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构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信用风险预警系统设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前的商业银行,在贷前是处于主动地位,但在放贷后,由于各种原因,却处于相对被动地位,无法及时、准确地监控、量化和评估出现风险的可能性。构建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用预警系统,可以使银行及时了解贷款人的潜在风险,并采取适当行动以保证银行的资产不受或少受损失。  相似文献   

2.
中国加入WTO,预示着我国金融业面临全面竞争,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笔认为,只有提高资金运营效益、防化和控制贷款风险,确保银行资金正常运转,才能提高自身竞争力。在整个贷款过程中。贷前管理是主动地预测和评估风险,最终通过贷与不贷来回避风险,而贷后管理则是处于较被动的地位,由于贷款已经放出,且经历较长时间,所以贷后管理能不能跟上,能不能充分把握和分析预测各种风险因素的动态变化并加以合理处置,是十分重要的环节,贷后风险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贾善耕 《济南金融》2005,(11):54-54
商业银行信贷资金发放后,资金的使用权就让渡给了客户,虽然这种让渡是有条件的(如约定贷款用途),但由于银行和企业分属于不同的市场主体.信息不对称是客观存在的。对民营企业贷款主体.笔认为贷后管理的重点应集中在市场风险、管理风险和道德风险上。在异地客户不断增加、民营经济发展迅猛的社会背景下.这种风险必须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美国、日本商业银行贷前风险控制与信用评级业务(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效控制信贷风险是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正常开展的重要前提,过多的不良贷款导致银行倒闭的例子俯拾即是,美、日商业银行对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识十分强烈。各行都有一套科学、完整的风险控制体系,并且风险管理贯穿于从选择客户到贷款回收的全过程,其中贷前风险控制在贷款的全过程。其中贷前风险控制在贷款的全过程控制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各银行贷前风险管理的人力明显要多于贷后,他们认为事前充分发现风险,并采取措施回避和控制住风险,对于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有着决定性的意义,不但如此,抓好贷前风险管理还可以使贷后管理有针对性,减少贷后管理的工作量,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5.
一般来讲,银行贷后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信贷业务发生后银行对客户账户和资金的监管、客户资料的收集、贷后的检查、贷款风险的分类、风险的预警、贷款的回收和客户评价等。与贷前、贷中管理相比,贷后管理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信息不对称使银行对信贷资金的控制难度加大。信贷业务发生后,银  相似文献   

6.
邴亚琼 《中国外汇》2015,(20):38-40
结合贸易融资业务表现出的风险特性,综合考虑风险导向及成本效益原则,建议银行根据客户风险、授信产品风险、债项金额大小等进行多维度分类分析,采取若干级别的差别化贷后管理策略。贸易融资贷后管理是指从贸易融资支用到业务完全终止前各个环节的管理,具体而言,就是对可能影响贸易融资资金安全的因素进行跟踪和分析,及时发现预警信号,并采取相应措施的信贷管理过程,包括贷后检查、风险分类、到期管理、预警管理。  相似文献   

7.
在信贷资产系统管理中,贷后管理是确保信贷资产安全回收并实现预期收益的重要环节,它包括信贷资产检查、贷款回收和不良贷款管理等内容,与贷前决策相比,发放贷款后,银行失去了对资金的直接控制,在与客户的博弈中往往处于被动地位,信息不对称及市场不确定因素多,能否及时地发现和处理信贷风险,对保证信贷资金安全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商业银行信贷资金发放后,资金的使用权就让渡给了客户,虽然这种让渡是有条件的(如约定贷款用途),但由于银行和企业分属于不同的市场主体,信息不对称是客观存在的.对民营企业贷款主体,笔者认为贷后管理的重点应集中在市场风险、管理风险和道德风险上.在异地客户不断增加、民营经济发展迅猛的社会背景下,这种风险必须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本文揭示当前银行开展个贷业务存在的风险点,从贷前调查、贷中审核、贷后检测等方面,提出银行开展个贷业务的风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0.
贷后管理是从客户实际使用银行信用到该授信完全终止前各个环节的管理,是银行信贷全过程管理的一个特别重要环节,是风险控制中最重要的一环。也是风险防范的最后一道屏障。银行贷后管理若到位.深入.全面.不流于形式,就能有效防范信贷风险。反之。贷后管理做得不扎实,就会导致各种风险隐患的发生。[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贷前、贷中和贷后整个信贷过程的三个管理环节密不可分、相互作用,贯穿于信用风险管理的全过程。单就风险威胁来看,其中任何一个管理环节上的疏漏或缺失,都会给信贷资产安全带来致命的影响。但从信贷业务产品特点上来看,银行作为授信一方,在贷前、贷中环节风险可控性上无疑更具主动性,而在贷后环节上则相对被动。业务实践证明,多数不良贷款的形成往往与贷后管理质量不高、风险应对措施不当直接相关,同时,  相似文献   

12.
贷款如何合理定价是银行长期以来颇感困扰的问题,与普通商品价格不同,贷款价格中包含着风险补偿因素。一般商品让渡的是所有权,通过等价交换,商品的所有权发生了转移,从卖方转移到买方;而贷款让渡的只是资金的使用权,所有权并没有发生变化,一旦合同到期,银行就要收回资金的使用权,于是银行就可能面临资金无法全额收回的风险,如何正确计量出该风险的大小,并在定价时予以适当补偿,正是定价所面临的难题。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 (一)信贷资金使用支配权转移后,银行相对处于跟踪管理的被动局面。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时,其主动权在银行手中,即贷与不贷由银行决定。而银行一旦发放贷款给企业,信贷资金的使用支配权就随着贷款的发放转移到企业手中。企业有了资金支配权,可以按借款用途使用信贷资金,也有些企业不按原定借款用途或计划使用贷款,甚至把部分贷款转移到其他项目。这些问题的出现,只有银行进行贷后检查才能发现,但为时已晚。对被挪用作他用的资金即使能够追回,也大多数是企业压缩其他生产项目的资金,必将给企业生产的正常秩序和生产结构带来影响,导致信贷资金运转失调。因此,如何克服由于信贷资金使用支配权的转移而产生的被动局面,搞好贷后跟踪管理,已成为银行信贷面临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试论构建国有商业银行授信风险控制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授信是银行向法人或自然人提供贷款、担保、押汇、开立信用证或办理贴现的行为,银行在办理授信业务中,因受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致使无法按期收回本息,给银行带来资金损失的可能性,被称作授信风险,国有商业银行授信风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外部风险,即由于银行的客户情况、国家政策,经营环境等效上部因素发生的变化而导致的风险;二是内部风险,即由于银行内部经营管理不完善而造成的风险,授信风险是国有商业银行经营中所面临的最主要风险之一,它不仅会给银行自身造成损失,而且也会对国家宏观经济运行和金融安全造成极大危害,因此,探索并建立包括统一授信、审贷分离、授权管理、资产保全、监督制约等为内容的,形成授信决策、授信运作、授信管理、授信制约等一套较完备的授信风险控制体系,应成为国有商业银行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权利寻租,一般指政府的各级官员或企业的高管人员利用手中的权力,避开各种控制、法规、审查,从而达到寻求或维护既得利益的一种活动。银行授信审批人员手中掌握的是特有资源——信贷资金审批权,贷与不贷、贷多贷少、利率高低、期限长短、贷款方式、押品评估等等,决定权基本上在信贷审批的少数人身上,  相似文献   

16.
内保外贷业务对于企业可以解决境外分支机构的融资难问题,其有效降低了融资成本;而对于境内银行,反担保企业缴付全额保证金等抵押物,履约无风险又可获得可观的收入.因此内保外贷业务受到银行和企业的推崇.而近年来,受人民币汇率波动以及实体经济下行等因素影响,内保外贷呈现集中履约现象.内保外贷履约使或有负债即时转为外债偿付,所产生的大额资金流出等风险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7.
美国商业银行在其发展的早期阶段并不涉足证券业务。当时在银行的经营管理方面居于主流地位的经典理论——真实票据认为,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多为活期存款,流动性较高,因而其资金投向应该集中在以真实票据作抵押的短期贷款上。按照这一理论,如果商业银行将资金投向长期贷款.尤其是债券和股票等高风险投资,则会因“短借长贷”而导致资  相似文献   

18.
企业与银行唇齿相依,良好的银企关系既能确保银行资金的效益性、安全性和流动性,又能使中小企业增强融资能力,加速现金流转、降低财务风险,可谓是相得益彰的“双赢”举措。但事实测大相径庭,一方面是银行大量存款放不出去,另一方面是中小企业难以贷到资金,中小企业“渴贷”与银行的“畏贷”矛盾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19.
信贷作为商业银行的主要资产业务和现阶段银行获取利润的主要来源,其资产质量差始终是困扰银行业的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这就要求国有商业银行进一步健全完善以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为核心的信贷业务贷前、贷中、贷后三位一体的风险防范体系,严格按照商业化原则和择优限劣的标准筛选贷款支持对象,切实强化贷后管理机制,以提高新增贷款质量。[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内外部的多次检查发现,信贷资金的使用环节存在诸多风险,信贷资金使用环节发生的风险涉及客户、银行合约双方,贯穿银行的信贷业务调查、审查、审批和贷后管理全过程。信贷资金使用环节引发的风险,按照风险性质划分,主要包括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按照贷款风险表现可分为潜在风险和事实风险。由信贷资金使用环节引发的风险案例较多,是风险的多发环节,必须认真吸取经验教训,加强对信贷业务关键环节的风险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