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上,针对其特点从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五个方面构建了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模型。该模型对探索该类城市的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评估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进展和效果,指导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健康发展、资源合理利用、社会不断进步和环境的日益改善等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价值工程》2013,(18):4-5
人才资源是资源枯竭型城市区域创新过程中最重要的资源,在区域创新建设过程中,地方高校起着重要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本文探讨了地方高校在资源枯竭型城市区域创新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地方高校参与区域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能力问题可以利用SPSS进行主成分分析,选择资源、人口、经济、社会和环境这5大方面的14个相关指标,构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了消除差异带来的影响,应该为相关指标进行数据标准化处理。以辽宁省资源型城市为例,进行计算,得出辽宁省资源型城市分为3个等级,盘锦最强,阜新、朝阳最弱,抚顺、葫芦岛、本溪一般。  相似文献   

4.
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中的文化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一个世界性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从文化的角度入手,着重讨论了资源枯竭型城市在经济转型中存在的诸多文化问题,并设计了"纳克斯怪圈",以演示经济衰退和文化衰退之间所形成的恶性循环.然后探讨了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本文认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文化问题,加强文化创新可以促进经济转型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彭定洪  李旭锋 《城市问题》2023,(7):21-32+52
资源型城市通过绿色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已迫在眉睫。对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成效的准确评价,是进一步推进转型的关键。鉴于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指标间的逻辑因果联结特点,以DPSIR框架模型深入探究其各维度间的因果链,构建体现指标间因果关系的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评价指标体系。由于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评价具有不确定性与复杂冲突等特点,以犹豫模糊集表征多位专家意见,并将两种典型的折衷评价方法MARCOS与EDAS以及GRA耦合集成,最终形成一套基于犹豫模糊集的双重折衷评价方法。以云南省六个资源型城市为例,验证了该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的合理性与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城市转型是资源枯竭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转型战略是资源枯竭型城市顺利转型的重要保证,风险防范则是实施转型战略的关键所在。文章基于对风险指标的定量分析,构建一个转型战略风险的评价模型,以期有效评价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战略风险,促进转型战略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7.
对资源节约型城市评价指标的构建及评价是一个初步的尝试.从水、土地、能源等方面着手构建城市资源节约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综合评价模型,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将这一指标体系用于我国30个城市资源利用现状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采用可拓学方法研究了油气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有效生成问题。通过可拓学中基元和发散理论构建了评价体系的第一层指标,再通过共轭理论建立了第二层指标,初步形成了初始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通过适当的思维转换构建了具有收敛性质的关联函数,最终生成了油气资源型城市的核心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9.
以定性方法界定了我国83座资源枯竭型城市(县、镇),并运用1999-2009年的面板数据对25座地级资源枯竭型城市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增长具有典型的投资驱动型特征,技术进步与创新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没有发挥出来,人力资本的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在发达国家房地产业的一种称谓“location”,即区位,可见区位对于房地产的重要意义。一个区域的区位优势程度取决于区域中拥有很多因素的综合作用,比如教育资源、环境资源、交通资源等,以及本文所讨论的商业资源。本文使用GIS技术对湖北省鄂州市城区的区位商业资源优势度进行评价分析,希冀找到中小城市的城区区位资源优势度评价模型的构建方法,以臻其他同类型城市相关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辽宁省阜新市为例,探讨资源枯竭型城市实现经济转型的制度性保障问题。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的困境2001年12月,阜新市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唯一的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经过五年来的努力,阜新经济转型试点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国民经济结束了长期低速徘徊的局面,实现了持续高速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7%,比“九五”期间平均增速提高了14.3%;城乡人民生活  相似文献   

12.
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较为严重的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和环境可持续发展问题。财政转移支付是支持资源枯竭型城市解决社会保障不齐全、环境修复迟滞的重要手段。文章以黑龙江省5个地级资源枯竭型城市为研究对象,选取2013年—2018年的数据,实证分析转移支付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社会保障与环境修复的效果,结果显示:转移支付对资源枯竭型城市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与修复已破坏环境都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资源枯竭型城市解决就业问题的新途径——以阜新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众多,就业形势十分严峻.辽宁省阜新市作为国务院确定的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第一个试点,安置下岗失业矿工再就业最具有特色的渠道是发展都市农业.总结和肯定了阜新市的做法是资源枯竭型城市解决就业问题一条新途径、新规律,阐述了其他同类城市应该如何借鉴阜新市解决就业问题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许多资源型城市面临城市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及资源枯竭的严峻形势,对于资源型城市来讲目前所步及的最敏感、最直接的问题就是土地利用,尽快进行经济转型是最有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办法,编制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加强资源矿产区土地的复垦与整治工作、提高全社会对土地集约利用重要性的认识、构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激励机制、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资源枯竭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由于东北地区的矿产资源开采时间较长,目前已经探明的资源出现了严重的削减,很多城市出现了资源枯竭问题。东北资源型城市比其他地区资源型城市就业形势更加严峻。资源枯竭型城市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障碍有外部和内部两方面的原因。资源型城市普遍具有的产业组织单调和产业结构畸形;从业人员劳动技能单一,再就业能力有限;人力资本失灵和劳动技能不符合市场需求。根据这些问题的存在,本文分四部分论述了我个人的浅见。  相似文献   

16.
基于五位一体的山东省资源型城市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工程》2017,(7):23-26
本文以山东省17地市协调发展情况为研究对象,本着科学性、典型性、可比性、可行性、导向性的指标体系建立原则构建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搜集2010-2014五年的相关数据,在准确理解"五位一体"本质要求的基础上,运用熵值法计算权重,并构建了"五位一体"协调发展评价模型。通过对资源型城市的实证分析以及同非资源型城市的对比,研究山东省资源型城市协调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7.
资源型城市是我国城市群体中一类特殊的城市。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部分资源濒临枯竭的城市在多年发展过程中积累的一些矛盾日益暴露出来:粗放的生产方式、政府财政收入锐减、环境污染、下岗失业、大量社会群体性事件发生等。这些矛盾的产生严重影响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探究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而又特殊的问题。文章以2009年3月被国家确定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的合山市为案例,针对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整体用地规划布局,培育壮大接续产业,期待探索出一条资源枯竭型城市接续产业发展的有效路径,为这类城市乃至为资源型城市群体转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曾敏 《乡镇企业科技》2014,(25):140-141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与政府职能转变关系密切,转变政府职能、合理布局产业发展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政府在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过程中存在的管理错位、规划不合理等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提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过程中政府如何实现职能转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汪琪 《大众标准化》2022,(13):106-107+111
工业用地的变化体现着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路径与方向。文章以潜江市为例,基于2011~2019年工业用地出让结果数据,运用空间自相关、核密度估计、区位基尼系数等方法,分别从规模变化、集聚形态、均衡程度、空间区位等方面定量分析工业用地扩张的特征。结果表明:潜江市工业用地扩张规模呈下降趋势,具有明显的近郊区指向性、园区指向性和道路邻近性,呈现出“大分散、小集聚”分布态势,而矿产资源指向性不明显。研究结果对于潜江市及其他资源枯竭型城市工业发展规律认知及工业空间布局优化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研究中国各地区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的动态分布特征,对于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鉴于此,本文首先构建理论模型分析创新转化效率、要素禀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同时采用修正后的三阶段DEA模型和熵权—TOPSIS方法,分别测算2003~2016年中国281个城市创新转化效率和要素禀赋。在考虑内生性问题的情况下,使用动态面板门槛模型对理论分析得到的结论进行验证。研究发现,中国各城市创新转化效率差异较大,在考虑环境变量等因素后,综合技术效率下降。创新转化效率和要素禀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过程中,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中国大部分城市动能转换的动态分布特征是从要素驱动型区域进入结构转换型区域,其中小部分城市最终到达创新驱动型区域。中国东部省份多数城市动能转换类型为创新引领型和创新突破型,大多数创新滞后型城市分布在中、西部省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