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桂林:印象刘三姐大型桂林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坐落在阳朔,我国著名导演张艺谋出任总导演,国家一级编剧梅帅元任总策划、制作人,以及两位年轻导演——王潮歌、樊跃的加盟,数易其稿,历时  相似文献   

2.
近日,上海世博会广西馆的主题和展馆设计方案最终确定,在广西馆600平方米的展示空间里,广西壮族自治区将围绕“绿色家园,蓝色梦想“的主题,集中展示广西“铜鼓、绣球、壮锦、壮歌海洋、漓江风景、龙脊梯田、阳朔西街、红树林、北部湾、海上丝绸之路“的风情和魅力。  相似文献   

3.
郭群 《网际商务》2014,(12):68-69
乌镇的世界互联网大会,在北京召开的APEC会议,博鳌论坛,亚布力论坛。阳朔的印象刘三姐,这些耳熟能详的活动,以不同的方式让城市绽放出耀眼的光芒。不管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接受,城市营销已经悄然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4.
啤酒鱼只是一种大众饮食,西街也一直以其平民化在中外游客心中享有盛誉。啤酒鱼“特”在漓江上“吃”是旅游的一项重要内容。在阳朔“十大名菜”中,啤酒鱼的名头最为响亮。到阳朔来旅游的人,无论是异国他乡的背包客,还是国内普通的游客,在阳朔吃的第一顿饭,几乎都是啤酒鱼。其实,所谓啤酒鱼,就是用啤酒炖的鱼。和国内很多精致的饮食比起来,这啤酒鱼实在是太“粗放”了:鱼鳞也没有刮,就将鱼开膛破肚一剖两半,每半边又斜砍几刀但又不砍断(以便鱼既能“入味”又能保持完整),然后撒上姜丝等作料,放入油锅中猛煎,待鱼鳞变黄卷起,再倒入啤酒和酱油…  相似文献   

5.
体验经济时代来临,观光型旅游已经向体验型旅游发展过渡,体验营销是体验经济这一新的经济形态下的新型营销方式。体验营销要求企业为消费者提供满足其体验需求的产品、服务和氛围,文章以桂林阳朔印象·刘三姐为例,分析民俗文化旅游产品的体验营销策略,以此为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和营销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杨丽玲 《商业科技》2014,(22):43-43
体验经济时代来临,观光型旅游已经向体验型旅游发展过渡,体验营销是体验经济这一新的经济形态下的新型营销方式。体验营销要求企业为消费者提供满足其体验需求的产品、服务和氛围,文章以桂林阳朔印象·刘三姐为例,分析民俗文化旅游产品的体验营销策略,以此为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和营销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在对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及产业融合的基本理论进行回顾的基础上,论证了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必然性及融合过程。通过对国内外著名的演出项目和文化产业项目———阳朔《印象.刘三姐》的实证分析,得出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必须形成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识;发掘文化产业,凸显文化创意;政府积极主导,形成发展合力;实施"走出去"战略。  相似文献   

8.
张姣玉 《中国物价》2024,(2):109-112+117
彝族刺绣自古以来便是彝族文化与日常生活深度交织的物质表征之一。新时代随着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即民族“三交”的持续深入加强,彝绣逐步实现了从传统文化产品向市场商品转变,进而在空间范围内实现了从偏远山村到现代都市的跃迁。本文从民族“三交”推动彝绣市场拓展的内在机理分析着手,在供给方面,企业家才能、劳动者素质技能在民族“三交”中不断提升,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在需求方面,消费者需求在民族“三交”中持续产生,增加消费粘性;在中介方面,政府构建民族“三交”的载体与平台,破除供给方与需求方链接的梗阻点。这在微观、宏观方面影响彝绣市场拓展,优化了彝绣供给结构、增强了消费者购买意愿、扩大了彝绣受众群体。彝绣不仅成为本民族和中华文化认同的文化载体,彝绣市场拓展也成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并促进文化产业大力发展的典型示范。  相似文献   

9.
端木 《商界》2013,(11):122-126
曾经的行业先锋索芙特,如今已在国内外无数大小企业的长短夹击下高不成低不就,面对业绩持续亏损、三年未能分红的颓势,无奈转投文化旅游产业,并顺势借壳给资金短缺的“印象刘三姐”,二者各取所需,有瑕是否掩瑜?  相似文献   

10.
阳朔漓江渔火节至今已成功举办十四届。文章从阳朔漓江渔火节的发展历程入手,根据其现状及其对当地产生的效应进行深入分析。得出阳朔漓江渔火节给当地带来的经济、社会和环境三大效应。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广告导报》2005,(4):143-143
由金岛广告公司董事长曾学强出资为中国著名电影导演苏里拍摄个人访谈专题片于近日完成最后的制作。在主创人员的精心策划下,摄制组重走苏里导演拍摄《刘三姐》的故地——桂林漓江、阳朔完成了外景的拍摄,专题片以苏里的四部电影贯穿(《红孩子》、《平原游击报》、《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刘三组》),通过谈话形式生动地表现了苏里革命、艺术的一生。  相似文献   

12.
实景演出是近些年出现的一种旅游演艺形式,以2004年上演的《印象·刘三姐》为标志.《印象·刘三姐》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其正式公演后的几年里全国各地出现了一股实景演出的热潮,但并不是所有的实景演出项目都重现了《印象·刘三姐》的辉煌.即使是《印象·刘三姐》创作团队的其它“印象”作品也没有全部获得成功,如《印象·海南岛》上演一年后即转让股权,而今已经停演.本文对比分析了《印象·刘三姐》与《印象·海南岛》项目商业模式的三要素:价值主张、关键资源、运作流程和组织结构,尝试探讨实景演出成功的决定因素,找出其规律性的法则.  相似文献   

13.
市场动态     
《糖烟酒周刊》2005,(36):A0033-A0033
王者风范登陆北京,双沟“珍宝坊”面向全国抛“绣球”,金奖茅台济南亮相,茅台液十款礼盒备战旺季,国品老窖“喝”出钻石。  相似文献   

14.
金绣球     
“金绣球”其实是小城的一种风咪小吃。说到底就是油炸丸子。说到“金绣球’,就得先说孙老板。孙老板在小城开了个小饭馆。因为门面小只经营煎饼、豆腐脑和油炸九子。孙老板炸九予是绝活儿,在小城颇有些名气。他炸的九子全身刺疙瘩,像朵绣球花儿,吃起来香酥可口。如果用香汤烩了吃更是别有一番风味,外面的刺儿疙瘩耐嚼,里面如蜂窝般酥软,味道极鲜美。孙老板不黑财。他的九子比别人炸得好,价格却比别人的低。顾客中便有人写上四六八句顺口溜贴在墙上,对孙老板大加赞扬。后来,很偶然的机会,工商局长、物价局长看到了这些溢美之辞,…  相似文献   

15.
《工商行政管理》2012,(21):40-40
今年“双节”长假,阳朔旅游异常火爆,节日期间全县共接待中外游客98.2万人次,同比增长10.1%,总收入6.5亿元,其中1—4日,阳朔各大小宾馆的入住率达到100%。我们阳朔县工商局多措并举,开展了一系列市场监管、安全检查以及消费维权工作。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信息化大潮的来临,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建设都被提上日程,中小企业便成为IT业瞩目的焦点,管理软件及成套的解决方案更成为厂商争相抛给中小企业的“绣球”,尤其到了1998年,中小企业解决方案市场几乎达到了如火如荼的地步,这块阵地被炒出一派繁荣的景象。佳...  相似文献   

17.
《华商》2010,(9):60-60
“绣鸟能聆啼,绣花能闻香,绣虎能奔跑,绣人能传神,这是每一位绣花女一生的追求!”再红湘绣的创始人江再红曾在一次采访中这样说道。这位湘绣世家的第七代绣女,她不仅要绣活作品,更要让“湘绣”这一文化品牌、这一艺术产品更好更快地走向世界,作能藏于世的作品。  相似文献   

18.
文章主要阐述外资在阳朔的投资现状,及阳朔巨大的投资潜力将促进外资在阳朔投资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每年的冬闲时节,云南省沾益县大坡乡的许多农村妇女却显得更加忙碌,除了常规的冬季农活外,她们的手里多了针线活。茶余饭后,大家都在穿针引线做“绣”,绣童装、围巾、披肩、女装、手工布鞋等等,然后交售到绣品公司赚取“外快”。  相似文献   

20.
阳朔乡村旅游的发展是阳朔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而在其发展过程中问题层出不穷,客观上急需阳朔整合乡村旅游的资源,重新思考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阳朔乡村旅游产品的地方特色化,开发导向的品牌化、休闲度假化,成为阳朔乡村旅游新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