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如果我们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去理解和分析,我们就会发现,党中央提出的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其核心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转变。中央将两方面一同提出来,实际上是注重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统一性,有针对性地平衡两者关系,发挥其各自的作用,真正使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又使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生产关系的不断改善。  相似文献   

2.
哈贝马斯不认同在他之前的马克思、恩格斯、斯大林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阐述。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内容是生产力,生产关系辩证关系问题。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和矛盾运动,阶级社会的阶级斗争,推动着人类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从而使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最终的决定力量是生产力。哈贝马斯则认为,由这种生产力生产关系的辩证法产生的社会发展动力理论,需要重新界定。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人类社会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正是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经济基础同上层建筑之间又统一又斗争的矛盾运动,形成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但是,有人总感到困惑,既然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国生产力这么落后,为什么能搞社会主义?既然社会主义是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社会阶段,为什么我们在经济上远远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既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为什么  相似文献   

4.
在未来15年内我国经济要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为主向集约型为主的转变。前者的实质是要继续深化生产关系的改革,以适应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后者的实质是生产力发展途径的重大调整,使社会主义经济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康庄大道。只有两者相辅相成,同时并进,才能保证我国新时期伟大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世界历史发展趋势、中国历史发展趋势与中国人民主观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建国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是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因素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现实与《共产党宣言》主张的差异是当前我国中年特别是青年一代人感到困惑的问题。这既缘于新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又有我国中青年一代对马克思主义著作特别是经典著作的不理解甚至是误解的因素。如何看待和处理好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作为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著作的《共产党宣言》是理解资本主义的起点,但其也存在对资本主义分析不足的缺陷。为生产而生产、为积累而积累是资本家的历史价值,他们为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强大的物质基础,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必然被共产主义所代替。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是适合生产力的社会生产关系。资本主义在短期内并不会消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仍然继续存在,我们应在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更为丰富的生产生活资料,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为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服务。鉴于此,中国人民大学胡钧教授、广西社会科学院寿思华研究员、《改革与战略》杂志社总编辑巫文强于2011年7月在北京专门就如何正确理解《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社会如何利用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交流看法。现将对话录音内容整理并予以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卢萍 《辽宁经济》2000,(4):36-37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导言》中 ,分析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 ,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辩证关系 ,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 ,得出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概括性结论 :生产关系是由生产力状况决定的 ,人们不能随意选择生产力 ,也不能随意选择生产关系 ;由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的经济基础 ,决定由法律的、政治的等内容构成的上层建筑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纵观生产力发展中的科技革命这一突出内容的巨大作用 ,分析近、现…  相似文献   

8.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刻的哲学内涵,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两手抓”是一个正确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系统发展、变化规律的理论系统社会系统是指一定范围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着的社会现象的统一律,是由多个子系统构的巨系统。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社会系统由生产力系统、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系统和层建筑系统三个子系统构成。生产力系统由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三个要素(也可称于统)构成;生产关系系统由生产关系、分配关系、交换关…  相似文献   

9.
<正>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毛泽东同志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第一次明确肯定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仍然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再次肯定了这一论断。但是如何把这一社会基本矛盾具体化,揭示出它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具体表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德意志意识形态>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辨证关系,发现了唯物史现确立的前提--"现实的个人";认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一种对社会发展规律的坚持,对人类历史和谐理想的继承,更是一种现实的把握和科学的预见.  相似文献   

11.
基本思路与准则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报告强调,继续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马克思主义关于所有制关系的一般原理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所有制作为生产关系的基础,由社会生产力决定而又反作用于社会生产力,适合于生产力发展  相似文献   

12.
改革新视角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江泽民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大会上讲话总结20年来的主要历史经验中的第三条经验时谈到:必须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他指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我们是在旧中国经济文化极端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础上,经过新民主主义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始终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更加重视和始终坚持发展生产力。如果生产力不发展,社会主…  相似文献   

13.
文芳玲 《理论观察》2003,1(6):13-15
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来看,可以从生产力的内在要素和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要素两个角度考察社会发展动力。邓小平提出改革动力论,主要从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对生产力反作用的角度揭示社会主义发展动力。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创新动力论,主要揭示了对生产力内在要素的变革,实现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跨越,推动社会主义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经营企业存在的客观依据(一)生产力与私营企业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产生在一个仍停滞于传统农业社会阶段的环境中,这意味着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不得不经过一个特殊的社会发展时期,即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因此,当社会主义在构造新型生产关系的同时,必须最充分地利用人类已经创造出来的各种成功而有效的经济形式来推进生产力的发展。私营企业就是其中的一种。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新经济政策"作为一种社会主义建设构想,其实质不是对新民主主义的回复,而是对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探索,是对党利用资本主义思想在社会主义时期的新发展,是对探索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问题的新思考,也是对在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中运用计划与市场这两种不同资源配置手段的一种新突破。  相似文献   

16.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系统结构张建新邓小平创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一个新的科学范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一个中介结构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运行实现形式层次,是由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具体形式与市场...  相似文献   

17.
詹姆斯·奥康纳的生态社会主义理论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学批判理论。它以制度批判为视角,剖析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阐明了只有将社会主义与生态学相结合,最终走生态社会主义的道路,才能从根本上摆脱生态危机。生态问题向社会主义国家的蔓延增强了人们的生态意识和生态文明建设意识。詹姆斯·奥康纳关于生态社会主义的构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既要重视全球性视角与地方性视角的相互结合,又要协调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在结构上的平衡,还要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8.
加强内部管理促进增长方式转变陈颖/山东省供销社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对于调整改革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此仅就如何加强供销社内部管理,促进增长方式转变谈点初步认识。一、加强内部管理,是转变经济增...  相似文献   

19.
社会经济层次性探析张建新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历史任务,要求我们把当代经济研究的视角和重心,从以往以生产关系为主体,转向以社会经济──特别是生产力的发展为主体;从单向度、单层次的生产关系变革的研究,转向生产力以及生产力与生产关...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以“结构”作为研究的方法,认为生产力本身并不是其研究的对象,一个物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才能够成为一种生产力,否则就只是一个单纯的物罢了,和生产的动作或过程完全没有关系,生产力必须要摆在特定的生产关系中来理解才行,由生产关系来界定生产力,故生产关系(或由此而形成的社会关系)才是占关键地位的.因此,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主要对象应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亦即在资本主义时代下的生产关系或社会关系.透过对整个社会经济结构的互动来研究社会变迁,根据考察资本主义社会的经验,先从静态层面揭示了由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所组成的结构,然后从动态变迁的角度考察这种社会结构是如何通过内部的矛盾互动来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