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时期以来,不少地方的企业亏损额和亏损企业数呈上升趋势。对此,理论工作者或实际工作者进行了种种扭亏或减亏的尝试。例如,某市决定给一家亏损中型企业为期两年的“假死”政策,给予计息挂帐、免缴各种税收和费用的优惠政策,并要求企业今年盈利190万元,但企业预计到年底最多完成  相似文献   

2.
<正> 从1991—1995年,延津县化肥厂坚持走科学管理之路,经济效益一年迈上一个新台阶,由一个濒临倒闭的企业一跃发展成为河南省小氮肥行业盈利的排头兵。延化的发展再一次证明:管理出效益: 一、治乱扭亏 位于黄河故道的延津县化肥厂,始建于1971年。1991年拥有固定资产2300万元,是县支柱企业。但因管理不善,1990年到1991年2月份累计亏损1004万元,被河南省石化厅三次黄牌警告。1991年底,被迫停产放假。 1992年3月,县委、县政府采取果断措施,任命常胜强为化肥厂厂长兼党委书记,重新组织领导班子。新班子上任后,没有惊天动地的就职演讲,而是紧紧依靠广大职工群众,下车间,蹲科室,找问题,挖病根:  相似文献   

3.
吉化集团公司曾是一家严重亏损的特大型国有企业,为使企业尽快脱困,总经理张晓霈和党委书记李志深每月只拿1000多元工资的50%,并向职工承诺:如果不扭亏他们就永远只拿这些工资。而中层干部及员工们所拿工资的份额都在70%以上。 张晓霈为了企业扭亏只拿“生活费”的做法其实在他当吉化集团工机械厂厂长的时候就  相似文献   

4.
(一)纺织行业是我国国有企业三年改革脱困战役的突破口。从1998年算起,以“压锭、减员、增效”为重点的三年突破口之战,纺织人只用了两年时间就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到1999年底,我国纺织行业从亏损上百亿元到盈利8亿元,实现整体扭亏,结束了自1993年以来连续6年行业亏损的历史;淘汰落后棉纺锭906万锭;下岗分流116万人。经历了这次痛苦的行业调整,可以说,纺织行业卸下了制约自身发展的沉重包袱。压缩了过剩的棉纺初加工能力,较好地解决了多年解决不了的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如今纺织业的职工再不是能进不能出,企业的重组和优胜劣汰成了纺织业…  相似文献   

5.
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二重)是全国特大型企业之一。近年来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经济效益开始滑坡,到1996年上半年出现了4626万元的巨额亏损;下半年,二重在各级党和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通过集团公司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年底不仅实现了扭亏,而且还实现了ill万元的利润。一、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为扭亏增盈提供政治和组织保证l.分析形势,统一思想,明确思路。出现亏损后,二重党委及时召开各种层次座谈会,连续召开党政班子会,认真分析亏损原因,从而对企业的亏损有了较深的认识。明确了毫不动摇完成全年…  相似文献   

6.
吉化总公司助剂厂技术员吴国军对于工厂连年亏损心急如焚,以自己的见解写了近万字、包括十几项扭亏对策的书面报告。厂长对此极为重视,并任命小吴到主导产品车间当主任,果然打胜了转亏为盈仗,在国内市场同类化工产品大幅度降价的去年,小吴所领导的车间率先甩掉了亏损帽子,还实现盈利250万元。读此消息,既为吴国军“位卑未敢忘厂忧”主动献计献策的主人翁精神所感动,更为文章中未提到姓名的该厂厂长从善如流、任人唯贤的领导作风所欣慰。近年来,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地方、部门和企业的领导干部中,“英雄创造历史”的“非我莫属…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纺织工业,特别是棉纺织行业,一度出现了低水平重复建设和过度增长的局面,造成生产能力严重过剩。从1993年开始,我国纺织行业出现连年亏损,亏损最为严重的是1996年,亏损额高达106亿元,成为国有工业中困难最大,亏损最为严重的行业。 199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纺织行业确定为国有企业改革脱困的突破口,提出了“压锭、减员、扭亏”三大任务。压锭工作吸取了1997年以前“一边压一边涨”的历史教训,坚决控制纺机源头,扭转了棉纺行业重复建设难以控制的局面。同时,考虑到国有纺织企业包袱重、困难大、产业退出难的现实情况,国家给予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支持,如压锭财政补贴与贴息贷款政策、企业兼并破产政策、优势纺织企业优先上市政策、压锭企业土地置换及一线生产工人退休政策等。 到1999年底,全国累计压锭906万锭,其中1998年压512万锭,1999年压394万锭;分流安置116万人;国有纺织企业实现利润8亿元,提前一年基本实现3年目标。 到2000年底,累计完成压缩落后棉纺能力940万锭,压缩落后毛纺能力28万锭,压缩落后缫丝能力100万绪,分流人员140万人,国有纺织企业实现利润67亿元,纺织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取得了重大突破,为整个国有企业改革脱困走出了一条路子,在压缩总量的同时,纺织行业把压锭和结构调  相似文献   

8.
温州本是私营企业发展的渊薮。因为有了浙江东方集团,温州也出了国企的典型。 浙江东方集团公司的前身是温州玻璃钢建材厂,1983年,当时仅是一家小而亏损的国有企业,只有100多名职工、21.7万元固定资产、44万元年产值,却因多年亏损资不抵债达40多万元。 1984年春天,组成由滕增寿同志担任书记兼厂长的新领导班子,开始带领职工改革兴厂,艰苦创业,当年扭亏,年年有新发展。 1999年完成产值21.7亿元、销售20.68亿元、实现税利8000多万元,其中利润6000多万元。经国务院批准,东方集团公司被定…  相似文献   

9.
1996年,是纺织行业遇到的前所未有的最困难的一年。我们3509工厂建厂40多年的军内棉纺织企业也第一次出现了亏损,1996年2至3月亏损额达367万元。为了尽快扭转这一亏损局面,从4月份开始,我们就在全厂紧锣密鼓的开展了“强化管理抓基础,挖潜降耗增效益”活动,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力度不够,效果也不大,到7月底止,工厂仍累计亏损230.35万元。根据形势,加大管理力度,实施强硬措施,通过5个月的奋力拼搏,年底实现了扭亏增盈,创利税1136万元,利润506万元。  相似文献   

10.
一、概 况 1981年,山东省国营工业企业的亏损面曾达26%,亏损额高达2亿元以上。1986年,在全国亏损超亿元的省由上年的4个省猛增到10个省的情况下,山东省工业企业的亏损总额却下降到1亿元以下。特别是1986年1~9月,全国工业企业成本超支4.9%,亏损企业亏损额比上年同期增长14.0%,而山东省地方国营工业亏损企业已由上年的270户减少到197户,亏损面由上年的14.63%下降到10.77%,亏损额比上年同期减少4517万元,扭亏49.7%,超  相似文献   

11.
文鸽 《化工管理》2001,(11):46-47
一家国有企业两年前因亏损严重被迫停产,但恢复生产不久,就赶上了重油大幅涨价,2000年底全国许多家以重油为原料的氮肥厂都相继被迫停产,然而这个企业不但没有停下来,却以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成绩实现着他们扭亏脱困的目标,这个厂主浊湖北省鄂西化工厂。  相似文献   

12.
<正> 南昌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南钢)是一家地方骨干钢铁企业,始建于1958年,现已发展成为拥有总资产约17亿元,产钢60万吨、材55万吨生产能力的钢铁联合企业。由于企业内外部的各种原因,1994年以来南钢陷入了亏损的境地,至1998年底累计亏损1.3亿元。1999年对冶金企业来说是更为艰难的一年。一方面,国内钢材市场依然疲软;另一方面,各企业迫于市场压力,降价大战  相似文献   

13.
唐厚泽1935年生,中共党员,高级政工师,四川矿山机器厂党委书记兼常务副厂长。他1992年开始主持企业工作时,企业正处于亏损困境。他率领党委一班人坚持以效益为中心,突出抓好产品质量、交货期、售后服务,使1993年上半年即实现合同过亿,当年成为四川省最大市场占有份额企业。通过企业内部改革,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1992年,当年实现扭亏,1993年实现产值1.97亿元,销售收入1.85亿元,创一年翻两番的历史记录。1994年,他被评为绵阳市劳动模范。余正河1936年生,中共党员,大学,高级工程师,成都量具刃具股份…  相似文献   

14.
文鸽 《化工管理》2001,(11):46-47
一家国有企业两年前因亏损严重被迫停产,但恢复生产不久,就赶上了重油大幅涨价,2000年底全国许多家以重油为原料的氮肥厂都相继被迫停产,然而这个企业不但没有停下来,却以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成绩实现着他们扭亏脱困的目标,这个厂就是湖北省鄂西化工厂.  相似文献   

15.
"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学习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既感到十分亲切,又深受鼓舞和激励。回顾铁合金公司5年来的扭亏实践,深深感受到"三个代表"是企业党的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展望未来,我们要更加自觉地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一、铁合金公司5年扭亏的成绩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铁合金公司从1978年建厂后作为铁合金生产基地为武钢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80年代末年亏盈利达千万元以上。进入90年代后,由于受电价急剧上涨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连年亏损,1995年亏损高达4649万元,到了资不抵债的境地。1996年改制为资产经营子公司后,新调整的  相似文献   

16.
<正> 内蒙古查干诺尔天然碱化工总厂是全国最大的以天然碱为原料加工烧碱、小苏打等产品的大型化工企业,是国家“七五”重点建设工程,1990年建成投入试生产,但由于种种原因,至1991年底企业严重亏损,进入1992年,新的领导班子调整后,狠抓企业内部管理,当年扭亏实现利税持平,并于1993  相似文献   

17.
甘肃有个兰新通信设备有限公司,曾连续10年亏损,但近两年多来名气却大起来,一举从甘肃省工业亏损大户转变为如今连续3年利润超千万元的赢利大户,还跨入甘肃省大型企业集团行列,1998年被甘肃省树立为全省国企改革扭亏先进典型,去年赢利3000万元,现拥有资产10.6亿元。其巨变引起了各界人士的瞩目。 一、机制改革使企业获得新生 兰新集团是1995年到1998年期间,由兰新无线电厂对甘肃省电子科研所和甘肃省软件开发公司进行托管、先后兼并了国营风雷机械厂、国营永红器材厂后,于1998年组建的大型企业集团。职…  相似文献   

18.
一、钢铁企业3年扭亏问题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当前40%以上钢铁企业亏损的问题如不解决,则一切发展战略都只能是纸上谈兵!也可以说,这是当前最重要的战略。几年来,钢铁工业效益逐年下滑。1993年利润总额高达290亿元,这同当时的市场情况大有关系,1994年下滑到263亿元,1995年117亿元,1996年50亿元,1997年23亿元,下滑到盈亏的边缘。除宝钢等少数企业因负债率较低(宝钢负债率为28%,全行业资产负债率在资产重估前近70%),有正常盈利(1997年盈利在1亿元以上的13个重点企业)外,1997年亏损企业的亏损额高达47亿元。一些还未亏损的…  相似文献   

19.
李荣杰,安徽丰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1962年生人, 1984年中专毕业, 1993年获得经济管理专业大专文凭, 1998年取得中国社科院商业经济专业研究生学历,同年 11月被聘为中科院硕士生导师。   从 1994年底起,李荣杰开始担任丰原集团前身──蚌埠柠檬酸厂厂长。当时的蚌埠柠檬酸厂每年仅有 3000吨柠檬酸生产能力、销售收入不到 2000万元、累计亏损额已达 1737万元。以李荣杰为首的新的企业领导班子上任后,通过机制创新、技术进步和开拓国内外市场等手段,企业快速发展,目前企业已拥有总资产 23.5亿元, 1999年实现销售收入 5.4亿元,…  相似文献   

20.
兴厂之路     
<正> 德州化肥厂是1968年建成投产的小型化肥厂,投产后连年亏损,到1980年累计亏损401万元。1988年我们实行厂长承包责任制后,狠抓企业管理,尤其是四次大的技术改造,生产能力提高了十倍,成为全省最大的氮肥厂,各项经济指标均跃居全省前列。1990年7月,我厂又投资8072万元,新上了11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