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从理论上阐述了国有企业成为市场竞争主体的标准,提出了目前国有企业不是市场竞争主体的观点,分析了视国有企业为市场竞争主体的危害,指明了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2.
所谓政企分开,主要是指政府与企业在经济体制中各自摆正自己不同的地位:政府作为国家的代表,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而企业是经济活动的实体和主体,在国家法律范围内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政企是否分开是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区别之一。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统一组织社会生产,直接管理企业,主要指国有企业,从人财物到产供销都由政府包揽,企业只是政府机构的附属物。从一定意义上说政企不分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3.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既要解决国有资产的宏观管理和经营问题,又要解决国有资产的微观经营问题.国有资产经营两个层次的存在和有效运行,要求在这两个层次之间建立合理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是制度缺陷。改革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必须着眼于制度创新;必须与加强管理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5.
6.
7.
近几年,我国的GDP增长,以平均接近一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减,经济增长中出现了新的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的关键是搞活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8.
搞好资本运营是增强国有企业竞争力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运营的目的是在利润最大化原则下使资本在再生产过程中实现保值、增值,使资本更有效率,并能不断地实现资本扩张;它的具体表现形式就是企业的兼并、收购和重组。为此,国有企业的领导人必须转变“国有企业的存量资产流动会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观念,成为真正的企业家;同时实行政资分离.逐步建立和完善独立于各级政府的国有资产的管理机构。  相似文献   

9.
国有企业改革难以深入,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何使改革继续深入下去?作者提出了建立经营者更换机制的新理论、新途径。本文对经营者更换机制的基本内容、实施手段,以及如何适应我国国情,建立经营者更换机制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有重大意义的探讨和深刻阐述。  相似文献   

10.
目前由于法制不健全、税负过重、股权分置、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及违规屡禁不止、证券民事诉讼举步维艰、市场扩容过快等原因,投资者利益受到严重侵害。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必须真正把保护投资者利益放在证券市场发展的首要位置,完善立法,减轻税负,改革股东大会表决机制,严惩违规上市公司,改革审理制度,放缓扩容速度。  相似文献   

11.
目前由于法制不健全、税负过重、股权分置、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及违规屡禁不止、证券民事诉讼举步维艰、市场扩容过快等原因,投资者利益受到严重侵害.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必须真正把保护投资者利益放在证券市场发展的首要位置,完善立法,减轻税负,改革股东大会表决机制,严惩违规上市公司,改革审理制度,放缓扩容速度.  相似文献   

12.
反腐斗争是党中央高度重视的工作,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兴衰成败。国有企业必须要在发展改革过程中全力做好反腐工作,明确其重要性,牢固地夯实反腐工作根基,保证反腐工作在企业发展中见到实效,并始终将这项工作贯穿于企业发展改革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3.
<正>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新的资产组织形式从客观上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为搞活企业释放了巨大能量,大多数企业活力增强,效益回升。然而,在看到改革为搞活经济带来各种好处时,绝不能忽视对改革的配套和完善措施所具有的重要性的认识。就是说,必须在引导经济体制改革进程时,要做到系统地、全面地分析和解决一些深层次问题,既要坚定  相似文献   

14.
15.
改革国有企业导致的利益冲突是阻碍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原因。有国有企业体系有三个明显的既得利集团。国有企业改革就是不断改变既得利益的过程。改革国有企业的主要措施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改变了既得利益,并使既得利益受损,由此产生的利益冲突形成改革国有企业的阻力。利益补偿和加快其它国有部门的改革能减少改革国有企业的利益冲突,从而能减少改革国有企业的阻力  相似文献   

16.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效率为旨归的效益主义,追求总体—总量意义上的效用最大,却必然忽视经济发展成果与相关权利的切实公平分配,这一指导思想状况的长期持续必将在认识领域导致国有企业的经济成果向少数高位者集聚的“自我所有化”倾向,从而使我国国有经济的“社会主义性”存在被混淆甚至带来更大的混乱的后果.因而,在此意义上的“改革”就是要在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的指导之下,坚持国有企业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革除早已遗留下来并迟迟得不到解决的国有企业权利与利益虚位化的问题,以更好的权—利制度体系发展壮大劳动公有制经济,而这也是改革发展中要将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7.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效率为旨归的效益主义,追求总体—总量意义上的效用最大,却必然忽视经济发展成果与相关权利的切实公平分配,这一指导思想状况的长期持续必将在认识领域导致国有企业的经济成果向少数高位者集聚的"自我所有化"倾向,从而使我国国有经济的"社会主义性"存在被混淆甚至带来更大的混乱的后果。因而,在此意义上的"改革"就是要在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的指导之下,坚持国有企业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革除早已遗留下来并迟迟得不到解决的国有企业权利与利益虚位化的问题,以更好的权—利制度体系发展壮大劳动公有制经济,而这也是改革发展中要将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8.
19.
在我国国有企业并购过程中,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目标存在着差异和冲突,表现为有企业与政府之间的目标冲突、代理人与被代理人之间的目标冲突、买方和卖方之间的价值判断冲突,各利益方带着不同的目的与动机参与企业并购。为使国有企业并购顺利完成并取得长期稳定发展的效果,一个重要的前提是要促进并购各方在利益目标上的互补和融合。当然,在国有企业并购中,企业价格的达成最终还取决于政府对各方面利益的综合权衡。  相似文献   

20.
企业财务涉及到不同的利益主体,不同的利益主体,其财务行为必定有所不同。本文主要分析不同利益主体在重大财务活动方面的行为,揭示其差异,为完善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提供参考。一、不同利益主体行为差异的原因分析企业财务中,利益主体可以分为所有者、企业员工、债权人三大层面。其中,所有者可分为大股东和中小股东。企业员工可分为管理层和一般职工。此外,政府作为社会管理机构,在税收、就业等方面承担着社会责任,在特定情况下,也会关注企业财务情况的变化。不同的利益主体有着共同的利益,希望企业能快速平稳地发展,能够获得较高的回报。但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在企业财务中的角色、责任、地位等不同,又有着不同的利益预期和利益要求。利益要求差别和承担风险的差别是不同利益主体财务行为差别的主要原因。1.所有者的利益目标是获得高额的投资回报。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能定期获得较高的红利;二是能获得较高的资本利得。在对待风险方面,所有者又会持两种不同的态度:①希望回避风险,不奢望高风险带来的高收益。②愿意冒风险以取得高额的风险报酬。当所有者财力雄厚,企业发展较为顺利时,往往会促使他们采取偏好风险的态度。完善的产权交易市场,容易强化所有者的风险偏好,冒险的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