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我国集体谈判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体谈判制度是现代劳动关系调整的核心制度之一,随着中国集体劳动维权时代的来临,集体谈判制度的重要性也与日俱增.集体谈判制度对于平衡劳资关系、维护劳动者的权利、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及促进社会和谐方面都有重要意义.我国现行的集体谈判制度在主体制度、保障制度及争议处理制度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影响了其在劳动关系处理中作用的发挥,为此需要通过进一步的立法,完善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2.
构建我国劳资双方集体谈判的平等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云华 《价格月刊》2007,(11):48-51
以程序主义法律范式观之,集体谈判中劳资双方地位的平等,应该具有力量平衡、经济信息充分交流、谈判程序环节公正等特征。在我国,集体谈判存在职工一方缺乏基本的自主性与独立性、集体合同的内容空虚雷同、集体合同的履行流于形式和工会代表法律地位缺乏保障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改善我国劳工在集体谈判中的平等地位,而确立适应集体谈判的自治主导型价值理念、构建适应集体谈判所要求的经济民主制度、围绕集体谈判平等制度的构建、对工会制度作必要的改革等,应该成为当前我国全面重构劳资双方平等谈判的主要举措。  相似文献   

3.
劳资冲突问题是我国目前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而集体谈判制度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在集体谈判制度的推行过程中,政府的角色定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政府的定位不够明晰,那么集体谈判制度就很难与我国国情紧密联系,发挥其应有的疏导劳资关系的作用。因此,本文在谈判理论的基础上,重点运用第三方谈判的相关内容,探究我国集体谈判中政府的合理定位。通过对集体谈判制度和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深入透彻的分析,本文最后提出了政府在集体谈判制度中角色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劳动合同法的出台,集体谈判已越加受到重视,在中国,集体谈判制度的引进尚处在极不完善的发展阶段。是否应当立即大刀阔斧地推进集体谈判制度改革以保护弱势劳动者?笔者从中西方集体谈判制度存在差异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靳茹 《商》2016,(5):50
中国工会在党的领导下,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和进步,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进一步推进我国工会改革创新建议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1)建立工会社会化、法制化维权制度(2)建立区域性、行业性工会(3)推进工会民主改革(4)从立法及制度层面加强工会的监督职能,为工会更有效地履行维权职责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1985-2008年中国相应数据,检验了中国劳资关系因素对外国直接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中国劳资关系制度仍不健全,工会力量较薄弱,因此其对FDI不构成显著影响,一些传统因素如GDP、工资以及对外开放政策等仍然是影响FDI的显著变量。但可以预见,随着中国劳资关系规制的健全、工会谈判力量的增强以及行业、地区水平集体谈判的推进,劳资关系因素对FDI的影响将逐步显现。  相似文献   

7.
伍争荣  康珂 《商业时代》2007,20(3):67-68
本文研究了西方国家集体谈判制度的起源、发展历史、结构以及最新的发展趋势,并对西方学者关于集体谈判的研究成果做出述评。本文建议我国推进集体谈判制度建设,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奠定制度化基础。  相似文献   

8.
王荣武  李红 《商业研究》2002,(15):35-36
集体协商谈判是雇主和雇员群体之间的交易行为,能够使双方的效用和利益发生改进。其存在和发生作用的前提,就在于企业和雇员双方信息不对称,同时各自追求其自身的最大利益。集体协商谈判也是双方博弈的过程,在对工资、工作环境等内容的谈判中,一方效用改进的同时往往伴随着另一方效用的改进,因此其谈判结果是双赢的。同时,集体协商谈判也保障了企业生产的正常进行,维护了工人的正常利益。我们发现,工会的独立性与力量是企业集体协商谈判开展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集体协商谈判是雇主和雇员群体之间的交易行为,能够使双方的效用和利益发生改进,其存在和发生作用的前提,就在于企业和雇员双方信息不对称,同时各自追求其自身的最大利益,集体协商谈判也是双方博弈的过程,在对工资,工作环境等内容的谈判中,一方效用改进的同时往往伴随着另一方效用的改进,因此其谈判结果是双赢的,同时,集体协商谈判也保障了企业生产的正常进行,维护了工人的正常利益,我们发现工会的独立性与力量是企业集体协商谈判开展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
谢红芳 《致富时代》2011,(6):171-172
工会要“以职工为本,主动依法科学维权”。强调维权的宗旨、原则、理念、方法及具体要求,对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促使企业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推动和谐企业建设,实现和谐社会总体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工会要积极参与并督促企业健全完善和执行对职工的各种利益保障机制和制度,把着力点放在为弱势群体积极维权,以规范劳资双方的行为,平衡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相似文献   

11.
企业工会是党的工运方针在基层的组织者和落实者,在新形势下,按照“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的要求,坚持“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把企业工会建设成为组织健全、制度完善、维权到位、服务有力、作用明显、党委靠得住、行政离不开、职工信得过的基层工会组织,是企业工会的任务和使命.  相似文献   

12.
李维扬 《消费导刊》2012,(6):168-169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社会转型期单位与职工之间劳资纠纷、工伤纠纷等权利纠纷时常发生,工会的作用日益突出,怎样发挥工会的维权职能,怎样发挥工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认真分析当前工会的维权现状,发掘工会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新形势下工会维权的几点思考,为工会发挥维权职能提出了新思路,为改进工会工作机制提出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工会维权观是科学发展观在工会领域的重要体现和基本要求。本文论述了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工会维权工作的实效。  相似文献   

14.
刘霞 《商》2014,(21):45-45
工会维权机制的有效建设,其目的在于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这也是工会的职责与任务所在。在积极推进工会维权机制建设过程中,需要认识到工会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部分。通过工会维权机制的建立,能够推动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进行,不断迎合新形势。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职工合法权益实现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委托你,要解决这些问题,工会的作用尤为重要。概言之,工会应当在适应市场经济的基础之上,对外部环境予以调整,在进行全面工作布局的基础之上,对工会维权机制进行思考与创新。  相似文献   

15.
姜乾之 《中国市场》2012,(40):43-45
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提出了两个"同步"要求,而实现这两个同步离不开一个健全和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来发挥对人力资源的基础性配置作用。随着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和劳动用工制度的不断完善,劳动力市场的转型为劳动者提供了市场内生的利益保护机制,集中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二是加强用工制度立法规范,三是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扶持,四是建立工资集体谈判制度并推动工会转型等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王今舜 《现代商业》2008,(12):155-156
目前市场化劳动关系的调节机制和基本制度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在相当数量的非公有制企业中,劳资双方力量对比失衡,劳资矛盾日渐激化,这种现状为中国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埋下严重隐患,与此同时也为集体谈判制度的建立创造了条件.加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集体谈判制度和非公经济劳动关系的分析研究,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非公经济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吕梁 《商》2014,(52):251-252
团结权、集体谈判权和集体争议权为基础的集体谈判机制,是现代市场经济下解决劳动关系矛盾的主要手段.本文对英国的“劳工三权”与集体谈判机制进行了梳理和辩证关系研究,认为“劳工三权”的核心和重点是集体谈判权,团结权和集体争议权的行使均是为了集体谈判的有序开展.其中,团结权是进行集体谈判的前提和基础,集体争议权则是进行集体谈判的辅助和保障.  相似文献   

18.
张然  唐静 《商业研究》2008,(4):88-91
当前,我国农民工就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就业难与维权难并存。如何实现农民工顺利就业以及如何确保农民工就业后的合法权益,是我们面临的一大难题。劳务派遣这种新兴的就业模式,对于增加农民工就业的数量,提高农民工就业的质量,是一种有益的探索。为了推动劳务派遣规范发展,促进农民工的就业与维权,必须发挥政府、法律和集体谈判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中小企业数量占工业企业的比例超过了95%,且大部分是非公有制企业,意见实施后可能影响巨大2009年7月20日,中华全国总工会正式公布《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指导意见》。此次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的重点是:行业最低工资标准、工资调整幅度、劳动定额和工资支付办法等。根据这一意见,非公有制中小企业今后在制定员工工资标准时,企业代表要与行业工会或地方工会代表谈判商定,而不能由企业单方制定。  相似文献   

20.
闫钰  刘琳 《中国市场》2011,(27):77-78
本文在分析河北省民营企业职工工资现状的基础上,依据西方工资决定理论,提出了建立劳动者个人与企业间的工资谈判机制、工会与企业间的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和政府监督调控机制三个层次的民营企业职工工资决定机制的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