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叶晓迪 《世界经济与政治》2024,(3):94-126+158-159
在“印太”地区通过小多边主义实施对华遏制战略已成为美国外交战略的主轴。根据美国与盟伴在秩序愿景和威胁认知感的匹配组合,可以将小多边主义划分为全域型、制度型、安全型和现状型四种类型。当美国与盟伴的秩序愿景一致时,如果美国对华产生的“威胁认知”较强,这种情景会导致生成全域型小多边主义,其对华“脱钩”强度也最高。当美国与盟伴的秩序愿景一致性时,如果美国对华产生的“威胁认知”较弱,这种情景会导致生成制度型小多边主义,其对华“脱钩”强度较高。当美国与盟伴的秩序愿景存在差异时,如果美国对华产生的“威胁认知”较强,这种情景会导致生成安全型小多边主义,其对华“脱钩”强度属于中等水平。当美国与盟伴的秩序愿景存在差异时,如果美国对华产生的“威胁认知”较弱,这种情景会导致生成现状型小多边主义,其对华“脱钩”强度最低。奥巴马政府、特朗普政府以及拜登政府采取的对华战略和相关案例可以检验美国“印太”小多边主义生成的因果机制。  相似文献   

2.
原始创新具有原创性、探索性和突破性的特点,是解决科技“卡脖子”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我国科技自立自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我国的特高压技术和产业,依托于原始创新和核心技术突破,不断获取全球性市场竞争优势,逐渐成长为“中国创造”的典型。基于特高压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供应商——特变电工的创新突破案例,分析该企业在特高压这个国家创新战略背景下如何实施原始创新战略,实现由0到1的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对于推动我国复杂装备产业原始创新,培育更多的专精特新企业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3.
曹宇轩  粟锋 《科技和产业》2022,22(11):38-44
科技领域越来越成为大国竞逐的靶场,“卡脖子”技术关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中国建设科技强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必须着力破解“卡脖子”技术瓶颈。对国内“卡脖子”技术研究进行梳理总结,力求呈现“卡脖子”技术研究的核心议题和内在逻辑。基于CNKI数据库检索“卡脖子”技术研究核心期刊论文,结合摘要和关键词锁定代表性研究成果。通过精读文献,凝练并刻画中国“卡脖子”技术研究的4个问题情景:何以兴起、如何识别、“卡”在何处、如何破解。“卡脖子”技术是产业链规模化应用、垄断国能够施加管制和封锁、需求国创新突破难度大的关键核心技术。根据现有文献构建基于态势感知的“卡脖子”技术识别模型、基于官产学研的“卡脖子”技术模块化分析模型。破解“卡脖子”技术,需要借鉴国际经验、优化“卡脖子”技术的顶层设计、加强“卡脖子”技术的主体协同、营造“卡脖子”技术的创新环境。未来要加强对4个基本问题的整体分析,运用跨学科方法拓展“卡脖子”技术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系统分析应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局势下外界遏制战略的影响是科技创新和产业领域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是制定防范化解“重大科技风险”的产业政策、全面应对外生冲击的重要前提。为此,需要以透析关键核心技术壁垒的影响逻辑为基础,以双循环格局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系统组织产业全生态力量,建设具备前瞻性、及时性、有效性的产业全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5.
在当今国际科技创新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下,任务导向型创新政策已被国际社会视为解决社会发展问题和颠覆性技术创新问题有效的政策工具。挪威作为在环保与节能领域享誉全球的低碳国家,任务导向型创新政策在其能源领域核心技术攻关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选取挪威任务导向型创新政策实践案例,分析其实施背景、具体举措与主要特征,从强化重大科技任务规划部署、优化科研攻关模式、完善跨部门领域的沟通协调机制等方面,提出任务导向型创新政策服务我国新型举国体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冷战结束后,国际博弈焦点逐渐由全球多边机制转向区域双边与多边机制。美国虽从美苏“两极”对抗中胜出,但受制于国际格局变化与自身的结构性衰落,已无强力捍卫国际经济霸权,逐步转向开展区域性经济合作。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改革开放政策日益深化,加快打造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推进更高层次对外区域经济合作。在中美两国区域经济合作逻辑发展中,呈现出“谋霸”与“谋和”的不同特征,美国区域经济合作彰显“美国优先”底色,相对收益成为更改与存留合作机制的评判标准;中国区域经济合作以“和”为主线,“一带一路”倡议为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新思路,将成为新时代全球经济复苏的强劲引擎。  相似文献   

7.
岳圣淞 《世界经济与政治》2023,(4):26-61+157-158
针对当前美国对华价值观外交实践,认知理论指出,美国决策者认知倾向的转变促使其在对抗的二元模式下重塑了对华政策框架,导致对华各领域交往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意识形态化”特征,中美价值观矛盾迅速激化。在后冷战时期,秉持一贯价值理念的美国历任决策者将价值观因素纳入对华决策过程,并对双边关系走向和互动模式产生差异化影响,这依赖于“图式演绎”机制在决策者认知层面发挥的导向作用:基于对既往相关政策图式的借鉴,决策者得以在有限的决策空间内完成对当前情势应对方案的选择、在话语层面形成相应的政策叙事,并将其确立为指导具体政策行动的原则。作者借鉴图式理论和公共政策学叙事分析方法论,搭建起图式—叙事—政策分析框架检视冷战后的美国对华政策过程,尝试为价值观外交政策趋向的演化提供一以贯之的解释。研究发现,基于对“冷战图式”的演绎,不同美国决策者的主观认知决定了价值观因素对中美关系作用的方式、时机、场景及限度,其差异通过政策叙事的不断重构得以连贯呈现,并持续塑造着美国对华政策和中美互动模式。在双边关系复杂变化的当下,强化认知研究有助于加深对中美认知域博弈态势的把握,并为应对美国对华竞争、管控竞争风险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8.
“卡脖子”技术对保障国家经济安全、产业安全和国防安全具有战略意义。为探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对企业“卡脖子”技术创新的影响,文章以2000—201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探讨国家重点实验室设立对企业“卡脖子”技术创新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企业设立国家重点实验室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卡脖子”技术创新;内在机理分析表明,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设立通过吸引人才资源、加大研发投入促进企业“卡脖子”技术创新;企业所有权性质正向调节创新意愿对实验室与企业“卡脖子”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即存在联合调节效应;政策异质性检验发现,当企业主管单位为国资委、市场竞争程度较高或企业位于东部地区时,实验室的创新效应较强。文章检验了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设立的政策效果和机制,为实验室的优化设计提供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9.
苏可桢沈伟 《亚太经济》2023,(收录汇总):13-21
“价值观同盟”被认为是依托价值观的话语体系,美国经贸领域的“价值观同盟”实践旨在服务本国利益。价值观外交作为美国对外干涉的合法化话语成形于H.W.布什政府,稳定发展于奥巴马政府,拜登政府重拾价值观话语,强调其与经贸秩序的关联,以基于价值观的经贸安排开展对华竞争。在经贸领域动用“软权力”、推广“价值观同盟”以获得优势,系美国在“西方缺失”下对旧制度的路径依赖;美国推进“价值观同盟”造成的国际经贸规则异化包括中美经济“脱钩”、经贸体系“分化”,美国盟友和区域秩序都将由此受损。中国应争取国际话语权、增强自身“软权力”、解绑价值观与经贸合作、构建和利用国际法治机制,以务实经贸合作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美国对华战略竞争步伐日益加快,高技术出口管制被美国视为打压中国和护持自身技术霸权的重要政策工具。然而对相关数据的分析显示,中美高技术贸易不仅仍在继续进行,而且在部分领域甚至有所增加。整体而言,美国对华经济战略一直在安全逻辑和发展逻辑之间寻求平衡,在两类逻辑的共同作用下,威胁性、互利性、替代性和自主性塑造了美国对华技术出口管制的政策选择。尽管威胁性在美国对华技术出口管制的决策中占据着首要地位,但中美在高技术产品贸易上的互利性、中国自其他国家进口高技术产品的替代性和中国在相关技术领域不断提升的自主性不同程度地抑制了美国大规模限制高技术产品对华出口的冲动。这一机制在对中美半导体制造设备贸易案例的考察中得到了验证,而半导体制造技术在美国当前对华技术出口管制中处于核心地位。厘清战略竞争背景下美国对华出口管制决策的影响因素,能够为理解中美博弈的复杂性、中美高技术产品贸易的相互依赖性以及美国对华技术“脱钩”的有限性提供有益视角。  相似文献   

11.
我国离岸金融监管的基本问题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对离岸金融监管的基本问题与监管政策的探讨很有必要。文章分析了我国离岸金融监管的基本问题,如监管的主体、监管的原则、监管目标、监管内容和特点等。在结合我国国情与国际监管经验上,文章提出要创造有利于政策实施的良好环境,并从账户管理、市场准入管理、风险管理等几方面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黄婷  吕晨 《科技和产业》2020,20(5):56-61
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和发展对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和国家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引入了公共政策适应性理论分析该功能区人口政策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宽松的生育政策、二元的户籍政策不利于人口总量控制和人口迁移;差别化的社保政策、基于人口数量的农村补偿政策不利于人口迁移,普适性的教育政策未凸显发展新要求;政出多门、公众参与渠道缺失、绩效考核机制滞后等也起着阻碍作用。倡导更新人口政策体系及相关实施机制。  相似文献   

13.
我国以负责任的态度积极投身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借助国际组织平台,引进了国际资金和先进技术、开展多边合作。与发达国家建立政策对话和交流机制,引进先进气候友好技术和成功经验,并一起推动面向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建立了南南合作机制和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资金、技术、产品等支持。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我国正逐步成为全球公共物品的提供者。  相似文献   

14.
硬科技与硬科技企业已经成为政府和投资机构广为使用的概念。然而,社会各界对硬科技与硬科技企业概念的认识仍不够明确。基于此,在分析国家话语体系和民间话语体系中的硬科技与硬科技企业基础上,沿着“关注主体-关注对象-关注目的-机理分解”的逻辑思路,提炼出硬科技与硬科技企业的内涵与外延,并总结了国家和投资机构看重的硬科技企业需要符合的标准,为更好地开展培育硬科技企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夯实了学理基础。  相似文献   

15.
郭庆方 《改革与战略》2013,(11):40-42,107
中国油气国际合作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大,应注重区域差异。油气资源在世界上的分布大体上可以确定为六大重点区域。文章提出了特征一功能定位一舍作策略(Trait—Functions—Tactics,TFT)三位一体的国际油气合作区域战略选择的逻辑范式。根据国际油气区域合作逻辑模型以及全球油气重点区域特征,将世界油气六大重点区域在中国油气国际合作的战略功能定位划分为四个类型,即国家油气供应安全战略保障型、国家油气供应安全战略支撑型、国际油气合作拓展型和国际油气合作市场型。根据不同战略功能定位.提出相应的油气国际合作区域战略。  相似文献   

16.
气候公约外多边机制对气候公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国际应对气候变化合作的主渠道。为推进该领域的国际合作,主要经济体能源与气候论坛等一些公约外涉及气候变化主题的多边协商机制陆续出现,并对公约下的谈判和公约框架下的国际合作产生了影响。这些机制与公约的关系定性地基本可分为包含、竞争、补充、交叉、平行和取代六类。进一步采用指标-空间距离法对这些机制与公约的紧密程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主要经济体能源与气候论坛对公约进程的影响最大,目前公约外机制尚不存在取代公约的可能性。各种公约外机制对公约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技术支持、政治意愿和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规定三类模式实现。  相似文献   

17.
The concept of environmental security, under the umbrella of regional comprehensive security, provides a common framework to support bilateral as well as multilateral initiatives on the nexus of environment‐security issues in Northeast Asia. These initiatives could provide the foundation upon which a common understanding and language, and common interests can be constructed on regional environmental and security issues. A consensus is to be built among key thinkers and opinion‐makers in the region. Attention is needed to the security implications of regional‐scale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and regional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cooperation to address this degradation, thereby enhancing the multilateral institution‐building process in Northeast Asia. As in traditional security arena, the United States needs to take the leadership role in the management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Northeast Asia. While maintaining the U.S.‐Japan‐South Korea cooperation as a central axis for environmental security of Northeast Asia, the United States needs to formulate a clearly articulated, coherent China policy with explicit objectives and guidelines by which progress on a variety of issues could be measured.  相似文献   

18.
2010年11月5日IMF通过了份额改革方案,中国的投票权上升到第三位,占有6.07%份额,中国的话语权得到了增强,但在权利与义务对等条件下,人民币汇率也将成为IMF关注的热点。本文从维护人民币汇率主权出发,首先分析IMF规则对成员国汇率主权的限制,并在国际法框架内论证中国汇率政策的合法性,建议可通过加强多边合作、继续推进IMF改革等途径,争取中国在国际货币政策形成中的话语权,最大限度维护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展、问题及其与ECFA的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以来进展顺利,贸易、投资、产业和人员交流增势明显,下一步应理顺产业链合作、加强内部协调机制以及克服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在CAFTA的促动下,中国大陆与台湾成功签署ECFA,为两岸经济合作搭建新平台。ECFA以竞争促合作,推动东亚区域经济整合进程,两岸应优势互补,共同参与区域合作与竞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