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虹 《金卡工程》2010,14(4):76-77
犯罪未遂作为犯罪形态理论的核心,一直是理论研究和司法实务认定中的一个热点。在侧重介绍大陆法系国家犯罪未遂理论的基础上,将我国刑法中犯罪未遂的理论与大陆法系国家做比较,具体从犯罪未遂的概念、处罚根据、成立条件和处罚原则四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2.
徐海红 《金卡工程》2010,14(6):116-116
犯罪未遂是一个争议很久的问题,在大陆法系国家有主观说与客观说之争。在英美法系国家也存在同样的争议,只是提法不同而已。该文针对美国的犯意确证说、接近完成说,以及英国的,临近性的检验标准说、准备行动的检验标准说,对英美刑法犯罪未遂理论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3.
韩丽培 《金卡工程》2010,14(3):143-143
判断犯罪既遂与否的标准是行为人的行为是否齐备了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在行为人对致人重伤、死亡持直接故意的罪过形式时存在抢劫罪结果加重犯的未遂。加重结果出现时,以及加重结果虽出现,但基冬犯未遂时成立抢劫罪结果加重犯未遂。在基本犯既遂,并且已经出现加重结果时构成抢劫罪结果加重犯的既遂。  相似文献   

4.
汪惠芬  应轶勍 《金卡工程》2010,14(5):162-163
盗窃罪的既遂未遂的界分关系到正确适用相关法律规定以及有效的打击盗窃犯罪,所以确定盗窃罪既遂与未遂的界分标准对司法实践有重要指导意义。对于判断盗窃罪的既遂与未遂的标准理论界上素有争议,而司法实践中对具体盗窃案件既遂的认定标准也各不相同。本文通过对接触说、隐匿说、转移说、失控说等判断盗窃既遂未遂的理论学说的分析,认为控制说能够帮助恰当的区分盗窃罪的既遂与未遂,并认为在司法实践具体运用控制说判断盗窃既遂时还需要结合行为时间、地点以及行为对象等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5.
周铭川 《当代金融研究》2018,2018(3):122-138
虽然众多司法解释明文规定数额加重犯能够成立未遂犯,但仍有许多学者提出反对意见,主要有加重犯无未遂说、量刑规则无未遂说、罪量加重构成要素无未遂说等多种观点,这些反对意见均值得商榷。由于行为构造完全不同,数额加重犯不是结果加重犯,不能用结果加重犯的理论来分析数额加重犯的问题。由于一个犯罪中只存在一个数额,不可能基本数额与加重数额同时并存,具体行为要么成立基本犯,要么成立加重犯,因此加重犯的成立不以基本犯的成立为前提。数额加重犯实际上有其独立而完整的亚犯罪构成,加重数额则是其构成要件要素而不是量刑规则,也是犯罪故意的认识内容。  相似文献   

6.
虽然众多司法解释明文规定数额加重犯能够成立未遂犯,但仍有许多学者提出反对意见,主要有加重犯无未遂说、量刑规则无未遂说、罪量加重构成要素无未遂说等多种观点,这些反对意见均值得商榷。由于行为构造完全不同,数额加重犯不是结果加重犯,不能用结果加重犯的理论来分析数额加重犯的问题。由于一个犯罪中只存在一个数额,不可能基本数额与加重数额同时并存,具体行为要么成立基本犯,要么成立加重犯,因此加重犯的成立不以基本犯的成立为前提。数额加重犯实际上有其独立而完整的亚犯罪构成,加重数额则是其构成要件要素而不是量刑规则,也是犯罪故意的认识内容。  相似文献   

7.
挪用公款罪是我国司法实践中一种常见多发的犯罪,单位挪用公款归他人使用情况不应认定为挪用公款罪,但是单位负责人挪用公款的行为应根据其是否属于“擅自“挪用行为来决定对单位负责人是否按照挪用公款罪定罪处罚。“挪“与“用“的关系应该采用单一行为的观点,这样可以正确理解挪用公款罪的既遂与未遂问题,从而对行为人处罚时做到罪刑相适应。挪用公款不退还的,只要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不退还的故意,就应该按照贪污罪定罪处罚。  相似文献   

8.
刘万琨 《金卡工程》2009,13(8):22-23
着手实行行为是判断预备与未遂的关键,在判断实行行为着手时不能任意扩大其范围从而扩大未遂的范围,也不能任意缩小其范围而放纵犯罪。应从犯罪构成要件和对社会危害性等方面综合考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9.
<正>根据大陆法系理论,占通说地位的犯罪构成包括符合性、违法性与有责性。犯罪构成的要素即犯罪构成的内容,包括客观的、记叙性的要素,也包括主观的、规范性的要素。犯罪目的是大陆法系的说法,由于大陆法系主张法益侵害论,犯罪构成倾向客观主义,  相似文献   

10.
杨雪 《金卡工程》2009,13(11):17-18
在我国刑法理论中,犯罪客体的概念和犯罪构成四要件论,都是来自苏联的刑法理论,社会关系说和必备说在中国形成通说。对此,理论界产生了大量分歧意见,提出了不同学说。就犯罪客体的内容而言,形成了对社会关系论的争论;就犯罪客体的地位而言,形成了犯罪客体必备要件论的作的置疑。对犯罪客体的争论与研究,有助于正确认定犯罪的性质,完善犯罪构成体系理论,有利于刑法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方彬微  柳玲 《金卡工程》2009,13(4):41-42
犯罪基本特征是犯罪本质的体现,是犯罪成立条件的高度概括。学界对犯罪的基本特征存在争议,本文认为通说所赞成的应受刑罚处罚性并非犯罪的一个独立特征,主张犯罪的基本特征有两个,即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其中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特征。犯罪的这两个特征是紧密联系、不可分离的。  相似文献   

12.
曹雪珍 《金卡工程》2010,14(6):149-149
无被害人犯罪古已有之,但是作为一个专门的法律术语而纳入犯罪学研究领域却是晚近的事情。从刑事政策学的角度,将无被害人犯罪犯罪化与自由主义冲突,不利于合理划分刑法与道德的界线,违背刑法的谦抑性、法益保护等原则,所以应当将无被害人犯罪以非犯罪化,不再受刑法处罚。  相似文献   

13.
肖丽 《金卡工程》2010,14(5):70-71
毒品犯罪的犯罪对象是法律明文规定的违禁品,属于本体恶的典型,对于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不应以犯罪目的是否达到或犯罪结果是否发生作为区分既遂和未遂的标志,应根据犯罪的进程并针对不同行为分别处理。  相似文献   

14.
崔淳 《金卡工程》2010,14(9):77-77
笔者在查阅有关犯罪未遂的资料时,发现一些争论比较大,并且值得去讨论的问题。仅就刑法条文分析,有关犯罪未遂的"已经着手"、"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等等都存在着一些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讨论"着手"的标准、"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以及相对特殊的教唆犯未遂问题,试图对有关犯罪未遂的理论有更加深入的体会。  相似文献   

15.
肖娜 《金卡工程》2010,14(9):83-84
毒品犯罪的犯罪对象是法律明文规定的违禁品,属于"本体恶"的典型,对于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不应以犯罪目的是否达到或犯罪结果是否发生作为区分既遂和未遂的标志,应根据犯罪的进程并针对不同行为分别处理。  相似文献   

16.
王玉珏 《时代金融》2011,(32):52-53
受贿犯罪,作为腐败犯罪的基本类型,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近年来随着受贿犯罪主体范围的不断扩大,手段的复杂多变,我国也是相继出台了《刑法修正案(六)》、《刑法修正案(七)》、等一系列相关法律文件,在罪名体系的设置、受贿范围的界定方面均有相当大的调整。本文旨在通过将我国现行法律中关于受贿方面的法规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中的相关法条从犯罪构成要件角度进行比较,进而对于立法例的完善提出一定见解。  相似文献   

17.
效率与公平是一个历久弥新的法律经济学课题。持有型犯罪与普通型犯罪对效率与公平的影响区别甚大。借鉴法律经济学长于利用的模型、公式分析两类犯罪的犯罪构成、司法资源量(成本投入)和犯罪惩治量(收益产出),显现出持有型犯罪的刑法设定,提高了惩治此类犯罪的效率,但降低了刑法惩治犯罪所应实现的公平价值。在法律经济学视野中,合理框定效率与公平的价值目标,是未来我国刑法制度理性化与日趋完善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8.
诈骗罪是多发性犯罪,司法实践中又常有争议。本文针对认定诈骗罪既遂与未遂各标准之要点,结合诈骗罪犯罪构成及罪质特征进行剖析,得出"失控说"为区别诈骗罪既遂与未遂之标准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并以此为基础,具体分析了几个实务中易产生分歧的案例,以期能在司法操作中统一认识、罚当其罪。  相似文献   

19.
王圆圆 《金卡工程》2010,14(6):152-152
关于婚内强奸行为应否被定性为犯罪,学界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持否定说、肯定说、折衷说的各派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和思维入手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证成。对于婚内强奸行为如何理解才能更加接近社会以及理念上正义,本文就有关问题进行分析,做一定的讨论。  相似文献   

20.
张大龙 《金融会计》2005,(11):55-56
完善我国反洗钱立法,其内涵不仅仅是制定一部反洗钱法律,还应包括尽快修改与反洗钱有关的法律和制度。就刑法而言,洗钱罪客观方面的规定过于狭窄。扩大洗钱犯罪概念的外延,将清洗一切严重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行为都认定为洗钱罪,才能有效打击洗钱行为。我国刑法至少应当在以下方面明确洗钱罪犯罪构成:第一,洗钱行为不应要求实际上具有破坏的后果,有破坏的可能性或危险性就应该可以定为洗钱犯罪的范畴。第二,清洗严重犯罪所得,构成洗钱犯罪。所谓严重犯罪应包括盗窃罪、抢劫罪、贪污罪、窝赃或销赃罪、诈骗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