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我们为中国经济喝彩,是因为中国经济去年交出了令人振奋的答卷。2003年,我国的GDP比上年增长了9.1%,创6年来最快,人均GDP更是首次突破1000美元,中国经济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经济增长周期。这标  相似文献   

2.
前三季度中国经济所表现出来的“温度”,就如“秋老虎”,热力不减,余威正劲。已经公布的数据是有力的佐证——上半年GDP达10676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5%,其中二季度增速更是高达11.9%,创下本轮经济增长周期的新高。“三过”——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贸易顺差过大,依然是困扰中国经济平稳增长的主要问题。其一,投资增幅仍处高位。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虽然同比回落3.9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3.
周光友 《生产力研究》2005,18(5):102-104,124
本文以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作为度量指标考察了中国20世纪90年代工业化的进展程度,通过实证发现,在整个90年代中国的经济增长明显存在着两个“替代效应”:一是“外资替代效应”,二是“弱质替代强质”现象。两个“替代效应”的存在说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有其特殊性,它对经济结构的变化有着深刻的影响,通过分析得出了几点启示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多因素作用下的中国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经济周期、产业升级、国际环境和宏观政策等多因素的作用下,今年以来的中国经济运行态势良好。估计全年经济增长相对平稳,GDP年增长率将在 7.4%~7.6%之间,不大可能出现 8%以上的经济高涨,国民经济将出现少有的“一”字形运行轨迹。而要保持目前经济增长的良好势头,体制改革和政策应对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阶段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2002下半年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不断上升,2003年上半年虽然经历了“非典”这样突发性事件的冲击,但经济发展依然保持良好势头,2003年全年GDP增长9.1%,进入了一个基于住宅消费需求持续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6.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3,(7):F0002-F0002
中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新常态”,预计2013年GDP增长8%左右。2月21日,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所长黄志强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时分析,尽管今年中国经济将温和回升,但幅度依然有限。  相似文献   

7.
在通常的经济分析中 ,一般用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作为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因此 ,我们也从 GDP开始 ,评估河北省经济增长统计数据的质量 ,并就各产业对河北省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 :近年来 ,由于经济增长的偏差 ,而使全省经济总量 (GDP)出现数十亿元的“水分”;三次产业中 ,第三产业的发展有悖常规。一、可比价 GDP的测算对可比价 GDP的测算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方法 1:基于 GDP增长测算方法此法以某年为基期 ,根据可比价 GDP增长率直接测算可比价的 GDP。本文以 1995年为基期 ,设GDPt为 t年按 1995年…  相似文献   

8.
郭晔 《当代财经》2006,(6):9-12
本文从“可持续增长”的视角,以“福利经济学”、“幸福经济学”为理论基础,阐述了“生命经济”的内涵与外延,提出了当前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新路径——发展“生命经济”,更确切地说是以“人的生命”为本替代以“资”为本发展经济。  相似文献   

9.
北京经济增长的蝴蝶扇动自己的翅膀,能否掀起纽约股市的风暴,尚没有谁进行认真的实证研究。但2006年上半年中国GDP士曾长率高达10.9%,GDP总量跃增到182320.6亿元,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日、德三国的第四大经济体,外汇储备9411.15亿美元,高居世界第一。如果按照联合国有关部门用中国货币的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的实际经济实力还要更高。中国经济列车不断提速,风驰电掣,风光无限,如同世界杯大赛的精彩进球,引起了各国的高度关注和惊叹。目前,无论是国内专家,还是国际社会,都在纷纷探索“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之谜”。  相似文献   

10.
里白 《经济师》2008,(6):6-7
我国经济在客观上存在强劲增长的动力,同样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能源与环境压力。“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20%和污染排放总量下降10%的约束性目标,表明了政府重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改变经济粗放型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决心。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在“第九届中国经济学家论坛暨2008中国社会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国际研讨会”期间,本刊记者有幸听取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齐建国研究员对我国经济高速增长趋势和节能减排目标进行的分析和政策建议。现摘要整理以访谈形式刊发。  相似文献   

11.
出口商品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有较强的关系,进口商品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不是很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进口商品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闻不存在因果关系,工业制成品进口的增加并没有带动我国GDP的增长.同时GDP的增长也没有促进进口商品结构的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是GDP增长的原因,但是GDP的增长不是出口商品结构变化的原因,出口商品结构每提升一个百分点,经济增长将上升0.38%.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应该进一步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提高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三年前中国经济曾为GDP“保8”而战,如今却平静地面对“破8”。不同的心态透露出,经济运行在不同周期中需要有不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商周刊》2012,(15):22-23
7月13日,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出炉,GDP增速三年来首次跌破八,二季度7.6%的增速创下13个季度以来的新低。3年前,中国经济曾为GDP增速“保八”而战;3年后,中国经济再次经历“破八”窘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出口增速多项指标都降至近年来的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面板数据对中国东、中、西部的进口额和GDP增长关系进行的实证研究。在短期内,GDP增长对进口额影响最小是中部地区,在长期,西部GDP增长对进口额影响最大。中国经济增长对拉动世界经济增长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经济增长减速也会影响全球经济。  相似文献   

15.
2000年7.8%的国民经济增长率,表明中国经济已走出连续几年来的徘徊局面,进入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周期。究其原因,有中国外贸少有的30%以上的高增长,有积极财政政策及降息、黄金周等带来的内需启动。还有大家常常忽略的一个重要的内生的经济变量,就是中国的住宅产业,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变量走到了中国经济的前台。因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表明,在人均GDP达到300-800美元时,住宅就成为支持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二战时期的美、德就是通过这一打基础的过程,进入到后面的装备工业阶段。而恰在此时,中国的住宅产业开始了货币化人房改革,走进了市场。它是一个关联度极高的产业又具有可行性,所以它会支撑这一轮中国经济持续走好。这些是中国经济今年会保持8%左右的增长率,坏也不到哪里去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毛丽冰 《经济》2013,(8):17-18
继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7%、增速比上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之后,中国经济二季度的经济增长继续回落。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二季度GDP同比增长7.5%,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上半年,GDP同比增长7.6%。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表示,"上半年增长7.6%,仍在7.5%的预期目标之上,并且二季度增长是7.5%,回落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中国地级市层面的动态面板数据检验自然资源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目前中国存在“资源祝福”而非“资源诅咒”,且自然资源与区域经济增长呈倒U型关系。丰裕的自然资源会降低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和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提高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为了进一步研究自然资源与产业结构的关系,本文建立包括农业、制造业、第三产业和资源相关产业的DSGE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资源祝福”部分来源于丰裕的自然资源带来的产业结构调整,且自然资源存在产业结构红利,但仅有短期效应。  相似文献   

18.
张亚营 《经济师》1993,(10):10-12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是“糟得很”还是“好得很”。经济增长始料未及;棘手问题接踵而至;各路“热”军推波助澜;经济形势扑朔迷离。然而,如果停滞或者缓慢发展,难道“问题”就会少吗?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某一事物.自然会有不同的看法.所谓“横看是岭侧成峰”。“怎么说”固然重要。“怎么办”更则更为要紧。  相似文献   

19.
2003年中国GDP高速增长具有恢复性增长和补偿性增长性质,属于从经济萧条到经济繁荣的经济周期形态转换过程中的经济扩张初级阶段,总体上并不存在经济过热现象。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应该保持其连续性与稳定性,避免政策指导方针从计划经济时代的“速度饥渴”转变为市场经济时代的“速度恐慌”,发生非理性经济萧条。在2003—2004年间经济周期扩张初期,中国经济应该继续采取适度扩张的需求管理政策取向,通过增加国内投资需求,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逐步建立以增加国内投资需求为轴心的宏观经济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20.
中国各省经济增长是否收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使用空间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和1952—2008年省级GDP数据分析中国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发现中国各省人均GDP总体上不存在收敛性;落后省份的增长速度并不比富裕省份的增长速度高。此外,中国各省人均GDP有一定的空间相关性,但总体上不是很强。我们进一步对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区分别进行回归,发现东部地区经济不收敛,空间效应明显;而中西部地区经济收敛,空间效应不明显。这说明中国地区发展不平衡是各省经济增长总体上缺乏收敛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