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前景理论:风险决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批评了风险决策的描述性模型期望效用理论,并提出了一种替代性模型,称为前景理论。风险前景中的选择显示出几种与效用理论的基本原则不一致的普遍效应。特别是,相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在均值-标准差方法控制下的一个具有风险偏好(风险规避、风险中性、风险喜好)零售商与两个风险中性供应商之间供应链渠道协作和竞争。首先,在考虑零售商风险偏好下,提出了供应商联盟与非联盟两种情况中的各方处于Stackelberg-leader或Stackelberg-follower不同权利地位时各决策模式及其对应决策模型;然后,通过对比分析各决策模式最优解及深入分析零售商风险偏好对各渠道成员最优决策影响,得到了基于零售商风险偏好下的供应链渠道各成员的领导者地位将较大影响各方期望效用,而对供应链渠道整体期望效用最大化并无影响,同时,零售商过度喜好风险或者规避风险都将会对供应链整体期望效用造成致命伤害;最后,通过数值分析进一步验证了前面结论。  相似文献   

3.
基于批发价合同构建了一个三级供应链模型,用单位业绩风险表征供应链节点企业每单位期望业绩所承担的风险,讨论了需求风险和汇率风险对供应链节点企业的单位业绩风险的影响。从风险厌恶型投资者的角度,以均值-方差模型为基础,讨论了风险厌恶型投资者对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的价值评价。均衡结果表明:在供应链节点企业中,制造商的单位业绩风险最大,零售商(供应商)的单位业绩风险与反应(决策)灵活性反向变动;供应链节点企业的单位业绩风险随着需求波动程度和汇率波动程度的增大而增大;在供应链节点企业中,风险厌恶型投资者对制造商的单位业绩效用评价最小,对零售商(供应商)的单位业绩效用评价与反应(决策)灵活性程度同向变动。研究结果从理论上表明:一方面,供应链中的需求风险和汇率风险可通过引致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运作决策(变量)波动而在节点企业间传导;另一方面,供应链节点企业的单位业绩风险与风险厌恶型投资者对节点企业的价值评价相关,即供应链节点企业的单位业绩风险越大,则风险厌恶型投资者对节点企业的单位业绩效用评价越小。  相似文献   

4.
如何看待证券市场风险与收益的非对称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斌 《经济论坛》2003,(10):19-20
在传统的经济学体系中,由于经济人的理性,市场是完全的,不存在任何不确定性,因而经济人的决策行为是不存在任何风险的。Knight(1921)最早区分了不确定性与风险的不同涵义。Kenes(1936)和Hicks(1939)提出了风险补偿的概念,认为在金融市场中,由于不确定性的存在,应该对不同金融产品在利率中附加一定的风险补偿。随后,VonNeumann(1947)应用预期效用的概念提出了解决在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决策选择的方法,在此基础上Markowiz(1952)提出了证券组合理论,他认为投资者选择证券组合时关注的只是未来现金流的均值与方差,均值代表收益,方差代表风险,他…  相似文献   

5.
预期效用理论一直是微观经济领域的重要支柱之一,也是现代金融理论的重要理论基础,它给出了不确定性条件下理性行为的描述。期望理论是新近兴起的一种非预期效用理论,对很多预期效用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提供了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6.
风险是保险需求存在的前提,风险的变动会引起保险需求的变动。在期望效用(EU)框架下,根据不确定性的一些研究结论推知,风险增加将引起保险需求增加;在均值—均方差方法下,Battermann等人推导了风险增加、风险厌恶弹性和保险需求三者之间的关系,Thomas Eichner和Andreas Wagener证明,在风险分布之间具有线性关系的条件下,Battermann等人的结论在EU方法中也成立。笔者证明,只要随机变量的分布具有二阶占优,则该方法可以完全替代EU方法,从而Battermann等人的结论可以推广到分布族不同的风险决策中。  相似文献   

7.
风险是保险需求存在的前提,风险的变动会引起保险需求的变动.在期望效用(EU)框架下,根据不确定性的一些研究结论推知,风险增加将引起保险需求增加;在均值-均方差方法下,Battermann等人推导了风险增加、风险厌恶弹性和保险需求三者之间的关系,Thomas Eichner和Andreas Wagener证明,在风险分布之间具有线性关系的条件下,Battermann等人的结论在EU方法中也成立.笔者证明,只要随机变量的分布具有二阶占优,则该方法可以完全替代EU方法,从而Battermann等人的结论可以推广到分布族不同的风险决策中.  相似文献   

8.
经济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人们在不确定情况下的决策行为是公司资本结构、期权定价等问题的理论基础.自从冯?诺伊曼和摩根斯坦的经典著作《博弈论和经济行为》问世以来,期望效用理论一直被奉为理性人在不确定情况下进行决策的准则,在期望效用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有效市场等一系列经济理论.然而随着实验经济学的发展,经济学家发现人们在实际决策中会出现一些违反期望效用准则的异象.1979年,卡尼曼和特沃斯基的论文前景理论,解释了这些异象,并成为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基础.该文在介绍这两种理论主要思想的基础上证明,在一个理性人应当遵循的代数结合律公理的条件下,前景理论和期望效用理论的结论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9.
笔者利用合期望效用理论与二阶随机占优理论,选取2000年~2011年的彩票、存款、股票等数据样本,对中国居民投资偏好变化规律进行剖析,结果发现当前中国居民投资日趋理性,风险偏好呈现出"风险中性占主导;风险偏好居中;风险回避减弱"的现象,进而指出需要完善和规范资本市场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BOT项目投融资风险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大友 《经济师》2003,(7):82-83
BOT项目投融资风险主要有项目前期运作风险、项目建设期风险和市场需求风险。为了有效防范风险获得投资的最大收益 ,必须按一定的标准对BOT项目进行评价选择 ,如最大期望净现值原则、最小方差原则和最小离差率原则 ,也可用多重评价指标进行综合决策  相似文献   

11.
马科维兹,发展了投(个人或机构)在不确定性条件下配置金融资产的理论,即证券投资组合理论。这一理论分析了财富如何能最优地投资于期望收益率和风险不同的效益,即投资为追求效用最大化而寻找最优投资组合。  相似文献   

12.
人力资本投资风险是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决策时所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舒尔茨、贝克尔都指出了人力资本投资的风险性,而赖武海瑞、威廉姆斯等人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的起源、风险对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及如何化解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等问题。他们对人力资本投资风险问题的研究几乎都是建立在期望效用理论基础之上的,而现实中的个体投资决策考虑的主要不是预期收益的大小而是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的是期望效用理论和等级依赖效用理论下的零效用保费。文章从简述期望效用理论出发 ,从效用原理角度阐述了保险定价的基本原则 ,以及零效用下保费的计算 ,介绍了等级依赖效用理论下的保险定价的零效用保费及其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4.
徐恺 《经济研究导刊》2013,(11):273-275
在国际关系理论中,外交决策是一个重要的领域。作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的前景理论,与预期效用理论一样是分析有风险情形的决策。因此,前景理论对于国际关系的决策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国际关系中,理性选择理论是国际决策的理论基础,而前景理论是对理性选择理论的一次修正,那么,前景理论也就是外交决策中以理性预期为基础的理论进行的一次修正。前景理论在外交决策中的主要贡献在于对预期损失和预期收益各自行为采取的不同态度、损失厌恶、财富效应、确定性效应、对问题的解读方式等都与原来预期效用理论有很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15.
笔者考虑一个面临随机需求风险的企业家,如何通过消费平滑、风险管理及有成本地动态调整资本资产规模,实现消费效用最大化的公司金融问题.笔者运用动态随机控制方法,得到了非完备市场与非风险中性下企业资本的平均价值与边际价值的半闭式解及相应的最优经营策略;基于经典的资本资产定价(CAPM)理论,得到了企业家的期望收益率、企业的贝塔系数和风险溢价.数值结果表明,在非完备市场下企业家的风险态度对企业资本价值、贝塔系数、风险溢价、企业家的期望收益率及相应的最优经营策略等都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人们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存在着主观判断。在不同的概率区间,人们对概率变化的敏感度是不一样的。传统的期望效用理论忽视了决策者对概率的主观反应,无法准确描述风险决策行为。基于信息修正的非期望效用模型,将客观概率转换成主观决策权重,可以弥补期望效用模型在捕捉决策者对概率主观反应方面的缺陷;同时,利用基于信息修正的非期望效用模型,通过量化人们在购买保险或股票时对风险的主观概率判断,可以对人们的保险需求和证券投资行为作出更好的解释或预测。  相似文献   

17.
新消费者效用理论及实证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期望效用理论以财富最终值作为消费者的决策依据,但效用函数形式不明确;前景理论以财富变化值作为消费者的决策依据,但是主观概率不确定。将变化量与最终持有量的比例值作为效用值将得出更全面的结论,并且适用于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和确定性条件下决策。同时,比例值效用理论使得消费者的效用量可以明确的计算,可以用于人民生活福利水平的评估。  相似文献   

18.
鄢平 《经济论坛》2008,(8):59-61
一、风险决策模型 享乐主义工资理论与伤害风险认为,工人面对安全风险的决策可以用无差异曲线表示,可以肯定地假设,雇员不喜欢在工作中有被伤害的危险.工人对危险与补偿可用效用曲线表示,高风险必须有高补偿,由于对风险的厌恶程度不同,不同工人有不同的效用曲线.  相似文献   

19.
刘伟  陈晓红 《技术经济》2005,24(7):90-92
本文从效用的内涵及其基本特性入手,利用效用曲线将决策者分为风险规避者、风险偏好者和风险中性者三类;进而分析了期望值分析实际上是风险中性者决策的依据,而效用分析是不同类型决策者的决策依据,对风险中性者来说,效用分析等价于期望值分析;最后从预测的价值角度得出了效用分析优于期望值分析的结论,并用具体案例实证了利用效用函数进行决策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20.
吉云 《经济评论》2007,148(6):37-41,54
经典期望效用理论不能为现实中的不确定性决策和有限理性行为提供具有描述意义的指导,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在期望效用理论之外寻找新的思路。不确定性的本质在于决策者自身不知道相关概率分布,他的决策依据是自己确定的主观概率。尝试模型化不确定性的非期望效用理论需要正视这类决策中的"主观性"。而现实中不确定性环境下的具体决策过程呈现出有限理性甚至"非理性"特征,由此导致的宏微观经济效应也难以在期望效用理论框架下进行考察。关注"真实世界"的经济学应该对此给予更多的注意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