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根据国家信息中心提供的信息得知,1994年我国城乡居民食用植物油总消费量约为783万吨。然而,1994年全国食用植物油产量预测可达721万吨,比去年增加7.23%。综合考虑食用植物油的产量、期末库存和储备等情况,预计1994年我国食用植物油总供给量在750万吨左右,尚有33万吨的缺口。为此国家进口第一批40万吨  相似文献   

2.
正据《中国农产品供需形势分析(2016年12月)》估计,中国食用植物油产量2530万吨,比上年度减少3.1%;食用植物油进口量581万吨,比上年度减少5.4%;食用植物油国内消费量3117万吨,比上年度增加1.2%;期末库存比上年度减少17万吨。本月预测,2016/17年度,中国食用植物油产量2579万吨,较上月预测数调减2万吨。其中,  相似文献   

3.
<正>据《中国农产品供需形势分析(2017年5月)》估计,2016/17年度,中国食用植物油产量为2630万吨,较上月估计值调增19万吨。其中,豆油产量为1562万吨,较上月估计值调增25万吨;菜籽油产量553万吨,较上月估计调减7万吨。食用植物油消费量为3145万吨,较上月估计值调增2万吨。食用植物油进出口量不做调整。  相似文献   

4.
<正>据《中国农产品供需形势分析(2017年1月)》估计,2015/16年度,中国食用植物油产量为2530万吨,比上年度减少3.1%;食用植物油进口量为581万吨,比上年度减少5.4%;食用植物油消费量为3117万吨,比上年度增加1.2%;期末库存减少66万吨。本月预测,2016/17年度,中国食用植物油产量2585万吨,较上月预测值调增6万吨。其中,豆油产量为1516万吨,与上月预测值持平;菜籽油产量为561万吨,  相似文献   

5.
正据《中国农产品供需形势分析(2016年7月)》估计,2015/16年度中国食用植物油产量2559万吨,比上年度调减53万吨;食用植物油进口量557万吨,比上年度减少57万吨;食用植物油消费量3117万吨,比上年度增加37万吨;国内四级菜籽油出厂均价区间每吨5900-6400元,中间值比上年下降100元。调减2015/16年度中国食用植物油产量的主要原因是菜籽油产量的下降。据调查,长江流域冬油菜在油菜籽临储政策取消后,比较  相似文献   

6.
《粮食问题研究》2004,(6):42-42
据农业部调查,2004年国内夏收油菜籽面积比上年扩大300多万亩,产量预计1190万吨,比去年增长9%,预计2004年国内油料压榨植物油产量1000万吨左右,为历史最高水平。同时食用植物油进口大幅增长,上半年进口335万吨,同比增长69.7%。油料特别是植物油的大量进口,导致大豆及植物油积压。据测算,  相似文献   

7.
正据《中国农产品供需形势分析(2016年11月)》估计,2015/16年度,中国食用植物油产量为2530万吨,比上年度减少3.1%;食用植物油进口量为581万吨,比上年度减少5.4%;食用植物油消费量为3117万吨,比上年度增加1.2%;期末库存减少66万吨。  相似文献   

8.
食糖     
《粮食展望》2004,(4):26-28
预测2004/05年度世界食糖产量将增加 粮农组织的初步预测显示2005年世界食糖消费量将连续第二年略高于全球产量。在1.448亿吨的预测水平上,世界食糖消费量将比产量高83.1万吨。全球产量预计出现的缺口将导致主要出口国库存量的下滑,预计价格保持目前的水平。国际食糖协会日均价在2004年1至10月间回升了45.5%以上,每磅均价达8.45美分,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植物油消费大国。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的不断改善,植物油的消费量快速增长。1992/93年全国植物油总消费量为574.8万吨,1997/98年增长到1129.8万吨,5年间增长555万吨,增长96.5%。同期,我国的植物油产量则由481.3万吨增...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食用植物油市场供求形势是:国内油料生产连续三年增长,今年预计继续增长;实际进口的总食用油包括料折油增加,其中,油料进口大幅度增加,食用油直接进口减少;我国食用植物油市场仍为供大于求格局;食用植物油库存不断减少。一国内油料生产已连续三年增长,今年预计继续增长1998年以后我国油料作物生产开始快速增长,播种面积和总产量连续三年增长,2000年油料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达到1540万公顷和2955万吨,均创历史最高纪录。其中,花生产量为14437万吨,占油料总产量的49%,油菜籽产量为1138…  相似文献   

11.
正据《中国农产品供需形势分析(2016年8月)》估计,2015/16年度中国食用植物油产量2528万吨,比上月估计值调减31万吨;进口562万吨,比上月估计值调增5万吨;国内消费量3117万吨,与上月估计值持平;24度棕榈油到港完税均价区间每吨4150-5750元,比上月估计值略调低;国内四级菜籽油出厂均价区间每吨6000-6500元,比上月估计值略调高;国内花生油出厂均价区间每吨14500元-16500元,比上月估计值略调高。调减2015/16年度中国食用植物油产量的主要原因:一是大豆进口量调减,导致豆油产量减少。据8月份估计,中国进口大豆8811万吨,比上月估计值调  相似文献   

12.
市场信息     
市场信息世界棉花产量和消费量将上升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对1995/1996年度世界棉花产量的最新预测表明,产量将达1909万吨,高于本年度估计中的1835.6万吨。其中美国产量将为458万吨,中国385万吨,印度220万吨,巴基斯坦150万吨,乌兹别克...  相似文献   

13.
大米 根据国际粮食委员会新近发表的粮食市场预测报告,2004/05年度,全球大米产量预计为3.983亿吨,比上年度的3.891亿吨高出2%,但是仍将连续第四年低于全球消费量:中国大米产量预计为1.26亿吨,比上年度的1.125亿吨增长12%;全球大米消费量预计为4.124亿吨,略低于上年度的4.137亿吨;全球年终大米库存量预计为7140万吨,库存/使用比率为17.3%;2005年,全球大米贸易量预计为2440万吨,比上年减少90万吨。  相似文献   

14.
食用油是城乡居民生活的必需品,是膳食结构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营养元素。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小包装高档食用油消费量逐年增加。以甘肃省为例,中小包装食用植物油的年消费量在13.5万吨左右,占食用植物油年消费量的40%,主要是菜籽油和调和油,小包装食用植物油八成以上的市场份额,由益海嘉里、中粮集团旗下的金龙鱼、香满园、福临门、鲁花、百合花、胡姬花。  相似文献   

15.
正预计"十三五"及未来10年,中国油籽生产先减后增,2016年食用植物油自给率将跌至30%,未来五年食用植物油产需总缺口达到1亿吨以上。"十二五"期间,中国食用植物油消费继续增长,油籽总产稳中略降,油料、油脂进口大幅增长。其中,大豆、油菜籽、花生等油籽总产量从2011年的4755万吨降至2015年的4708万吨;食用油籽进口量从2011年的5482万吨  相似文献   

16.
中国植物油产业增长的总体分析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植物油产业进入快速增长时期,食用植物油产量从565万吨增加到1057 万吨,增幅达87%;销售额从509亿元增加到1367亿元,年均增长21%。按照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到2006 年中国将取消食用植物油的关税配额,实行9%的统一关税,届时国外廉价大豆油、菜籽油的进口量可能会有所增加,国内植物油市场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因此, 有必要对国内政策变动及关税降低的影响进行全面分析,为制订合适的产业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中国食用植物油的供应量和消费量究竟是多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重点研究中国食用植物油供应量和消费量数据之间存在巨大差距的原因。研究认为,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国食用植物油产量数据可能大大高于真实水平,造成统计数据偏高的主要原因是关于植物油产量存在三种重复计算;此外,现有的食用植物油消费数据不够全面,缺少对在外餐饮和工业加工环节食用植物油消费量的统计,其结果是根据现有数据计算的植物油消费量过低。因此,为准确把握食用植物油市场的供需状况,中国应加强对食用植物油供需数据的统计。  相似文献   

18.
正据《中国农产品供需形势分析(2016年9月)》估计,2015/16年度中国食用植物油产量2506万吨,较上月估计调减22万吨。其中,豆油产量1444万吨,较上月估计调减18万吨。菜籽油、花生油产量估计与上月持平。本月估计,2015/16年度中国食用植物油进口量555万吨,较上月估计调减7万吨。其中,棕榈油进口量350万吨,较上月估计调减10万吨;  相似文献   

19.
2009年南京市江宁区横溪街道有8675户从事西甜瓜生产,种植总面积4.51万亩。今年西甜瓜总产量预计达11万吨,其中礼品瓜产量2.4万吨,总产值将突破2.3亿元,人均新增收入12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20.
1.产量:美国的猪肉产量将不断增加,2010年预计为1029.6万吨,到2019年将增加到1170.5万吨;澳大利亚的猪肉产量也呈现同样的趋势,预计到2019将达49.2万吨;加拿大的猪肉产量也是逐年增加,预计2019年将达171.7万吨;中国的猪肉产量增幅很大,2010年预计仅为4946.7万吨,到2019年将高达6235万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