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森林可持续经营是森林资源与林地应当可持续地管理以满足当代和后代对社会、经济、生态、文化和精神的需求。林业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林业的核心和基础。林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同时也是关系生态环境建设的公益事业,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森林资源和林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目前的严峻状况,要求我们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到林业的建设中来。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对于新形式下的林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如何科学规划,规模推进,加速生态工程建设进程,维护生态安全,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建设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是当前林业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为了加快林业发展,进一步明确林业发展思路,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必须加快生态建设,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林业发展现状的分析,阐述了新时期林业发展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生态环境是一种特殊的资产,一个国家,地区所拥的的生态环境资产的多寡,直接关系到这个国家,地区能否可持续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低,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事业说到底就是人类通过投入活劳动和物化劳动来增加一个国家,地区生态环境的价值量和资产量,特别是增加该国家,地区的可再生自然资源的数量和防灾救灾的能力,为当代人和后代人的可持续发展创造必要的资源与环境支持系统,使其经济发展,社会系统和生态系统实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全面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业问题是当今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重大战略问题之一,它关系到国土生态安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人类的现在与未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林业工作,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为加快林业发展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启动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六大林业重点工程,颁发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召开了全国林业工作会议,确定了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近年来,我们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政府,市场与林业生态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林业再生产过程中,是依恋过去习惯的政府干预,还是利用“看不见的手”的市场调节,这一直是理论界争论的焦点。然而,我们可以通过森林资源是否可持续发展标准来衡量,也就是在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的同时注重林业的经济效益,在利用市场机制的力量时不损害林业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从而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试析林业生态建设资金的来源和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目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情况下,建立我国林业生态体系至关重要,但资金短缺是主要的制约因素。因此,本文就林业生态建设资金来源提出粗浅看法,并对资金使用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森林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要求管理和利用森林、林地以及在一定速率下利用森林和林地以维持现有的和未来的生物多样性、生产力、更新能力和它们所拥有一切潜力,并在地区、国家和全球水平上维持与相关的生态、经济与社会功能.另一方面则不能引起对其它生态系统的危害。而据统计,我国森林已遭到破坏,森林的屏障作用已减弱,导致了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地盐溃化、工业污染,严重地制约了林业其它二大效益的发挥,已成为制约我国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问题。旧的传统林业经营方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平原林业生态建设模式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林业生态建设模式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江苏平原林业生态建设中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因素,提出了江苏平原林业生态建设模式的选择,即农田林网建设、沿海沿江防护林、村庄绿化及四旁建设和城市林业与景观林业等模式.  相似文献   

10.
当今时代,全球的生态危机在加剧,我国的生态问题也比较严重,生态问题现在已经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因素.林业作为社会公益事业的一种,担负着林产品供给与生态建设两个方面的任务.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对于维持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也具有保证作用.但是目前我国的林业生态建设的形势并不乐观,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给社会发展造成不良影响.这与管理不严有直接的关系,所以改进林政资源管理在加强现代林业的生态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现如今对于我国园林事业而言,其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遇到瓶颈,并且社会的不断进步将会导致自然环境受到严重的影响,人类的进步也导致环境污染逐渐增加.所以林业工作将会直接的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以及发展,必须要坚持持续发展的道路,通过合理的利用理念以及相应的管理模式化解人类和生态之间存在的冲突.因此在本文中,主要针对根据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做出了全面的分析研究,同时也在此基础上提出下文内容,希望能够给予相行业工作人员提供出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吉林省西部位于松嫩平原,地貌属冲积平原,境内西北高、中间低、东南略有隆起。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气候条件较差。一是日照时数与太阳年辐射量较高,其光能的利用率较低;二是风大而频繁,春季大风日数多,对农牧业生产不利;三是降水少、蒸发量大,春季干旱少雨,降水量仅在60mm以下,年蒸发量超过1000mm,约为降水量的2.5倍。  相似文献   

13.
浅谈林业产业的发展与林业生态建设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的林业产业发展还处于一个相对比较低的发展状况,森林资源增长缓慢与社会对林业日益增长的多种需求之间的矛盾成为现阶段林业的主要矛盾,生态需求成为社会对林业的主要需求,生态建设是林业建设的首要任务。本文就我国林业生态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就林业产业的发展与林业生态建设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1.加强林业生态建设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森林不仅为人们提供生活所需要的木材、食品、燃料、药品及工业原料,而且对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净化空气、防风固沙、遏制土地沙漠化、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史,人类失去森林就失去未来、失去一切。从这个意义上讲,保持森林、发展林业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就是保护和发展人类文明。  相似文献   

15.
长株潭两型社会获批给区域生态建设提供了良好契机,林业生态建设是目前生态建设的首要任务,两型社会建设和林业生态建设的最终落脚点是生态文明。目前该区域局部环境状况恶化、森林覆盖率、城市绿化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城市社会发展不可持续。在提出构建环境友好型两型社会的背景下,沿湘江流域和三市结合部布局生态公益林带,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和都市生态圈建设,对保护湘江水质、改善区域环境、支撑两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基于1999—2018年中国林业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面板模型探究林业投资利用方式对林业产业发展的影响,并进一步考查市场化程度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自年初累计完成投资促进了林业总产值和林业产业结构的优化,但抑制了林业产业发展效率的提升;其中,生态建设与保护投资仅对林业总产值有显著影响;在林业生态建设与保护类投资中,营造林抚育与森林质量提升、湿地保护与恢复投资对林业产业发展的影响与自年初累计完成投资保持一致,但野生动植物保护投资对林业产业发展产生了负向影响;此外,市场化程度的增强会弱化投资对产业发展的影响。营造林抚育与森林质量提升投资的作用会因投资来源不同产生异质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林业生态建设投资与促进林业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一、林业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 从林业行政能力角度看,林业部门主要存在机构组织结构、林业法制建设和科学技术应用这三方面的问题,制约着林业行政能力的正常发挥。1.林业行政机构职能定位不科学。越位、错位和缺位同时存在。这主要表现在:①林业行政机构职能界面过宽,管了许多不该管也管不好的事。②是职责不到位,应由林业行政部门履行的职责没有很好地承担起来。③是职责不清,导致推诿扯皮、效率低下和不作为、乱作为。④是责任泛化,模糊了责任主体。  相似文献   

18.
一、对黑龙江省林业形势再认识,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林业建设取得了较大发展。但是,我们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我省林业资源匮乏、林产品短缺、整体防护功能差、结构性矛盾还相当突出。一是林业内部行业之间发展不平衡。就建设速度而言,我省果树业发展相对较快;造林、营林业多年来由于自然条件、资金等因素限制,发展速度和成效不尽人意;花卉业尽管发展势头很好,但距形成大产业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程。  相似文献   

19.
西轩  牟义奎 《经济改革》2013,(9):124-124
昔日光秃秃的荒山上现在披上了绿荫,葱笼叠翠。近年来,位处大巴山腹地的两乡县大力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全力打造一个山青水秀、如诗如画的魅力茶乡。  相似文献   

20.
赵凯  王革委 《经济改革》2013,(9):125-125
礼泉县地处关中平原腹地,面积1018平方公里,人口50万,辖12镇3个社区317个行政村,全县林地面积46.4万亩,地形分为北部丘陵沟壑区和南部黄土台塬区,山塬各半。近年来,礼泉县林业局坚持围绕“营造”和“管护”两大主题,强化措施,真抓实干,使全县的林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