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破产清算会计破产清算会计科目的设置应能适应目前的法律、法规和满足核算的需要。继《破产法》之后 ,国务院于1994年发布了国发(94)第59号文件 ,规定了“企业破产时 ,企业依法取得的土地使用权……转让所得首先用于破产企业的职工安置 ,安置破产企业职工之后有剩余的 ,剩余部分与其他破产财产统一列入破产财产分配方案。”“破产企业的职工住房、学校、托幼园、医院等福利性设施 ,原则上不计入破产财产。”1997年财政部制定的《国有企业试行破产有关会计处理问题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中制定的23个会计科目 ,并不能完全反映和核算这些事项。如实务中常遇到破产财产一时无法变现 ,不得不由清算组借入货币资金来支付清算费用 ,这给清算组做账出了难题 :若在借入款项时借记“现金”科目 ,贷记“应付款”科目 ,会造成破产财产和破产债务不实 ;在支付清算费用时 ,若借记“清算费用”科目 ,贷记“现金”科目 ,则造成了现金红字 ,清算组只有不做账。因此建议 :1.增设抵押资产和投押债务科目 ,反映、核算破产宣告日六个月以前已成立的合法担保事项。2.增设“福利设施资产”和“福利设施资金”科目 ,核算与反映优惠处置的职工福利...  相似文献   

2.
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是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一项重要程序,它是企业破产实施的重要依据。 我国的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存在很多问题,如适用范围有限、规定过于笼统、相关制度缺位等。对我国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的修正,首先应调整它的适用范围,将企业法人和其他组织都纳入调整范围;其次,还应该设立和解程序、重组程序和清算程序;再次,建立法院专管制度、临时“管理人”制度、债务保护制度、 企业和解重组制度以及破产企业职工利益保护制度等。  相似文献   

3.
随着《破产法》的出台实施,1997年7月30日财政部又颁布了《国有企业试行破产有关会计处理问题暂行规定》,旨在进一步规范我国的企业破产制度,完善破产企业的会计系统处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依据《破产法》,企业因经营管理不善造成严重亏损,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依法宣告破产。经过法定手续、企业一旦被裁定破产,则由指定成立的清算组接管。清算组的职责,一方面向人民法院负责,依法进行必要民事活动;另一方面负责破产企业的善后事宜,处理诸如财产保管、债权、债务清理,破产财产处理,破产企业职工安置等工作,最后向人民法院报…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破产企业以其财产向其债权人提供提保的债权处理;破产企业以其财产为第三人债务提供提保的债权处理;第三人以其财产为破产企业债务提供担保的债权处理等三个角度充分论述了破产程序中有财产担保债权的处理,为企业破产清算提供必要参考。  相似文献   

5.
多数文献认为,政府的过度保护、金融机构的无限支持、市场供需剧烈变化、历史遗留问题以及企业自身因素是"僵尸企业"产生的主要原因。"僵尸企业"长期存在将降低行业资源配置效率,导致经济增速下滑、产能过剩加剧、资金链安全出现隐患以及扰乱市场秩序。关于债务处置方式,从企业角度看主要有兼并重组、破产重整和破产清算等方式;从银行角度看,主要有债转股、债务批量转让、减免核销不良贷款等方式。在债务处置操作中存在许多问题,如兼并主体的意愿不强、动力不足;破产重整程序运行不规范,未能充分引进社会投资人发掘和提升资产重组价值,名为重整,实际为清算;"僵尸企业"破产退出机制不健全;债务批量转让时资产的估值难以确定;相关不良贷款减免核销规定条件较为严格等。探讨和借鉴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债务处置的方法和经验,学者们提出了相关建议,如分类处理"僵尸企业"债务,继续优化单户转让、贷款减免等政策,适当放宽核销标准,加快企业破产重整和清算,严厉打击逃废债,积极发挥债委会的作用等。  相似文献   

6.
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是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一项重要程序 ,它是企业破产实施的重要依据。我国的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存在很多问题 ,如适用范围有限、规定过于笼统、相关制度缺位等。对我国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的修正 ,首先应调整它的适用范围 ,将企业法人和其他组织都纳入调整范围 ;其次 ,还应该设立和解程序、重组程序和清算程序 ;再次 ,建立法院专管制度、临时“管理人”制度、债务保护制度、企业和解重组制度以及破产企业职工利益保护制度等  相似文献   

7.
适者生存,强者发展,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强求把每个国有企业无一例外地都搞好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要搞好整个国有经济,就必须壮大优势企业,调整困难企业,淘汰劣势企业。而实行兼并破产,便是优势企业迅速扩大实力,劣势企业获得新生的现实途径。因为实行企业兼并破产,有利于存量资产的流动和重组,提高资源和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使结构得到调整和优化,从而达到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目的。我国企业的兼并破产工作是从1995年下半年开始推进,1996年进一步展开的。两年多来,在各地区、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试点城市…  相似文献   

8.
财务预警系统是围绕破产风险的衡量展开的。对企业破产风险衡量的实证研究,从国内外学术界来看,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运用单变量分析方法,即通过一元判定分析法预测企业的破产风险;二是运用多变量分析方法预测企业的破产风险。从实证分析的结果来看,企业破产的信号与一些财务指标之间存在着某些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端木青 《现代经济》2009,8(1):77-78,85
一、财务危机的定义 财务危机(Financial Crisis)又称“财务困境”(Financial Distress),其极端状态是企业破产,关于财务危机的定义,西方学者有几种不同的观点。比如Ross(1999)则从四个方面定义企业的财务危机:①企业失败,即企业清算后仍无力支付债权人的债务;②法定破产,即企业和债权人向法院申请破产;③技术破产,即企业无法按期履行债务合约付息还本;④会计破产,即企业的账面净资产出现负数,资不抵债。  相似文献   

10.
个人破产制度的构建必须围绕立法机理、债务免责、债务清理三个维度展开,个人破产制度的立法理念要以社会整体利益为重同时兼顾对债务人的人道救济的考量,积极寻求与债务人的合作。而债务免除的范围边界是个人破产制度能否真正发挥实效、能否为个体经济提供有效退出机制的关键,同时也是破产申请人最为关切的实体内容。对于不予免除的债务类型要作否定性列举式安排外,不属于否定性列举范围的债务应当尽可能地允许免除,这是各国在衡量个人破产制度时达成的共识。法庭内外债务清理相结合的纠纷解决机制,为保障个人破产制度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操作层面提供指引。除此之外,个人破产制度的构建要注重与我国现行的企业破产制度的接洽,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立法成本,为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注入崭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1.
企业业破产清算是指企业因经营管理不善造成严重亏损,导致资不抵债或者年能清接到期债务,主动或被动中请终止生产经营活动,经过人民法院裁定宣告破产而进行的清算。  相似文献   

12.
企业财务重整是指对陷入财务危机 ,但仍有转机和重建价值的企业根据一定程序进行重新整顿 ,使企业得以维持和复兴的做法。按是否通过法律程序 ,可分为非正式财务重整(具体包括债务重组、准改组两种方式)及正式财务重整两种。当企业陷入财务危机时 ,通常可采取两种办法来解决 :一种是消极的办法 ,即通过资本市场变卖企业资产 ,进行破产清算。另一种是积极的办法 ,即通过财务重整 ,调整资产负债结构 ,寻找新的发展途径。但目前 ,我国企业财务重整从理论到实践都不完善 ,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一 ,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在债务重组中 ,当债权人为国有企业时 ,若债务人采用转让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 ,其接受的抵债资产大都不能为其所用 ,为及时回笼资金 ,只好削价处理或低价拍卖 ,从而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若采用将债务转为资本或展期以及在债务和解的方式 ,债权人的让步将直接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第二 ,导致不正之风滋生蔓延。在财务重整中 ,有的债权人将变卖抵债资产取得的收入 ,转入账外“小金库” ,用于一些不正当的开支。此外 ,有些债权企业领导或经办人 ,不惜损害国家利益 ,收受债务企业贿赂 ,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经济生活中的腐败行为。第...  相似文献   

13.
张俊  张鲲 《新智慧》2004,(2A):24-25
根据《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在所有者权益为负数的子公司非持续经营的情况下,由于母公司采用权益法核算,对该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已降到零,不再承担子公司的债务等责任,因此没有必要将其纳入合并范围。但是,资不抵债的子公司有可能只是遇到暂时的财务困难,可以通过债务重组等方式,渡过难关,并不用破产清算;该子公司也有可能是母公司重要的原料供应商、经销商或配套厂家,虽持续亏损,但母公司会尽其所能维持其持续经营。  相似文献   

14.
造成国有企业高负债率的厚因主要为:历史积淀下来的债务问题和旧的体制加剧了资产负债率的升高。因此,减轻企业债务压力的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除了通过扩股融资、破产偿债、债权转股权等方式解决外,还可以普遍推行实施持续经营下的债务重组,包括“修改债务条件”和“以资产清偿债务”。  相似文献   

15.
公允价值应用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公允价值应用情况的比较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公允价值是双方在当前的交易(而不是被迫清算或销售)中自愿购买(或承担)或出售(或清偿)一项资产(或负债)的金额。与此相对应,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我国财政部于1998年在《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准则中也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  相似文献   

16.
在市场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一些企业可能因为经营管理不善,或外部各种因素的不利影响,致使盈利能力下降或经营发生亏损,资金周转不灵,暂时资金紧缺,难以按期偿还债务,而需向法院申请破产,由于破产相关过程持续很长,费时费力,于是产生了另外一种解决方法,即债务重组。本文将2006年新债务重组准则与我国2001年的债务重组准则对比,同时提出新债务重组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我国新准则应明确的几个问题及完善该准则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现行企业破产法存在的缺陷,提出了正在修订的新企业破产法的几个主要价值体现。企业破产法是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体现法制的基本原则,平等地适用各类市场主体:企业破产法实施的目的是为了维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它的作用是规范企业破产或挽救企业,因此,清算重整、和解成为企业破产法的三个基本制度。同时,文章指出了一个完善的企业破产法律制度对深化体制改革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随着《破产法》的出台实施,1997年7月30日财政部又颁布了《国有企业试行破产有关会计处理问题暂行规定》,旨在进一步规范我国的企业破产制度,完善破产企业的会计系统处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的企业破产立法及司法实践中,由于缺乏高效、有力的债权人利益代表机构,债权人的整体利益未能得到充分的维护,对清算或和解整顿的过程也不能实施专业监督。借鉴英国的破产制度,笔认为,我国破产法中应设立类似英国“破产从业人员”的专业化队伍,以职业化的精神与专业化的水平参与破产程序,必能使债权人的实体权利得到真正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蔡扣林 《新智慧》2006,(10):33-33
国家税务总局2003年第6号令《企业债务重组业务所得税处理办法》(以下简称《6号令》)规定:①债转股时,除企业改组或清算另有规定外,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债权人因放弃债权而享有股权的公允价值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所得,计人当期应纳税所得额;②债务人因以非现金资产抵债或因债权人让步而确认的债务重组所得数额较大,一次性纳税确有困难的,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可在不超过5个纳税年度的期间内均匀计入各年应纳税所得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