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河北农户开展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意愿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是一种新型的农村金融产品,对于推动农业产业化和农村金融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调查了解农户对于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需求现状,可以总结出该项政策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对策。本文首先介绍了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相关概念以及研究背景及意义;其次阐述了农户对于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需求意愿并分析出影响因素;最后总结出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在优化农村资源配置和推进农村金融创新、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和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本文深入阐述了海南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开展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钾贷款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融资问题再次引起广泛的关注。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融资面临着法律禁止和政策突破的矛盾。在这个背景下,推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融资亦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如抵押融资渠道不足、银行业金融机构面临高风险、相关配套机制不完善等。这就需要通过完善相关配套机制、完善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银行管理体制、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新模式等措施突破困境。  相似文献   

4.
《经济师》2019,(6)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作为农村金融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受风险分担机制不健全、资金来源单一、抵押权处置存在局限等因素制约,在实践中未能真正实现贷款发放、回收、处置的闭环机制,客观上加剧了农户资金短缺、金融机构惜贷的矛盾。文章在梳理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闭环机制建设的现状的基础上,介绍了发达国家农地金融闭环机制的经验,归纳总结了国外先进经验对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闭环机制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农村土地是农民重要可支配财产,通过土地承包权抵押的方式可有效释放土地潜能,增加农民财产性收益。目前,全国各地在不断地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实践模式,但要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推向全面实施阶段,还必须求证其制度上的合理性,即符合法律理论,符合政策意图,否则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必将因为遭遇法律与政策障碍而夭折。只有理顺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政策支撑和法律逻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才能得到可持续的法律保障,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常态化、市场化,拓宽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渠道。  相似文献   

6.
闫啸  牛荣  李芸 《经济学报》2023,(2):91-114
农户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决策是一个基于成本-收益分析的自选择过程,因此,在估测抵押贷款产生的收入效应时,必须纠正样本选择偏差导致的内生性问题。本文以农地产权抵押贷款典型试点区宁夏平罗县农户为样本,运用内生转换回归模型(ESRM)消除自选择偏误和内生性问题,考察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对农户总收入、农业收入和非农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对农户总收入、农业收入和非农收入增长均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且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对非农收入的促进作用大于对农业收入的促进效应。基于此,本文提出持续推进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政策建议,促进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进一步推广落实,更好地激发农村地区开展农地抵押贷款的积极性,有效发挥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增收作用,提高农户收入,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7.
胡小平  毛雨 《财经科学》2021,(2):109-120
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发展现代农业,引入资金是关键.通过对试点示范区——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的案例研究发现,尽管金融机构和当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作出了很大的努力,但试点工作效果仍然不理想,与政策目标相去甚远.我们分析后认为,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难以推进的关键原因有两点:一是土地租金不是一次性付清,导致土地经营权没有抵押价值;二是出现违约时,一年一付租金所获得的土地经营权不能作为抵押品进行处置.为了解决土地经营者贷款难的问题,本文建议:把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改为土地经营权担保贷款,将获得土地经营权作为申请贷款的前提条件,在评估土地经营者的沉没成本、经营方向、经营能力以及个人征信的基础上,引入政策性担保公司为土地经营者提供担保;同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适度提高银行的盈利预期.只有在风险管控的前提下,充分激发银行的积极性,才能为农业生产引入资金,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8.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是国家在农村实施的一项基本制度,农业、农村与农民问题都与这项制度有深刻的联系。物权法的实施,终止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是物权抑或债权的争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一种用益物权获得了物权的保护方式。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取得方式以及它作为物权的性质与影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稳定性的因素是影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在现实运行中的现状及原因。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大理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基本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提出了加快大理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健康流转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张璇 《经济论坛》2014,(8):86-88
土地承包权主体同经营权主体发生分离,这是我国农业生产关系变化的新趋势,要不断探索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河北省张北县在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出台了《张北县开展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等6个规范性文件,搭建了市场经营和管理服务相结合的工作平台,设计了土地经营权流转操作规程和抵押贷款操作规程相衔接的工作流程,在全县18个乡(镇)全面推进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试点工作。本文就张北县这一做法进行认真调研和总结,对如何在原有的占有、使用、收益权的基础上,赋予农民承包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利,结合我国法律法规、农业信贷市场特点和农村经济发展状况,提出了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对土地流转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娟  张笑寒 《财经科学》2005,(1):188-194
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发放为初始形式的农村土地登记制度引入,提高了国家对农民合法土地权利的保护力度.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或发证在使农民获得完整的合法土地产权、增强农民对土地权益的了解与信心、对抗农村集体干预、降低土地交易成本等方面创造了有利于农村土地市场流转的条件.江苏南通的统计数据表明,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发证率较高的地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越发达,农户对农村土地产权稳定性信心越高,农村土地交易费用越低.因而有必要按照规范土地登记制度的要求,继续推进农村土地登记制度建设,以彻底实现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2.
农户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包含交互项的Logit模型分析了土地规模、收入水平及其交互作用对农户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需求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规模、收入水平对农户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需求具有极为显著的正向影响;当农户收入较低时,农户对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需求随土地规模的扩大而提高;当农户家庭土地规模处于较小规模时,随着农户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户对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需求并不会提高.研究还发现了影响农户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需求的其他主要因素.针对结论,未来仍需不断加大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的宣传力度;针对农户需求差异,可适当结合当地农户有效融资需求划分差异性贷款额度,充分发挥抵押贷款对较高收入农民的有效性;针对大规模经营农户,依据其经营能力和还款能力实施农业生产专项抵押贷款,适当放宽还款时限.  相似文献   

13.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是新形势下农村土地改革的需要,这项政策对农村、农民是有着巨大积极作用的。以东平县为例,比如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等,但是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中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土地管理制度的不断深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日趋活跃,目前已在提高农地利用效率、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等方面取得成效。但同时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也存在流转行为不规范、违背农民意愿流转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发挥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功能,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5.
十八大以来,以农村土地承包抵押贷款为重点的"三农"金融创新步入发展快车道.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德庆县作为广东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县和全国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县,坚持因地制宜,协调推进,积极创新,成效凸显.在广东土地确权颁证面积仅占应确权耕地面积3.98%的情况下,德庆县已实现确权率100%和颁证率95.3%.截至2016年底,德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余额3199万元,其中:累计发放农村土地抵押贷款30笔,累计发放金额3311万元.德庆的成功经验,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16.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永佃权化改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国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已经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市场化。文章分析了我国现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缺陷,肯定了农村土地承包权物权化改造的方向,并具体论述了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永佃权化改造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陷入法律与政策和实践相互脱节的尴尬局面。本文在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宏观经济环境与政策的历史演进、法律和政策与实践现实困境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法律、政策与实践协调发展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有关“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中指出:“搞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依法保障农民对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加强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  相似文献   

19.
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与流转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自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改革以来,政府长期致力于赋予农户安全稳定的农村土地产权,以加快农村土地市场流转,促进农村土地有效、可持续利用。但由于政府过度地依赖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出现偏差。以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发放为初始形式的农村土地登记制度的引入,提高了国家对农民合法土地权利的保护力度。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或发证在使农民获得完整的合法土地产权、增强农民对土地权益的了解与信心、对抗农村集体干预、降低土地交易成本等方面创造了有利于农村土地市场流转的条件。江苏南通的统计数据表明,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发证率较高的地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发达,农户对农村土地产权稳定性信心足,农村土地交易费用低。因而建议有必要按照规范土地登记制度的要求,继续推进农村土地登记制度建设,以彻底实现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20.
宋坤  徐慧丹 《财经科学》2021,(6):92-104
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在试点地区存在"自上而下"政府主导型和"自下而上"市场主导型两种模式,且当前大多数试点地区均选择政府主导型模式来发展.本文重点关注抵押贷款模式选择的决定因素、政府主导型模式的可持续性问题及其向市场主导型模式变迁的路径.结果 发现:(1)模式选择取决于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供给量,当农村金融机构接受度较低时,应采用政府主导型模式,反之选择市场主导型模式;(2)政府主导型模式下贷款易陷入"停滞"状态,且农业经营主体参与意愿也偏低,该模式不具可持续发展性.因此,文章进一步讨论政府主导型模式变迁至市场主导型模式的速度和路径,发现最优变迁速度随时间推进呈衰减状态且衰减力度递增,最优路径依赖于最优变迁速度且随变迁速度递增.最后从动力机制、保障机制和运行机制三方面提出模式变迁的相关建议.除农村土地经营权外,上述结论与建议在一定程度上也适用于农民住房财产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其他农村产权抵押融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