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和谐是人类社会数千年的梦想和愿望,在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里是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和谐的,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根本特征;社会和谐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最本质特征;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经济与社会的和谐、政治与社会的和谐、文化与社会的和谐、自然与社会的和谐、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等。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只有每一个基层社区都是和谐的,都按和谐社会的要求做了,整个社会的和谐才能实现。如果基层的细胞不和谐,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整个社会也就不可能和谐。一个健康、成熟的和谐社区,应该是社区与政府、社区与企业、社区与社会、社区与自然、社区与居民良性互动的社区。因此,应当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区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切入点。——编者  相似文献   

3.
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必须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公正是社会保证人际关系和谐的基础,是保证各阶层和谐的条件,是保证社会和谐的前提.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社会的主体是人,社会和谐说到底是人的和谐。只有实现人的和谐才能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和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5.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多种要素相互配合,相互统一的系统工程.其中保持社会心理和谐是这个系统工程的基础和重要内容.我国社会在改革开放中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并未带来预期的幸福感,不健康、不和谐的心理因素增多.和谐的社会心理向社会释放的是向心力,不和谐的社会心理带给社会的是离心力.建设和培育和谐的社会心理,凸显为重要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6.
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个人的自身和谐只有在集体和社会和谐中才能实现,而社会各系统,各阶层之间的和谐必须以个人之间的和谐为基础。  相似文献   

7.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重大理论命题,这是中国共产党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本文在分析党内和谐与社会和谐的区别和结合点的基础上,尝试厘清“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内在逻辑。党内和谐与社会和谐并不是同质同步的,党内和谐并不一定能促进社会和谐,党内不和谐也不代表社会无法形成和谐的局面,但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党的地位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来看,党内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明了方向,打开了新的视野。中国共产党作为我们国家的执政党,在政治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其自身建设状况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整个社会的发展状况。增进党内和谐,是党领导人民建设和谐社会的前提;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则不仅是执政党的历史责任,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党内和谐是党内关系融洽、党内生活健康、党的建设和各方面工作运行有序的综合体现,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党内民主团结、集中统一、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社会和谐是指以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特征的社会生活状态。党内和谐与社会和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二者又有许多相通之处。一是党内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党是构成社会的重要组织之一,党员是社会的一分子。我们党已经是有7300多万党员的大党,仅从数量看,已经在13亿人口中占有相当的比重,更何况党是“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没有由7300多万党员组成的党的内部和谐,整个社会就谈不上和谐。因此,党内和谐作为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内和谐寓于社会和谐之中。二是党...  相似文献   

9.
夏惠茹 《魅力中国》2010,(3X):154-154
社会和谐、人的和谐与人性和谐是三维一体、辩证统一的关系,社会和谐与人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两个向度。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人与自身的和谐等四维坐标构成了和谐社会建设的立体统一系统。只有通过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以及社会文明的全方位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才能达到社会和谐、人的和谐及人性和谐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0.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该文阐述了如何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以及和谐人际关系是和谐社会的应有范畴。  相似文献   

11.
张学岢 《开放潮》2005,(9):96-9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社会的主体是人,社会和谐说到底是人的和谐。只有实现人的和谐才能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和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2.
社会和谐是指社会关系中的各种要素处于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表现为人际关系和谐、人与社会关系和谐、人与自然关系和谐、人自身和谐四种形式。紧迫性、前瞻性和远景性是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的三种形态。因此,促进社会和谐,应从解决那些已经和正在危及社会和谐的问题.解决和消除那些可能危及社会和谐的隐患以及构建一种合理的社会结构三个层面着手。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14.
社会和谐的基础是由经济基础、自治基础、民主基础和法治基础四个方面组成的.社会保障建设是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必备条件,是维护社会和谐的基础,加强社会保障建设可以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要重点加强扩大社会保障人群的范围,建立健全完善的社会保障筹资体系,完善社会保障服务和社会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5.
张梦涛 《发展》2008,(5):81-82
一、高校校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高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校园小环境和社会大环境是有机相连的。社会和谐与校园和谐二者是整体与部分、大系统与子系统的关系,双方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6.
唐先锋 《宁波经济》2006,(11):46-48
住宅小区是城市生活空间基本要素与核心载体,是城市社区的细胞核;社区则是城市社会的细胞。住宅小区及社区和谐是城市社会和谐的基础。而住宅小区内物业管理关系和谐,则是构建住宅小区和谐,进而构建整个城市社会和谐的重要与关键锲入点。和谐的物业管理关系须建立在完善的物业管理规范基础上。因此,完善宁波物业管理地方法规,是依法实施物业管理,构建和谐住  相似文献   

17.
浅谈高校和谐图书馆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宇 《辽宁经济》2009,(3):82-82
社会和谐是人类共同的美好追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向全党发出号召:“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实现社会和谐,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图书馆的社会职能使它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倡导和谐理念,培养和谐精神,建设和谐文化,广泛开展和谐图书馆的建设活动,成为当今图书馆界最为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8.
中共十六大报告第一次将"社会更加和谐"作为重要目标提出,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实现教育的和谐发展是构建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之一,校园的和谐则是教育和谐的基础,也是实现教育和谐的基本要求。和谐校园主要体现在教育环境的和谐、教师间人际关系的和谐、学  相似文献   

19.
一、加强建筑市场监管,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建筑市场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辩证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就难以实现科学发展,和谐的建筑市场是社会和谐的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建设行业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环节,加强建筑市场监管,消除建筑市场各主体的违法违规行为,创建公平、公正、透明、竞争有序的建筑市场是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20.
社会发展与社会和谐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社会发展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但社会发展并不具有先验的自明性和自足性,并不自然地导向社会和谐;它必须被“合理性”所规定、所限定,才能实现与社会和谐的统一性;“整体”性发展、“选择”性发展、“适度”性发展是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社会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