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企业文化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的兴起,至今不过20年左右的时间。它之所以引起企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它给企业注入了生命活力,以及它给企业带来的有形的和无形的、经济和社会的双重效应,企业文化成了促进企业经营业绩和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一个没有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决不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拥有优秀独特的企业文化,能够帮助企业取得竞争优势,使其立足市场,不断壮大和发展自己。  相似文献   

2.
企业化建设是企业发展的助推器,当前许多大大小小的企业都在建设企业化,但实际上真正做得好的企业并不多,究其原因,乃是由于许多企业在塑造企业化的过程中对该企业化发展的内在逻辑、企业化的定位、企业化的变革等问题缺乏长期深入系统的研究,浅尝辄止,在企业化的建设中走入了误区,难以在企业长期发展中产生化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3.
企业化理论自80年代初兴起至今已经将近20年,现在几乎所有的学都承认这一理论的重大价值,经理们也在管理实践中体会到企业化的真实存在,中国的很多企业也开始有意识地培育企业化。企业应该培养什么样的化,或说企业化有没有一个理想模式?哈佛大学的科特教授找到了促进企业长期经营业绩的企业化模式,但我们认为这个结论仍然太抽象,  相似文献   

4.
企业文化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发展至今不过30余年左右的时间,现在越来越受到企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根本原因在于它能够将企业员工的心理因素与企业价值整合在一起,能够为企业带到诸多有形的和无形的、经济的和社会的效益,是企业保持长期优良业绩和长远健康快速发展的有效手段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5.
现代管理理论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进一步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真正成为有生命力、竞争力和创造力的一流企业,就要借助于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之所以引起企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根本原因是由于它能给企业注入生命活力,能给企业带来有形的和无形的、经济的和社会的效益。而这一切,归根结底在于企业文化具有强大的社会控制功能。  相似文献   

6.
企业化这一以“软管理”为主要特征的现代管理机制的萌生,是企业管理实践的变革,是企业管理理论的升华,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可以说,企业化建设的好坏,在相当程度上指导着企业的兴衰。因而,企业化建设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成为企业界一个不容忽视的重人课题。  相似文献   

7.
企业化有优劣之分。优秀的企业化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企业不断发展。而不好的企业化对企业发展有一定的阻碍作用。企业如何判断他们所建立的企业化的优劣。就需要通过对企业化进行系统、科学的评估。企业化测评将满足这种要求。企业化测评是采用一个全方位的量化指标体系.对企业化可感知的效果与企业期望值进行评定后所形成的企业化实际感觉状态。企业化测评是衡量和评估企业化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途径。它与企业化定性分析相结合。旨在总结企业在企业化建设方面得与失,并为进一步完善企业化建设提供决策性意见。  相似文献   

8.
早在1992年,党的十四大就发出了要搞好企业化建设的号召,并把我国企业化建设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近年来,一些企业在企业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也有一些企业家对企业化的认识还很模糊,对其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企业文化特征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化是化和经济相结合的产物,也是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管理的客观要求。企业化的生命力来源于鲜明的个性和特征。研究和探讨当代中国企业化特征,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化、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企业化,是企业全体员工共同塑造的化理念,它蕴含了企业精神和经营理念,折射出企业共同价值观和经营宗旨。因而企业化富有活力、充满生命力,是激发员工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的动力之源。唯其如此,员工才能充满信心地、矢志不渝地为企业谋利益、求发展。这就是企业化力,一种新兴的、充满人性魅力的化生产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