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旋喷桩技术由于其处理地基后具有强度高,成桩形体可控等特点,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文章以某地基土土样和不同粉煤灰掺量的混合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不同地基土的单轴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加,旋喷桩结石体单轴抗压强度值会下降;粉煤灰掺量在20%左右时,结石体早期强度较低,后期强度和未掺粉煤灰的结石体相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利用粉煤灰替换20%左右的水泥;掺粉煤灰的旋喷桩在加固含砾砂土地基时效果相对最好,加固淤泥质土和软土地基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不同矿物掺合料对大坝碾压混凝土工程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粉煤灰、矿粉和细石英砂等量部分替代水泥,制备了不同矿物掺合料、不同掺量条件下的混凝土试件并对其展开了单轴压缩、单轴劈裂及物质成分检测试验。研究发现:掺矿粉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明显优于普通混凝土,抗压强度提升在6%左右,抗拉强度提升在16%左右。掺矿粉混凝土的工程力学性能最佳,当矿粉掺量为10%时,其抗压强度为68.52MPa,较粉煤灰混凝土和石英砂混凝土分别高出3%和7%;抗拉强度为6.45MPa,较粉煤灰混凝土和石英砂混凝土分别高出11%和7%。  相似文献   

3.
根据等量替代原则,对复掺胶粉、硅粉以及粉煤灰三种掺合料的防渗墙塑性混凝土在不同掺量组合形式下的力学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三种掺料对于坍落度的影响大于对扩展度的影响,胶粉对于混凝土流动性的影响大于硅粉和粉煤灰;混掺胶粉、硅粉以及粉煤灰三种材料的塑性混凝土大于单掺或者双掺情况,同时能保证较低的弹性模量,在胶粉:硅粉:粉煤灰=2∶3∶2情况下,弹强比仅为230;胶粉对塑性混凝土的抗渗性起降低作用,硅粉是提高作用,而粉煤灰则是降低、提高均有,当胶粉、硅粉、粉煤灰掺量比为1∶3∶2时,抗渗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4.
通过碾压混凝土强度、抗渗、碳化等性能试验研究及微观和理论分析手段,从宏观、微观上对高掺粉煤灰碾压混凝土的体性进行研究,提出粉煤灰掺量超过一定值会使碾压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乃至结构显著劣化,宜控制粉煤灰的最大掺量。研究表明,粉煤灰掺量应依工程设计的力学和耐久特性需要以及粉煤灰品质、龄期等综合性地优化选择,以满足最佳技术经济性。  相似文献   

5.
为优化提升堆石坝混凝土面板的耐久性能,本文通过选用优质粉煤灰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探讨粉煤灰对堆石坝混凝土面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粉煤灰掺入混凝土中可提升混凝土抗压强度,其中粉煤灰掺量为10%时,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改善效果最显著,养护10~20d时,粉煤灰掺量为10%的混凝土干燥收缩应变最小,掺15%粉煤灰混凝土的耐磨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6.
黏土水泥浆液可减少水泥和外加剂掺量,有利于投资成本的控制,已被广泛应用于水利工程、矿山工程以及垃圾填埋等工程中。耐久性关系到工程的长期安全运行和正常使用,为了探究黏土水泥浆液在坝基帷幕灌浆中的耐久性,采用室内溶蚀和抗渗试验对黏土水泥膏浆,黏土水泥稳定浆,2∶1、1. 1∶1以及0. 5∶1纯水泥浆5种试件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黏土水泥浆液具有良好的抗水溶蚀性能,并满足相关抗渗要求;同时对现场实际运用的情况进行防渗和耐久性检测,结果证明在不同的地层段,黏土水泥(膏液)浆液在坝基帷幕灌浆中均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结合岩滩水电站碾压混凝土施工质量监测及芯样物理性能检验结果,从碾压混凝土的施工性及抗压强度、抗渗标号、弹性模量及微观分析等不同角度评定高掺量粉煤灰碾压混凝土在岩滩水电站工程的应用效果,并详细分析了高掺量粉煤灰碾压混凝土在长龄期下的性能特征。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改性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基于橡胶陶粒柔性混凝土流动性差的特性,通过9组不同配合比的粉煤灰对其进行室内试验研究,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分别进行抗压强度、抗压弹性模量和抗折强度分析,得出各个组分对力学性能影响的主次顺序,通过优化配比,得出最优粉煤灰掺量和橡胶粉含量。在最优配合比的基础上,分析了粉煤灰掺入量对橡胶陶粒柔性混凝土坍落度和强度的影响,进一步分析了干缩性能,确定了最佳粉煤灰的掺入量。结果显示,在优化条件下所得到的改性混凝土抗压强度为20.8MPa,抗折强度为3.4MPa,抗压弹性模量为19.2GPa,满足使用要求。粉煤灰能较好地改善柔性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在满足强度需求的基础上提高路面的舒适性。  相似文献   

9.
实践经验证明,在混凝土或沙浆中掺用减水剂、粉煤灰和开发应用水泥裹砂(石)混凝土生产工艺,是施工中节约水泥的主要技术措施。为使节约水泥措施落实,到一九九○年全国平均要达到以下指标: ——掺减水剂的混凝土年产量占混凝土年产总量  相似文献   

10.
塑性混凝土以其优良的性能,特别是和地基之间的协调变形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小型水利工程防渗墙建设.文章通过室内试验方法,研究了水泥、黏土和膨润土含量对塑性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水泥最佳掺量为160~180kg/m3,黏土的掺量应大于65kg/m3,在满足混凝土塑性变形性能的情况下,应适当减小膨润土的掺量.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大伙房水库护坡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渗透试验、压汞试验研究了龄期、水泥掺量、固化剂掺量等三种因素对土壤渗透性的变化规律及渗透系数与中孔、大孔孔隙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龄期、固化剂掺量和水泥掺量等因素能够使土壤的渗透系数降低一个数量级,其中土壤内部中孔隙数量减少,微孔隙、极微孔隙数量增多;养护龄期由7d到28d时,水化反应趋于稳定;固化剂掺量为3%,水泥掺量为12%时,土壤内部中、大孔隙数量较少;并得出了渗透系数与中孔、大孔孔隙率之间的回归方程,对大伙房水库的渗流安全评价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无水硫酸钠与三乙醇胺单掺及复掺为试验条件,分析各方式下水泥胶砂在前期强度和后期强度方面的实际表现,加深对早强剂应用方式及效果的认知。结果表明:在某特定的掺量区间内,随掺量的增加,对应水泥胶砂的早期强度呈提高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3.
混凝土结构是现代水利工程中的重要部分。以常见渡槽结构为分析对象,对其多因素作用下的劣化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碳化-硫酸盐-干湿循环组合作用会促使水工混凝土加速劣化;21%掺量粉煤灰可以改善混凝土试块动弹性模量,并提升其密实度;41%掺量粉煤灰则会增加混凝土试块孔隙率,显著降低其抗腐蚀能力。  相似文献   

14.
针对冻融作用对民用建筑基础土体力学特性的影响问题,以沈阳某在建民用建筑项目为工程背景,采用水泥作为改良材料,对该项目粉砂土进行不同水泥掺量、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的三轴加载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水泥掺量的逐渐增大,水泥改良粉砂土的偏应力峰值强度、峰值应变和静弹模量均呈逐渐增大趋势;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逐渐递增,水泥改良粉砂土的偏应力峰值强度、峰值应变和静弹模量均呈逐渐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15.
基于普通混凝土强度-成熟度函数关系的理论基础,利用线性回归方法,通过对掺外加剂、粉煤灰混凝土强度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初步得出了掺外加剂、粉煤灰混凝土早期强度-成熟度函数关系式。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索工程实际中水泥固化土的应力-应变关系及水泥土变形规律,参考岩石统计损伤本构模型的思路来构建水泥土统计损伤本构模型。假设水泥土微元强度服从Weibull概率密度分布,并引入初始损伤系数η,建立单轴压缩荷载下水泥土的统计损伤本构模型。根据应力-应变曲线峰值点的极值性进行模型参数求解,分析不同水泥掺量、不同龄期的水泥土累积损伤的扩展过程。通过对水泥土单轴压缩试验数据进行验证与分析发现,随着水泥掺量以及龄期的增加,水泥固化土模型参数η值增大,m值,F_0值减小,表明龄期和水泥掺量能够抑制水泥固化土损伤发展。新建立的水泥土统计损伤本构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并能较好地反映水泥土的应变软化特性,可为水泥固化土的应力分布特点和变形规律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百龙滩水电站流道混凝土施工中,通过对原材料:水泥、粉煤灰、人工骨料、水、DL剂的选择,采用不同的水胶比、单位用水量、最佳砂率、掺粉煤灰和DL剂进行试验,在现场生产性应用验证,从而获得最佳的不同级配高流态混凝土,取得高速优质施工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通过考察不同复合硅灰石粉体掺量对水泥基材料抗压强度的影响,研究改性硅灰石粉体在水泥基材料中的活性。结果表明,掺入改性硅灰石粉体的水泥基材料与空白试样相比,28天抗压强度提高41%,可以认为改性硅灰石粉体在水泥基材料中具有较高的活性。  相似文献   

19.
利用等量替代原则对掺一定量花岗岩石粉的混凝土进行了抗压、抗渗、抗冻及压汞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花岗岩石粉掺量小于5%时,抗压强度基本不变,但掺量大于5%时,抗压强度随花岗岩石粉掺量的增加呈逐渐降低趋势;相对渗透性系数随掺量呈先降后增的变化特征;同等冻融循环次数下,且掺量小于10%时,质量损失率和相对动弹性模量较纯水泥组有所增加,当掺量大于10%后,质量损失率和动弹性模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花岗岩石粉的掺加对混凝土孔隙直径分布有重要影响,掺量超过20%时,过渡孔孔隙率迅速降低而大孔孔隙率迅速升高。研究结果对于花岗岩石粉的再生利用,提高经济效益、改善渠道混凝土抗渗性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了充分了解塑性混凝土的拉压性能,文章对塑性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了设计,并对拉压强度试验的方法、试验结果的处理,以及不同的水胶比、水泥用量、养护龄期、膨润土掺量等对塑性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程度进行了分析,为今后水利工程中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