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治理和开发相结合才能振兴小流域经济崔建民(山东枣庄市水利局)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十几年来我国水土保持工作随着农村经济政策的落实,在广大水土流失地区推广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无论是在试点和国家重点治理,还是在面上小流域治理都经历...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笔者随德江县人大常委会农业工作专题视察组到该县境内乌江两岸的潮砥、稳坪镇和长堡、共和、桶井土家族乡考察农业和农村工作。一路徒步,走村串寨,处处呈现新气象。革命老区人民那战天斗地,治理水土流失的热情和做法,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三维”思路   这次调查,我们基本上是沿着当年贺龙、关向应率领红三军战斗的路线行进的。边区商贸重镇潮砥采取“三维立体”的思路发展生态农业,按照“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组织农业生产,改变了零打碎敲、单项治理小流域的模式,规划一次成型,治理一步到位,使农业走…  相似文献   

3.
沙河市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聪杰 《水利经济》2014,32(3):26-30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根据小流域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以及区域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为中心,以提高生态经济效益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基本农田优化结构和高效利用及植被建设为重点,建立具有水土保持兼高效生态经济功能的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通过对沙河市2003—2012年小流域综合治理经济效益分析,其经济效益为18727万元。经济效益包括坡改梯、水保林、经济林、封禁治理等治理措施。生态效益包括上述治理措施的蓄水保土价值,总计为78511万元。通过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分析可以看出,在水土保持治理中,其生态效益远大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水利经济》2008,26(1):28-28
由世界银行、英国国际发展部和水利部联合组成的英国赠款中国小流域治理管理项目检查组,于2007年12月12日在西安组织召开中国小流域治理管理项目第六次联合检查总结会,对项目年度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总结与评价。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永顺县新华小流域综合治理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湖南省永顺县新华小流域综合治理现状,经过对治理效益评价分析,得出了小流域综合治理是目前治理水土流失的一种较好方法的结论,对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优缺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去冬今春,一个以农户承包小流域治理为主要形式的群众性水土保持工作新局面,正在晋西北黄土高原掀起。 过去黄土高原上小流域的治理主要是以农村社队集体组织进行的。现在已出现了千家万户分户承包治理千沟万壑的生动局面。这种形式的出现是否具有必然性?用这种形式治理小流域是否具有可行性?有多大的优越性?这些都是关系到户包小流域治理能否发展的关键问题,因此,有必要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7.
综合治理,全面建设生态经济型小流域王志成1988年山西省户包小流域工作会议在隰县召开以来,特别是全省第四次小流域治理潞城会议之后,我们从县情出发,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靠效益吸引,靠政策调动,靠服务推进,靠科技增收,组织和带领全县人民,解放...  相似文献   

8.
介绍河南省汝阳县浑椿河小流域在1985~1999年间的治理经验,研究水土保持对减少水、土、肥流失及增加当地农、林、牧、副诸业所起的作用,并进行了近、远期效益综合分析。浑椿河小流域治理效益费用比为1.57,年净效益为21.72万元,投资回收年限为5.6~7.0年,内部回收率为15.33%。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开展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在经济上是非常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叠加区域见证了中国各族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有着全国各族人民认同中国共产党的牢固根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叠加区域的特殊性在于它不仅是民族成分多元的革命老区,而且有别于一般少数民族聚居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叠加区域乡村地理位置偏远、经济发展水平落后、民族特质显著、发展依赖政策扶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叠加区域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要充分考虑到区域因素与民族因素有机结合,进一步发掘丰厚的红色资源和革命元素。具体到实践,亟待在审视均衡性治理与国家化整合、政策衔接与战略规划的基础上,深入探析历史牵绊与现实挑战,把握政策联动、社会巨变、生态治理、文化集成的“后发”优势。“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叠加区域乡村振兴行动的开展,需要加快产业融合振兴,积极培育“红色产业+民族特色产业”;就地盘活党史中的民族团结教育资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心聚力;发挥红色文化与生态文化浸润功能,防止返贫文化惯性并防范民俗异化;有效推进基层全过程人民民主,扭转民主治理的“少-边-穷”困局。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股份制形式治理小流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阐明了股份制经济可以使流域治理单位真正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股份制经济是改革投资体制的一项有力措施.也有利于聚集社会上多方面的资金劳力.有利于调动所有者和经营者的积极性;对股份制形式治理小流域的具体做法和应注意解决的几个问题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小流域治理开发要为农民致富开辟道路刘向三,张季农1建国以来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伟大成绩水土保持是中国的一项国策,全国解放后即开始了治理水土流失的工作。从1982年开始又重点治理了八片水土流失严重区,经过10年努力,到1992年这八片治理区有150多万人...  相似文献   

12.
我有机会参加这次座谈会,向大家学习,非常高兴。我只就山西户包治理小流域和拍卖“四荒”的历史回顾讲一点看法。农村改革中适应家庭承包制的建立,山西农民首创了户包治理小流域,进而又首创了拍卖“四荒”使用权,使建国以来长期开展的群众性水土保持事业得以持续发展,提高了农民的信心和积极性,加快了治理步伐。  相似文献   

13.
根据全国水土保持协调小组的要求,为了推动水土保持事业的发展,自1984年以来,我省开展了小流域治理的试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今年3月下旬,省水土保持办公室对试点的四个小流域进行了检查验收,并座谈总结了初步经验。一铜山县二十五里沟、东海县朱沟和高山河、赣榆县怀仁山等四个试点的小流域,总面积为53.3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48.7平方公里,占91%。现有耕地面积28044亩。治理前,这里荒山禿岭,水源奇缺,水土流失严重,群众生活相当困难。经过三年连续治理,共  相似文献   

14.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严重的水土流失却成为很多革命老区百姓脱贫致富的掣肘。一些地区经过长期的水土治理后,实现了明显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往日的“穷山沟,,变成了“聚宝盆”。  相似文献   

15.
该文指出我国西部贫困山区的现状和所呈现出的特征以及西部贫困问题所形成的原因,特别强调了生态的破坏和教育的落后是贫困形成的重要因素。介绍了宁南县大同乡小流域治理,尤其是坡改梯工程带动全乡脱贫致富的成就。最后提出了在小流域治理中大力推行坡改梯工程的4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十三五”时期,革命老区在经济、社会与环境等多方面取得巨大发展成就,但基本公共服务质量依然有待提升。新发展阶段,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短板对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意义重大。本文探讨了基本公共服务短板与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之间的理论联系,并基于2015年和2020年两期县域数据,采用双临界值测量方法测度县域基本公共服务短板。研究结果表明:2020年全国革命老区基本公共服务薄弱县发生率为0.503,基本公共服务短板指数为0.275,绿化水平、燃气供给、数字乡村、用水供给、排水管网和交通路网等6项指标对短板指数的贡献率均超过10%。分区分类来看,两期数据分析均表明:东北地区革命老区县域基本公共服务短板非常严重;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基本公共服务短板问题十分突出;对于政策支持力度较弱、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方政府财政能力较弱的革命老区县,县域基本公共服务短板问题值得关注。因此,应将补齐县域基本公共服务短板作为推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优先内容,以补短板为导向完善纵向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并结合县域实际情况,分指标、分区域、分类型地实施精准治理。  相似文献   

17.
从土壤发生学观点出发,把土壤作为自然——经济的综合体进行分析研究,分析了绛县土壤形成发育的各方面环境因素,并结合小流域治理,提出综合整治和开发的具体生态模式和措施,为地方政府农业生态建设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宁夏自治区盐池县、平罗县、中卫市为样本区域,利用荒漠化生态治理技术模式的调查数据,采用净现值、动态全部投资回收期、内部收益率等林业技术经济模型,对4种荒漠治理生态模式收益率的劳动力价格弹性和敏感性进行测度和比较静态分析,以反映劳动力价格变化对生态治理模式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⑴调查区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林草复合生态模式、生态林模式以及封山育林模式都具有较好的内部收益率。⑵不同模式的内部收益率对劳动力价格变动的敏感性具有显著差别。⑶当农村劳动力价格在60元/工时以下,4种模式内部收益率依次为:林草复合模式>小流域治理模式>生态林模式>封山育林模式;当农村劳动力价格提高到70元/工时以上,4种模式的内部收益率排名为:封山育林模式>生态林模式>林草复合生态模式>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⑷选择劳动力投入较少的生态治理模式应成为当前和未来的政策取向,在政策上应该偏向于选择封山育林等劳动力节约型生态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9.
陈维杰 《水利经济》2006,24(2):22-25
工程治理措施、生物治理措施、耕作治理措施是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3项主要技术手段。在具体运用过程中,应当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扬长避短、合理配置。以浑椿河试点小流域为例,对3大治理措施进行了效益分析和评价,认为在当地的自然条件下,以雨水集蓄利用为主要手段的工程治理措施效益优于生物治理措施效益,生物治理措施效益优于耕作治理措施效益。  相似文献   

20.
地处燕山山区的河北青龙县石板沟村,自1987年以来,按照“调查—区划规划—实施”的程序和模式,依托资源优势,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运用工程和生物技术等措施,实行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从实现资源最佳配置入手,合理调整农业结构,以分层次开发治理、专项开发治理、综合开发治理的做法,建立了可持续发展型农业生态体系。一举解决了山区水土流失日益加重,农民生存条件不断恶化的问题。实现了山区资源开发与水土保护并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