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2001-2011年中国内地31个省级面板数据为支撑,通过理论路径构建和实证模型验证,研究政府行为、金融发展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政府行为对创新绩效提升作用明显,金融发展在当期对创新绩效提升作用不明显,在动态环境下,两者都存在对创新绩效的正向滞后效应;在现阶段,我国区域市场化程度、创新环境等因素对创新绩效提升作用不明显;政府对科技投入具有滞后效应,但不稳定;FDI带来的技术外溢和人力资本对创新绩效提升作用明显。基于此,提出政府应从5条促进路径出发,出台引导政策、支持政策和保障政策,同时,积极优化创新外围环境,保障企业创新行为。  相似文献   

2.
创新政策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和规则设计,对加快推进企业主流与新流创新演进、提升其创新能力具有重要引导、支撑和推动作用。在探索企业主流与新流创新演进规律、构建政策作用模型的基础上,围绕主流与新流创新生成、变异、选择和协同4个时期的创新政策需求,对164家大中型科技型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展开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实施企业家创新激励机制、完善政府创新基金制度、设立技术创新风险监控制度、建设高端化、专业化、特色化众创空间、推行科技创新券是政府推进主流与新流创新演进,实现企业持续创新发展急需且有效的政策手段。据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创新政策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和规则设计,对加快推进企业主流与新流创新演进、提升其创新能力具有重要引导、支撑和推动作用。在探索企业主流与新流创新演进规律、构建政策作用模型的基础上,围绕主流与新流创新生成、变异、选择和协同4个时期的创新政策需求,对164家大中型科技型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展开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实施企业家创新激励机制、完善政府创新基金制度、设立技术创新风险监控制度、建设高端化、专业化、特色化众创空间、推行科技创新券是政府推进主流与新流创新演进,实现企业持续创新发展急需且有效的政策手段。据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政府补贴能否促进企业创新一直存在争议。与以往从资源视角探讨政府补贴与企业创新关系的研究不同,基于信号理论视角,以2012—2016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剔除非研发补贴的噪音并控制样本自选择偏误,实证检验中国转型经济背景下,政府研发补贴对企业创新的微观政策效应,以及企业层面制度因素(产权性质)和区域层面制度因素(制度环境)对该效应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政府研发补贴释放的积极信号能够帮助企业获取外部创新资源,有效促进企业创新;相比于国有企业,政府研发补贴对非国有企业创新的激励效应更强;制度环境越好,政府研发补贴对企业创新的激励效应越强。研究理论丰富了科技创新政策有效性和信号理论相关研究。同时,研究发现,政府应继续加大对企业创新活动的补贴额度,不断深化所有制改革,为企业创新营造良好的外部制度环境;另外,企业还应充分发挥政府研发补贴信号的杠杆效应,拓宽外部创新资源获取渠道。  相似文献   

5.
促进吉林省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吉林省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必须从区域布局、技术创新、制度改革等角度综合思考吉林省的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吉林省经济发展从以长春市为增长极逐步向以中部城市群为增长极转变;加大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促进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加快区域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引导企业进行资源的战略整合;用改革的办法解决资金短缺问题;积极发挥政府作用,改善产业集群的地域环境;围绕制度创新推动观念转变。  相似文献   

6.
以2001-2011年中国内地31个省级面板数据为支撑,通过理论路径构建和实证模型验证,研究政府行为、金融发展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政府行为对创新绩效提升作用明显,金融发展在当期对创新绩效提升作用不明显,在动态环境下,两者都存在对创新绩效的正向滞后效应;在现阶段,我国区域市场化程度、创新环境等因素对创新绩效提升作用不明显;政府对科技投入具有滞后效应,但不稳定;FDI带来的技术外溢和人力资本对创新绩效提升作用明显。基于此,提出政府应从5条促进路径出发,出台引导政策、支持政策和保障政策,同时,积极优化创新外围环境,保障企业创新行为。  相似文献   

7.
正科技创新券12是针对中小微企业经济实力不足、创新资源缺乏,同时高校等科研机构缺乏为中小微企业服务的动力而设计发行的一种"创新货币"。政府向企业发放创新券,企业用创新券购置研发设备或向科研机构购买科研服务,在项目完成经过评审通过后由科研机构持创新券到政府财政部门兑现。3一、实施"科技创新券"的必要性1.与现行财政科技投入相比最明显的优势在于创  相似文献   

8.
运用青木昌彦的熊彼特式制度创新理论重新梳理我国区域发展导向型体制下转轨经济的制度创新路径,把以GDP增长为核心的政绩观作为各级政府博弈所遵从的"共享信念",把"政策引致性扭曲"作为博弈战略选择,证明了中国区域发展导向型体制下的制度创新自发遵从了熊彼特式制度创新路径。进一步对制度创新的经济增长与福利效应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依据熊彼特式制度创新理论提出进一步完善区域发展导向型体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政府补贴能否促进企业创新一直存在争议。与以往从资源视角探讨政府补贴与企业创新关系的研究不同,基于信号理论视角,以2012—2016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剔除非研发补贴的噪音并控制样本自选择偏误,实证检验中国转型经济背景下,政府研发补贴对企业创新的微观政策效应,以及企业层面制度因素(产权性质)和区域层面制度因素(制度环境)对该效应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政府研发补贴释放的积极信号能够帮助企业获取外部创新资源,有效促进企业创新;相比于国有企业,政府研发补贴对非国有企业创新的激励效应更强;制度环境越好,政府研发补贴对企业创新的激励效应越强。研究理论丰富了科技创新政策有效性和信号理论相关研究。同时,研究发现,政府应继续加大对企业创新活动的补贴额度,不断深化所有制改革,为企业创新营造良好的外部制度环境;另外,企业还应充分发挥政府研发补贴信号的杠杆效应,拓宽外部创新资源获取渠道。  相似文献   

10.
考虑区域创新中政府、企业及市场间的作用,理论分析中国政府科技支出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理,采用30个省区(因数据缺失,未包含西藏地区及港澳台地区)2008—2020年面板数据以系统GMM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检验其影响效应及非线性关系。研究表明:政府科技支出对区域创新能力有显著的激励作用和正向滞后效应;政府科技支出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作用效力受到企业创新绩效、市场化程度的单门槛效应影响,存在效力发挥的关键期。研究有助于理清区域创新中政府与企业、市场的关系,对政府资金干预区域创新的形式作出思考,提升政府科技支出效率,增强区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法,选择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ARC)资助的防碎塑料镜项目,从组织跨领域新型研发团队、企业主导的需求牵引式深度合作、政府提供资金和信息获取等政策制度保障等方面,深入分析澳大利亚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各主体的相互作用,总结案例中协同创新的经验,提出对我国企业主导的协同创新中各主体作用及政策支持的相关启示。  相似文献   

12.
以2008-2012年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相关信息为依据,分析了我国专利权质押区域分布现状,并从区域科技创新环境的角度,运用多元层次回归分析法研究了我国东中西部专利权质押区域分布差异的原因。结果显示,企业专利申请数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相关科技政策落实情况对区域企业专利权质押数量有一定影响,企业科技活动以及相关科技投入产出与专利权质押呈负相关关系,并且东中西部地区各个区域科技创新环境影响因素对专利权质押数量分布影响程度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3.
论地方政府与区域创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何淑明  邹小春 《经济师》2002,(7):114-115
在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的情况下 ,地方政府在区域创新活动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激励型、引导型、保护型、协调型等政策 ,为区域创新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推动区域创新。  相似文献   

14.
现代科技创新是以市场价值为目标,将科技潜力转化为先进生产力的一系列创新活动。在科技创新过程中,政府在监控和协调整个社会体系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和不可推卸的责任。政府的作用和责任是提供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法律制度。立足产业升级、企业转型,从科技创新制度出发,借鉴世界各国的主要做法,认为我国应从科技法律上加以改进以支持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15.
区域科技创新波动性与周期性的界定和测度是创新经济学基础理论研究领域的一个亟待深入探讨的问题。目前大多数学者对于区域科技创新的研究主要基于静态层面,而区域科技创新是一个动态、复杂的系统过程。基于熊彼特的创新周期理论,区域科技创新波动性与周期性的内涵界定,构建了区域科技创新波动与周期测度的工具和模型,运用统计改革后的深圳南山区科技创新季度数据对区域科技创新短期的波动性与周期性及其特征进行了全面的测度。结果表明:区域科技创新波动具有周期性,不同阶段的创新波动与周期特征完全不同,政府应根据区域科技创新波动规律与周期性规律,采取更具时效性的科技创新政策。  相似文献   

16.
创新环境激励与企业成长:基于中部创新型企业的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国内外科技型企业成长与激励的理论综述入手,通过对我国中部地区128家创新型企业的问卷调查,对创新型企业成长的外部创新环境激励模型进行了假设验证,揭示了科技项目引导、产业技术政策、科技金融支持、科技奖励与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区域创新体系建设5个方面的创新环境因素对企业成长的激励效应。研究发现,政府科技项目的合理导向、企业技术战略联盟以及功能完善的技术市场是促进创新型企业快速成长的最重要外部因素。  相似文献   

17.
区域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果的分形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果是反映创新型国家和省区建设的重要尺度。为了科学准确地对其进行综合评价,本文基于结构决定功能的系统原理,运用分形理论,构建了区域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果分形评价模型,并对我国相关省、市、自治区的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情况进行了分类评价,旨在为各区域制定科技发展战略与政策、实现科技创新资源优化配置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三角洲区域创新体系产生的背景是:新的国际经济形势给沪苏浙三地的经济发展带来强大的外部压力和深刻的启发;沪苏浙三地的企业缺乏拥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存在着科技资源闲置和高科技研究重复建设的问题;沪苏浙三地都面临着能源短缺、环境污染问题和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上各自为政。长江三角洲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实践做法是:从沪苏浙三地一体化的角度来开展科技合作创新、设计新的制度安排和实施有效的制度规制;主要由政府的力量来推动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三地联合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  相似文献   

19.
依托政府机关门户网站、中国知网等互联网资源,对2000-2012年山东省省直部门以上发布的关于科技创新的政策文件进行了检索与筛选,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政策文件的发布时间、制定部门及内容进行了统计分析。系统归纳了山东省科技创新政策设计现状,结合科技创新政策设计理论,构建了区域科技创新政策设计的理论框架,并讨论了相应的实施要点。  相似文献   

20.
基于复杂适应系统视角,总结响应主体的行为机制,根据响应环境复杂性分析和响应主体关系模型,构建区域科技创新政策响应机理概念模型,创新性地构建"政策激励-企业需求"匹配模式,演绎区域科技创新政策响应复杂系统的行为规则。基于Swarm平台并采用动态仿真方法,通过调节变量参数,首次从政策响应阶段、不同类型企业对科技创新政策响应、不同级别科技创新政策响应、不同政策工具响应4个维度设计政策响应动态演变过程,揭示了区域科技创新政策内在响应机理。研究表明:区域科技创新政策响应遵从观望、偏好决策、学习模仿、响应行为驱动和生产转化激励的五阶段演变特征;不同政府层级的科技创新政策响应程度不同,政策级别越高则响应度越高,反之则响应度越低,响应度排序为国家级政策省市级政策高新区政策;不同类型的企业对科技创新政策响应程度排序为中型企业大型企业小型企业;企业对不同类型政策工具的响应程度排序为:研发补贴人才激励税收优惠政府采购服务外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