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刘鹤 《经济视角》2010,(3):20-25
城市信息化建设应用成为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最重要手段.日益影响着城市和区域的未来发展。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应用进程的加快,如何消除“信息孤岛”,快速推进政府、企业、社区信息化建设进程;如何确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宜的建设运营模式.促进信息服务产业发展与持续就业的良性互动,已成为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长三角范围的扩大拓宽了产业空间重组的范围,本文分别运用地区产业份额和区域间专业化指数两个指标来分析当前长三角区域内的产业转移情况.分析显示,上海市、杭绍甬、苏锡常正在经历制造业产业扩散,而苏北和宁镇扬成为长三角制造业空间重组的获益者.同为外围地区,苏北和浙西南地区在区域一体化调整过程中走向了不同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
赵蕊  忻旸  周斌  马威 《时代经贸》2021,(4):47-51
本文基于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长三角区域内26个中心城市的数据,引入莫兰指数构建回归分析模型,研究 长三角区域内金融发展、技术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长三角区域内金融发展水平存在空间正相关 关系;上海市金融发展水平处于领先地位,江苏省金融发展水平整体均衡,浙江省金融发展水平呈现一定差异,安徽 省金融发展水平不平衡性明显;金融发展、技术创新及基础设施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文章选取2006—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27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对长三角城市群城市经济韧性进行测度,采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K-Means聚类法及莫兰指数分别探究长三角城市群城市经济韧性水平的差异化特征、空间演变过程及空间集散特征,最后运用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研究发现:(1)在样本期内,长三角城市群27个城市的经济韧性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2)江苏省与浙江省的经济韧性差异最小,上海市与安徽省的经济韧性差异最大,且各省市间经济韧性的差异逐渐趋于稳定;(3)长三角城市群的城市经济韧性具体表现为以上海市为核心的“中心外围”格局;(4)城市经济韧性呈现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和集聚特征,由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为主的城市经济韧性空间关联模式逐渐演化为多样类型;(5)投资、文化建设、社会信息化程度、行政调控力和环境治理对长三角城市群城市经济韧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5.
区域经济信息化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区域经济信息化是生产力在空间集聚和极化的产物,是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结果。区域信息化使城市功能专门化和网络化,从而通过城市型产业结构实现供求平衡。发达国家区域经济信息化需求和供给的创新,正在持续地推动着经济全球化,促进了新的国际分工。中国区域经济信息化在“十五”期间处于关键地位,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正在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6.
绿色金融是我国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内容,也是助推我国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手段。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开展区域各城市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评估将是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抓手。本文通过采集长三角绿色金融建设的制度政策、市场活力、保障措施等系列指标,构建了长三角城市群绿色金融发展评估指数,以发现不同城市绿色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本文从顶层设计、机制创新、分工合作等角度对绿色金融如何高效助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体现信息化过程中信息技术及信息部门对国民经济各产业的影响,衡量产业信息化水平,需分别从信息化装备投资规模、信息产业及非信息产业的信息部门的产出所占GDP比重、产业信息化对各产业产出增长率的贡献、产业关联与产业结构升级四个侧面衡量产业信息化水平,并据此提出了衡量产业信息化水平的四个标准及相关测评体系与指标,全面地对信息化水平进行测评与衡量.  相似文献   

8.
2018年,长江三角洲(以下简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标志着长三角进入了一体化发展的新阶段。产业协同发展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重要基础,是长三角区域畅通“区域小循环”的重要抓手。“十三五”期间,长三角区域产业协作已经取得明显进展,也形成若干条巨型的产业链。“十四五”时期长三角区域产业合作可继续深化,对标全球先进产业和技术前沿来谋化布局产业发展,在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等领域引领全国,为争在重大战略产业上有新的突破;同时,也要以规划为引领带动产业协同发展和产业分工格局优化,加快推进区域间产业链、价值链间专业化分工,打破行政分割和市场壁垒,整合产业一体化发展资源,将长三角打造成世界级产业发展平台。  相似文献   

9.
田敏 《经济论坛》2004,(13):33-34
形成于计划经济时期的长江三角洲(以下简称“长三角”)地区已经成为我国三大城市连绵区之一,是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目前人们所讨论的“长三角”地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长三角地区指的是江苏省、浙江省与上海市。狭义的长三角地区仅包括上海和隶属江苏、浙江的15个地级以上城市,即上海、南京、杭州、宁波、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扬州、泰州、湖州、嘉兴、绍兴和舟山。本文认为城市的建设离不开省级或者更大范围内的行政规划限制,因此本文将从广义的长三角地区出发论述长三角地区城市关系的战略调整以及芜湖市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在长三角一体化顺利发展之际,由上海市行政学院、江苏省政治学会和浙江省政治学会联合举办的“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的政治与行政”会议,于2007年11月18日在上海市行政学院举行。本次理论研讨会主要围绕三个主题展开。  相似文献   

11.
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是新发展格局题中之义,但现有研究更多关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对国际大循环的影响,鲜有探讨扩大开放对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影响.以对外开放程度相对较高的长三角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长三角一体化指数来度量各城市参与长三角一体化的程度,并将其作为畅通国内大循环的替代指标,分析扩大开放是否有助于畅通国内大循环.结果 发现:第一,各城市对外开放度提高显著促进了自身参与长三角一体化水平,同时也显著提升了其他城市参与长三角一体化的程度;第二,专业化生产水平的提高,是各城市对外开放程度促进其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作用机制;第三,非一线城市内部以及一线城市对非一线城市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程度,均存在着积极的外溢作用.据此,在亟待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阶段,需要积极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充分利用外部动力激发内部经济动力,畅通国内大循环.  相似文献   

12.
基于百度指数的长三角核心区城市网络特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全球化和信息化影响下的城市网络研究是近十几年来城市与区域研究的一个新方向.借助百度指数,获取2009和2012年长三角两两城市间的用户关注度数据,通过计算模拟城市信息流,分析长三角城市网络的时空演变.对比研究发现:①城市网络层级变动大,但上海依然是网络的绝对核心;②城市网络结构逐渐优化:由以南京、上海、杭州和宁波为支撑节点的“Z”型,发展到以扬州、南通、南京、上海、杭州和宁波为支撑节点的“8”字型,越来越多的城市融入成长为网络中的重要节点;③城市网络内部稳定性日趋增强:各城市信息联系总量增加,但年际变化减小.进一步研究表明,基于百度指数的区域城市网络时空变化受经济发展基础、城市功能定位、大事件效应以及城市网络营销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也是决定世界各国城市未来命运的重要因素,目前,不仅发达国家的城市正在积极实施信息化战略以确保其经济和科技的领先优势,而且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也希望依靠信息化战略,实现跨越式发展,缩小与发达国家城市在经济和科技方面的差距,发展信息产业、实现城市信息化已经成为许多国家21世纪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4.
长三角发达的数字经济和文旅产业为二者融合发展奠定了基础,通过2011—2019年的数据发现,长三角数字经济水平提高对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和空间扩散效应。苏、浙、皖三省、二线及以上城市、都市圈城市数字经济对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受限于“鲍莫尔成本病”和“数字鸿沟”,三四线和非都市圈城市数字经济的助推作用还有待提升。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提升政府效率、扩大市场潜力、强化城市创新能力赋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长三角各地应通过完善顶层设计、夯实数字文旅新基建、加速文旅企业数字化、建立数字经济协同治理体系等措施将数字经济培育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相似文献   

15.
针对长三角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测度,基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建立以新发展理念的五个维度为子系统的长三角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并将经济高质量发展看作是五个子系统耦合协调后的结果,测度了2010—2020年长三角27座中心城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指数。研究发现,长三角经济高质量发展总体趋于波动上升,但内部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具有显著差距。结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背景,提出发展建议,以期为长三角乃至我国其他区域的发展提供实证支撑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6.
《江南论坛》2004,(6):47-47
本刊讯5月17日上午,第二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论坛”在湖州隆重开幕。本届论坛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时报社、湖州市人民政府主办。主题为:共建信用长三角,同创市场新秩序。在开幕式现场,16个城市共同签署了《共建信用长三角宣言》。2003年上半年,由环太湖地区苏州、无锡、常州、湖州、嘉兴五市市委宣传部、市社联联合发起举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论坛”的倡议,旨在通过研究长三角,服务长三角,发展长三角,系统研究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共同发展的区域性课题,推动长三角地区经济协作,促进区域有序竞争、协调发展,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思想…  相似文献   

17.
基于1997—2018年中国212个地级市数据,将长三角城市群扩容作为区域一体化的自然实验,通过双重差分法(DID)实证检验区域一体化对绿色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1)长三角城市群扩容通过与周边新城市的融合,显著提高了整体城市群的绿色发展水平,一系列稳健性检验证实了该结论的可靠性。(2)机制分析表明,长三角城市群扩容将原本相互独立的城市整合为一个城市群经济体,通过加强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升技术创新水平三条渠道共同促进城市群绿色发展。(3)在经济发展水平更高、技术创新水平更高、第二产业比重更高的城市,区域一体化对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大。因此,中国在推进区域一体化的过程中,要加强区域间生态环境治理领域的协同与合作,共同实现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8.
彭璀  王俊 《经济论坛》2004,(13):28-30
信息化是指在电子、信息技术的驱动下,由以传统工业为主的社会向以信息产业为主的社会演进的过程,是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一般来说,信息化可以理解为产业信息化、国民经济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三个基本层次。社会信息化是指社会经济的发展从以物质与能量为经济结构的重心向以信息为经济结构重心转变的过程。目前信息化已成为度量经济运动质量与效率的重要标志。本文试图通过广东省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测定结果,即信息化指数,分析广东省信息化水平与国民经济发展的相关关系,并结合分析结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江南 《江南论坛》2004,(3):14-14
从上海市统计局日前公布的“2003年长三角15城市经济发展比较分析”中获悉,2003年,长三角15个城市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2万亿元,达到22774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的195%。长三角地区人均GDP达到3627美元。这表明,长三角区域经济综合发展全面提升,长三角已经成为拉动全国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地区。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日趋加快,我国的综合国力和整体经济实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新的历史时期,以知识和技术为中心的信息产业成为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助推器,与此相关的信息化水平相关指标成为衡量知识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杠杆。基于以上认识,文章主要从现代化指数、新经济指数、信息化指数及相关指标几个方面,对山西知识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和总体排名,以确定山西在全国范围内的知识经济发展水平和位置,并以研究结果为基础,从国内到国际,从政府到企业,从信息、资本到人才、物资,从体制、法律到人文环境,针对山西的知识经济发展实际,全方位提出了山西省面对知识经济发展的对策,旨在为山西知识经济的未来发展和规划提供基础性的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