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日趋剧烈。与此同时,森林的生态环境调节功能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林业不但是一个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同时也是生态公益功能生产部门。新时期的社会发展对林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满足社会对木材等林产品的多样化需求,更要满足改善生态状况、保障国土生态安全的需要。如何调整林业分类经营方式,充分发挥林业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基础茂盛作用。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林业不但是一个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同时也是生态公益功能生产部门。新时期的社会发展对林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满足社会对木材等林产品的多样化需求,更要满足改善生态状况、保障国土生态安全的需要。如何调整林业分类经营方式,充分发挥林业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性作用,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大兴安岭森林是受冻土控制下形成和发展的,保存了大量淡水资源,形成了冷湿生态环境。大兴安岭林业持续发展必须按特殊方式经营,建立生态林业,从而发挥其固有的多种效益。  相似文献   

4.
林业一直都具有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经济效益这三个主要的效益,其中,林业经济效益以林业社会效益以及林业生态效益作为基本前提,提升林业经济效益能够有效为我国的林业生态保护提供管理以及资金,林业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和林业生态产生了很大的矛盾,这一矛盾一直都是困扰着我国林业发展的十分关键的矛盾,想要解决我国林业发展存在的瓶颈问题就必须要解决林业生态效益以及经济效益这二者之间的矛盾。提升林业经济效益必须要注重生态保护、产品运营、科技创新以及管理等等工作。本文中,笔者就探讨林业经济科学管理与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大兴安岭地处祖国北部边陲,行政区总面积8.3万平方公里,是黑龙江省生态经济功能区和国家生态安全保障区。全区有林地面积665.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79.83%,活立木总蓄积5.1亿立方米,据专家测算,每年纳碳、贮碳、制氧等方面的生态服务价值高达1163亿元。大兴安岭水资源丰富,是黑龙江、嫩江等水系及其主要支流的重要源头和水源涵养区,两大集水区内大小河流500余条,年径流量156.4亿立方米。  相似文献   

6.
林业是一个比较大的范畴,它具有较广的外延和空间,它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人类的生存、生活中都离不开林业,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人类只要踩在地球上,就不得不面对生态,要生存、要进步,就要发展经济,而经济与生态永远是相辅相承的,双方缺一不可,要发展经济,必须树立“生态优先”豹原则。因为要破坏生态相当轻而易举,但要恢复生态难上加难。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最终要靠生态提供支撑。因为生态具有屏障作用,亦即“生态是永恒的经济”。林业产业是经济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产业,又是公益事业,具有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在可持续发展中,林业负有重要的地位。林业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深化林业产业体制改革,对于加快国民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林业经济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面对传统的国有林区森林资源危机、企业经济危困现状,单一的林业经济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调整我国林业的经济增长方式,注重内涵式发展,强化林业企业管理,实现林业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经济月刊》2010,(10):108-108
内蒙古大兴安岭是我国开发建设最早的国有林区,目前,林区仍有上万户林业职工居住在50多年前的“板夹泥”简易房屋里。为彻底改善基层林业职工居住条件和生活状况,从2009年开始,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在大兴安岭林区全面启动棚户区改造工程,计划用三年时间,将7.74万户、388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为水暖配套、服务设施完备的现代新型居民社区,结合林区实际,职工户均住宅面积达到50平方米,人均不低于17平方米,项目总投资8亿元。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大量的事实论述了我国现行林业经营和管理制度的不合理性、提出要改以生产原木为主的生产方式为林、副、特产品综合开发的营林措施,指出生态林业是我国林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进而探讨了生态林业的本质、内容及其经济学问题。  相似文献   

10.
林业旅游作为绿色林业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同时,随着生产力大发展,人民可支配收入、闲暇时间逐渐变得宽裕起来,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使得林业旅游越来越受欢迎,并逐渐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主流趋势。发展林业旅游经济不仅是推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有效途径,而且是实施"生态立区"战略,弘扬旅游文化,提高经济竞争力的重要体裁。充分挖掘和发挥我国森林旅游产业的优势,促进林业旅游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能够有效促推进现代林业经济的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1.
集体林业是构成我国林业的重要分支,因此,集体林业的发展直接关系着我国林业的总体发展状况,然而,目前我国集体林业存在着产权制度方面的问题,限制了林农发展林业的积极性,严重阻碍了集体林业的发展步伐。不断深化集体林业产权制度的改革,克服旧体制制约林业发展的弊端,有利于激发集体林业发展的活力,明晰林业产权,调动林农发展林业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还有利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本文针对目前我国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深化创新林业改革的举措。  相似文献   

12.
白蜡虫是重要的林业资源昆虫,我国白蜡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本文分析了白蜡生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并提出持续稳定发展白蜡生产的对策是重视科研,加强领导,增加投入,扩大产区,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3.
生态林业,是指以现代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及先进的科学技术成就,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通过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在促进森林产品发展的同时,为人类生存与发展创造最佳环境的一种现代林业发展模式。生态林业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模式,它的核心是追求生态经济的最佳平衡。  相似文献   

14.
基于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下的林业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师》2017,(11)
当代社会,森林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社会对林木资源的需求也在增加。这样一来推动了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二来正是由于人类过度的砍伐,使得林业生态的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保护生态环境是我国的国策,要不断增强对林业生态环境的管理力度。林业经济应优先保护生态环境,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使其更富有生态的社会方面的价值,从而促进自然和社会和谐统一发展。  相似文献   

15.
林业在我国的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林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不仅能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给我们带来良好的生态效益。但是作为基础产业的林业在我国由于采伐过度,造成了生态的破坏,接踵而来的是严重的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泥石流等,生物的多样也遭到了破坏。我国林业的现状是林业管理体制不健全,资金投入不到位等,本文分析了我园林业现在所面临的问题.对我国林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提出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6.
为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生态环境的和谐开始成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林木种苗是林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在林业生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林木种苗建设正处于从数量保障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重要阶段。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林木种苗质量监督管理显的十分重要。现阶段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向前发展,为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现代化经济体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加快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是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的重大理论,是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经验所得,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选择,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升华,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又一次飞跃。就林业而言,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定不移地实施以生态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的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林业植物检疫(原称森林植物检疫)是指依照植物检疫法规采取的控制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传播蔓延、保护森林资源和国土生态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是保证林业发展的基础性活动,是林业现代化的重要环节。对促进我国林业的又快又好发展,规范我国社会、经济的法制化、规范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阐述了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介绍并总结了我国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雷金峰 《经济师》2012,7(3):42-43
林业经济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面对传统的国有林区森林资源危机、企业经济危困现状,单一的林业经济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调整我国林业的经济增长方式,注重内涵式发展,强化林业企业管理,实现林业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林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森林,发展林业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吉林人参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我县是人参主要产地之一,发展林业生产对保持生态平衡,发展参业生产、繁荣本县的经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林业要发展参业要大上,必须坚决贯彻执行《森林法》,走一条林参药并举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