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房晓琳 《经济师》2001,(6):202-202,212
企业家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本,各国经济实力的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企业家之间的竞争,我们说的企业家不是一般的厂长或经理,也不是那些带行政级别的官员或经理,而是指以企业增值为经营目标,通过产权竞争过程将企业的人力资本与企业的物质资本结合在一起,以实现自身特殊利益的经营者。  相似文献   

2.
企业家是企业的核心。企业家的一个正确决策可以挽救一个企业,同时,企业家的一个决策失误有可能导致企业消亡。可以说,企业的生死存亡几乎系于企业家一身。因此,我们有必要讨论一下企业家的激励约束问题。  相似文献   

3.
论国有企业的激励约束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绍朋 《经济管理》1999,(11):23-25
  相似文献   

4.
赵信 《经济师》2000,(7):56-58
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从最初酝酿建立到不断发展的今天,企业无论什么性质、什么成分结构,以及在什么客观环境下运作,都不得不正视这样一个问题:如何适应未来时代动态因素的变化。当前,造成国有企业困境的因素很多,诸如就业的社会负担难以推卸、债务负担过重、非国有部门的竞争等等,但最为实质的是健全的企业家激励与约束机制的缺失。因此,建立有效的企业家激励与约束机制成了国企改革不容回避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一、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既是国企改革的方向,也有其历史的必然性经济的发展当有制度的依托和观念的支撑。大量事实证明,制度是生…  相似文献   

5.
建立健全企业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守臣 《经济纵横》1999,(11):43-44
  相似文献   

6.
国企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乾 《经济论坛》2002,(5):20-22
企业制度要解决的问题总的来说就是两个问题:一是激励机制问题,二是经营者选择问题。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经过二十余年的探索,虽说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上述两大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随着改革的深入,人们日益认识到建立健全国企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已成为国企改革和国企经营创新的核心课题和首要目标。本文试图以委托代理理论为依据对国有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效用差异及其整合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出发点对构建国企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浅谈企业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作为优秀人才的企业家在企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当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条件下,没有开拓创新、顽强进取、敢冒风险、高度负责精神的高素质经营者,就不会有成功的企业。股份制企业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相似文献   

8.
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是互相联系的企业内部控制系统。本文在讨论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各自特点的基础上,分析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的政策搭配,最后以德隆失败的案例分析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的合理搭配问题。  相似文献   

9.
企业网络化合作的激励约束机制--双面激励与三向度约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跨边界的技术经济合作形成了网络组织,网络组织的有序运作依靠一系列治理机制来维系,激励约束机制是其中的机制之一。经济与人文两个层面的激励与互赖关系、自我履约、抵押品三个向度的约束是网络组织有效治理的必要条件,要实现网络组织的协同效应,增强网络组织的综合能力,激励约束机制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11.
我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体系及运行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是新型国有资产监管体制下保证国有资产有效运营、管理和监督,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和国有经济结构战略重组的现实选择。本文在界定和诠释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内涵的基础上,提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体系的建立框架,并着重阐述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体系的运行机制,以此寻求推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改革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国有企业经营者负激励机制设计--"油锅合同"模型解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善林  王素凤  李敏 《财经研究》2005,31(9):114-123
文章基于心理学和委托代理理论,探讨了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现状,认为国有企业存在显性激励不足、隐性激励有余和负激励缺乏等问题.国有企业经营者显性激励不足导致其动力缺乏,而负激励缺失更导致经营者偷懒和机会主义行为.负激励的极端--"油锅合同"能够对经营者形成一种威慑,杜绝或防止经营者的道德风险,促使经营者努力工作.  相似文献   

13.
抵御与防范风险是银行资本的本质要求,资本合理配置构成了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文章基于资本和风险的本质,分析了资本约束均衡,并以目前国际银行业普遍采用的RAROC法为主要对象,探讨了资本配置理论与方法,并指出其存在的局限性与不足。  相似文献   

14.
15.
孙立国 《生产力研究》2007,(12):102-103,129
资本运营作为企业集团有效提高其资本经营效益,实现资本增值最大化的一种财务管理活动,是企业经营的必然发展趋势和最高阶段。资本运营的实际运作,要在财务战略的统筹下,以资本运营战略作为指导,进行规范、有序、透明的操作。在这一过程中,一要树立资本运营是实现企业集团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的科学理念;二要着眼于战略并购,它是企业集团壮大发展,实现资本增值的现实战略选择;三要有效运用剥离、分立、股权重组和破产等资本运营形式和手段,促进其战略目标的实现。破产兼并不仅是一种资本运营形式,而且是有效特殊的一种方式,文章从破产兼并财务功能,难点成因,运作策略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意在对破产兼并资本运营进一步的探讨、分析,揭示内在规律,力求国有企业集团在破产兼并中予以提导,少走弯路,使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是推动国资监管体制转型的重要载体,是实现政企分开的重要平台,其能否顺利运营已成为新一轮国企改革成败的关键。通过对上海、山东、四川、广东、重庆五省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的考察发现,各省市投资、运营公司数量、类型、功能定位及运营模式存在明显的异质性。重庆市、上海市和广东省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市场化运作经验丰富,表现出更高的利润率、更强的资本运作和资源整合能力。作为持股机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在国企和政府间构筑了"隔离带",有利于形成科学的国资监管架构。未来,要理清国资委与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权责边界,创新监管授权的"负面清单"机制,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改革,规范和完善管控模式,做实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推进国有投资、运营公司差异化、专业化和市场化经营。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实践中,对国资监管机构与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关系的认识更加明确清晰。未来的监管要向市场化、法制化转变;要准确把握国资监管机构对"两类公司"的授权事项;以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为依据实行分类监管,从单纯管理向管理与服务并重转变。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也应不断加强承接能力建设,更好地实行市场化运营和专业化管理。  相似文献   

18.
国有企业民营化改制的理论和实践约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营化作为国有企业产权改制的主要方式不能动摇,但必须重点研究国有企业民营化的约束机制.其中,产权理论难有实质性突破和企业内部利益均衡模型难以真正形成构成了国企民营化的理论约束;部门间就业转移阻滞、分级所有的国资管理体制、利益集团行为刚性、财政资源紧张与补偿制度缺失形成对国有企业民营化的实践约束.摆脱这些约束,国有企业民营化才能顺利地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风险企业运作和风险资本流动的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一是归纳了风险投资的微观机制--风险企业运作的有效机制,其制度安排的指导思想是让科技创新的源泉充分涌流,主要提出"锁定风险与放大收益"等观点和风险治理对策等.二是探讨了风险投资的社会机制--风险资本流动的有效机制,指导思想是让产业风险资本充分流动,主要阐述了创业板市场先行,以实现使风险资本流动起来的"通风"效果等观点.  相似文献   

20.
国有企业的低效率与其特殊的委托代理有很大关系。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是现代企业的一个重要特征,国有企业也不例外。在所有者与经营者分离的情况之下,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契约的不完全性以及双方利益的不一致性使得委托代理问题难以避免。国有企业的特殊性,使得委托代理问题更加复杂化。本文通过构建模型,分析了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博弈过程,提出了一些优化国有资产监管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