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国有资本要逐步从竞争性领域退出,在这个过程中配套市场的改革和发展已明显滞后于国有企业改革,本文通过对制约国有资本退出的资金筹集市场、产权交易市场和中介服务市场的具体分析,指出国有企业改革的当务之急。不仅要加快国有资本退出,还要加紧配套市场的改革和发展,以保证国有资本退出稳定、有序地进行。  相似文献   

2.
国有资本退出途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国有资本退出竞争性领域已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必然选择.国有资本如何选择最佳的退出途径对于改革企业产权结构、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确保国有资本对经济的控制力,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国有资本退出的方式1.出售兼并.即企业外部投资者通过出资受让出让方的部分产权或大部分产权(一般以股权形式).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国有经济布局调整与国有企业退出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国有经济规模偏大、国有资本行业分布结构不合理、国有经济在企业布局上错位的现状要求我国企业改革要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国有经济战略性结构调整的方向是退出竞争性领域.实现国有企业有序退出,必须遵循科学的退出时序、选择恰当的退出方式.  相似文献   

4.
如果处于新古典经济学完全竞争市场中,资源具有充分流动性,看不到沉淀成本对于在位国有企业改革的影响,企业可以自由进入和自由退出。然而,在中国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沉淀成本构成民营企业的进入壁垒,同时构成国有企业的先行者优势,很容易造成国有企业"在位诅咒",严重阻碍国有企业发展和民营企业进入。因此,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将沉淀成本和国有企业垄断问题综合起来,积极引入市场竞争和促进民营企业进入,尽量消除国有企业"在位诅咒",即人为垄断,从而很好地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使国有企业处于良好的竞争性市场环境中,实现国有资本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5.
资本运营公司应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省属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的要求,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促进国有资本流动,提高国有资本运营质量和效益,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推动省级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试点改革方案的实施,按照"培育壮大一批、重组整合一批、清理退出一批"的思路,实现"接得住、管得好、能发展"的改革目标,论文研究探索切实可行的分级分类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6.
国有企业"退出"是一种强制性的制度变迁.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将有相当一部分国有资本从竞争性领域和一般性行业逐渐退出.这部分国有企业能否安全退出?退出之后能否顺利成长?是每一个中国人共同关心的问题.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消除职工走向市场的后顾之忧是完成这一历史性转变不可忽略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7.
加强内部控制 确保国有资本安全退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当前国有资产退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国有资本退出时必须加强内部控制和监管,以保证国有资产能够安全退出,并有力促进改制后国有企业管理水平的改善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当前国有资产退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国有资本退出时必须加强内部控制和监管,以保证国有资产能够安全退出,并有力促进改制后国有企业管理水平的改善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 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必须通过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来实现。为此,必须建立和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实现国有企业“退而有序,进而有为”。而实现国有资本从劣势领域和劣势企业中有序退出,从而促使国有资本向基础型、公益性和重点关键领域集中,并引导和带动民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国有资本经营公司通过在资本层面上的运营,促进了国有资本在一些领域的调整,特别是在国有资本从一般性竞争领域的退出和处理国有不良资产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国有企业主要指那些以国有资本为基础构建资源配置体系的企业,而进行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则主要指将国有企业股权出让给非公有股东的改革行为。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管理效率,降低因冗员造成的资源配置问题,同时还有助于提高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力。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混合所有制经济进一步发展,并提出了要构建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因此,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以及国有经济永葆活力的主要路径。新一轮混合所有制改革涉及多种所有制经济,其中非国有资本的介入能够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的运行效率,增强其市场适应力和机制的灵活性,并且与原有国有资本形成有效补充和互相激励。本文主要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意义出发,分析了当前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究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优化路径,以期为国企改革及其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金峰 《现代管理科学》2003,(11):100-101
当前,国有企业改革进入关键阶段,一些地方政府在实施公退民进,国有资产退出一般性竞争领域的改革过程中走向误区。在改革中,必须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为前提,通过有效的内部资源整合,寻找合适的收购对象,要注意国有资本退出的途径,分析外部收购者的行为和收购方式,严格程序,稳步推进,促使国有资产成功退出。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资本相继退出国有企业,外商投资、私营、乡镇等非公有制企业快速发展起来,在确立新兴的劳动关系,使利益分配格局发生变化的同时,也为企业工会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新课题。  相似文献   

14.
一、明确市场竞价机制是退出国有资产的基本定价机制。在中小国有企业改制中,退出国有资产的成交价格基本上是以评估价值为基准的协商价格,大多没有经过市场竞价过程,国有资产的真正价值难以体现,市场参与各方的利益无法得到保障。因此,首先应明确市场竞价机制是中小国有企业退出国有资产的基本定价机制,同时加大配套改革力度,为市场竞价机制有效运转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5.
为助力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发展阶段要求国有企业要做大做优做强,国企改革要向纵深发展。由于国企控制权配置失衡等诸多原因,当前国有企业主体仍呈现国有资本一家独大的局面,如何在保证国有资本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合理配置国有企业控制权成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徐向明 《财会通讯》2004,(11):66-66
一、明确市场竞价机制是退出国有资产的基本定价机制。在中小国有企业改制中,退出国有资产的成交价格基本上是以评估价值为基准的协商价格,大多没有经过市场竞价过程,国有资产的真正价值难以体现,市场参与各方的利益无法得到保障。因此,首先应明确市场竞价机制是中小国有企业退出国有资产的基本定价机制,同时加大配套改革力度,为市场竞价机制有效运转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7.
寇伟 《企业活力》2003,(12):4-5
<正> 一、国有资本退出的综合因素分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出资人均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是否退出要视企业经营业绩与前景等因素而定。退出的标准纯属经济性的,是以出资人的机会成本和综合收益等指标为依据而做出选择的。在中国,以国有资产为经济基础的产业构成与体制下,国有资本从国有企业退出问题,都不是一种单纯的经济性问题,而要受到政治、经济、社会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确定国有资本  相似文献   

18.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难点和关键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的难点和关键是产权制度的改革。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公共财政的建立,随着我国加入WTO,国有企业将面临新一轮的挑战,国有资本将加快退出一般竞争性领域。国有企业的改革改制将形成新的浪潮。现结合广东省国有企业改制情况,对国企改制中如何加强监管,规范产权交易行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9.
市场动态     
广西将用3年左右时间使国有资本退出中小企业广西通过一项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广西将用三年左右时间使国有资本从中小企业退出,同时明确把股份制作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积极探索国有大型企业优势控股、有效控股的新途径。根据该决议,广西国有企业可以向境内外投资者出售股权,可以在境内外选择战略合作伙伴,有条件的可以在境内外上市,通过改革,使国企成为产权投资多元化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出中小企业股票交易市场时机已成熟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小企业已逐渐成为支撑我国经济增长、吸收就业人口、维护经济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20.
谭旭 《现代企业》2004,(6):14-15
国有资本退出是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上,我国为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深化国内经济改革的形势下提出的战略性重大举措,我们必须积极投身其中,研究新形势、新问题,大力推动国有资本退出,为我国在世界经济竞争大舞台上争一席之地而努力。国有资本退出的形式和选择国有资本退出的形式选择,一定要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和目前国有资本经营的状况,可采取一种形式或多种形式共用,一步退出或分步退出。1、整体退出。就是国有资本从专营领域,通过产权置换,一步退出到民营领域。它的形式有三种:①关闭破产。这类企业,一般都是产品技术落后,或者不符合国家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