指数以及两者耦合协调度,并进一步研究了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化特征及空间关联性,最后分析了影响协调度的障碍因子。结果表明,2010—2020年,科技创新指数和绿色发展指数均呈逐年增长趋势,但总体水平不高,两者耦合度和协调度总体均有所上升,增长趋势基本同步,且协调度数值低于耦合度数值;我国大部分地区耦合协调关系不断改善,省域间协调性呈现空间集聚状态,表现出“东部>中部>西部”的空间分异特征;协调度一般在相邻等级间转移,且向上转移的概率大于向下转移的概率,协调度越高的省份对邻近省份的促进作用越强,整体上转移类型较为稳定;科技创新投入和产出、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是影响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耦合协调的主要障碍因子。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文化、科技、金融产业间耦合协调发展机制的基础上,运用江苏省2005—2016年的相关数据,结合熵值赋权法构建江苏省"文化产业—科技创新—金融业"耦合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江苏省文化、科技、金融产业间的耦合度与协调度。研究发现,江苏省文化、科技、金融产业间协调发展程度逐步提升;然而,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还远不及科技创新和金融业发展。研究结果对于进一步优化产业间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6.
汤君辉 《科技和产业》2022,22(11):300-304
以黄河流域9省区为研究单元,运用耦合协调模型探究2004—2019年旅游经济、科技创新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旅游经济、科技创新发展极化现象显著,而生态环境发展态势趋于平稳;时序分析方面,黄河流域各地区2004—2019年协调度为0.215~0.890,省际差异显著;空间演变方面,黄河流域三元系统耦合协调水平呈现出“中下游高,上游低”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7.
何尔琦 《科技和产业》2021,21(8):102-108
产业转移和区域创新存在内在耦合协调需求.在梳理了两者的耦合协调机理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获取相关面板数据,并采用时间序列熵值赋权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9—2019年广州都市圈的产业转移系统与区域创新系统的综合水平与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与分析,并从时空角度探索产业转移与区域创新的耦合协调发展趋势.研究表明,在产业转移政策实施和区域创新系统不断完善的情况下,广州都市圈内产业转移与区域创新系统的综合水平与耦合协调度都呈现整体上升趋势,并且协调类型也开始从低度水平上升至中度水平,但区域内仍存在较大差异.针对以上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安徽省国家级创新型县级市为研究对象,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区域创新与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发现:2015—2020年,综合发展水平呈现波动,且区域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变化差异不同;同时耦合协调度呈现上升趋势,但协调等级较低,说明区域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系统并不匹配,区域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处于不均衡的状态。  相似文献   

9.
选取2013—2020年沿海地区数据,运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和灰色预测模型,探究沿海地区科技创新和数字经济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表明:沿海地区科技创新能力整体呈上升状态,北部沿海地区起点较高,但上升幅度不大;3个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大体呈稳步上升态势,北部和南部沿海地区2020年有些许下降;3个地区区域科技创新和数字经济的耦合协调度均稳步上升,北部沿海地区为良好协调状态,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为优质协调状态。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2003-2020年中国30个省份(除西藏、港澳台)的行政面板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马尔科夫链研究科技金融生态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及其动态演进。结果表明:第一,我国科技金融生态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均不断提高,但由高及低“东-中-西”三大地区的差距在扩大;第二,我国科技金融生态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经逐年增长仍处于中水平状态,且地区差异逐渐扩大;第三,马尔科夫链结果表明耦合协调度的发展具有邻近效应,每个研究时段有不同程度的耦合协调等级提升。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河南省生态环境、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三个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状况和影响因素,选取三个系统的多维度指标数据,利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分析了河南省2004—2020年三个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和协调发展状况,然后将河南省与另30个省份2020年三个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和协调发展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生态环境保护落后普遍存在于中国各省份,相较于其他各省份,河南省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非常落后;河南省2004—2020年三个系统耦合协调度上升主要受到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这两个系统之间协调发展的带动。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郭金龙  王锐  李炜 《科技和产业》2021,21(12):244-248
构造了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发现:江苏省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度逐年增加,由严重不协调发展到高度协调;科技进步的综合效益水平有两个时期落后于经济发展的综合效益水平;第三产业总值、金融机构存款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经济发展贡献度巨大;科研机构数量、用于科学财政支出和国际互联网用户数量对科技进步的贡献度巨大。  相似文献   

13.
张丽  李斌 《科技和产业》2023,23(4):21-25
科技创新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驱动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构建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两个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考察2011—2019年皖北地区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皖北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较弱,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效果不佳,科技创新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有所不足,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力有待提升;皖北地区的科技创新系统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系统耦合协调度均值呈现出逐年递增的态势,但是提升的幅度并不是很大,总体上处于低等耦合阶段。在此基础上提出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4.
在“双碳”背景下,通过测度企业技术创新与减污降碳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进一步探究其耦合协调的影响因素,以厘清重污染企业协调发展的现状。实证结果表明,技术创新与减污降碳耦合协调度的变动主要取决于企业技术创新水平,2012—2021年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在勉强协调和中级协调间浮动,主要集中在初级协调阶段,其耦合协调效应良好。环境规制和数字化程度对耦合协调度的影响显著为正,能够促进耦合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利用改进的SBM-DEA四阶段模型,通过Tobit回归对松弛量进行测度,修正环境变量对效率测度的影响后,对中国30个省区市2019年的科技创新效率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在对外生环境变量进行修正后,绝大多数省区市的科技创新效率得到了提升,全国不同省区市效率提升幅度不同,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效率排名发生了变化.这也进一步表明,环境变量对科技创新效率影响显著,政府、企业、高校以及科研机构应从自己角度出发,尽力建设完善的科技创新新体系.  相似文献   

16.
构建我国中东部区域科技创新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方法计算21个省市的科技创新环境因子得分和综合得分,通过得分排序对评价结果和区域差异进行研究,对比地区人均GDP排序情况,认为区域科技创新环境优劣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科技创新环境的优劣不同,呈现出区域发展不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寻找影响两者协调关系的因素,运用综合指数评价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黄河流域9省区2008—2021年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关系的时空变化,并结合障碍度模型进一步探讨耦合协调度的障碍因素。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均呈现上升的趋势;二者的耦合协调度在时间上呈上升趋势,但增长幅度不大,在空间上主要表现为空间分布不均且省区耦合协调度差异明显的特点;工业污染治理投资额成为影响全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的主要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18.
胡俊  吴洁 《科技和产业》2024,24(12):45-51
构建江苏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评价指标体系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江苏2018—2021年的相关数据,通过熵权法、耦合评价模型计算出江苏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系统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系统的耦合综合值、耦合关联度与耦合协调度。研究发现,江苏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耦合关联度较高,但耦合协调度差异较大;江苏高校科技成果产出与高新技术产业需求匹配度逐渐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