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正>二批商的存在,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有人喜爱有人恨。有人对二批商“恨之入骨”因为:他们不忠诚于任何厂家或经销商,什么赚钱就卖什么。  相似文献   

2.
韦法明 《中国工商》2003,(8):166-166
你富了,你被恨了;你穷了,你被同情了。有人这样劝慰我们,说所谓“富人和穷人,不过是学者,传媒和广告商给人们贴上的标签而已”,你不用想得那么多,最好“快快乐乐地享受上帝赐予你的所有”。  相似文献   

3.
景兴宇 《新财富》2012,(6):94-99
贪婪、恐惧、纠结,许多股民的投资经历就像在这几种状态之间坐过山车。股市充斥着各种各样迷惑众生的噪音,有人迷信机构,有人追逐消息,有人则干脆把股票当作博彩赌运气。股市本是给公众投资优质公司的便捷渠道,应该带来财富增值的快乐,结果却变成了让人又爱又恨的魔戒。无数的经验表明,股票投资并不取决于复杂的计算,不需要超人的智商,正如基金公司的“雄厚实力”并不能保证其比普通散户取得更好的收益。  相似文献   

4.
孙力 《商界》2008,(9):131-135
退路情结不仅仅是指老板们的移民,也包括员工与猎头们的眉来眼去。老板们“商而优则移”,担心的是仇富情绪,原罪曝光。员工担心的是职位不保,饭碗失算。那么,退路情结何时了?  相似文献   

5.
朱健 《浙商》2010,(22):57-58
政策多变、维权无门,融资困难,配套缺少,“仇富”心态,是浙商在全国投资中最常遇到的五个难题。  相似文献   

6.
《商界领袖》2004,(4):17-18
在浙江,不少人由一颗螺丝钉、一个打火机、一双棉袜子起步,最终汇入世界财富的滚滚洪流。在那里,没有“仇富”,没有“惧富”,也没  相似文献   

7.
我们为什么要赚钱?我们赚了钱又该怎么办?如此貌似简单的问题于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答案。而且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又有不同的求解只是答案不同抑或求解不同人的“活法”也不同,有的人因为赚钱或者赚了钱而活得快乐,有人则因此痛苦疲惫不堪张坤说自己称不上是“企业家”,顶多算个“老板”——他是广东东莞天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曾经赚了钱且现在仍在赚钱从痛苦到快乐他有着鲜为人知的心理历程。现在,他只是个快乐的富人.名利离他很近又很远。在人们为“仇富现象”焦虑不安的今天,“张坤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董栗序 《广告大观》2006,(2S):142-143
有人开玩笑说有两个行业是最锻炼人的:一个是做广告的,一个是做保险的。“如果你爱一个人,就让他(她)去做广告,那里是天堂,如果恨个人,就让他(她)去做广告,那里是地狱。”  相似文献   

9.
《中国工商》2003,(5):46-47
人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切地关注财富:财富的积累、财富的再创造、财富的分配与使用。曾几何时,我们以“无产阶级”自居、自豪,而把“财富”视为异类……不知何时起,“财富”以它的本来面目还原在人们面前,但有的人反倒看不清、看不真了。也许是一种矫枉过正,于是变成急功近利、唯利是图;甚至于某种追逐财富,趋利的行为伤害到整个社会的公共利益;与此同时,夹杂一些变态的“仇富”心理。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上对民营企业看法不少,偏见不少,歧视不少,甚至少数人还有敌视心理。我觉得除了观念之外,媒体的作用和影响也不小。比如,民营企业“原罪”,主要由媒体煽乎起来。还有“仇富”这个问题,一些媒体的态度也是暖昧的。  相似文献   

11.
阿斗 《商业文化》2007,(3):50-53
人怕出名猪怕壮。知道“恨人有、笑人无”的市井道理、出了名的郭德纲应该先学不恨别人、再让别人不恨自己。想想、都是靠耍嘴皮子吃饭的,谁恨谁,谁又能比谁得意到哪儿去?  相似文献   

12.
《新财富》2011,(9):10-11
【我们痛恨的是“不公平”.还是“自己在不公平中的不利位置”]我们恨贪官,又拚命报考公务员;我们骂垄断,又削尖脑袋往高薪垄断企业钻;我们痛恨不正之风,自己办事却忙找关系。总之,我们愤怒,不是因为觉得不公平,  相似文献   

13.
面子 面子固然重要,所以,多数人都在爱面子,讲面子,给人面子,求人给个面子的圈子里打转转。于是乎,有人还专门写了‘要讲真理,不要讲面子”的文章,以反对将面子的重要性放在真理之上的做法。然而,对于正常的人来说,脸其实更重要。“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张脸”,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旦说某某人“不要脸”,那可比说“面子都不要”肯定重得多。因为,面子一般都是外在的,别人所给予的,而脸连着自己的血肉,生来是自己的。正如俗话所说:“面子是别人给的,脸是自己挣的。” 科瑞人讲“人是企业之本”,所以,个人的形象往往代表着…  相似文献   

14.
企业家会遇到什么样的风险?一曰:市场风险,所谓“商场如战场”;或曰:社会“仇富”心理。譬如李海仓、周祖豹。但前者企业家了然于心,后者毕竟只是极少数个案,不曾蔓延——倒是陈远豪的糟遇提醒了我们,企业家更大的风险来自于官场的腐败,尤其是地方党政“一把手”的腐败。  相似文献   

15.
高永 《糖烟酒周刊》2006,(13):20-23
“不做终端等死,做终端找死”,这句话看起来颇为费解,但却深入人心,它反映了酒水厂商对终端既怕且恨的心态。这里面真的只有怕和恨吗? 近日,笔者和南京、扬州以及无锡三地的多家经销商以及厂家沟通,希望对三地终端的竞争态势做一个全面的考察及思考。需要指出的是,文中所说的终端如果不是特别指出,都是指的酒店,不包括商超等渠道,这个终端在当地又被习惯性地称为“场子”。[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被曝光,中国人一夜之间从不知三聚氰胺为何物到耳熟能详,详细到知道这种东西的各种作用,无论正面,还是负面的。“恨他就请他喝三鹿”一时间被作为经典调侃广为流传。紧接着,国内乳业其他巨头的乳制品业被测出含有不同程度的三聚氰胺,一如蒙牛,一时间,中国消费者对乳品的信任度降到了冰点,甚至有人说中国人的体质就不适合喝牛奶,豆浆才是理想饮品,以至于淘宝网的豆浆机被一扫而光。仿佛一出黑色幽默,然而可悲的是,消费者一件件血与泪的实例告诉人们,这不是电影,这是我们真是生活的世界。  相似文献   

17.
不平常的2008     
对于零售行业而言。2008已注定是不平常的一年。有人用“色彩斑斓”,有人用“波澜壮阔”,有人用“充满神奇”……来描绘2008年零售业所走过的道路,但笔者认为任何一个词语都没有“不平常”更耐人寻味、让人沉思、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18.
2003年,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前所未有地引人注目,从富人安全到“仇富”心态,从“原罪”问题到民间融资从“问题富豪”到“财富英雄”,一桩桩典型事件的接连引爆.使中国民营经济及民营企业家凸显在中国经济舞台的聚光灯下.由此引发的种种揣测、思考和讨论使这一阶层在轮廓日渐清晰的同时,也令人们对中国民企的2004年走向和角色扮演充满期待。  相似文献   

19.
贫富之间     
素素 《中国海关》2003,(3):62-62
近期,对富人税收的治理再度吸引了众人的眼球. 我们有很多人对向富人征税反应比较热烈,认为是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好事,(据说社会上已有个流派叫"穷人派".)但也有人站出来言道:"尔等都有严重的仇富情结",并称税收治理的过程为"仇富运动".甚至举证说中华传统文化的财富观就有问题,历来对富人的认识就是:自私、剥削、惟利是图.诸如<孟子·滕文公章句上>记载:"阳虎日: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这一名言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国人一贯的仇富情结.  相似文献   

20.
继上期“贩卖梦想”主题分享之后,2月23日,“营销新青年·智趣训练营”二期沙龙在广州青云书院艺术馆开班。本期沙龙以“娱乐营销,你个花花绿绿的兔崽子”为主题,适逢中国第一娱乐企业长隆集团参与《爸爸去哪儿》拍摄大胜收官,市场部总经理熊晓杰应邀分享。现场,来自二十多个知名企业的营销操盘手不吝溢美之辞,当面流露出“羡慕嫉妒恨”之情,对熊晓杰的案例分享表示恨时太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