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石磊  冯章献  王士君 《经济地理》2011,31(11):1834-1839
资源型城市特定的发展脉络决定了其转型期面临产业发展问题、景观生态问题、贫困问题、空间问题、二元结构问题、土地利用问题、政企协调问题、区域协调问题等突出矛盾.问题的破解需要规划的综合响应,包括城市规划导向、规划体系、规划内容、规划执行等方面.这种响应也体现在规划编制内容的优化,规划体系的调整,规划执行的演进等.特别是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区域规划、景观规划、空间规划、棕地开发规划、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城市更新规划等法定规划与非法定规划的协调与综合集成.白山市作为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问题突出,其城市规划实践在导向与内容上针对转型期问题和需求具有良好的响应,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
朱雪欣  王红梅 《经济地理》2011,31(4):660-665
城市建设用地扩展规模划定方法的研究在城市快速发展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当前,是土地管理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通过利用相关分析、统计分析、GIS的空间分析和统计功能等手段,提出了科学、可行的划定城市建设用地扩展边界的方法,并将佛冈建成区周边地块划分为农地保护区、限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允许建设区和有条件建设区五个功能区。同时,结合政府管理部门、规划环保部门和开发商等的不同行为主体的博弈分析,综合确定建设用地的空间扩展的时序、方向和位置。结果表明:提出的确定城市建设用地扩展规模的方法是比较实用的方法,能够方便不同主体参与到规划中,以达到合理确定建设用地空间布局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结构分析——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边缘区是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最快的地区,分析其土地利用结构,掌握土地利用现状特征,了解土地利用存在问题,对合理进行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促进城市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基于2006年北京市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利用多种数学模型分析大兴区土地利用结构特点,探讨其存在问题及土地合理利用建议。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复杂多样;土地利用呈现“北城南乡”格局,具有明显城市边缘区特点;土地整体功能较强,但区域间土地利用结构不均衡,土地利用效率不高,后备资源不足。  相似文献   

4.
Large quantities of research works and practical experi- ences have revealed that there exists an active interplay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transport system and urban land use (Fan, 1999; Mao, 2002; Xu, 1999; Wang, 2001). Urban developments are th…  相似文献   

5.
Recently the study on the mutual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 transport and land use has been one of the hot subjects in the fields of urban geography, urban transport planning and urban planning. This paper tires to carry out some methods, such as multi-analysis statistics method to specify the impacts of urban land use on urban transport system. Firstly,the choice of urban transport road network affected by the characters of urban land use layout is discussed. Secondly, the promotion of urban public transportation affected by high-density concentrated land use pattern is demonstrated Thirdly, the impacts of urban city-size on transport system structure characters are expatiated. Finally, the impacts of urban master planning in Guangzhou on the layout of transport system are illustrated.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旧城改造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袁家冬 《经济地理》1998,18(3):25-29
本文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城市旧城改造中普遍存在的重视再开发,忽视修复与保护;重视城市土地利用,忽视城市环境建设;重视城市景观,忽视城市功能等问题,指出深化城市布局和地域结构的调整,加强城市环境的综合治理,重视城市近现代建筑的保护是今后我国城市旧城改造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风景区作为国土生态资源空间和独特的保护地类 型,其土地利用规划是中国空间规划体系中的重要一环。针 对古镇型风景区中自然与人文资源并重、游赏与生活功能交 织、风景区与城镇用地兼具等现实问题与矛盾,基于多规合 一,提出通过确定景源利用导向进行景源评价“合一”、整 合风景区用地分类进行用地属性“合一”和建立多措施协同 机制进行区域管理“合一”,构建以木渎景区为代表的古镇 型风景区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为古镇型风景区保护和发展 提供“一张蓝图”。  相似文献   

8.
论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互协调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曹荣林 《经济地理》2001,21(5):605-608
分析了我国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与管理工作的不协调状况及其原因;依据两规协调的法律规定,提出了两规协调的共同理念是可持续发展、实现现代化、集约用地、统筹安排各类用地;论述了两规协调的基本思路是重视城镇体系规划、乡镇规划两图合一、加强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的协调、城市规划设计院参与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调整机构设置。  相似文献   

9.
基于中国矿业2007—2016年的面板数据,使用SBM窗口分析法测算我国采矿业的静态能源生态效率,通过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分析我国采矿业能源生态效率的动态演进特征,研究发现:①采矿业整体能源生态效率水平偏低,离最优生产前沿还有47.3%的改进空间,6个分行业差异显著。矿业投入的冗余率较高。②矿业整体能源生态效率年均增长8%,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分别增长-2%和11%。6个分行业的能源生态效率都在上升,但程度不同,在驱动效率提升方面也各有差异。  相似文献   

10.
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初探:以温州市鹿城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阳  周生路 《经济地理》1999,19(3):36-40
城市边缘区作为城区、农村的过渡地带,在土地利用方面具有特殊性,也存在许多矛盾。本文联系鹿城区实际对边缘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编制内容要点进行了探讨,以寻求城市边缘区土地合理利用,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公园绿地规划“公平性”内涵及衡量标准与城市发展水平及居民需求紧密相关,具有较强现实性和动态性,要在规划中准确把控仍是难题。结合不同阶段城市发展背景及现实问题,将公园绿地规划“公平性”内涵分为地域均等、空间均衡、群体平等、群体均好4个演进层次,并对各个层次“公平性”衡量标准加以审视和比较,解析其背后的生成机制,总结其演进特征。最后结合当前城市发展特征对公园绿地规划“公平性”研究与实践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2.
城市空间扩展与城市土地利用扩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许彦曦  陈凤  濮励杰 《经济地理》2007,27(2):296-301
城市空间扩展是城市地理学、城市规划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城市土地利用扩展是城市空间扩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文章总结了城市空间扩展机制、扩展动力机制、模式、模型及产生的影响,以及城市土地利用的扩展模式、动力机制、研究方法以及用地扩展的类型识别和城市用地扩展的时空演变分析,展望城市空间扩展与土地利用扩展,将在生态环境、生态安全、用地效益、土地集约等方面有很大的发展,进一步与3S技术和CA结合,将推进其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从望城区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布局出发,利用人均建设用地核算方法,计算得出规划期末望城区各乡镇农村居民点整理理论潜力值,为未来望城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及政策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城乡结合部农村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乡结合部农村土地具有利用方式不确定、利用环境复杂、升值潜力空间大、敏感度高等特点。由于政策和管理措施的不完善,城乡结合部农村土地的利用存在非农过度占用、耕地隐性流失过度、土地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土地空间布局混乱等问题。通过对农村土地利用行为进行动态监测,编制结合部专项规划,创新结合部土地利用与管理制度,大力开展土地整理,将可实现城乡结合部农村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5.
毛蒋兴  阎小培 《经济地理》2005,25(2):185-188,210
在评述国内外城市交通系统对土地利用影响作用研究的基础上,以广州为案例,利用有关政府部门资料、统计资料和实地调查资料,引入定量分析和GIS、RS空间分析技术,系统全面地研究了我国高密度开发城市交通系统对土地利用的影响作用。首先论述了城市交通系统发展对城市空间格局演化的引导作用;接着应用GIS和RS技术分析论证了城市交通系统建设对土地利用开发的刺激作用;然后应用GIS技术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探讨了城市交通系统对土地利用价格的影响作用;最后阐明了城市交通系统对广州各类用地布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张有坤  樊杰 《经济地理》2012,32(6):53-58
在生产生活活动对国土空间的旺盛需求背景下,人们却忽略了资源的有限性和环境的脆弱性。因此,必须明确区域城市空间相对合理的增长上限。以区域人居环境的相对最优化为目标,从城市化角度进行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分析,研究生态景观单元是否适宜于人类的开发利用活动。以北京市为例,从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类型、地形坡度、生态功能、生态价值等4个方面建立景观过程阻力评价体系;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和ArcGis空间分析工具,得到北京区域城市空间增长最小累积阻力分布;同时借鉴国外城市空间结构发展规律,尝试对处于一定经济发展阶段和生产技术要素投入水平下的城市空间增长上限及阈值区间进行确定。  相似文献   

17.
刘湘宏  马姝玮 《经济地理》2007,27(2):306-309
文章分析了区域经济发展与土地资源利用的互动关系;在此基础上,指出了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编制科学性差、调整频繁、实施保障措施贫乏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科学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完善规划实施保障体系、做好规划协调工作、维护规划严肃性等建议,并指出在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尤其要重视保护耕地、集约节约利用土地、保护土地生态环境、加强土地开发整理。  相似文献   

18.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区域性的综合规划,为地方性的经济发展提供科学和法律依据.建设用地的有效供给是地方经济发展基础,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核心,也是土地利用管理的依据.为了切实搞好常德市鼎城区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使之更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必须切合实际地搞好建设用地需求规模和布局的预测.采用灰色系统模型,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建设用地发展与GDP、总人口、市镇人口、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人均GDP、第二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密切相关.基于这些因子,采用灰色系统模型法、建立GM(1,1)灰色模型,进行了2010年和2020年的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的预测.GM(1,1)模型可以进行长期预测,但预测仅反映一种趋势,综合考虑驱动因素的灰色线性组合模型更具有预测的可靠性.利用GM(1,1)模型和线性模型组合,进行城乡建设用地规模预测,可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可靠的保证.  相似文献   

19.
中国已进入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期,未来二三十年城市空间扩张将是中国城市化的物质表现形式,城市土地一级开发是城市规划实施的一种措施,既具有经济意义,也具有社会意义。通过深入分析当前中国城市土地一级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从制度层面和管理层面提出完善城市土地一级开发中政府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城市与农村土地粗放利用的现象普遍存在与我国城市化进程对土地的需求矛盾日益尖锐,提高城市与农村土地的集约利用迫在眉睫。文章通过实证研究指出了目前我国城市与农村在土地利用中存在的粗放低效利用现象及政策制度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城市与农村在土地集约利用上具体的策略与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