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彭仕云  苏穗燕 《国际石油经济》2012,20(9):22-27,103,104
2012年上半年,世界经济疲软,国际大石油公司经营业绩普遍下滑,表现在:主营业务利润出现较大幅度下降;油气产量继续下降;低迷的美国天然气价格影响各公司上游经营利润,但下游盈利差异明显;资本支出与上年基本持平,下游投资有所回升;各公司通过加强营运资金管理,财务状况保持稳健,资本负债率有所下降。从发展动向看,对上游资源的掌控仍然是各大石油公司的重中之重,进军新的油气领域成为一种趋势;剥离风险较大的上游业务,转向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致密油交易成为热点;大力发展天然气业务,天然气所占比例逐渐增加;调整资产结构,增强下游业务的盈利性;继续谨慎介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业务;国际大石油公司与国家石油公司、独立石油公司的竞争格局正在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2.
苏穗燕  张蕤  刘暄 《国际石油经济》2012,20(4):88-93,128
2011年,国际油价大幅攀升,受此影响,国际大石油公司经营业绩大幅提升,营业收入和净利润达到或超过金融危机前水平;油气产量出现不同程度下降,但得益于油气价格上涨,上游经营利润普遍大幅度增长,上游板块占经营利润总额的比例超过了80%;原油加工量和油品销量下降,但因炼化毛利上涨,下游利润大幅增长;上游生产成本达到近年来最高水平,未来仍面临较大的成本上升压力.未来,国际大石油公司将保持高水平的投资规模,并继续向上游倾斜;多渠道充实资源基础,积极发展非常规资源,继续扩大天然气业务;将以效益最大化为核心,不断优化资产结构,巩固竞争优势;同时,不断加强与资源国及新兴市场国家大型石油公司的合作,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多模式的新型战略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3.
2013年,世界经济缓慢复苏,石油需求疲软,五大国际石油公司(即埃克森美孚、BP、壳牌、雪佛龙和道达尔)营业收入和净利润连续第二年出现下降,投资回报率下滑.对此,国际大石油公司积极调整发展策略,以价值增长为核心,重视“有盈利的增长”和现金流水平的提升;采取审慎的投资策略,在全球推进新一轮战略布局,把发展深水、LNG和北美非常规油气作为推动产量增长的着力点;坚持以盈利为中心加强与国家石油公司的互利双赢合作;围绕“优化、集约、高盈利”进行资产调整,打造优质、高效的资产基础.  相似文献   

4.
苏穗燕  张蕤 《国际石油经济》2013,21(4):32-37,110,111
2012年,世界经济艰难复苏,国际原油价格高位震荡,北美天然气价格大幅下跌。受此影响,埃克森美孚、BP、壳牌、雪佛龙和道达尔五大国际石油公司经营业绩普遍下滑,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出现金融危机后首次双下降;同时油气产量继续下降,原油加工量和油品销量双下降,股市表现总体欠佳。面对复杂多变的政治经济环境,国际大石油公司及时调整发展策略:继续加大投资力度,同时调整资源战略,加强前沿勘探;以油气大项目为支柱,依托优势技术,构建以多样化为特征的下一代核心业务;坚持资产优化战略,持续调整重组,改善现有业务结构与布局;有选择性地发展下游业务,增强盈利能力。  相似文献   

5.
20世纪50年代之前,以"七姊妹"为主的国际大石油公司几乎垄断了世界石油工业,国家石油公司显得无足轻重.70年代,在石油资源国有化浪潮中,一批实力雄厚的国家石油公司登上世界石油舞台,北海石油的兴起和两次石油危机,也使一批发达国家的国家石油公司应运而生.然而,80-90年代,兴起于英国并席卷世界许多地方的私有化风潮,使一部分国家石油公司转入了私(民)营"阵营",实力大为削弱.此后至今,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国家石油公司的角色也发生了转变:资源丰富的国家石油公司作为资源提供者,其地位进一步加强;一些本国资源不足的国家石油公司成为活跃的资源寻求者;国家石油公司开始扮演技术提供者的角色,并迅速进军下游领域;一批国家石油公司进入国际市场,采取兼并、收购等手段,实力迅速壮大.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家石油公司和国际大石油公司之间的合作将更加广泛和多样化,合作共赢将成为主旋律.  相似文献   

6.
当前,世界经济增长趋缓,但复苏大势不变;我国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但硬着陆的可能性较小。我国油气产业、财税、价格等政策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对国内炼化行业格局、油气企业发展、海外油气资源利用、油气价格市场化改革均将产生一定影响。世界石油供需处于紧平衡,预计2011年下半年国际油价仍将高位盘整。世界天然气供需"拐点"可能提前到来,天然气价格逐步走高。油气地缘政治形势复杂多变,资源争夺日益激烈,多数资源国对外合作政策持续收紧。由于市场环境变化,2011年油气并购市场活跃程度明显下降。国际大石油公司坚持资源为王理念,优化资产结构,加强风险管控,寻求与国家石油公司建立新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展望未来五年,随着世界能源结构向绿色转型,低碳能源占比将提高,石油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进一步下降;世界石油供应持续偏紧,炼油能力更加过剩,国际油价将进入100美元/桶时代;世界天然气供需处于平衡略紧态势,天然气价格将稳步上升。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国际大石油公司发展战略新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为应对日益加剧的国际勘探开发市场竞争.完成油气主力产区的战略转秽,营造长期可持续竞争优势,国际大石油公司的发展战略出现了四个方面的新动向:一是实施战略转移、立足于长期可持续发展,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营造下一代核心资产:二是进行资产组合的优化,一方面通过补缺性的收购,弥补在关键发展领域的资产组合缺陷.另一方面择机处置边际资产.优化老区投资.缓解近期内的成本上升和投资回报下降的问题;三是积粗介入液化天然气(LNG)、天然气合成油(GTL)、油砂和重油等非常规石油领域,重新重视勘探、立足更长远的发展.构建在新的关键领域的竞争优势:这些发展战略的调整表明.国际大石油公司在经过1998年以来大规模的公司并购和结构调整阶段后、进入了一个为长期增长而投资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8.
自从2014年下半年国际油价断崖式下跌以来,各类石油公司采取不同的经营策略应对低油价,其发展策略都与其所占用的资源禀赋、资金水平、行业地位等自身特点紧密结合,普遍反映出“因企制宜”的特征.1)国际大石油公司围绕公司发展战略,巩固主营资产,剥离“非核心”资产,持续优化资产结构与投资策略;2)油气资源国国家石油公司采取放宽对外合作条款等措施吸引境外投资;3)亚洲消费国国家石油公司海外投资策略出现分化态势;4)中小型国际石油公司持续削减上游投资,仅围绕核心资产开展经营;5)油气服务公司通过合并重组等形式“抱团取暖”.我国油气企业应积极借鉴这些公司应对低油价的经营策略,结合自身特点制定应对油价风险的策略,坚持“提质增效、效益为先”,保障研发投资,实现技术创新,并应审慎考虑当前国际油气市场上的并购机遇,切实加强战略研究.  相似文献   

9.
国际大石油公司下游业务调整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外部经济环境的重大变化、石油需求结构的区域性转移、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国际大石油公司积极调整其下游业务,优化资产结构,从一味做大做强转向高回报的可持续发展。具体表现在:剥离炼厂和加油站的不良资产;增加上游投资,削减下游投资;调整下游业务,降低原油加工量和油品销售量;转变销售方式,加大贸易与供应形式的销售份额;收缩成熟市场,大力开拓新兴市场;走炼化一体化、装置规模化道路,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国际大石油公司对下游业务进行的战略调整,势必会引发对全球油气资源更加激烈的争夺,加剧亚太、中东等地区下游业务的竞争,下游盈利空间可能进一步走低。中国的石油石化企业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提早制定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
魏方  丁世强  苏穗燕 《国际石油经济》2011,19(9):36-41,109,110
随着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全球石油需求增长,油气价格大幅上涨,2010年国际大石油公司经营业绩大幅提升。除BP公司因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出现亏损以外,埃克森美孚、壳牌、雪佛龙和道达尔4家公司合计净利润为836.25亿美元,同比增长55%。5家公司合计油气产量为1652.5万桶油当量/日,同比增长4.6%,天然气产量增长成为带动油气产量增长的主要因素。多数公司原油加工量和油品销量有所增加,抵消了下游资产重组带来的负面影响。各大石油公司重新审视自身的发展方式,不再过度追求规模扩张和快速发展,更加注重股东价值的长期增长;加大投资力度,进一步提高上游投资比例;积极构建新的油气战略接替,营造下一代核心资产,将资源接替的重点转向非常规油气资源项目;加大资产管理力度,优化资源配置,释放资产潜在价值;有选择地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业务。  相似文献   

11.
自2004年以来,国际油价上涨、金融危机爆发、非常规油气开发技术突破以及资源国油气投资环境剧烈变化,国际油气上游合作形势也随之发生深刻变化。本文从业务拓展角度出发,对国际油气上游合作现状及发展趋势作出八点基本判断:全球油气上游合作方兴未艾,机会仍然较多;全球各大区油气资源开放程度差异极大,资源国国家石油公司控制着本国绝大部分油气储量;国际油气合作条款变苛刻,资源国主导油气合作;资源国政局动荡始终是国际油气上游合作的主要风险;非常规油气合作增长迅猛;国际大石油公司主导地位受到冲击,新兴市场国家石油公司优势日趋明显,具有专业特长的中小公司快速崛起;上下游一体化合作越来越多,实现互利双赢;资源富集程度、投资风险和财税条款三大因素相互制衡,外国石油公司通过油气合作获取合理的投资回报。中国石油公司应从整体利益出发,提出国际油气合作战略;前瞻性地开展资源国投资环境评估,动态调整国际油气业务的发展方向和方式。  相似文献   

12.
世界油气上游并购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油气上游并购交易随油价和资本市场起落而大幅波动。受国际油价不断走高和石油公司利润大幅增加等因素影响,2005-2007年全球油气并购金额和数量不断增加。从2008年下半年至2009年一季度,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油气上游交易额和交易数量大幅下降,但2009年二季度已出现明显回升。从交易主体看,国家石油公司的并购活动更加积极,国际大石油公司的资产剥离活动仍在继续。从交易地区看,北美地区是全球油气资产交易最活跃的地区,亚太地区是资产交易增幅最大的地区。从交易类型看,非常规油气资源交易额不断增加,天然气储量交易比例继续上升。目前,世界经济危机仍在持续,油气市场仍处于动荡之中,不少石油公司仍处于战略调整中,其资产处置将带来更多的资产交易机会。预计全球油气并购活动将迅速回升;国家石油公司在国际并购市场将更加活跃;北美仍是油气资产交易最活跃的地区,非洲和中东地区不乏机会。  相似文献   

13.
2012年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增速放缓;石油供需宽松,油价高位宽幅震荡;天然气供需基本平衡,美欧亚三大市场价差进一步拉大;常规油气资源总量增长近两成,美国页岩气开发降温,页岩油渐成投资新宠;炼油和乙烯能力缓慢增长,清洁燃料升级步伐加快;国际大石油公司经营业绩下滑,资源国国家石油公司强化资源基础,新兴市场国家石油公司积极开展资产收购;资源国和新兴经济体能源政策有收有放;大国战略调整,全球地缘政治局势更趋复杂,部分资源国投资风险加大。展望2013年,全球经济增速基本与2012年持平;石油供需仍将宽松,受宽松货币政策和地缘政治影响,油价高位震荡,年均价与2012年水平相当;天然气供需总体平衡,美国气价继续回升,美欧亚三地价差有望收窄;油气勘探开发投资继续强劲增长,页岩油气开发仍是关注和争议焦点;欧美炼油业仍将调整,新增炼能集中在亚洲地区,世界乙烯总产能有望突破1.5亿吨/年。  相似文献   

14.
新形势下国际大石油公司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埃克森美孚、BP、壳牌、雪佛龙、道达尔五家国际大石油公司2013年经营业绩为基础,通过纵向分析和横向比较,总结了埃克森美孚、壳牌、道达尔、雪佛龙公司业绩下滑及BP业绩逆势反弹的原因,并对各个公司面对业绩变化采取的战略调整举措进行了类比和归纳.国际大石油公司的战略管理对于公司业绩具有重要影响,是石油公司提升竞争力的关键.从五大国际石油公司的业绩变化成因以及战略调整轨迹看,国际大石油公司在战略管理方面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新形势下石油公司的战略调整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克制冒险、务实、更加注重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低碳技术专利申请量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急剧增长.大多数低碳技术专利权归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所有,面向发展中国家的专利授权有限.全球主要发达国家不断加强低碳技术开发和保护的力度.国际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公司在非常规天然气技术领域处于优势地位,国际石油公司近几年开始加强专利布局.国际大石油公司对低碳技术的研发投入相对少,他们以并购作为获取低碳资源和低碳技术的主战略途径,并与技术领先公司合作,抢占发展先机.对于中国的石油公司来说,低碳技术价格高昂,引进成本不断增大.为此,国内石油公司可考虑常规天然气领域寻找机会并购拥有核心专利技术油工程技术服务公司;在具有发展前景的技术领合作研发与自主创新双管齐下;在开展合作时,需确保合作对象拥有关键技术;充分运用低碳能源领域的专利信息资源.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选择埃克森、英荷壳牌、阿莫科等8家国际大石油公司,分析了它们的投资结构现状、投资战略与发展趋势,进而对其未来的前景作了预测。从这8家公司的部门投资结构看,油气部门的投资都居主导地位;从投资的地区结构看,多数公司在国外的投资比例高于国内。目前国际大石油公司投资战略的基本动向是:投资从美国向海外转移,经营从多样化转向集中搞核心业务,重视后备储量的接替和天然气的开发与营销,扬长避短,注重经济效益,增加科技投入等。出于产油国进一步扩大石油生产能力和发展下游工业等的需要,以及国际大石油公司获得稳定的原油供应的要求,今后双方的合作将不断加强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泰国国家石油公司董事会主席在1993年11月举行的东盟石油理事会会议上介绍了泰国国家石油公司今后的发展战略,其主要内容是:积极开发进口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增加石油进口来源以及与资源丰富的邻国合作开发石油,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公司的经营活动向国际市场拓展,以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能力并发展成为国际公司;继续加强与国内私营部门的合作,增强公司的活力;继续增加投资开发高品质油品,有效地保护环境;推进全面质量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成本;加强与东盟石油理事会其他成员国的合作,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由于发达国家成品油零售行业转向混业经营,投资回报率低,成品油消费量和加油站数量持续下降,国际大石油公司加快战略转型,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调整营销业务,通过产业链的分化和整合,确保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1)在竞争强度高的发达国家市场,将营销资产出售给区域合作伙伴,在成品油批发领域仍保持竞争优势。2)在竞争强度低的发达国家市场,通过资产互换、购买和出售等措施,继续提升自身一体化协调能力。3)在法规欠完善的不发达国家市场,选择性出售非核心资产给当地企业,保留潜力资产获得再进入的可能。4)在法规完备的发展中国家市场,采取各种可能的方式,加快拓展市场。国际大石油公司成品油营销业务战略调整启示我国石油企业,应抓住未来10~20年我国成品油销售行业发展的黄金期,扩大成品油零售市场份额;加强业务协同,塑造产业链一体化竞争优势;强化知识管理,打通外部人员进入渠道;坚持效益优先,择机进入海外成品油营销市场。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俄罗斯国家石油公司(Rosneft)确立了通过并购等手段扩大资产规模、在国内外市场加大勘探开发力度提升资源基础量、确保油气产量稳步增长,优先发展天然气业务、加快上下游业务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同时积极开展与国际大石油公司的合作,布局海外市场,提升公司国际地位.不包括TNK-BP,公司计划2020年油气产量达到1.86亿吨,其中天然气产量达到450亿~550亿立方米.俄油实现其发展目标存在巨大挑战:1)尚未与亚太市场建立良好的、稳定的关系,在油气供应方式、价格和配套基础设施等方面仍需协商;2)存在巨额的资金缺口;3)缺乏在深海、极地以及冻土等地域进行油气勘探和生产的经验和技术.  相似文献   

20.
通过相应的研究方法对中外石油公司上游勘探开发竞争力进行量化分析,有助于精确测度中外石油公司的差距,从而对国内石油公司适时进行战略调整.评价中外石油公司上游产业竞争力可以从规模竞争力和产业素质竞争力两个方面进行.规模竞争力是指产业在要素投入、产出等方面的相对竞争力;素质竞争力是指产业在运行质量和运行效率方面的竞争力.对产业规模的评价采取主成分分析法,选用原油储产量、天然气储产量等6项指标进行评价;对产业素质的评价运用灰色系统理论,选用销售收入、营业利润、勘探开发成本、操作成本、储采比等8项指标进行评价.分析石油公司的综合竞争力应将两种评价结果相结合.无论是规模竞争力评价还是产业素质评价均具有相对性.竞争力评价关注的是各个公司进步的相对速度.模型评价结果显示,上游产业规模竞争力和产业素质竞争力在多数情况下是成正比的;老牌国际大石油公司之间、中外石油公司之间的差距有逐步缩小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