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经营管理是人才的争夺。人才成为企业中惟一不断增值的资源,只有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建立合理、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才会使企业更有向心力和凝聚力,同时也是企业成功发展的根本。  相似文献   

2.
陈晓红 《活力》2006,(2):129-129
新世纪需要新型的人才,新型的人才必须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语文教学要发展进步,要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创新将是永恒的主题,因而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是语文教学发展的方向。笔者在多年教学中总结了几点适合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切入点,供同人探讨。  相似文献   

3.
人才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是重庆打造国家创新示范区,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核心。当前重庆科技人才队伍总量匮乏、质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十分匮乏,老龄化现象严重制约重庆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究其原因主要是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人才软环境不足、人才激励和保障机制不健全,亟需构建推动重庆创新驱动协同发展的人才服务战略框架,立足创新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使用机制夯实人才基数,提升人才实力,激发创新活力,通过科技创新引领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要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加快建设一支宏大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近年来,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面临用工紧缺、技能人才不足等问题,聚力加强人才引育创新,创新实施支持全产业链发展蓝领人才培养提升计划(简称“蓝领计划”),为技能人才提供“引育用留评管服”全链条全周期服务,助推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融合发展,打造具有岚山特色的新时代人才集聚高地,形成了以产聚才、以才兴产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5.
正产业集聚人才,人才支撑发展。经过35年的发展,晋江的鞋产业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这其中,人才的作用可谓居功甚伟。晋江市委书记陈荣法曾表示,"人才是创新最核心、最活跃的因素,也是创新创业决定性因素。"近些年来,人才与经济的互动是晋江人才工作经验最生动的写照。引才、育才、留才、用才,晋江在人才工作方面一直走在全省前列,以超前的举措打造人才高地,推动鞋产业由"晋江制造"走向"晋江智造"。政策效应显现招贤引智纳英才人才是转型之本和发展之要,是区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晋江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人才发展放在  相似文献   

6.
吴海燕  刘晓晶 《活力》2007,(10):74-74
黑龙江是医药大省,有丰富的北药资源,有老工业基地的基础,有哈药集团这样的龙头企业及一批经多年努力打造出的著名品牌,医药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占据着相当的份额。政府在着力打造的六大基地中,医药工业基地是其中之一。目前,全省有药品生产企业176家,其中产值在5000万元以上的重点企业33家。对经济的贡献率约3.75%。然而在医药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品科技含量较低、创新人才缺乏的瓶颈问题突显出来。通过调查发现,人才流动性过大、优秀人才积累少是制药企业较为普遍的现象。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分析黑龙江医药企业人才供求状况有利于解决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创新模式的管理体制、创新人才的培养机制、融资机制、创新协作机制以及创新文化氛围等五个方面对南京紫金科技创业特别社区和硅谷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根据硅谷成功发展的经验,探讨了南京紫金科技创业特别社区在今后发展中的举措,即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加大政府的引导职能,加大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力度,构建高效的科研创新协作机制,建立有效的融资机制,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把南京打造为中国人才与创业创新名城。  相似文献   

8.
陈晓红 《活力》2012,(14):28-29
国以才立,业以才兴。人才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拥有了人才,就拥有了核心竞争力。八五五农场新的领导班子组建以来,全力实施人才强场战略,紧紧围绕“敬奉贤人,见贤思齐”的“贤文化”主题,强化引才、育才、用才措施,为农场发展打造强劲的“智力引擎”。  相似文献   

9.
人才是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本文介绍了福建省某省属公立医院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实施的一系列具体举措和成效,并从强化人才工作责任意识、创新引才引智方式方法、健全人才培养机制、打造人才数字化信息系统等方面探讨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路和想法。  相似文献   

10.
人力资源管理,自上世纪70年代起,已成为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的一个重要模式,并随着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和企业环境的变迁而不断发展创新。在这个新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愈演愈烈,人才将成为企业中惟一不断增值的资源。只有合理、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才会使企业更有向心力和凝聚力,同时,它也是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成功发展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1.
闰庚福 《活力》2007,(8):88-89
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归根结底说的是人的思想。科学技术、市场经济均是由理论、思想引发出来的。新的技术、市场、方法、制度等的产生,首先要有新的思想。众所周知,有新思路才有新出路,要创新思想,创新经营,企业才会有新的出路。有新的观念才有新的发展。应该说我们中华民族是富有创造、发明,有悠久历史和巨大智慧的民族。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创新系统内从事创新活动的主体——人才群落对区域竞争优势的作用入手分析人才集聚的内生机制:人才是创新型经济的第一资源;人才基于互补性机制、利益和声誉激励机制、企业/产业发展机制、循环累积的自增强机制实现在特定地域的空间集聚;进而为发达地区地方政府以政策打造区位优势、加快形成人才集聚自发演进的市场条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创新能力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党的十五大以来 ,广州通过市场创新、制度创新、结构调整、技术创新、人才机制创新等途径 ,在打造经济强市的征程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  相似文献   

14.
在知识经济时代,技术创新人才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非常稀缺的人力资本之一。创新人才是那些具备优良的品质和坚定的意志,能够抓住机遇,善于捕捉灵感和创新思维的火花,并具有较深厚的知识功底和成功的信念,敢于试验和大胆推陈出新,并对企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的人才。创新人才是企业创新的主体,是推动企业创新活动、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施用进  张曦 《会计之友》2007,(9X):66-67
金融发展离不开金融工具创新.它是金融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扮演着生力军的角色,而其发展离不开创新人才的作用。本文从人才能力培养创新和素质教育创新两个方面,探讨财务与会计人才培养的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企业核心竞争力,它是指某一独具优势的技术、文化、经营机制等,经企业长久地锤炼而形成的一种经营实力和价值资本。西方学者将其定义为“组织资本与社会资本的集合”。创新,它是理论与实践的积聚、创意火花的碰撞,是铸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利器和灵魂。打造个性化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其途径主要有:强化全员创新意识,关注企业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内外创新和创新型人才的培育,重点是培育原创人才和科技领军人才。  相似文献   

17.
<正>为深入实施“青年人才集聚行动”,吸引更多名校青年人才来鲁就业创业,山东人社系统创新开展“名校师生山东城市行”活动,全方位展示山东人才环境、城市风貌、产业特色、文化底蕴,促成人才与城市“双向奔赴”,全面提升山东城市群人才竞争力、国内外影响力,开启齐鲁大地“走红密码”。走红密码一:坚持高位推动,打造引才“新名片”。“名校师生山东城市行”活动通过“请进来”,向名校师生推介山东城市发展情况、引才政策和服务举措,活动开启三条主线:一是高标准定位。年初与省委组织部联合发文,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各城市之间争夺创新型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本论文调查对象是南宁市部分创新创业人才,通过问卷分析法、文献法等调研方法,调查了解南宁市引进创新创业人才的激励机制现状,在调查中,发现缺乏实际情况调研,政策难以落到实处,南宁市创新创业人才激励政策覆盖面相对较窄,创新创业人才激励机制与创新人才需求层次不相匹配,缺乏良好的创新创业人才环境和服务平台不健全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建议根据南宁的自身特色和现实,实施科学有效的人才激励措施,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人才激励政策,加大创新创业人才政策的扶持力度,建立科学的激励组织管理,改善、优化人才环境,为创新人才打造优质的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青岛市聚焦用人主体和人才关切,创新打造“一站式”人才服务品牌,全面推行“一式四化”(即“一站式、市场化、无感化、定制化、国际化”)人才服务新模式,全面提升人才服务态度、速度、温度,人才感召力和美誉度持续提升。青岛市连续3年获评“中国最佳引才城市”、连续10年获评“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在2022年中国城市“95后”人才吸引力排名第13位。  相似文献   

20.
冯颜鸽 《河北企业》2023,(5):107-109
2021年我国的“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出促进科技创新发展、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的战略目标,由此可见科技创新在我国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但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是人才的吸收和培育。个人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政策不仅可以起到吸收和引进外国科技创新人才的作用,还可以培育我国科技创新人才。虽然我国个人所得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科技创新事业的发展,但是所获得的效果并不明显,还存在一些问题,可以借鉴美国、英国、韩国等国家的经验来完善我国的税收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