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南亚曾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气生产和供应基地,随着地区经济和人口的快速增长导致的能源格局变化,东南亚对国际能源体系的影响力相对降低,其在国际能源安全格局中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油气生产消费和能源运输两个方面.当今,中国与东盟油气合作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双方应该在已有合作经验的基础上,深化能源合作机制建设,开展油气基础设施建设、能源金融合作,创新南海油气资源合作思路,共同构建“能源命运和利益共同体”.  相似文献   

2.
2012年,随着美国页岩油气、加拿大油砂、墨西哥湾油气,以及巴西深海油气资源潜力的逐步释放,美洲正在发展成为世界油气供应的主要地区之一,中东在全球油气工业的统治地位正在受到冲击和挑战.同时,"后危机时代"欧美经济增长乏力,亚太经济复苏势头强劲,使以中印为代表的亚洲发展中国家开始成为世界油气消费的主力."西进与东移"已成为全球油气供需新格局.  相似文献   

3.
乌克兰危机影响下,俄欧乃至全球油气供需格局显著调整,美国加速成为全球最大油气出口国,全球油气需求重心加速东移;全球石油需求持续反弹,地缘政治不稳定限制油气供应,全球油气价格进入动荡期;转向煤炭是欧洲保障能源安全的现实选择,油气价格上涨将推动发展中国家煤炭消费增加,全球能源绿色转型出现波折;能源供应紧缺担忧增加用能成本,能源转型过程中电力系统综合成本上升;欧美油气企业纷纷宣布退出俄罗斯,油气项目和企业进入转让并购活跃期。中国应进一步增强油气安全保供能力,对内坚持中长期能源绿色转型发展方向,以能源转型破解油气高对外依赖难题,对外强化区域能源高质量合作,打造区域能源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4.
世界正经历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变与不变相互交织。中美贸易摩擦作为全球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组成部分,长期性、严峻性日益凸显,加强中美能源行业合作有助于破解两国贸易摩擦僵局。国际能源治理格局继续深刻调整,美国、沙特阿拉伯、俄罗斯将成为能源治理体系实际权力掌控者,但需求方提升话语权的诉求亦将日益强烈。气候变化压力推动能源向绿色低碳转型,但化石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主体地位2050年前不会改变。全球油气供需格局趋于宽松,未来5年国际油气价格有望保持中低位运行。中国营商环境持续改善,朝着更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为能源合作创造良好环境。为适应能源转型和技术变革,未来石油公司发展将呈现"归核化"和综合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对世界油气行业长远发展的几点认识和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全球常规油气资源开发仍具较大潜力,非常规油气资源极为丰富,世界油气资源完全可以满足本世纪人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天然气正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非常规气正在成为重要的接替来源,天然气将逐步突破区域性市场的局限,并将对石油形成有效替代,缓解对石油的需求和压力,对石油价格长期走势产生新影响。非常规资源使全球石油供应格局趋向东西均衡,油气消费重心明显东移,亚太地区将面临更严峻的油气安全问题。油气将长期占据全球一次能源消费的半壁江山,非常规油气开发将延缓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石化》2012,(12):1
<正>页岩气革命被称为"100年来能源领域最重大的事件",开创了非常规油气开发的新时代。BP首席执行官唐熙华说:"页岩气不仅使美国成为游戏规则的制定者,还将改变美国乃至世界未来100年的能源前景。"作为全球页岩气储量第一大国,中国无疑是全球页岩气革命的下一个主战场。加快推进页岩气勘探开发对我国的能源供应和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我国缺油少气,油气的对外依存度接近60%。能源供应的受制于人,全球油气供应的紧张和居高不下的价格,使我国能源供给和经济发展的安全时时面临巨大的威胁。提高能  相似文献   

7.
20-纪后期特别是页岩革命以来,世界油气生产和消费的空间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最明显的变化是石油生产和消费中心趋于多元化,消费中心向苏伊士以东,特别是东亚-南亚-中东弧形带转移,促使中东石油出口的主要方向由西方转向东方,同时国际贸易更加灵活.天然气发展更快,特别是液化天然气的发展使天然气形成基本统一的国际市场.世界油气生产持续增长和发达国家消费增长停滞甚至萎缩导致的供需宽平衡、供大于需成为今后一段时期的基本态势,油气价格将维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油气进口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相对增加,这有利于中国参与国际市场的运作.油气格局的变化促进了油气政治属性的淡化和商品属性的凸显;期货交易的发展增强了油气的金融属性,使金融运作对油气市场的影响增加.  相似文献   

8.
美国油气消费长期依赖进口,油气对外依存度一直居于较高水平。但近年来受油气产量快速增长、需求平稳下降等因素影响,美国油气对外依存度开始下降。作为油气生产和消费大国,美国油气供需结构的这一显著变化不仅仅影响自身的能源结构,也必然会产生全球层面的"溢出"效应,世界油气供需格局会因此受到影响。当前我国正处在制定和调整能源战略规划的关键时刻,在一些重要指标设计论证时需注意美国油气产业变化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中亚地区油气政策走向及对华合作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形势和国际地缘政治环境的变化迫使俄罗斯-中亚国家调整油气政策,总的趋势是吸引投资以保持产量平稳,扩大国际合作以寻求新的市场机遇.作为重要的油气出口地区和中国的重点油气合作对象,俄罗斯-中亚地区的油气行业政策调整对双方的油气合作既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中国需要认真研究相关政策环境,并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调整合作方向,积极拟定应对策略.同时,将中国的能源战略规划与俄罗斯-中亚国家进行协调,降低风险,提高效率,共同应对全球能源格局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正>如今影响国际油价的最大因素已不是欧佩克和中东产油国,而是美国页岩油。美国页岩油气革命成为21世纪以来影响全球石油市场变化的最大因素。美国页岩油气产业的迅猛发展,不仅令美国逐步实现能源独立,甚至打破了以往全球石油贸易的平衡,逐步形成了"供应多极化和需求中心化"的贸易新格局,由此也推动全球油气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加速转变。在推动全球石油贸易格局转变的同时,美国页岩油产出的大规模增长,同样重创了  相似文献   

11.
2015年度剑桥能源周以“转折点”为主题,概括了当前低油价背景下的全球油气供需新格局、新平衡和“新周期”.将全球油气市场面临的形势概括为八大转折:1)美国禁止油气出口的政策出现松动;2)中国经济增长由高速转向中低速,国际油价反弹失去重要引擎;3)迎接天然气时代;4)OPEC的策略由限产保价转向更关注市场份额;5)国际石油公司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管理提升;6)墨西哥油气产业政策由封闭转向开放;7)美俄欧地缘政治博弈加剧,俄罗斯油气东向出口加快;8)美国对伊朗政策开始转向,伊朗有望成为全球油气供应的“重要一极”.  相似文献   

12.
《化工管理》2012,(9):28-33
<正>一、前言页岩气是指赋存于富有机质泥页岩及其夹层中,以吸附或游离状态为主要存在方式的非常规天然气,成分以甲烷为主,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资源。近几年,美国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突破,产量快速增长,对国际天然气市场及世界能源格局产生重大影响,世界主要资源国都加大了对页岩气的勘探开发力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要求"推进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利用",为大力推动页岩气勘探开发,增加天然  相似文献   

13.
侯明扬 《中国石化》2013,(12):31-33
页岩油气的革命使美国在"能源自立"的路上大步向前,并正在改变世界能源市场的贸易格局,引发地缘政治版图的重组。 从上世纪70年代起,美国开始加大对页岩油气资源的投资力度,并于本世纪初逐步实现了页岩气开采的商业化、规模化。2012年,美国页岩气产量约9.38万亿立方英尺,约占其国内天然气总产量的40%;页岩油产量约7.3亿桶,接近国内原油产量的1/6。美国正在成为全球最大的油气生产国,页岩油气的大发展正在快速改变全球能源格局和地缘政治面貌。  相似文献   

14.
世界能源革命将发生在2040年前后,届时天然气将取代石油成为世界主导性能源,并在世界一次能源体系演替中扮演桥梁作用,最终可能在2090年前后进入无碳能源时代.油气作为世界主导性能源的战略地位还将持续80年以上;世界石油和天然气工业还将分别持续100和200年以上.2014年开始的这轮油价暴跌可能是世界能源革命前主要大国和行业引领者开展新一轮全球战略布局、石油金融属性低位换轨的重要实现途径.美国引领天然气对石油的替代,推动油气化工产品市场全球化;中国成为世界油气市场消费侧的主导力量.世界油气行业进入全产业链博弈时期,上游经营形势寒冬依旧,而科技竞争几近白热化,油气行业的利润中心沿产业链下移可能成为常态,缺乏结构优势和管理优势的石油企业未来将面临严峻挑战.当前中国一次能源消费二元结构凸显,能源消费规模高居世界首位,2050年一次能源消费将达到42亿~46亿吨油当量,在未来沿低碳化方向快速多元化的调整中,“稳油兴气”将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15年,世界经济复苏缓慢;能源消费增速继续放缓;石油供需宽松程度进一步加大,国际油价跌破金融危机低点;全球天然气供需明显宽松;油气产量逆势增长;原油加工能力增长放缓,炼油毛利显著改善;全球主要油品供需持续宽松;资源国投资风险明显上升;国外石油公司经营业绩大幅下降;全球石油地缘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初见成效;能源结构进一步改善;石油消费持续中低速增长;天然气供应总体过剩;油气储量继续稳定增长,产量增速油增气降;炼油能力首次下降,过剩问题依然严重;海外油气权益产量稳定增长;三大石油公司经营业绩大幅下滑;油气行业改革从局部转向全产业链.展望2016年,世界石油市场宽松局面难以明显缓解,国际油价反弹乏力;天然气价格仍将低位运行;炼油、乙烯能力继续增长,炼油毛利有望保持较好水平.中国三大油品供应过剩将加剧,天然气总体仍供应过剩,炼油能力略有增长,油气行业覆盖全产业链的"立体改革"将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16.
2023年,全球经济面临新冠病毒疫情后的复苏考验,全球油气市场呈现出4个“变”和5个“不变”:全球石油市场生产主体没有变化,“欧佩克+”减产机制仍然发挥作用,以布伦特、WTI为主的油价体系仍然发挥决定作用,低碳绿色的能源转型趋势没有变化;全球油气供应走向和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全球能源地缘政治格局发生了颠覆性变化,美国在全球油气行业的影响力快速提升,国际社会的关注点更侧重能源供应安全,全球能源消费心理变得更为低碳和绿色。2024年,在气候变化、经济复苏、新能源蓬勃发展、局部性地缘事件突发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全球油气市场将迎来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新图景。  相似文献   

17.
世界地缘油气宏观格局及中国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欧亚大陆中部从中东经中亚(里海及两侧)到俄罗斯伏尔加-乌拉尔油气区和西西伯利亚的北北东向地带是世界油气的供应中轴。21世纪中后期,这一地带将向东扩展,呈现“中东-中亚-俄亚洲部分-北美北部”的一个新月形油气供应带。油气供应中轴向其两侧输出油气,构成了世界油气贸易的主要流向,并与西侧组成大西洋油气供销区,与东侧组成亚洲和太平洋供销区。大西洋油气供销区内油气自给性强,油气来源相对分散且对中东的依赖程度降低。亚太油气供销区内对中东油气的依赖性较大,石油消费需由外区的补充供应得到满足。中国位于亚太油气供销区中部,应与东盟、东亚以及亚太地区各国在现有的良好经贸合作关系的基础上加强油气合作;应继续发挥独特的地缘、技术优势,加强与中东、拉美,俄罗斯等重点地区和国家的合作,参与相关石油项目的建设与开发、进一步推动石油进口来源多元化。  相似文献   

18.
2012年3月6日至9日,第31届剑桥能源周峰会( CERAWeek)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休斯敦市举行.本届峰会的主题是"能源、安全和经济未来增长"( Quest:Energy,Security and the Future of Economic Growth).来自世界各国和地区的政府部门、能源企业、咨询公司、金融机构及大学的2000多人出席了会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派出由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吕建中带队的7人代表团,全程参与油气业务相关的主题论坛、专题会议,并与剑桥能源协会专家就全球油气格局、LNG市场发展前景等一系列热点问题举行了专题座谈.剑桥能源周是全球能源界最高规格的会议之一,有能源界"达沃斯"之称,以此为平台的国际交流,对及时把握世界油气行业新动向、新态势大有裨益,为此,本刊记者就剑桥能源周的相关热点议题采访了吕建中副院长.  相似文献   

19.
与重振化石能源的特朗普政府不同,美国拜登政府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保障国家安全的核心优先事项之一。拜登政府油气政策走向包括:加大对油气行业温室气体排放的管制,不会出台明显抑制油气的政策,对石油公司加强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的业绩监管,加大新能源发展力度。重回"伊核协议"、美俄关系趋紧、加大对中东地区事务的影响力可能是拜登政府在能源地缘政策上的变化。短期内,拜登政府能源政策对油气行业不会产生不利影响,长期来看,将加速清洁能源对美国及全球化石能源的替代,其对能源地缘政策的调整不会影响全球原油市场格局。拜登油气政策和能源地缘政策对中国石油公司上游业务既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对中国石油公司上游发展建议:预判拜登新政府油气政策走向,跟踪能源地缘政治变化及投资机会,降低油气生产和供应链的温室气体排放,注重并提升公司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业绩表现。  相似文献   

20.
2023年9月7日,国际能源变革论坛油气产业转型发展分论坛在苏州成功召开。围绕“推进油气绿色转型,共建共享绿色未来”主题,会议就油气产业绿色转型、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绿色金融创新等热点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共商油气产业可持续发展未来。中国石油国家高端智库发布了由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编制的《油气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报告》。与会专家认为:中国油气产业发展呈“三度一化”特点;世界能源需求持续增长,油气主体能源地位保持不变;能源清洁化、电气化趋势明显;能源转型重新回归务实和理性;天然气在能源转型过程中扮演稳定器的角色;要统筹供应安全与绿色发展,坚定有序推进油气产业转型;油气转型发展需加强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