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宏观经济分析的基础与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的运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98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中出现有效需求不足的特征,主要表现为长期经济增长趋势的下降、失业增加和物价指数的连续下跌。目前经济学界对这些问题的解释和政策建议都是以主流经济学为基础,力图通过调节总需求来改变当前的局面。本文  相似文献   

2.
人们将经济快速增长与物价持续下跌并存的特殊经济现象称为经济缩长。文章利用AD-AS模型从理论上阐述了这种现象的发生机理,指出这是由于AD、AS曲线均快速向右移动,但AS移动更快造成的,并通过实证数据证实我国1997年~2002年的经济缩长正是这样发生的。文章还指出经济缩长的危害并不在于物价下跌本身,而在于实际经济增长率低于潜在经济增长率,治理和防范经济缩长需要同时增加总需求和总供给。  相似文献   

3.
经济快速增长本来是不应该和通货紧缩同时并存的。按经济学理论讲,经济快速增长,是社会总需求(包括投资、消费、出口的需求)增大的表现,它会扩大就业,并易导致通货膨胀;而通货紧缩则不仅导致物价下跌和失业增加,而且导致经济下滑甚至衰退。英国著名经济学家菲利浦斯曾利用英国一百年的统计资料,描绘出一条曲线(即菲利浦斯曲线),表  相似文献   

4.
通货紧缩时期的宏观调控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货紧缩是一种与通货膨胀相对应的宏观经济现象。表现为物价水平持续下跌,它既是一种货币现象,又是一种实体经济现象。通常发生在经济周期的经济收缩阶段。我们认为,中国已进入趋势性通货紧缩时期。总需求小于总供给导致物价水平持续下降,是导致出现通货紧缩的根本原因。当前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取向是:应把治理通货紧缩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把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为中长期的宏观调控政策。同时应该加强宏观经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的失业产出关系中,短期内,总供给冲击是产出波动的主要来源,总需求冲击则是失业波动的主要来源,总需求冲击和总供给冲击共同破坏了产出失业之间反向变化关系,但是总需求冲击的破坏作用更多一些。在长期,总需求冲击对产出没有影响,总供给冲击对产出有显著的正的影响,总需求冲击在长期对失业没有影响,但总供给冲击在长期会对失业产生不利影响,即正的供给冲击的累积影响所带来的产出增加在长期使我国的失业率上升。  相似文献   

6.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包括三个模型,即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IS—LM模型、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文章从总需求和总供给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出发,分别就总需求曲线、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对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变动影响,结合实际事例说明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总需求的担当实体是货币,因而货币供应量及其货币供应量与货币需要量的关系,直接决定着总需求的增长状况及总需求同总供给的关系。一般来说,没有货币的盲目超量供应,总需求膨胀是不可能形成的;同样,没有货币供应的过度紧缩,总需求也不会极度萎缩。货币同总需求的这种内在联系,使得货币政策对保持总需求的稳定增长及供求总量的平衡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货币政策对于货币供应量及货币供应量与货币需求  相似文献   

8.
社会总需求不足的财富分配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问题由来已久。在市场经济中,总供给与总需求总是难以达到均衡状态,尽管古典经济学家们利用利率来解释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认为利率的调节终究能使储蓄等于投资从而总供给等于总需求,但是1929-1933年发生的全球性的大萧条引起了对古典经济学均衡理论的怀疑,在这种背景下产生了凯恩斯理论。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一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利率管制的弊端将日益显现,正因如此,实施利率管制的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普遍进行了利率市场化改革。利率管制对中国总需求结构的不利影响日益显现,长远来看,中国同样应该实施利率市场化改革。但是,目前中国经济仍处于转型期,经济运行有其独特之处,若利率市场化改革过于激进,很可能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冲击。本文计算结果表明,如果单独实施利率市场化改革,总产出水平将会大幅下跌7.20%。  相似文献   

10.
既要保持经济增长又要避免通货膨胀,就要采用合适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互配合的方式。一般情况下,当社会总需求明显小于社会总供给时,就要采取松的政策措施,扩大社会总需求;当社会总需求明显大于社会总供给时,就要采取紧的政策措施,抑制社会总需求的增长。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定义预期通货膨胀率函数后,将其代入标准总需求模型中得到一个扩展的总需求模型,此模型与标准总供给模型构成扩展的AD-AS模型。借鉴微观经济学中的超额需求函数,本文提出超额总需求函数。借助此函数,讨论了扩展的AD-AS模型均衡的静态稳定性。本文发现,内生变量——价格水平的变动通过预期通货膨胀的传递,使得总需求具有内生不确定性,并可能导致经济系统在预期通货膨胀很高时内生不稳定。这表明,政府要解决此问题,必须从改善经济系统的内部运行,从恢复价格对超额总需求的调节机制角度来考虑制定政策。  相似文献   

12.
一、建立政府采购制度的意义(一)它是调节总供求的有力手段。凯恩斯认为,国民收入水平和就业水平取决于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在三大规律的作用下,社会总需求不足,因此导致生产下降和失业增加。为此,政府——公众利益的代表者,就必然要承担起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影响总需求、实现国民收人均衡的目标。而政府购买支出则是其常用的一种工具。在通货膨胀时期,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政府就可以减少政府购买,压缩消费和投资需求,进而遏制通货膨胀。在经济萧条时期,总需求小于总供给,为了刺激人们的投资和消费需求,政府就可以…  相似文献   

13.
国民经济总体供需矛盾的主要方面在社会总需求上面,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主要对象也是社会总需求,而社会总需求直接由货币总供给形成,因此,要促成和维持国民经济总体供需的均衡就必须有效地控制货币供给量。本文将介绍五种控制方法,并提出我们的新设想。  相似文献   

14.
全球经济危机导致全球总需求发生了深刻变化,即总需求数量萎缩、总需求不平衡加剧、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矛盾突显,这使中国原来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难以继续维持。目前,中国需要适度控制加工贸易发展规模,不遗余力调整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5.
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反映在货币上就是货币供给量与货币需求量的平衡。因此,每当国民经济失衡出现,往往首先考虑采取货币的紧缩或扩张。但是,笔者认为这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因为货币的供需失衡是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失衡的结果,而不是原因。货币失衡只会加剧国民经济的失衡,如果单纯从货币量上调节总供给与总需求,不仅不能抑止总需求的膨胀,反而会导致生产萎缩。我国多次的货币紧缩政策已经证明这个事实!  相似文献   

16.
促进中国总需求结构优化的政策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总量得到快速增长,总需求结构也呈现出明显的趋势特征.本文以国内外宏观数据为依据,指出我国总需求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同时,从永久性收入、分配机制、居民支出结构、金融市场发展以及消费品供给失衡等方面深入探讨我国总需求结构的成因,并以此为依据,为优化我国总需求结构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9·11”事件标志着世界进入了一个突发公共事件的多发期。为了从总需求冲击的角度分析突发公共事件的经济影响,可以使用长期递归识别法识别出中美两国的实际总需求冲击。分析表明,“9·11”事件、SARS事件和“卡特里娜”飓风事件均对总需求产生了冲击。引发总需求冲击的原因则主要在于突发公共事件对经济主体的预期和经济行为的改变。  相似文献   

18.
实际冲击对经济周期产生的影响可以通过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矛盾表现出来。实际冲击发生后,由于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存在着时间不一致性,总供给与总需求均衡关系被打破,在经济周期衰退阶段中,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在经济周期扩张阶段中,总供给小于总需求。实物储备调控作为不可逆的承诺可信的规则,具有内在的时间一致性,对于解决实际冲击造成的经济波动具有特别的意义。通过实物储备稳定功能、应急功能、蓄水池功能作用的发挥,可以大幅度降低经济周期的波动幅度,有效地避免实际冲击带来的灾难性损失。  相似文献   

19.
消费需求宏观调控的有效性在于以居民消费总需求的形成要素为调控对象,以各形成要素的影响效应为制定调控政策的依据。基于假定条件的理论推导表明,一定时期一国或地区居民消费总需求的大小是其国民收入、国民收入分配、居民收入分配及居民消费倾向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要素效应的实证分析表明,近年来,我国国民收入的快速增长极大地拉动了居民消费总需求增长,国民收入分配、居民收入分配及居民消费倾向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居民消费总需求的增长,因而,我国长期以来以国民收入增长为导向的扩大内需政策对消费需求的调控作用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20.
总需求、总供给——从概念到现实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正> 1985年以来的中国宏观经济文献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两个名词就是总需求和总供给。作为一家之言,本文从最基本的概念界定开始,在澄清一般关系的基础上,力图对中国经济现实情况下的特殊总量关系有所说明。总量永久平衡:总需求≡总供给总需求是一个经济体系在一定时期内实际占有和使用的全部产品和劳务的价值之和。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