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认为内需不足主要是消费不足,消费不足的主要原因是收入分配不合理,通过对收入分配不合理现状的分析,提出有效调节收入分配关系,扩大内需的几条途径.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内需不足主要是消费不足,消费不足的主要原因是收入分配不合理,通过对收入分配不合理现状的分析,提出有效调节收入分配关系,扩大内需的几条途径。  相似文献   

3.
论产业结构,投资结构与需求结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中华 《财贸经济》2000,(1):13-17,24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产业结构及投资结构产生决定性作用的是市场需求结构。需求结构不合理是我国产业结构和投资失衡的主要原因,我国需求结构不合理的主要表现是:城乡分割制度造成了农业投资需求不足以及对工业消费品的有效需求不足;城市收入分配结构及消费品供给制度不合理造成收入分配不公和公款畸形消费;企业缺乏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技术创新投资需求不足。为了优化需求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与投资结构的合理化,必须消除农村市场与城市市场的分割,提高农民收入人均水平;改革城市居民的消费品供给制,扩大私人消费领域;构建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推进科学技术进步;将竞争机制引入基础设施的供给中。  相似文献   

4.
在一战之后的美国经济大繁荣进程中,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程度日趋严重。收入占比较小的大多数美国家庭收入达不到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水准,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现象只发生在收入占比很大的少数富人阶层。但是,大萧条前10年美国非但没有发生有效需求不足,而且消费占GDP的比例增长趋势非常显著。统计分析发现,是消费信贷缓解了有效消费需求不足对美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压力。1929年股市崩盘,美国金融体系垮塌,致使消费信贷规模锐减,收入分配不合理造成的有效需求不足之严重局面显现,大萧条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5.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国内需求持续增加,但是我国居民的消费需求占GDP的比重却逐年减少,内需不足是阻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居民收入分配不均是造成内需不足的主要原因.本文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从整体,城乡和结构方面测度了收入差距对我国消费需求的影响,着力分析收入分配不均等对消费需求影响的主要作用点,最后根据所的结论,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角度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于敏 《商场现代化》2005,(8X):91-92
现阶段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内需不足,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不足。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认为当前消费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要解决消费需求不足问题应该从调节收入分配入手,特别是提高当前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就成了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有效消费需求不足的现象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在影响消费需求的诸多因素中,收入分配应当是影响我国消费者需求量的最主要因素。近几年来,收入差距扩大现象一直备受关注,本文主要阐述了我国当前收入分配的现状,以及收入差距扩大的利与弊,进而分析了收入差距扩大是如何影响消费需求和经济发展的,最后提出了一些缩小收入差距、扩大消费需求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国民收入分配失衡导致消费不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消费不振,内需不足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主要因素。中国的国民收入分配失衡是造成中国消费不振的主要原因。首先,在国民收入分配的宏观层面,中国的可支配收入向政府和企业部门倾斜,导致居民部门的消费需求缺乏相应收入的支撑;再次,在居民部门的微观层面,不同群体收入分配不均,致使整个居民部门的平均消费倾向下降。针对收入分配失衡对消费造成的负面影响,文章的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前的经济形势是,市场依然疲软,需求仍然低迷,生产能力过剩,经济增速趋缓。出现这种现象,固然有很多原因,但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积极的税收政策不完全到位,阻滞了内需扩张,制约了经济发展。 一、内需不旺,投资乏力 1、消费需求严重不足。造成需求不足的成因:一是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尤其是农民收入偏低,农民和城镇居民的收入比,由 1985年的1:1.7变为 1999年的 1:3.53,再加上各种不合理收费,农民不堪重负。除了满足即期消费外,只能储蓄生命周期中一次性的婚丧等预期消费,潜在的农村市场启动不了。少数…  相似文献   

10.
秦晓磊 《现代商业》2007,(30):204-204
收入分配的问题,实际上是公平和效率的问题。收入分配的差距不合理的拉大,反映出目前我们的收入分配调节机制还存在着种种缺陷和不足,深化分配制度改革迫在眉睫,由此也引发了人们对分配杀4度改革应优先体现效率还是公平的探讨。十七大报告对此给予了明确的回答  相似文献   

11.
周密 《消费经济》2007,23(1):15-17,21
根据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和消费理论的成果,居民当前消费主要依赖于当前收入。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是我国当前消费需求不足的首要因素。本文论述我国当前居民收入差距对消费的影响,从企业收入分配制度的角度分析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提出完善企业收入分配制度,缩小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提高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思路。  相似文献   

12.
李涛 《消费导刊》2009,(23):17-19
目前关于我国消费需求问题的讨论大多将切入点放在收入(分配)因素上,收入(分配)因素被认为是当前制约消费需求的最主要因素。但是通过对统计数据的分析会发现,近年来突显的消费需求不足问题,是在城乡居民收入持续30年增长的前提下出现的,显然仅从收入(分配)因素来解释消费问题缺乏充分的说服力。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来看,消费不仅受分配影响,还取决于生产。因此,目前我国的消费需求问题,既是一个收入(分配)不足或不公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生产不当的问题。而要改善生产需要改进生产模式,促使目前的大批量生产模式向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13.
尹刚 《商》2014,(24):149-150
本文认为居民收入比重过低、劳动报酬占比过少、收入差距过大、再分配不够完善等是影响收入分配方式的重要因素,从而导致居民消费总量不足、不同社会收入群体的消费质量不高,制约了消费结构的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应对措施,以调整收入分配方式,促进消费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1992-2008年中国资金流量表实证分析表明,我国消费需求不足源于居民(特别是农民)的消费持续下降和政府消费下降,其中前者是主要原因,后者是重要原因。居民消费不足一方面是由于收入分配制度的不合理,另一方面是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政府消费不足是因为政府的收入用于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比例减少,用于支持发展经济的比例增加。本文对于增加消费需求的建议是建立居民收入增长长效机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建立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15.
扩大农村消费需求的财政政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农村消费需求理论看,我国农村消费需求不足,农民可支配收入、农村消费环境、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程度、收入分配公平程度、农村信贷成本等是影响农村消费需求的主要因素。从财政角度解读我国农村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增加农民收入提高购买力、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调节社会分配机制纠正社会分配不公、激活农村消费信贷是扩大农村消费需求之良策。  相似文献   

16.
于敏 《商场现代化》2005,(24):91-92
现阶段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内需不足,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不足.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认为当前消费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要解决消费需求不足问题应该从调节收入分配入手,特别是提高当前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就成了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尽管税收不是市场经济下调节收入分配的惟一方式,却是政府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的最重要的工具之一。本对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个人收入分配差距存在扩大化的趋势,但尚未达到两级分化的程度。造成当前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主要原因在于非正常收入的存在和宏观调控收到不足以及初次分配环节不合理,并提出了完善税制结构,加大税收调节力度的对策,包括:建立全面、综合、系统的个人收入调节机制:改革个人所得税制和企业所得税制;完善财产税制;加强税收征管等。  相似文献   

18.
现阶段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内需不足,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不足。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认为当前消费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要解决消费需求不足问题应该从调节收入分配入手,特别是提高当前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就成了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收入分配对消费需求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有效需求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投资需求,一部分为消费需求。收入分配是影响消费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地区收入差距的扩大,是导致城镇居民消费倾向下降、消费需求不足的重要原因。政府应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各种手段,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差距。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是导致消费需求不足与民间投资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要对收入进行公平合理调节,以使居民收入分配回到合理轨道上来.本文从凯恩斯的消费函数与总需求函数出发,分析了联合产权制度下的公平收入分配制度对我国的消费和总需求的影响,最后得出了公平收入分配制度对于启动我国的消费和改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