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翻译的美学原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接受美学理论和翻译的内在实质强调译文与原著、读者的和谐统一,是动态的、共时的和历时的统一;翻 译的审美原则有共时审美原则和历时审美原则;在审美共时原则中,突出了同一原著的重译的作用,翻译标准应随时 间的变化而不同,应是译文与原著、读者之间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2.
接受美学促使译者转换视角,以目的语读者为中心。在旅游文本翻译的活动中只有充分考虑目的语读者的认知水平、审美情趣、语言习惯、文化心理等诸多因素,译者才能实现译文和目的语读者之间的视野融合,实现该文本的审美追求。对旅游文本进行适度改译、增译和减译正是基于接受美学而采取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3.
在译者、文本和译文读者三者关系中,传统翻译理论偏重于译者的能动性而轻视译文读者的"期待视野",而接受美学则确认了翻译传播中译文读者的主体性。读者主体性的觉醒与变迁直接影响着译者的创作和文本选择。  相似文献   

4.
当代西方文论在研究重点上发生了两次重要的历史性转移,第一次从作家转移到作品文本的研究;第二次则是从研究文本转移到研究读者和接受。本文通过接受理论对翻译的启示,来探讨文化负载词汇的翻译方法。只有考虑到读者的期待视野和审美距离的变化,达到译文、原文和读者之间的和谐统一,才能使译文既给人以美的享受,又利于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5.
论文从接受美学的理论基础和主要思想入手,探讨了接受美学视角下儿童文学的翻译方法和文学作品书名的翻译方法,指出翻译人员都应当准确把握读者的期待视野,使读者的期待视野与译文相互融合形成新的期待视野,这样才能实现文学翻译的目的和功能。  相似文献   

6.
试论英语文学中美学的模糊性与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美学的基本原理,对英语文学翻译中美学的模糊理论进行审美分析,在译文中再现原文的美学要素,深化、拓宽翻译理论的研究以及提高文学的欣赏能力和翻译水平。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接受美学理论为依据,并结合一些具体的例子,指出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当顺应译文读者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他们的审美感受和期待,对原文中所包含的一些异质文化信息进行本土化改造,争取译文读者的接受与认同,使译文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8.
旅游资料翻译是译界研究的热点。而目前旅游资料翻译质量依然问题重重。中英文旅游资料因读者审美需求不同而有不同的表达特点,所以旅游资料译成英语时应注意英语读者的这种需求。只有这样,译文才能达到传播文化与吸引游客的目的。本文拟从美学角度探讨中文旅游资料的英译问题。  相似文献   

9.
公示语的伪翻译表现为译文表面形式与原文一致而实际意义却完全不同。为避免伪翻译,译者应把握语境角色认知,既要照顾文化适应性,又要照顾读者的接受能力及审美判断,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译文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为了实现广告的呼唤功能,广告语翻译既要实现其语用功能等效,又要再现其美学特征。广告语用翻译应遵循美学原则,力求达到译文的语用功能等效和审美等效,以再现原文的形式美和内涵美。  相似文献   

11.
异化翻译和归化翻译是两种翻译策略。如何避免异化过度,是学者们关心的话题。从译文可接受性的概念入手,对异化和伪异化进行界定,认为异化是可接受的,而伪异化是不可接受的。通过深入分析评判异化译文可接受性的主要参考因素:读者对象、文化因素和可理解性,得出如下结论:异化译文的可接受性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它具有动态性特点,会因人因时而异。研究异化译文可接受性可为异化翻译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林语堂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之一,其独特的东西融合的文化身份,使得他的古典散文译文清新隽永、传神达意,蕴涵着深厚的东方文化情结和审美价值。论文从跨文化角度来观察和透视其对中国古典散文的英译,通过分析《扬州瘦马》、《兰亭集序》等中国古典散文名篇的英译实例,探讨并借鉴其高超的中国古典散文英译技巧,并进一步挖掘隐藏在"东方主义"文化选择背后的美学价值,从而更好地指导古典散文英译实践。  相似文献   

13.
电影在中西文化交流中起着重要作用。接受美学认为在翻译电影名时,应该考虑观众的文化语境,使译文与观众达成视域融合;同时,有目的地、适当地保留异质文化因子,能够更好地促进东西方异质文明的对话。  相似文献   

14.
结合接受美学对翻译主体间性进行研究,从文本召唤结构和读者期待视野两方面深入探讨各翻译主体的间性关系,深化拓展了翻译主体间性研究。  相似文献   

15.
翻译活动既受到译者主观方面的思维方式和语言水平的影响,也受客观方面译文的接受条件与环境的影响。不分翻译主体、翻译对象以及译文读者,主张在翻译领域统统以“描写性翻译”取代“规定性翻译”必定导致在翻译学上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无法对翻译理论提出有意义的指导。  相似文献   

16.
受到不同文化和语言环境的影响,旅游语篇文本特点也各不相同,要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来分析。接受美学理论为翻译研究开拓了新思路,对旅游语篇翻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以接受美学理论为指导,从译者主体作用、读者中心地位以及跨文化交际目标三个方面探讨旅游语篇的翻译原则。  相似文献   

17.
诗词和散文翻译中的意境传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词和散文翻译在整个文学翻译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意境的完善传达是衡量诗词、散文翻译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在英汉诗词、散文的互译过程中,译者受到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制约。因此,充分了解原作的时代背景,理解并剖析其结构、语法、修辞等信息,能够有效帮助译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原作者的思维方式和内心情感,从而产生等效的译文。  相似文献   

18.
广告语言作为一种艺术语言,有着浓厚的美学色彩,成功的广告应给受众强烈的心理冲击,促使受众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而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广告翻译在商品或服务的营销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接受美学强调以受众为中心,对广告翻译有重要启示.本文拟从接受美学的期待视野和审美情趣这两个方面去分析广告翻译.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来,有关词典编撰和语料库同翻译之间关系的研究以及翻译评估手段的研究正逐渐成为译界讨论的热点。然而,关于译者如何在实际翻译过程中最大限度地确保译文质量的研究却很少有人进行过系统的探讨。鉴于此,本文作者根据个人的翻译实践体会,拟提出确保译文质量的五大途径,这其中,译者的双语语感能力和转换能力是保证译文质量的关键,而查阅词典、求教于专家和译语读者以及求证于语料库则是翻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辅助途径。  相似文献   

20.
诗歌翻译属于特殊文本翻译,研究诗歌翻译需要关注译文文本与译者。译者主体性表明了译者的审美、文化意识、创造性与人文品格。在重视译文主体性的基础上,探析译者主体性对翻译诗歌的影响与译者主体性的体现,从译者角度深化诗歌翻译研究。郭沫若《西风颂》的汉译,体现了诗歌翻译过程中的译者主体性,以译者主体性在译文诗歌中的发挥,证明了"风韵译"理论的研究价值,实现了基于译者主体性翻译诗歌的有效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