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在过去的五年里,我国居民收入整体上涨较快,但同时,我国居民之问的收入差距也在不断的扩大.收入差距的扩大,导致了我国边际消费倾向的下降,导致了各阶层居民购房能力差异的增大,出现了一方面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另一方面,社会上"买不起房"的呼声增加.因此,完善我国住房保障体系,就成为了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需求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2.
王倩 《时代经贸》2008,6(3):63-64
在过去的五年里,我国居民收入整体上涨较快,但同时,我国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在不断的扩大.收入差距的扩大,导致了我国边际消费倾向的下降,导致了各阶层居民购房能力差异的增大,出现了一方面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另一方面,社会上"买不起房"的呼声增加.因此,完善我国住房保障体系,就成为了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需求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3.
张鑫  吴欢 《经济论坛》2012,(2):127-129
不同的收入群体具有不同的住房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国际通用的房价收入比一般从静态上衡量居民购房支付能力,而忽略从动态上评价居民的实际购房支付能力.本文用上海市的实际数据对房价收入比进行修正,计算出的结果比较真实地反映出不同支付能力群体的不同的住房需求和支付能力,为房地产开发和政府制定差别化的住房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居民的购房意愿发生了阶段性变化,通过对长沙市宁乡县的实地调查发现,本县域居民基本上倾向于小高层、中户型、房价偏低的未装修商品房。同时,居民的购房意愿受到房价、楼盘位置、政府调控政策方面的影响。房地产市场变化趋势也将影响居民的购房意愿。最后,从市场调控、消费者引导和保障性住房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根据东北三省居民的住房及收入情况,采取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改善住房供给结构、建立健全住房保障制度、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创新住房金融产品等措施,是提高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家庭购房能力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6.
房地产宏观调控与地方政府行为扭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房地产价格持续走高的原因 我国房地产价格从1999年以来持续上扬,居民购房支出大幅增加.根据世界银行标准--房价为家庭年收入的6-8倍是合理的,而我国很多城市的房价却是家庭年收入的10倍乃至20倍.高房价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原因:  相似文献   

7.
住房公积金制度是国家住房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居民住房条件的有效措施。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诞生十多年来,其功能经历了初始阶段以筹集资金支持住房建设到其后发放购房贷款支持住房消费的转变。随着住房市场化和商品化的陕速发展,住房公积金的政策『生住房金融作用急需调整和加强,根据现阶段和未来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和住房金融发展的要求,住房公积金制度应积极向支持住房保障的功能拓展,培育、发展成为以住房公积金制度为支撑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住房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居民住房保障问题成为当前热点话题之一。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租购同权相关政策的实行,是我国加快我国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通过对我国实行租购同权政策相关问题研究,提出问题解决举措,以期推动我国城市居民住房保障体系完善,惠及更多人群。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研究了住房公积金、金融知识与新市民住房租购决策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从调研期的静态结果来看,拥有住房公积金的新市民更倾向于选择租赁住房,同时金融知识对新市民的租购选择影响不显著;从5年动态预期来看,住房公积金和金融知识显著提升了新市民的购房意愿;对于当前无房新市民家庭而言,住房公积金和金融知识均显著提升了其购房意愿,但对有房新市民家庭而言,住房公积金并没有提升其进行多套房投资的意愿,而金融知识却显著提升了有房新市民家庭的住房投资动机。基于此,应该加快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提高新市民群体的购房能力,并在遏制住房投机的前提下,适当提升新市民群体的金融知识水平,多措并举提升新市民群体的住房消费能力。  相似文献   

10.
由于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主要还是靠内需,靠老百姓买房。因此我们必须分析我国居民的购房能力。从1998年12月1日起我国停止住房的实物分配,单位购房被停止,购房对象以从单位、个人二元结构走向个人一元结构。随着购房的个人化。对需求类型、需求层次、需求面积及住房的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我国商品房积压面积不断增加,出现了“有人无房住,有房无人住”的怪现象。商业银行通过开办住房消费贷款业务,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住房有效的有效需求,但从长远来看,这种做法要受到两方面的约束:居民潜在支付能力的不足和银行风险管理对于信贷规模的必然限定。而且,刺激过后住房有效需求的骤然增加会直接影响到新一轮的房地产投资预期,从而导致商品房供给能力的相应扩张。如此看来,从根本上协调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还需要新思路。本文尝试着提出了“卖概念房法”,这种方法的实质就是“以房屋的租金和买卖溢价换定期存款的利息  相似文献   

12.
李悦  章心怡  陈群 《当代经济》2021,(11):66-72
2020年4月武汉市进入"后疫情时代",居民的住房消费偏好发生了改变.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与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居民储蓄倾向增加、家庭预期收入减少、生活半径减小、购房目的趋于理性;其次,居民选择住宅类型偏好电梯房、户型需求与家庭周期密切相关、房屋面积选择与收入水平密切相关;再次,居民对房价的判断相对理性,对未来房地产市场发展充满信心;最后,影响居民住房购买力的关键因素包括交通条件、区位环境、物业管理、建筑特征和经济条件.基于此,本文从重视居民心理需求、全面加强物业管理、提升住房品质三个方面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出"未富先老"、速度快等特征,再加上家庭结构的变化,使我国面临严峻的养老问题,给现有的养老保障体系提出了挑战,"以房养老"被认为是现有养老保障体系的有益补充而被提出。然而,自2005年起部分地区开始尝试的不同做法基本以失败告终。"以房养老"在我国尚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在我国发展"以房养老"首先要解决一些关键问题。本文分析了业务主办机构的主动性问题、参与人的积极性问题、"以房养老"资金缺口等诸多问题,这是我国要开展"以房养老"必须要破解的难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创新融资方式等破解之道。  相似文献   

14.
衣食住行,都是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住就是当今最大的难题,因为房价的居高不下,使很多百姓没有足够的能力购房,那么房价为什么会变得这么高,又为什么会居高不下,而国家面对此事又有哪些措施呢?  相似文献   

15.
住房消费信贷目前存在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个人购房无论是自由还是投资,资金是首要问题,而消费信贷的确可以解决购房人购房资金不足这一问题,使得购房人在前期不用投入太多资金的条件下买得起住房,尤其是解决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问题。随着实物分房制度的终止,职工住房货币化进程的推进,为我们利用金融手段促进住宅消费进而推动经济增长拉动内需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6.
吴保君 《经济论坛》2004,(11):40-41
近几年,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在保持较高增长速度的同时也出现了有效需求不足、大量空房闲置、房产品结构失衡的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房地产市场购买能力估计不足和选择失误造成的。一个地区的购买能力是房地产投资者进行投资机会研究和可行性研究时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房地产购买能力的衡量,一般使用的指标是人均收入水平,这个指标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居民的购买能力。  相似文献   

17.
朱德开 《技术经济》2006,25(5):24-27
近年来,我国住房价格不断上涨,但房价仍在消费者承受范围内;房地产开发企业并未出现普遍的暴利行为;居民人均购房与建房支出占家庭收入的比重也没有明显的增加。由于公共产品不足,居民家庭教育和医疗支出所占的比重迅速提高,消费者对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预期增强,购房能力相对下降。消费者越来越不敢花钱,也就越来越觉得住房价格高,因此,公共产品缺乏是造成住房价格偏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余永定 《经济导刊》2023,(12):26-31
<正>2024年中国应该能够稳定房地产市场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下一步如何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1998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全面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2003年再次强调“首先,政府最重要的职责是搞好廉租房,让那些买不起房或进城打工的农民工能够租得起房、住得上房;其次,建设主要面向中产阶级的经济适用房;  相似文献   

19.
法国左派政府曾考虑将强征“空置房”给无房的人住,同时也传出或将“空置”期限进一步缩短的消息。尽管法国是一个地道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但在保护弱势群体方面,却做得相当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0.
层次分析法在市民购房决策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问题的提出 常见身边的朋友和同事因选房而搞得筋疲力尽,看了很多房源还是难以下单.究其原因,主要是购房时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各房源之间很难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