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7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在总体上要坚持稳中偏紧取向,坚持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继续以抑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为核心进一步巩固宏观调控成果。  相似文献   

2.
随着"微刺激"政策的精准发力和逐步显效,上半年,我国国民经济缓中趋稳、稳中有进,处在合理运行区间。下半年,宏观经济将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全年预期调控目标可以实现。建议仍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适度增加货币政策灵活性,保持微调的政策取向,加快出台有关经济体制改革细则并督促检查落实情况,坚持正向合理引导社会预期。  相似文献   

3.
央行行长周小川日前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下一步宏观调控要充分发挥价格杠杆工具调控作用,稳定通货膨胀预期,加强利率和汇率政策的协调配合;要避免长期负利率的局面。周小川说,把应对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作为当前及下一步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实行稳中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继续采取综合措施,完善和创新政策工具,适当加大调控力度,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  相似文献   

4.
5月2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根据形势变化加大预调微调力度。多位经济学家和市场人土预计,闻内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将出现调整空间.短期与中长期政策工具的组合运用将确保“稳增长”。货币政策预调微调空间打开5月2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坚持稳健货币政策的基本取向,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更加注...  相似文献   

5.
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继续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过快增长。在落实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时,要充分体现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更加注重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要不断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提高城乡居民消费能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双周信息     
《楼市》2006,(24)
政策楼市调控2007年主抓政策落实《楼市》综合消息近日,旨在部署2007年全国经济工作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其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发展农村经济等内容组成了明年经济工作的八项主要任务,而房地产宏观调控成为少数被重点提及的行业之一。会议称,要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合理引导和有效调控。加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土地政策和社会发展政策的协调配合,继续综  相似文献   

7.
2007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在总体上要坚持稳中偏紧取向,坚持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继续以抑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为核心进一步巩固宏观调控成果  相似文献   

8.
《财务与会计》2008,(7):7-7
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宏观经济分析小组发表的研究报告认为,为防止物价全面上涨和投资增长过快,应落实四项宏观调控政策:一是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在全力支持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同时,继续实施从紧货币政策,加强流动性管理。二是进一步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加大支持灾后重建,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三是加快制定推进资源价格改革的相关配套政策,抑制结构性物价上涨。从中长期看,应不失时机地推进资源价格改革,从根本上解决增长方式粗放和资源消耗过大所带来的价格上涨压力。四是从扩大消费出发,应进一步加大公共支出和社保体系的建设力度,以增强国民经济的协调增长能力。  相似文献   

9.
1998年至今,我国坚持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已经历五个年头,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与此同时,以扩大投资为主的单边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局限性逐渐显现,财政风险也不断增大。因此,今后是否应继续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在宏观调控政策实施的选择以及调控的着力点等问题上是否应有所调整成为倍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今年3月份以来,我国不断改善宏观调控方式,在坚持区间调控的基础上实施定向调控,出台了一系列"微刺激"政策。随着这些政策在二季度显效,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由年初的明显放缓逐步转向回升态势。7月份以来,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又开始走弱,投资增速减缓,局部性金融风险显现。但国民经济整体运行较为平稳,仍处在合理运行区间。建议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适度增加货币政策灵活性,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合理引导社会预期。  相似文献   

11.
当前要坚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货币政策要稳中适度从紧。这是近年来我国在坚持稳健货币政策的前提下,首次提出“稳中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取向。‘稳中适度从紧’是个新说法。”今年以来,央行数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都表明了当前货币政策适当从紧的意图。“稳”字与“适度从紧”并列,是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并与政府宏观调控政策保持一致,以确保中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西部财会》2005,(3):62-62
2004年,宏观调控成为中国经济的关键词。2005年,宏观调控将有五大重点。1、坚持控制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过快增长,防止某些行业无序建设、过度扩张出现反弹。2、认真落实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正确把握政府投资的投向。3、努力促进煤、电、油、运和重要原材料供需衔接,确保经济平稳运行。4、密切关注市场变化,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3.
《财务与会计》2008,(3):7-7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近日表示,防止通胀仍是今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面对美国次贷危机影响进一步扩大和国内冰雪灾害,要继续坚持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央行将落实从紧货币政策,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以来,我国政府为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为缓解利益矛盾,保持社会稳定,宏观经济调控政策重点取向应是解决扩大就业、缩小贫富差距、发展资本市场、促进居民储蓄向消费和证券投资方面转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抓好六个点 实现总要求 努力增加城乡居民 特别是低收入者的收入 扩大内需是我国要长期坚持的一项战略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要努力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的收入;继续发行长期建设国债,保持必要的投资拉动力度,实现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确保社会保障和农村税费改革的支出;完善稳定税制,强化税收征管;增加对企业技术改造、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科技企业和农业结构调整的信贷支持。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 系保障农民权益 调整农业结构,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是新阶段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中国经济整体上行的态势基本确立,从经济增长结构上看,基本上属于投资驱动型,消费的驱动作用初步显现,而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仍然为负。总体上看,当前经济自主性增长的基础不牢,经济运行尚未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十二五时期,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导向需着力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财政政策方面:通过持续公共投资,帮助经济实现平衡增长;利用财政手段,推进经济结构调整;通过减税、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提高企业投资能力和居民消费能力;通过税收调节,优化出口结构。货币政策方面:把握信贷投放节奏、力度,实现经济发展平衡、稳定;优化信贷结构,支持经济结构调整;根据经济发展变化,及时调整信贷重点;采取多种手段,渐进提升人民币国际地位。产业政策方面:落实十一大产业振兴规划;着力发展新兴产业;落实七个区域经济规划明确的产业发展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17.
冯靖 《重庆财会》2001,(6):15-16
1997下半年以来,为了扩大内需,开拓国内市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我国从宏观调控上实施了扩张性财政政策。经过几年的实际运行,虽有成效,但仍不很理想。我们认为,运用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增长,一方面要选准政策的着力点,把握好政策的调控力度;另一方面要充分重视各种政策手段的优化组合。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的配合运用,财政手段中政府投资、财政贴息、社会保障支出与税收调控等多种手段的组合运用等。  相似文献   

18.
随着CPI2007年8月份创出新高后,中国人民银行于2007年12月21日宣布上调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旨在加强货币信贷调控,引导投资的合理增长,稳定通货膨胀预期。本文就这项举措将给国计民生带来的影响进行探讨,提出改进和完善我国金融宏观调控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0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将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重要作用,严格控制货币信贷总量和投放节奏,随即再次使用上调准备金率、加息的政策工具;2008年,央行将继续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流动性管理,加强对金融机构的指导,抵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同时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  相似文献   

20.
俞晓怡 《河北企业》2009,(10):37-38
众所周知.2007年以来爆发了一场百年不遇、余波不息的国际性的经济危机。针对世界经济形势日趋严峻和中国经济下降过快的局面,我国政府迅速对宏观调控政策取向做出调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今年以来,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各项政策措施开始发挥作用,信贷、货币投放、财政预算支出快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和城乡消费品市场保持较快增长.工业生产速度稳步趋升,经济出现了转暖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